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玩火的女孩 - 第二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月二十九日星期二至四月三日星期日
  星期二上午,莎兰德进入警方的刑事记录搜寻亚历山大·札拉千科,没有这个人名。她倒是不惊讶,因为据她所知,他从未在瑞典犯过罪,就连公开的记录上都没有这个名字。
  她使用马尔默警局局长道格拉斯·席欧尔的密码进入刑事记录时,微微一惊,因为电脑忽然被敲,选项工具列里的一个图标开始闪烁,显示10Q聊天程式里有人在找她。
  她第一个反应就是拔线关机,接着冷静一想,席欧尔的电脑里面没有ICQ程式,年纪较大的人几乎都没有。
  也就是说真的有人在找她。可能的人选并不多。于是她点进10Q,打了一行字:
  <瘟疫,你想干吗?>
  <黄蜂,你还真难找。你从来不看邮箱吗?>
  <你怎么找到我的?>
  <席欧尔。我也有同一份名单。我想你应该会使用某个拥有最高权限者的认证码。>
  <你想干吗?>
  <你在查的那个札拉千科是谁?>
  (GN]毛>
  (?>
  346玩火的女孩
  <关你屁事!)
  <发生什么事了?)
  <瘟疫,滚蛋。>
  <我以为我真的像你说的是个社会低能儿。但如果那些文件可信的话,跟你比起来,我好像正常得很。)
  (奋>
  <也回敬你一个。需要帮忙吗?)
  莎兰德迟疑了。先是布隆维斯特,现在又是瘟疫。前来救援的人会络绎不绝吗?瘟疫的问题在于他是个一百五十公斤的隐士,几乎只靠网络与人沟通,相较之下莎兰德的社交技巧便显得出奇高超。见她不响应,瘟疫又打了一行:
  <还在吗?需不需要人帮助你出国?)
  <不用。)
  <你为什么射杀他们?>
  <你很烦那。>
  <你还打算杀更多人吗?如果是的话,我该担心吗?我很可能是唯一能追踪到你的人。>
  <少管闲事,也不必担心。)
  <我不担心。有需要的话就上热邮找我。武器?新护照?><你还真是反社会。)
  <你是说跟你比吗?>
  莎兰德从ICQ离线后,坐到沙发上细想,十分钟后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到瘟疫的热邮邮箱。
  第二十二章347
  负责初步调查的李察·埃克斯壮检察官住在泰比,已婚,有两个小孩,家有宽频连线。我需要进入他的笔记本电脑或家用电脑,需要能即时浏览他的电脑。用硬盘镜像备份恶意接收。她知道瘟疫本身很少离开松比柏的公寓,因此但愿他已培训出某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可以进行现场作业。这封信无须签名。十五分钟后有了答案。
  (你会付多少?>
  <给你一万外加支出费用,给你的助手五+。><再联络。)
  星期四上午,莎兰德收到瘟疫的信,里面附了一个F飞下位址。她很惊讶,本以为至少得等两个星期才会有回音。即使有瘟疫的杰出程式和特别设计的硬盘,进行恶意接收仍相当费时,必须一点一滴将信息输入电脑,每次只能输入一KB,直到建立起一个简单的软件程式为止。能够多快完成得视埃克斯壮使用电脑的频率而定,接下来通常还需要几天的时间将资料传到硬盘镜像。因此四十八小时不只是出类拔萃,而是理论上根本不可能。莎兰德深感不可思议,马上敲他的ICQ:<你是怎么办到的?)
  <他家里有四台电脑,你能想象吗?——全都没有防火墙。零防护。我只需插上电脑线上传即可。我的费用支出是六千克朗,你付得起吗?)
