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堂吉诃德 - 《堂吉诃德》读后感——骑士精神:我们所笑谈的,也许从未存在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种精神的稀释,总需要时间与语言来经手。大师经典都必须承担被误读的义务,何况一些并不被人喜爱的词。潘安宋玉,千年后被说书人简化成弱柳扶风美少年的剪影;状元及第,成了被贾府老太君嘲笑的陈腐戏剧中无趣的头衔。
  譬如说,被塞万提斯巧笔勾勒过的那个老头儿,也许比真正的骑士更动人。一个情节代表了一种精神,漫画总比长诗深入人心。堂吉诃德举矛力战风车 的图景,胜过一万个骑士单膝跪在玫瑰丛中,将怪物首级献给阳台上贵妇人的故事。骑士精神成了桑丘牵着洛西南特吹口哨而行的形象,塞万提斯漫长的玩笑,让骑 士精神可以成为一种笑谈。堂吉诃德在书页中回过身来,满面严肃的陈述他所秉持的精神——自此而后,骑士精神像庖丁卸下的牛肉一样一块块委诸尘土。
  多年以后骑士精神成为了一种轻柔的笑料。大仲马8岁时敢于提支火枪到处找上帝决战,但在描述达达尼昂进巴黎时依然只得轻描淡写的拿他的剑与马 匹、波托斯的斗篷、阿拉密斯的手帕开玩笑。类似的,二千年前的游侠以武犯禁、仗剑列国,而今天坊间的小说上与采花贼大战争夺地盘为美女解衣疗伤的先生们也 冠着侠客的名头……一个名词就是这样被稀释去的。
  这又是一个词语被大众舆论毁灭的时代。一个姐姐的几张照片可以让芙蓉这个词意味大变,许多张手机选票可以让一种快餐食品变成一个团体的专有称 呼。乔伊斯不动声色*的让布卢姆承当起了奥德修斯,让他婬*迭的太太变成了佩内洛普……我们都有涂鸦的欲|望:初中时把教科书上庄严的头像添笔绘成熊猫或唐老 鸭。你很难抑制一种恶意,尤其在这个以自由为口号的时代。用戏噱的口吻去嘲弄罢沉重的一切,然后信步走开……每个人都是塞万提斯,只需要动一动按键(手 机、电脑或其他)发送几句聪明的解构,我们就可以得到快乐。

  只是,那被堂吉诃德用严肃的口吻——因而更显得滑稽——道出的骑士精神,曾经并不那么古板到令人厌恶。求诸于史,骑士精神始自查理曼大帝—— 那个经历五十余战、将西欧绝大部分土地纳入版图的“伟大的罗马人皇帝”和他那因《罗兰之歌》而闻名的十二圣骑士(帕拉丁)。骑士精神包括了八大美德:谦 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
  因为良马的难得,很长时间,骑士是身份显贵者。亚历山大东征途中,享用着其父亲腓力为其留下的骑兵遗产,而那些骑士被腓力命名为“国王的同 伴”。至于查理曼大帝,骑士依然是征战者的贵族。于是你可以说,骑士的八大美德是为贵族量身定做的——虽然八大美德的存在并不妨碍骑士们为非作歹、贪花好 色*……
  只是,重读这八大美德,也许你会略感惊讶。骑士并非僧侣或民众,必须依靠法令与刑罚去强制他们执行一些精神。对骑士的私德加以限制,显然难加 硬性*规定;骑士精神能否实践,很多时候,只能依赖于骑士本身的荣誉感。这种依赖本身是理想化的,但又渺茫得难以把握,一如这八大美德本身一样:
  指望一个贵族谦卑,在丰沛物质的可能性*面前重视荣誉,肯为多数人利益牺牲,永远不带怯懦,对弱者保持怜悯,虔诚于上帝,诚实,而且公正无私。
  任何一桩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甚至可以说,宗教色*彩。这些律令与精神如果照搬到一所寺庙的墙壁上,想必也不会有人嫌太宽松。
  是这样的:曾经有这么一个群体,能够在没有监督机制、没有舆论压力的前提下,给出这样的精神来约束自己。在那法纪散漫的时代,约束他们的仅仅 是对上帝的虔诚,以及这种精神本身。这很诡异。尤其是,考虑到这些近于宗教律令般理想化、非尘世化的品行,针对对象却是世俗社会中的人?譬如说,假设你是 孙大圣,一朝飞出五行山,为何不回花果山,却要去当行者,而且自找一副紧箍儿戴呢?

