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汤姆·索亚历险记 - 马克·吐温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最具美国本土特色的作家”。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 密西西比河上4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是“测 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 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 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 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好孩子的故事》等。作者解释说“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 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 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滑稽的故事表现 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 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 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 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 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 苦白人的儿子。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 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 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 惧,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在这些论文 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 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在《什么是人》,《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他的文学生涯很长,因此发表过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大致分类:
  短篇: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百万英镑》、《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
  中篇:《败坏赫德莱堡的人》、《艰难历程》
  长篇:《傻子国外旅行记》、《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傻瓜威尔逊》、《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冉·达克》
  侦探汤姆.索亚》
  游记:《国外旅游记》、《赤道游记》
  剧本:《阿星》
  回忆录:《格兰特回忆录》
  马克吐温的创作年表:
  1852.5.1《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这是赛缪尔·克莱门斯的处女作。(自学的马克·吐温在印刷所当学徒、排字时,即开始练笔,发表这个处女作时年17岁。)
  1864.6移居旧金山,在《晨报》工作。开始为《旧金山人》写稿,时主编为小说家勃勒特·哈特。
  1865.11.18纽约的《星期六邮报》发表了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各处纷纷转载,马克·吐温开始在国内取得名声。
  1867.4.25查尔斯·韦勃出版了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
  1869.7马克·吐温的《傻子国外旅行记》出版,发行者为易里夏·勃里斯。
  1872.2《艰难历程》由勃里斯的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73年冬马克·吐温与作家查尔斯·特德雷·华纳合作,写了《镀金时代》。华纳为其在哈特福特的邻居。
  1873.12《镀金时代》出版。发行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起一个幽默而讽刺的名字,并为世人所认同,尚乏先例)
  1874年夏马克·吐温开始写《汤姆·索亚历险记》,并把《镀金时代》编成剧本。当时是在纽约的埃尔弥拉附近的夸雷农庄。
  1876.1《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

  1876年夏马克·吐温开始写《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地点在夸雷农庄。
  1876.10与勃勒特·哈特合作写喜剧《阿星》。十二月完成,但两人的友谊从此难以维持。
  1876.12《汤姆·索亚历险记》由勃里斯出版。时间是在交稿后一年以上,这样就没有能赶上圣诞节的好生意季节。马克·吐温开始考虑换一家出版商出版其著作。
  1877.7.31《阿星》在纽约的“第五条街剧院”演出。五周后停演,演出者在钱财上有亏损。
  1877.11开始写《王子与贫儿》。
  1878年春—1879年夏全家往欧洲旅行,特别是游了德国。为《国外旅游记》收集了材料。
  1880.3《国外旅游记》出版。出版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
  1881.12《王子与贫儿》出版。出版者为波士顿的詹姆斯·勒·奥斯谷特。
  1882.4马克·吐温重访密西西比河上,以便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他遍访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1883年夏马克·吐温在夸雷农庄完成了《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的写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由奥斯谷特出版。
  1885.2.18《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85.3麻省康谷尔顿的图书委员会称《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为“无聊之作,只能供贫民窟阅读”。不得放在书架上,从而开始了禁书的一段历史,其影响直至今日。虽然如此,到五月份时,《赫克》出售了五万一千本。(这样的禁书是个别单位的,并非全国性的)
  1885.12惠勃斯特公司出版了《格兰特回忆录》,格兰特一家收益四十万元,使得他们能免于破产。马克·吐温也深信自己有经商的天才。(格兰特将军,1869—1877任总统。格兰特与马克·吐温交谊较深)
  1886.1马克·吐温开始写《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
  1889.12《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1894.4.16《汤姆·索亚在国外》由惠勃斯特公司出版。
  1894.11《傻瓜威尔逊》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896.5《冉·达克》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6.11《侦探汤姆.索亚》由哈泼公司出版。
  1897.11《赤道游记》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1901.2《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评论》上发表。(这是马克·吐温反对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实行侵略的名篇——译者)
  1910年冬春马克·吐温健康恶化。
  1910.4.21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或许您还会喜欢: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