  <可以,外加一笔绩效奖金。》
  她想了一会儿,然后通过网络将三万克朗转到瘟疫的户头。她不348玩火的女孩
  想汇太多,以免吓坏他。接下来她便舒舒服服地坐在宜家家居的革力克山办公椅上,打开埃克斯壮的笔记本电脑。
  不到一小时,莎兰德便将包皮柏蓝斯基巡官送给埃克斯壮的报告全看完了。她感到怀疑,照理说这种报告是不能离开警察总局的,而这也再次证明任何防护系统都敌不过一个愚蠢的员工。通过埃克斯壮的电脑,她搜集到几项重要信息。
  第一,她发现阿曼斯基派了两名手下,无偿地加入包皮柏蓝斯基的调查团队,其实就表示米尔顿安保在赞助警方追捕她。他们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协助逮捕莎兰德。多谢了,阿曼斯基,我不会忘记的。看见他派出哪些员工时,她皱起了眉头。波曼,她认为这是个循规蹈矩的人,而且先前对待她的态度也非常庄重。贺斯壮,根本是个不足取的败类、曾经利用在米尔顿安保的职务之便,敲诈某个公司客户。莎兰德的道德观是有选择性的。她本身完全不反对敲诈公司客户,只要他们是罪有应得,但假如是签订了保密协定接下的工作,她绝不会违约。
  莎兰德很快便发现向媒体泄密的正是埃克斯壮本人,某封电子邮件便是明证,他在信中回答了关于莎兰德的精神鉴定报告以及她和米莉安之间的关系的后续提问。
  第三个重点是洞悉了包皮柏蓝斯基的团队对于该上哪找莎兰德毫无头绪。她颇感兴味地读一份报告,看他们采取哪些措施,又不定时地在哪几个地点监视。地点不多。伦达路是一定有的,但还有布隆维斯特的住处、米莉安在圣艾瑞克广场的旧住处,以及曾有人看过她们一同进出的磨坊酒吧。我干吗非得把米莉安扯进来?真是大错特错!星期五,埃克斯壮的调查员们也发现了她和“邪恶手指”的关系,这样看来警方应该又造访过更多地点了。她不由得皱起眉。以后乐团的女孩也会从她的朋友圈中消失——尽管回到瑞典后,她都还没有和她第二十二章349
  们联络。
  她愈想愈糊涂。埃克斯壮暗中向媒体胡扯一通,目的其实很清楚,就是为了出风头也顺便打好基础,迎接正式起诉她的那一天到来。但为什么不泄漏一九九一年致使她被关进圣史蒂芬的那份警察报告呢?为什么要隐瞒那件事?
  她重新进入埃克斯壮的电脑,仔细研究里面的文件。看完之后,点了根烟。他的电脑里,完全没有提及一九九一年的事件。很奇怪,但唯一的解释是他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份报告。

  她一度感到茫然,接着瞥向她的强力笔记本电脑。这正是王八蛋小侦探布隆维斯特会咬住不放的那种事。她再次启动电脑,进入他的硬盘,建立了名为“麦布2”的文档。
  检察官“埃”向媒体泄漏消息,问他为什么没有泄漏昔日的警方报告。
  这应该就足以让他行动了。她耐心地等了两小时直到布隆维斯特上线。他先看完电子邮件,花了十五分钟才发现她的文档,接着又花了五分钟才以“隐秘”文档答复。他没有上钩,反而坚持要知道是谁杀了他的朋友。
  这样的理由莎兰德能够理解,于是态度软化了些,以“隐秘2'’回应。如果是我,你会怎么样?
  这原本只是个私人的问题,但见到他“隐秘3”的答复,她吓了一大跳。
  莉丝,若真知他们所说,你的确发疯了,那么或许你可以请彼350玩火的女孩
  得·泰勒波利安帮忙。但我不相信你杀害了达格和米亚。我希望也祈求自己是对的。
  达格和米亚正打算揭发性交易的丑闻,我想这可能才是他们遇害的原因,但却没有任何追查的依据。
  我不知道我们之间出了什么问题,但你曾和我讨论过友谊。我说友谊建立在两件事情上:尊重与信任。即使你不喜欢我,还是可以倚赖我、信任我。我从未向任何人吐露过你的秘密,就连温纳斯壮那数十亿的下落也不例外。相信我,我不是你的敌人。麦可布隆维斯特提到泰勒波利安,她起先很愤怒,后来明白了他并非有意挑起战火。他不知道泰勒波利安是谁,很可能只是在电视上看到他,以为他是个负责任、享誉国际的专家。
  但真正令她震撼的是他提到温纳斯壮那数十亿,不知他是如何打探到这个消息。她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自己没有出错,这世上绝不可能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