  设若这么想,也许我们能够多少念及骑士精神的核心。某一个伟大君王提出价值观,也许只是为了驾驭下属,但这种精神所针对的对象阶层如此圆转广 被,以至他自己也身陷其中。用一种理想主义精神来策励周遭,所依赖的仅仅是周遭本身的荣誉感和理想主义程度。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主义。
  塞万提斯所嘲弄的那些作风,包括了僵化、爱幻想和流于俗套,但那许多是骑士小说的过错,而非骑士精神本身。当堂吉诃德与桑丘担任审判官来坐堂 议事时,他们的公正与——虽然显得滑稽——优雅,却多少现出了骑士精神的本质。《三剑客》中,无论达达尼昂、波托斯和阿拉密斯闹出过多少世俗的玩笑,大仲 马依然把最后的浪漫幻想寄托在阿托斯身上。那几乎是个完美无缺的半神,秉持所有骑士美德的贵族。
  或者,回过头来望一下那些被嘲弄的部分。福楼拜所厌恶的通俗小说,塞万提斯调戏的骑士小说,简·奥斯丁对乡绅间礼仪的轻刺,拉伯雷让他的巨人 们放的屁撒的尿,屠格涅夫对彷徨知识分子的暗笔——人们所厌恨的一切是有共性*的:虚伪、僵化、繁冗、呆滞、夸夸其谈。而骑士精神,或者说,其他理想主义的 精神,其实并没有被弃若敝履。甚至,那些理想主义的作者们,到最后都需要找一个虚化的对象予以寄托他们的理想主义:比如阿托斯,比如死去的罗亭,比如在审 判断案时忽然会智慧起来的堂吉诃德。
  但我们却经常忽视了这些。我们嘲弄着崇高与庄严所附带的僵化与造作,却以为我们在嘲弄崇高与庄严本身——有时也的确会瞄错目标。

  当骑士精神成为崇高与庄严代名词时,便成为了古旧的笑料。然而,其本身却并没有那么唐突与荒谬。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除了精神(虔诚)在这无神论盛行的时代难以流行之外,其他依然是值得鼓舞的美德。
  我想说的是,骑士精神,以及这种精神背后的因素——自省、理想主义——在任何时代都适用,当然也适用于这个一切都在被嘲弄、解构、下沉的时 代。我们非常需要这些道德和精神。而促使我们反对这一精神的,也许仅仅因为他们本身的理想主义。在这个人人都对虚伪深恶痛绝的时代,认真的谈论谦卑、荣 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或公正,会让你显得或天真透顶,或虚伪绝伦。在这个语言泛滥、骗子与煽动家遍地的时代,如前所述,毁掉一个词语比任何事都要容 易得多。
  重述一遍过程:
  最初,有一些美好的精神,叫做骑士精神。
  后来,堂吉诃德被骑士小说欺骗了,以为那些虚伪、愚蠢和僵化是骑士精神。
  后来,世界因为堂吉诃德而群起嘲弄骑士精神。
  世界在变轻飞上天空,而骑士精神变成了沉重的过期石头。
  卡尔维诺的小说《不存在的骑士》也许是这种窘境的完美体现:一个模范般的、没有形体的骑士,在一个奇妙的时代里却被所有人非议,终至于其以往 荣誉也遭到了置疑。支撑他盔甲的骑士精神是如此高尚又如此乖谬,而这种悲剧无时不刻在上演。在这个哲学也已被断言成语言游戏的时代,一种理想主义精神的提 出最后总会被更现实的世俗伦理所淹没。因此,呼唤这种精神也只是水中捞月,最后成为一种行为艺术:我们说我们需要它,但我们却肯定无法真正实现它的重归。 也许它,骑士精神,就从来不曾存在于这世上。
或许您还会喜欢: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魔戒第二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这是魔戒三部曲的第二部分。在首部曲“魔戒现身”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去。爱隆在该处慎重的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的持有者。 [点击阅读]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