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昨天下线前,有几位一直追贴认识的朋友在msn 上问我,为什么单独截取这一句,有没有什么含义?有。十四、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句,认定是个女人写的。再看作者:纳兰容若。哦,女的。半年后才发现不是女的,是个清初的官员。这是个引子。那几年基本沉浸在唐诗的工整简洁;宋词的对仗洒脱;元曲的精巧别致当中——当然我仅仅是形容了表面上的。等到看多了自然想了解那些诗词作者。了解作者后,开始感兴趣那些时代背景。接着一发不可收拾。从人文延续到经济,从经济延续到社会结构,从社会结构延续到政治,从政治延续到宗教,从宗教延续到哲学,从哲学延续到心理学,从心理学延续到医学……后来我发现很多东西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环环相扣的。这让当时的我(二十多岁)很惊奇。然后又开始更疯狂的一轮扫荡阅读。有时候甚至没时间消化,只是记住了。不过也就是那会儿,养成了一个习惯:忽略掉文字本身,看文字后面的那些东西。不过后来又研究过文字、符号的利奇力量,那是后话了。再后来开始失眠+生物钟紊乱。有那么半年时间吧?每两天睡一次,一次大约睡12 个小时左右。失眠还不是似睡非睡神经衰弱的失眠,是特精神那种。因为自己也觉得那样不正常,所以有时候刻意去找一些很晦涩的书来看,认为那应该会很无聊,会睡。记得有次在朋友家看到一堆有关物理和量子物理入门的书籍(朋友的父亲是搞这个的),于是便借来看。没看困,看傻了。跟着就好多疑问还四处去蹭课听。结果我发现坏了,问题大了。因为就物理来说,看的越多,质疑越多。越发质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样的——未解太多了。甚至包皮括已经应用的那些原理,对于那些,整个物理界依旧是未解状态。也就是那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哪怕貌似明白的答案,开始转到非线性动力学,平面空间等等等等。可是适得其反,质疑开始成倍的增长。我茫然了,彻底的茫然了。然后,就开始和精神病人有了接触。再然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玩儿的事儿:很多精神病人都能够快速的找到某种解释作为答案。甭管是鬼狐仙怪也好,物理生物也好,总是很坚定的就确认了。我更加迷茫了,难道说,我有问题了?这种恐慌状态一直缠绕着我,直到有一天,我重新看到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下子我就明白了,跟傻了似得笑的死去活来。为啥笑?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看懂了。这就是我截取了这一句的原因。至于这贴,两天前我突然决定,到此为止了。为什么?其实没任何理由,只是认为该结束了。虽然我手里还有十几篇草稿,虽然我当初并没打算在这里结束,我还是决定:结束了。下面就要说的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事情:到底这些事,真的还是假的?如果你认为这是真的,那么我会告诉你:假的,都是假的。如果你认为这是假的,那么我会告诉你:真的,都是真的。我不清楚有多少人能看懂我的回答。很讨厌的卖个关子:不要看文字,千万不要看文字,文字是垃圾。说起来有那么两位朋友我必须一提——因为他们很厉害。这两位朋友回帖是“双少”状态:次数少,字数少。寥寥几句,扎到骨髓里。这让我无限敬佩——我用了这么多字,有几篇甚至到了晦涩的地步才勉强说明白的事儿,人家两句点透。高人、牛人的确存在,山外有山啊。我也明白了为啥高人都不爱说话了,不是他们为了显示自己了不起假装高深,而是他们能把复杂的事情精粹成很简短的一句话,所以高人、牛人话少——有啥可叽歪的,我说完了啊?啧啧,看来我差的太远了!半瓶而已。再有一个被问了很多次的问题是:为什么你发到鬼话来?这个问题(挠头),我只是直觉发到这里比较适合吧?反正是痴人说梦,就当是鬼狐仙怪吧。还有就是,我觉得人可怕起来,比鬼狐仙怪都可怕。有位朋友必须得提。那位朋友很执着的变着马甲用站内短讯骂了我一个月,内容比较流氓,我就不重复了,不过看行文习惯,我也知道是谁了。虽然我至今都没搞懂什么地方得罪您了,但还是请您息怒、见谅。因为我坚信有没见过面的朋友,不存在没见过面的仇人,我坚信。我希望您也能这么看。对了还得道歉了,我收到过不少朋友站内短讯,要我解释一些什么。抱歉,无解。不是我多狂不爱搭理人。而是我觉得别人嚼过再吃真的没意思了。用自己的角度看,才是最好玩儿的。嗯,我这么看。说到这儿,也就说起对于讨论为什么我不掺和的原因。很早就有一位朋友指出来了,就是ta 说的那样。其实我很喜欢看大家的讨论——当然是有自己思想的那种讨论。因为那些是真正个人的资产,而不是从啥地方弄来现炒现卖,或者从百度Google 上直接扒。对于直接扒,我就不发表评论了,毕竟那是基础比较差、思路比较窄、又喜欢逞强惹眼的表现,仅此而已。说那些具有自己思想的吧。我一直认为,能认真的去思考,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非常非常了不起。也许有人会问:产生思想有劲吗?能赚钱吗?这点我可以给肯定的回答:有劲,能挣钱(笑)。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应用。查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所有很牛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很完整。