  这封信她反复看了好几遍。
  提到友情那段让她不太舒服,不知该如何作出回应。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建立“隐秘4”。
  我会考虑。
  她离线后,走到窗边座位上坐下。
  莎兰德库存的比利牌厚皮比萨以及最后一点面包皮屑和奶酪皮,都早已在几天前吃光,这三天来,她只靠着一盒即食燕麦片充饥,当初是隐约觉得自己应该吃得健康一点,才会心血来潮买这盒燕麦片。她发现半杯燕麦片加少许葡萄干再加一杯水,放进微波炉加热一分钟后,就第二十二章351
  能变成一份可以下咽的热粥。
  但她之所以采取行动,不只是因为缺乏食粮,还因为得去见一个人,可惜这不是躲在家里就能做到。她从衣橱里取出一顶金色假发,和奈瑟的挪威护照。
  真实生活中确实有奈瑟小姐这个人。她的外貌与莎兰德相似,并于三年前遗失了护照。后来多亏瘟疫,护照落入莎兰德手中,每当必要时她便使用奈瑟的身份,至今已将近一年半。
  莎兰德取下眉环,到浴室里面上妆,然后穿上暗色牛仔裤、滚了条黄边的暖棕色毛衣,脚上则穿着有跟的登山靴。盒子里还剩下几罐梅西喷雾器,她拿出了一罐。另外还找到一年没用的电击棒,便顺便拿出来充电。最后在背包皮里放了一套换洗的衣服。命案后第九天,星期五晚上十一点,莎兰德离开摩塞巴克的公寓,走到霍恩斯路上的麦当劳,比起斯鲁森附近或梅波加广场上的麦当劳,来这里比较不会遇见以前的同事。她吃了一个大麦克,喝了一杯大可乐。然后她搭上四号公车穿越西桥前往圣艾瑞克广场,下车后,朝欧登广场走去。来到毕尔曼位于乌普兰路的公寓大楼外时刚过午夜十二点。她预料此时应该没有警员在此监视,但因为看到同一层楼某间公寓还亮着灯,便继续走向瓦纳迪广场。一小时后再回来,灯已经熄了。她没有开楼梯间的灯,摄手摄脚地摸黑上楼,用一把锋利的美工刀割断警方贴在公寓门上的封条后,无声无息地打开门。她打开门厅的灯,知道从外面看不见,然后旋开笔式手电筒照路前往卧室。百叶窗帘紧闭着。她让光束对着染了血的床,想起自己曾在这张床上濒临死亡,忽然对毕尔曼从此消失在她的生命中感到深深的满足。
  她到犯罪现场来是为了解答两个疑问。第一,她不明白毕尔曼与札拉之间的关系。她深信两人之间一定有关联,却无法从毕尔曼的电脑中找出蛛丝马迹。
  352玩火的女孩
  第二个问题始终令她困扰不已。几个星期前夜访时,她便注意到毕尔曼已将她的资料从他保存所有监护文件的档案盒中取出。失踪的那几页是监护局给他的简报的一部分,其中非常扼要地简述了莎兰德的精神状态。毕尔曼已经不再需要这些,有可能是清理出来丢掉了。但话说回来,案子尚未了结,律师绝不可能丢弃相关文件。何况这几页原本是放在关于她的档案盒中,但找遍他的办公桌或附近各个角落就是找不到。
  她知道警方拿走了关于她的案子和其他一些资料,但仍花了两个多小时地毯式地搜索公寓,也许警方遗漏了些什么,但最后结论是没有。
  厨房有个抽屉里装满各式各样的钥匙:一些车钥匙,还有一把大搂住户共用的钥匙和一把挂锁钥匙。她静静地爬上阁楼,试开所有的挂锁,最后找到毕尔曼的储物间,里头有一些旧家具、一个堆满旧衣的衣橱、滑雪板、一个汽车电池、几个装书的纸箱和其他一些废物。由于没什么重要发现,便下楼去,利用共用钥匙进入车库。她找出他那辆宾士车,只花了几分钟,同样无功而返。
  她没有特意再跑一趟他的办公室。因为几星期前,大约就在她上一次造访他的公寓前后,也才刚刚去过,她知道过去两年间,他很少去办公室。
  莎兰德回到毕尔曼的公寓,坐在客厅沙发上沉思,几分钟后起身走回厨房,打开放钥匙的抽屉,然后一一检视。有一组是前门的门锁和安全锁钥匙,但另一把却是生锈的旧式钥匙。她略一皱眉,随后抬头望向流理台上方一个橱柜,毕尔曼在那里放了二十包皮左右的种子,香草园用的种子。他有避暑小屋。或者在什么地方有块田地。这就是我遗漏的。她花了三分钟,在毕尔曼的账本里找到一张六年前的收据,显示他请人整修过车道。接着一分钟后又发现一份地产保单,地点在玛丽弗雷德外围的史塔勒荷曼附近。

  第二十二章353
  凌晨五点,她顺路到手工艺街最顶端、和平之家广场旁的7一el?,买了一大堆比利牌厚皮比萨,一些牛奶、面包皮、奶酪和其他食品。另外也买了一份早报,头条的标题很吸引她。
  通缉女子潜逃出国?
