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天涯过客 - 十九、夜访客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史德福-纳宇正在招待他的访客。他们都是第一次见面,只有其中一位他似乎颇为面熟。这几个年轻人都是英姿勃发,一丝不苟,看起来也都机智过人。他们的发型时髦而且服贴,衣着也都属名家剪裁的高级品。看着他们,连史德福-纳宇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无法不喜欢他们。同时,他也私下不断地揣度他们来访的目的。
  他觉得面熟的一位,应该是一个油业巨子的儿子;另外有一个是大学毕业后就投身政界的青年,叔叔是大串连销餐厅的老板;第三个青年生就一对卧蚕眉,紧皱着的眉头似乎显示不断的怀疑是他的第二天性。
  “谢谢你让我们来拜访你,史德福爵士。”金发青年似乎是他们之间的老大。
  他的声音十分悦耳。他的名字叫做克利福-本特。
  “这位是罗德-凯利,这位是吉姆-布威斯特。我们对未来都很激进。这样说对吗?”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吗?”史德福-纳宇说。
  “我们每个人不喜欢目前的状况,”克利福-本特说,“暴动、无政府主义,这一切的一切,大概只有专门发明怪名词的哲学家受得了。不过,我相信我们都是能撑过这个局面,而终会抵达另一个大时代的人。我们希望能经由温和的手段达到示威的目的,而不愿动武,我们要的是一种聪明而理智的示威活动。说得更明确更坦白点是,我们的目的是要组织一个新的政党。吉姆长时间以来就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而且对整个局势已有了新的了解与计划。有人想要射杀他,要他闭嘴,可是他不会那么简单就放弃的,不是吗?吉姆?”
  “他们都是些笨头晕脑的老家伙,”吉姆-布威斯特不屑地说。
  “我们想要的是一套理性而认真的政策,以青年人为主体,一套经济的经营政府的方法,对于教育的形式与目标有不同的理论,不哗众取宠,也不是无的放矢。而且,只要我们能赢得席位,或者终于能组阁主持政府,就要把这些理想付诸实行。我们这次运动里有很多的同志,我们代表年轻的一辈,代表现代化,代表一个有理性的政府。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物色目前正在政坛上的人才,并不以他们的成就为依据,而纯粹着眼于他是否是一个合乎我们要求的理性的人。我们来此的目的是想探知你对我们的目标是否感兴趣,我们需要在最近的将来有懂得政治的人,能制定适当而且成功的外交政策。我们并不希望像别的地方,把英国弄回石器时代,因此我们要招揽适当的人才。我们需要大量的青年才俊,既不是激烈的革命派,也不是消极的无政府主义者。愿意一试再试,以求有效地经营一个国家。我们也需要一些稍为年长的指导员,不是六十以上,而是四十岁左右像你一样的人,我们打听过,知道你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人。”

  “你们这样做聪明吗?”
  “我们认为没有什么不聪明的地方。”
  第二个年轻人微微地笑着。“我们希望对这个问题能获得相同的结论。”
  “我可不敢确定,你们在这里讲这些不嫌大胆了些?”
  “这是你的起居室。”
  “不错,这是我家,我的起居室,可是你们说的或者你们将要说的,可能会有不太聪明的理论,对你们或对我个人都是一种冒险。”’
  “噢,我懂你的意思了。”
  “你们的提议,是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事业。而且鼓动我去破坏某些状况,甚至鼓动我背叛某些我现在效忠的人。”
  “我们并没有要你通敌。因为你爱国所以你希望她更好,不是吗?”
  “当然不是叛国去投奔苏联这种事,但是你们的行动与某些外国有关联。我刚从国外旅行回来,南美洲的三个星期增长了我许多见闻。我要说的是在回国途中,我一直觉得有人跟踪我。”
  “跟踪?是你自己想象的吧?”
  “不,不会的。我的职业使我对这种事特别敏感,我们必须随时保持警觉。你们选上我,是很光荣的事,但是我们若能在其他地方碰面可能更安全些。”
  他站起来,打开浴室的门,打开水龙头。
  “我看过一部电影,所以我知道假如你担心室内装有窃听器而想加以干扰的话,就打开水龙头。我相信现代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只是我还是比较守旧。现在我们可以比较放心地说话了。”
  “你想说什么呢?”疑心病重的吉姆怀疑地问。
  “我要随时小心,那样你们也可以更信得过我。”说着又走向一座橱子,拿出一架录音机:“对不起,不是很好听。”’
  吉姆很不耐烦地问:“干嘛?我们开什么鬼音乐会?”
  “你懂什么音乐?”克利福-本特说,“自己没知识,就少说几句。”
  史德福-纳宇微微一笑。
  “很高兴能和你共享华格纳的佳作,”史德福说,“今年的青年音乐节我也去了,很棒的节目。”
  主题音乐又出来,史德福跟着哼。
  “这调子我一点都听不出是什么,也许是天佑吾皇,或洋基嘟嘟,或是星条旗进行曲,到底是什么鬼?”