我知道那不是简单就来的,那是经过多次推翻重建出来的,绝对不是扒了两本书、百度上复制一段就能产生的。但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原因就在于:应用。拿到了钥匙,想用却不会使用才是最要命的。当然了,也有不想去使用的人,对物质已经到了无视的境界了。对于那种人,我会按照我的方式分类——仙。绝非贬义。还有就是未知。对于未知,我不推荐轻易的去否定,或者没通过真正自己的思考去否定。照搬,是个很糟糕的事情。不是套用现成理论的几段话或者某本书的几段章节就伟大了,那不够。因为看了是看了,能不能消化吸收理解还另当别论。面对未知,也没必要害怕,而是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也就才有思考的机会。否则不如去看《走进科学》。我是这么认为的。(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把手里那些草稿的目录放上来,有兴趣并且打算尝试的朋友可以试试看。第五十篇《人间五十年》第五十一篇《伴随着月亮》第五十二篇《盗尸者》拆分为两篇?未定。第五十三篇《天道无私》第五十四篇《控制问题》第五十五篇《末世》第五十五篇《黑白世界》第五十六篇《灵魂深处》第五十七篇《胖胖的地球》第五十八篇《还原一个世界——前篇:遗失的文明》第五十九篇《还原一个世界——中篇:暗示》第六十篇《还原一个世界——后篇:未知的文明》第六十一篇《谁是谁》其实想想最初上传篇幅很混乱,因为我懒,只是无目的性的挑拣有感觉的草稿修改→贴出。也就导致本身计划好的很可能无限期延后了。或者临时决定改个顺序,还有一些干脆删除的。好像我和一位朋友说过,我的草稿,那是相当的不靠谱。原本几百字的草稿,最后变成近万字;几千字的草稿,可能到最后删了;实际内容和草稿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仅仅看草稿,是会看晕的——虽然我承认实际发出的内容,有时候也会产生这种生理反应……回味下,其实删除的那些不见得是不能用的,只是当时觉得不好玩儿,所以删了。归根到底,还是懒的原因,所以在最开始就说明了:我很懒。哎!自己也没想到这贴一口气写到现在,以为早就太监了呢。记得有朋友问我,要不要放出一部分录音。我开始也是那么打算的,后来认真的想了几秒钟,决定不放了。因为放出来其实和没放一样。最后是矫情一下:村上春树的作品,倪匡的作品,还有《科幻世界》,我一本都没看过。不用指天指地的发毒誓拉全家上阵铺垫,我的确没看过。大约快6 年了吧?我没再看过啥小说类型的读物、杂志。没啥原因,就是看不进去。也不是完全没有,能数的过来那么几本:《三国演义》看了几遍;《红楼梦》是当《金瓶梅》看的,足本,可惜也没看完。武侠小说看了一套中的半本,打死看不进去了(名字就不说了);欧.亨利和杰克.伦敦的一些作品是挑着看的。没了,这6 年内看过的小说读物就这些了。不过我倒是有兴趣找些村上和倪匡的作品来看看,因为太多朋友提到,把我好奇心勾起来了。关于我有马甲的猜测 —— 那是一个真正让我大笑的看法。差点儿忘了,昨儿有位mm 短讯问我最近常听什么歌或者什么音乐。我就一块回答了:这段时间听的最多的是《503》,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听听看,很不错的一首曲子。实在找不到可以通过资料中邮箱找我,免费提供。那么,第三个篇外篇就到这里结束了,也是这一贴:《精神病人的世界》的结束篇。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支持和无私鼓励,我都记在心里了。谢谢大家。嗯,就到这里吧。“人生若只如初见。”————塔塔的死亡周刊p.s:当然我不会就此耍帅消失的,有时间还会来跟一些有见地的朋友就一些问题交换看法——无主宾,纯圆桌性质,我很期待。————塔塔的死亡周刊 2009-10-28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历十五年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4
摘要: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作者的署名为RayHuang,1981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写的,写成后,出于向国内读者求教之忱,乃由笔者本人译为中文,并作某些修改润色。我对明史感觉兴趣,说来话长。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学历史系读书,选定了“明代的漕运”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一研究过程花了5年。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4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3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9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3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5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4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