  这份报纸不知为何没有指名道姓,只称呼她为“二十六岁女子”。文中声称根据警方内部的消息来源指出,她可能已逃出国外,目前人可能在柏林。警方显然是接获密报,有人在克罗伊茨贝格区某间“无政府一女权主义俱乐部”看见她,据描述在这家俱乐部出没的全是与恐怖主义、反全球化主义与撒旦教派等等有关的年轻人。她搭乘四号公车回到索德马尔姆,在罗森伦德街下车,走回摩塞巴克的住处。喝了点咖啡并吃了一份三明治后才上床。她一直睡到傍晚,醒来后评估了一下,决定该换床单了。于是利用星期六晚上打扫公寓,将垃圾清运出去,报纸装进两个塑胶袋后放到楼梯间的纸箱内。她先洗了一堆内衣裤和T恤,接着是一堆牛仔裤。脏碗盘全放进洗碗机后,启动机器。最后吸了地板再用拖把拖过。到了晚上九点,已是满身大汗,便放一缸热水,倒入大量泡泡沐浴精,然后放松地躺着,闭上双眼沉思。午夜醒来时,水都冷了,她才爬起来擦干身体,回床上去睡,而且几乎头一沾枕就睡着了。星期日早上,莎兰德打开电脑后,看到所有关于米莉安的白痴报道都快气疯了,心里又难过又愧疚。她犯的罪就只是:她是莎兰德的,……旧识?朋友?情人?
  她不太确定用哪个字眼形容她和米莉安的关系最恰当,但无论是354玩火的女孩
  哪一种关系,现在恐怕都结束了。认识的人的名单正快速缩减,如今又得删掉一个。被媒体报道了这么多,她不敢想象她的朋友怎会想和莎兰德这个神经病女人再有任何牵连。
  想到这里她便愤怒不已。
  她背下记者的名字:东尼·史卡拉,这个始作俑者。另外她也下定决心,有一天要去找某个可恶的专栏作家算账,照片中的他穿着格纹夹克,文章里则不断以戏谑的口吻称呼米莉安是“施虐受虐狂女同志”。莎兰德将来要处置的人数不断增加,但首先得找出札拉。找到他之后要如何,她也不知道。
  布隆维斯特在星期日早上七点半被电话铃声吵醒,伸手接起来,带着睡意喂了一声。
  “早啊。”是爱莉卡。
  “嗯。”麦可回答。
  “你一个人吗?”
  “很不幸,是的。”
  “那么我建议你去冲个澡,煮点咖啡。十五分钟后会有个访客。”“是吗?”
  “保罗·罗贝多。”
  “那个拳击手?王中之王?”
  “他打电话给我,我们谈了半小时。”
  “为什么?”
