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天涯过客 - 五、华格纳歌剧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史德福-纳宇爵士换了一个比较舒适的姿势,耐心地欣赏舞台上正在演出的《尼布龙根的指环》。他并不讨厌华格纳,只是时间不对。
  他不时的扭头环顾四周,并不在乎旁边自以为富有音乐修养的观众厌恶的眼光。他很早就来坐在位子上,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
  休息时间到了,他站起身作了大幅度的搜寻。他右手边的座位还是空的,该来的人还没有来。这就是她的答案?还是只因为迟到了被关在休息大厅里?
  他走出去,四处轻松的逛着,喝杯咖啡,抽根烟,下半场快开始时再到演出大厅。
  远远的,他发现旁边的座位有人了!他的兴致马上又回复,他急急地回到位子上坐下,果然是她!就是法兰克福机场的那一位小姐,没错!
  她并未转头看他,只是直直地朝台上望去。她的侧面完全就是他记忆中的那一张光鲜而纯洁的脸蛋。她的头微微侧了一下,眼睛扫过,却似乎没有认出他来。那么接近,却不认识?也没有一句话?也许时间还没到。灯光渐渐暗下来,她的头转过来了。
  “对不起,节目单可否借我看看?我的大概丢在什么地方了。”
  “当然,你尽管用好了。”
  她接过了节目单,打开来,仔细研究者。灯光更暗了。第二部“齐格飞”的序曲已经开始,快结束时才交还给他。
  “谢谢你。”只有这三个字。
  他正要把节目单合起来,却注意到在纸页的下方有淡淡的铅笔字迹。他并不想马上去看,事实上那样暗的灯光也看不清楚,他只把它合起来拿在手上。他相信自己并没有看到她拿出笔来写字,可能她早就写好而放在皮包里的。
  这又给他一种感觉,一种神秘而带危险意味的感觉。韩格富桥上的约会,信封里的门票,还有坐在旁边的这个闷不吭声的女人。

  他不经意地瞥了她两三次,就像一个人偶而看看身旁的陌生人一样。她懒洋洋地躺靠在座位上,黑色绉纱的高领农服,包住她修长的颈项,一条式样古典的金项链垂挂下来。黑色的头发依着头颅的形状,精心修剪成短而俏皮的型式。
  她并未留心他的瞥视,也不曾回看他。他怀疑是否有人跟踪她?或跟踪他?特来监视他们两人是否认识,是否曾经交谈?一定是这样子的,否则她何必呼应他在报上刊出的启事呢?尽管如此,他的好奇并未获得满足,可是他至少很欣慰的知道黛芬-席道媛——玛丽安——还在伦敦。
  也许在最近的将来他就能知道一切谜底,所有的行动虽然都要仰仗她来采取主动,他一定得服从她的领导,就像上次在机场一作。可是,他不太情愿地承认,这样的生活似乎更有意思一点,至少比起外交部那些无聊的会议要好多了。
  音乐会终于结束了,身旁的金口观音居然说话了,只可惜并不是转头对他说的,只是很自然的叹了口气,像自言自语一样,却又蛮大声的。
  “年轻的齐格飞!”她说,赞叹地呼出一口气。
  第四部“诸神的画像”结束后,在一片鼓掌声中,观众开始起身离开。他等着看她有无任何的暗示。可是她只整理了身边的杂物,扶扶帽子,就走上甬道,跟着人群散去了。
  史德福-纳宇取了车子以后,急速开回家去。他拿出节目单仔细地找着,可是他又失望了,翻了好几页都没有看到任何的字迹。只有在他原来以为有铅笔字迹的地方,找到一行乐谱,并没有任何的字迹。这行乐谱看起来也像是一个人漫不经心随手涂写上去了。
  他以为这可能是一种秘密的信息,要用火烤才能显现出来的,他就把它拿到电热器上一页页的翻着,可是什么也没有。他颓然一叹的把节目单捧回桌子上。

  费了那么大的功夫,冒着风雨到那个什么鬼桥上,呆坐了一个音乐会,旁边的人就是他有几打问题要问的人,而得到的却是个“一无所有”的结果!那她为什么还要来?假如她不愿和他说话,也没有进一步的安排,何必费那么大的劲?
  他的眼光转到靠墙而设的书架,成排的侦探故事与科幻小说,他摇摇头。小说究竟要比真实的人生精彩许多,那里面有死人,有神秘的电话,美丽的女间谍!下次他要采取行动,再也不能听任她从手里溜走。
  他端着咖啡走到窗口,不自觉的哼着什么,他的视谱能力很好,刚刚还是趴在节目单上的一堆豆芽菜,已经可以哼得出来。这个曲调很熟悉,他放大了声音,可是还是想不起来。嘟、嘟、嘟嘟、嘀嘟、嘟、嘟。是很耳熟,问题是什么歌?有什么意思吗?
  又是一天的早晨,他开始拆阅信件。
  都不是什么有趣的。几封请帖,一张是美国大使馆的,一张是爱西汉普顿夫人所具名的一项慈善义卖会。他心烦地把它们一把摔开,反正都不会去的。
  突然他想起,这样无聊地呆在伦敦,还不如看玛蒂达姑婆去吧!玛蒂达姑婆是他最喜爱的亲近长辈,虽然他们不常见面。她现在住在乡下一栋乔治王朝时代的旧房子里,这是她祖父留给她的遗产。这座房子有装饰典雅的大起居室、小的椭圆型餐厅、全新设备的厨房、二间客房,她自己的卧室则是一间很大的套房,与隔壁特别护士的房间相通。而这几间房只是那栋大屋子的东厢而已,其他的部分除定期的清扫外都用防尘布盖起来。
  史德福很喜欢这栋房子,少年时也在这儿度过不少快乐时光。对的,这曾经是一栋充满欢乐的房子,他的大伯父夫妇与两个孩子也曾经住在这儿。当时他们也有足够的钱,还有一群训练有素的仆人。

  房子里也有很多巨幅油画,挂满整栋房屋的墙壁,大部分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叙述着这个地方过去的光荣,很多还出自名家之手。可是由于房子的维修不易,有些已经变卖。但他还是很喜欢去那里回味古人的遗泽。
  玛蒂达姑婆很爱说话,他喜爱她的理由也很模糊。他并不确知自己为什么突然想去找她,还有为什么突然想到那儿的祖先画像,也许是,他想,也许是想去看潘蜜娜的像?他想仔细的看看,想找出她与那个破坏了他生活宁静的陌生女人之间的异同。
  他拾起歌剧的节目单,开始哼那几小节的曲调、嘟、嘟、嘀嘟--。有了!他突然想起,这就是齐格飞的主题音乐,号角响彻四方,“年轻的齐格飞!”
  “年轻的齐格飞!”这也是玛丽安昨晚所说的唯一略具深意的话,在当时并不明显,因为时间地点都那么恰当。可是,这应该是一个信息,对某个人暗示某件事。年轻的齐格飞!这句话一定具有某些意义,也许更进一步的指示,很快就会来到。可是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意思?为什么?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指的又是什么?实在荒唐,那么多的问号!
  他还是挂电话给玛蒂达-沙克顿夫人。
  “哟!我的好孩子,你当然是受欢迎的。搭四点半的车来吧!这班车还在走,可是常常会误点,有时候还会慢上一个半小时呢,不过最晚在五点一刻的时候一定会开的。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改进吧!霍伊斯会在火车站接你。”
  “他还在呀!”
  “当然还在呀。”
  霍伊斯,原来的侍童,后来当马夫,现在熬到了司机,看样子他还会继续熬下去。“他至少有八十岁了吧!”史德福-纳宇微笑着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