  “这是一出歌剧的主题,”凯利说,“闭上你的嘴,我们已经知道了想要知道的。”
  “这是一位年轻英雄的号角叫唤声,”史德福举起他的手,做了一个手势,这手势的原意是“希特勒万岁”。他低低而温和地说:“年轻的齐格飞。”
  三个人同时站了起来。
  “你的话很对,”克利福-本特说,“我们也都应该小心从事。”
  他们互相握手。
  “很高兴又认识了一位新的伺志。我们国家在即将来临的未来,就是需要像你这样一位优秀的外交部长。”.
  他们鱼贯地走出房间,史德福站在门边看他们离去后,才奇怪地笑了笑,关了门进来,抬头一瞥墙上的钟后,在安乐椅上坐下来,等着。
  他回想起一个星期以前,他和玛丽安分别抵达甘乃迪机场,却无言地站着,终于还是史德福打破了僵局。
  “我们会再见面吗?我怀疑——”
  “有什么理由不能再见吗?”
  “每个理由都有可能。”
  她静静地盯着他,然后无言地转开视线。
  “短暂的分离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工作的一部分。”
  “工作!你就只知道工作,是不是?”
  “有什么不对吗?”
  “你是这一行的专家,我只是业余的。你是--”他变得无法控制自己,“你是谁?你到底在干什么?我还没有资格知道一切真相,是不是?”
  “是的。”
  他看着眼前的她,只觉得那张原本坚毅的脸上含有一股无言的悲哀,甚至称得上是深深的痛苦。
  “所以,我不得不——怀疑……你想我应该是要相信你的吧。”
  “不,我没有这个意思。多年的经验,我只学到一件事,绝不要完全的相信另一个人。记住我的话——永远的。”
  “这就是你的世界?充满猜疑、恐惧与危险。”
  “若要活着,只有这样,而我还活着。”
  “我知道。”
  “我也希望你能活着。”
  “可是,我还是信任过你,在法兰克福——”
  “你冒了一次不该冒的险。”
  “但是值得,你心里和我一样明白。”
  “你是说——”
  “我是说这样才使我们认识,才使我们在一起。而现在——我的飞机要起飞了。难道我们的关系在一个机场开始,也要在另一个机场结束?你要到哪里去?去做什么?”
  “去做我必须要做的事,要去的地方有巴尔的摩、华盛顿、德克萨斯,去做人家交待我去做的许多事情。”
  “那我呢?却没有人交待我要做些什么。我回伦敦——然后呢?”

  “等。”
  “等什么?”
  “等待有人为你安排好的下一步。”
  “到时候我该怎么办?”
  她突然粲开一个愉悦而熟悉的微笑,史德福贪婪地记忆下来。
  “到时候你就仔细地倾听,你自己会知道该采取些什么行动的,那才是最好、最自然的。你要去喜欢那些来和你接触的人,他们是某些人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我们若能知道是谁,对英国情势的了解将有极为重大的进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一定得走了,再见,玛丽安。”
  “再见,”她用德文说。
  在伦敦的公寓里,电话铃响了,把他从甜美而哀伤的回忆里拉回来。他低低的用德文说了一声“再见”,便向放电话的小儿走去:“顺其自然吧!”
  一股浓浊而绝不可能弄错的声音,由话商传来,“史德福-纳宇?”
  他用指定的暗语说:“无火不生烟。”
  “医生还要我戒烟呢,可怜的家伙,”皮克伟上校说,“他还是死了心吧。有消息吗?”
  “噢,有呢,而且还不少,三十个银角子,就像你说的。”
  “好家伙!”
  “嗯,嗯,别激动。”
  “你怎么对他们说?”
  “我放了一段音乐给他们听,齐格飞的号角主题曲、这是我老姑婆的主意,效果棒透了。”
  “真是不可思议!”
  “你知道有一有歌叫‘华妮达’吗?我也得去学一下,也许有派得上用场的一人。”
  “你知道华妮达是谁吗?”
  “我是猜测的。”
  “嗯,我也只是怀疑——上次从巴尔的摩来的消息。”
  “你的希腊女孩好吗?那位黛芬-席道媛小姐,她现在在哪里呢?”
  “也许正坐在欧洲的某个飞机场,等待你,”皮克伟上校说。
  “欧洲大部分的机场都关闭了,他们不是被炸毁就是受到严重的破坏,要不然就是受到劫机者的恐吓。有一首歌说:
  男孩女孩出来玩,月正光光似日长,
  放下晚餐与睡床,把你的玩伴通通射倒。
  “这是十字军东征时代儿童十字军的军歌。”
  “我以为十字军只有狮心王查理会参加,不过,这整个行动的确颇有儿童十字军的味道。首先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要去解放在异教徒统治下的圣城,结果只有死亡、死亡、无尽的死亡,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死了,不然就是被贩卖为奴。这件事的结果也很可能这样,除非我们先找到解决彻办法……”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