  “为什么他打电话给我?其实我们很熟,偶尔会互相问候。他参与希德布兰的电影的演出时①,我访问过他,这几年来我们也碰巧遇见过①保罗·罗贝多(PaoloRo映蚊。),曾于一九八七年与瑞典知名导演希德布兰(Hildeb喇nd)合作,拍摄一部关于这位拳王年少时期的电影。第二十二章355
  几次。”
  “这事我不知道。但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他要来找我?”“因为……我想还是让他自己解释比较好。”
  布隆维斯特刚刚冲完澡、穿上长裤,门铃就响了。他开门请拳王到桌边稍坐,他先去找了件干净的衬衫,然后煮了两杯双份浓缩咖啡,并加入一茶匙牛奶。罗贝多端详着咖啡,颇为感动。“你想和我谈?”布隆维斯特问道。
  “是爱莉卡建议的。”
  “原来如此,请说吧。”
  “我认识莉丝”莎兰德。”
  布隆维斯特一听,扬起双眉,不敢置信。“真的?”“听爱莉卡说你也认识她,我十分惊讶。”
  “我想你还是从头说起好了。”
  “好,事情是这样的。我在纽约待了一个月,前天才回来,却发现城里每份他妈的报纸上都有莉丝的脸。报纸写了一堆他妈的鬼话,那些他妈的烂人好像找不到什么好话可说。”
  “你气愤得一连出现了三个他妈。”
  罗贝多笑着说:“抱歉,但我真的气坏了。其实我打电话给爱莉卡是因为想找个人谈谈,又不知道还能找谁。既然安斯基德那个记者替《千禧年》工作,而我又刚好认识爱莉卡,就打给她了。”“所以呢?”
  “就算莎兰德真的疯了,犯下警察所说她犯的每件罪行,也得给她一个公平的机会。我们可是个法治国家,对任何人都不该未审先判。”“我也这么想。”
  “爱莉卡就是这么跟我说的。我打给她的时候,原以为你们《千禧年》的人也一心想抓她,因为那个达格是你们的作家。不过爱莉卡说你356玩火的女孩
  认为她是无辜的。”
  “我认识莉丝,实在无法想象她会是个精神错乱的杀人犯。”罗贝多放声大笑。“她这个小妮子真是他妈的怪胎·一不过却是好的怪胎之一。我喜欢她。”
  “你是怎么认识她的?”
  “她十七岁的时候和我一起打过拳。”
  布隆维斯特闭上眼睛,十秒后才又张开看着眼前的拳王。莎兰德一如往常,充满惊奇。
  “是啊,莉丝·莎兰德和保罗·罗贝多打拳,你们还属于同一量级呢!”
  “我可不是开玩笑。”
  “我相信你,她告诉过我,她以前常在某间拳击俱乐部和男生斗拳。”
  “我来说说事情的经过吧。十年前我接下一份工作,在辛肯俱乐部负责训练想学拳击的小伙子。当时我已有稳定工作,但俱乐部那个年轻的负责人认为我会很有号召力,就让我下午时间去和他们打拳。结果一待就待了整个夏天,一直到人秋。他们举办拳赛,还张贴海报等等,希望吸引当地的孩子尝试拳击,也的确来了许多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还有一些年纪较大的人。移民的小孩不少。练习拳击总比在市区里晃荡、惹是生非要好得多。这个问我就知道了。”“我相信你。”

  “后来在仲夏的某一天,也不知从哪冒出这个瘦巴巴的女孩。你也知道她长什么样,对吧?她走进俱乐部,说她想学拳击。”“我能想象那个画面。”
  “当时现场有六七个男生轰然大笑,他们不止体重是她的两倍,体形也明显高大许多。我也跟着笑了。我们没什么恶意,但椰榆了她一两句。我们也有女子班,于是我说了一些蠢话,大概是小女生只能在星第二十二章357
  期四打拳之类的话。”
  “我敢说她没笑。”
  “没有,她没笑,只是用那双黑眼睛看着我。然后随手捡起某人扔在地上的两只拳击手套。手套根本没有系紧,她戴起来也太大,但我们已经不再笑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听起来不太妙。”
  罗贝多又笑起来。“我既然是教练,便走上前去假装对她挥出刺拳,只是做做样子。”
  “糟了·一”
  “没错,她出其不意地挥出一拳,啪一声正中我嘴巴上方。我是在逗她,根本没有防备。在我开始回挡之前,她又挥了两三拳。只不过她没有肌力,感觉像是被羽毛扫过。但当我开始格挡,她又改变战术。她全凭直觉,后来又打中我几拳。接下来我开始认真地挡,发现她的反应比他妈的晰蝎还快。如果她更高大强壮一点,我恐怕就遇到劲敌了。”“我不惊讶。”
  “接着她又再次变换战术,往我胯下重重打了一拳,这次我有感觉了。”
  布隆维斯特做了个很痛的抽搐表情。
  “于是我回了一记刺拳打中她的脸,其实不是什么重拳,只是轻轻一下。没想到她反踢我的小腿骨,总之是诡异到极点。我的体形和体重都是她的三倍,她根本没有机会,可是她不断攻击我,好像赌上自己的生命似的。”
  “你惹恼她了。”
  “这个我后来才明白,也觉得很羞愧。我是说,我们张贴了海报,试图吸引年轻人加入,结果她来了,很认真地说想学拳击,却碰上一群男生站在那里取笑她。如果有人那样对待我,我也会抓狂。”“不过要挑战保罗·罗贝多,一般人可能会三思!”358玩火的女孩
  “莎兰德的问题在于她的拳毫无力道,所以我开始训练她。我们让她在女子班上了几星期,她输了几场比赛,因为迟早总会有人击中她,然后我们就不得不先中断比赛,把她抬进更衣室,因为她就像发疯似的开始对人又踢、又咬、又打。”
  “听起来倒是很像莉丝。”
  “她从不放弃,但最后实在惹火了太多女学员,所以被教练给踢出来了。”
  “后来呢?”
  “跟她打拳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她只有一种方法,我们称为‘终结者模式’。尽管只是暖身或友谊赛,她都会试图痛殴对手。女学员常常伤痕累累地回家,因为她会踢人。这时候我想到一个主意。有个名叫沙米尔的学员让我颇伤脑筋,他十七岁,来自叙利亚,是个好拳手,身材魁梧、刺拳有力·一但就是不会动,老是定定地站着。于是某天下午要训练他的时候,我把莎兰德叫到俱乐部来。我让她换上装备,护头套、护齿套,全副武装,和他一起上场。起先沙米尔不肯和她对打,因为她‘只是个娘们’,反正说的全是大男人那套废话。我大声地告诉他,还故意让现场所有人都听到,这不是友谊赛,而且拿出五百克朗打赌莎兰德会击败他。我对莎兰德则是说这并非训练课程,沙米尔会使尽全力痛打她。她怀疑地看着我。比赛铃响时,沙米尔还站在原地嘟嘟哦浓,莉丝却已视死如归地扑向他,往他脸上重击了一拳,他跌坐在地。那时候我已经训练她一整个夏天,她开始有点肌肉,拳头也比较有力了些。”“我敢说那个叙利亚男孩很有感觉。”
  “后来那场训练赛被谈论了好几个月,沙米尔惨败,莎兰德靠着得分取胜,如果她更有体力,真的可能让他受伤。过了一会儿,沙米尔非常沮丧,终于开始不断地全力出击。我担心得要命,万一他真的击中一拳,就得叫救护车了。有几次莎兰德用肩膀去挡,造成一些癖青,而且因为抵受不住对方拳击的力道,终于被逼到场边。不过沙米尔根本没第二十二章359
  有真正打中她。”
  “真希望能亲眼看到。”
  “从那天起,俱乐部里的小伙子都开始对莎兰德产生敬意,尤其是沙米尔,而我也开始让她上场和明显比她更大、更重的男生较量。她是我的秘密武器,很棒的训练经验。我们安排了一些课程并为她设定目标——必须分别在身体各部位,如下巴、额头、腹部等等,击中五拳;和她对打的男生则必须保护自己这些部位。后来和莎兰德练拳好像变成一种荣耀,感觉像是跟大黄蜂打斗。我们也的确叫她‘黄蜂’,她仿佛成了俱乐部里的吉祥物。我想她应该很喜欢这个绰号,有一天来俱乐部的时候,脖子上就刺了一只黄蜂。”
  布隆维斯特淡淡一笑。那只黄蜂他记得很清楚。这也是警察对她的特征描述之一。
  “这一切持续了多久?”
  “每星期一晚,持续了大约三年。我只有那年夏天担任全职,后来只是偶尔才去。接手训练莎兰德的是我们的年轻教练普提·卡尔森。再后来莎兰德开始工作,没有时间常来,但直到去年,仍然每个月至少会去一次。我一年会和她见上几次面,一起对打练习。这是很好的训练,打完总是满身大汗。她几乎不和任何人交谈,没有人对打时,就狠狠地打两个小时沙包皮,仿佛面对的是一个不共戴天的仇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魔戒第二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这是魔戒三部曲的第二部分。在首部曲“魔戒现身”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去。爱隆在该处慎重的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的持有者。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