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他们来到巴格达 - 第二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格达改变了面貌。街道两旁布满了警察——全是从国外调来的国际警察。美国警察跟俄国警察一个挨着一个地站着,脸上毫无表情。
  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谣言——两位大人物都不来出席会议了!连续有两架飞机在适量的战斗机护航下,在机场着陆——但是,走下飞机的却仅仅是个年轻的俄国驾驶员!
  但是,最后传来了消息,一切都会正常进行。美国总统和俄国总理都已抵达巴格达,在摄政王宫下榻。
  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终于开幕了。
  在一间小小的接待室里,某些可能会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正在发生。大多数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样,其序幕总是毫不引人注目的。
  哈威尔原子能研究所的艾伦-布莱克博士低声讲着话,准确地阐述了他所掌握的资料。
  已故的鲁波特-克罗夫顿-李爵士留下一些样品供他分析研究。这是鲁波特爵士在一一次从中国经中亚到库尔德斯坦、再到伊拉克的旅行中搜集到的。这时,布莱克博士用技术性非常强的语言解释了他所提出的证据。金属矿藏……含有大量的铀……矿区的具体位置不很清楚,因为鲁波特爵士的笔记和日记本在大战当中被敌人全部毁掉了。
  达金先生接着讲话。他用温和又显得疲惫的声调叙述了亨利-卡米凯尔的英雄事迹。他讲述了卡米凯尔如何相信人们广为流传的流言蜚语,认为在远离人类文明的一个偏僻山谷中,有庞大数量的机械设备和地下实验站在运转工作,如何着手侦察——以及如何成功地完成了侦察工作。他又讲到了鲁波特-克罗夫顿-李爵士这位伟大的旅行家,由于了解那片地区的情况,如何相信卡米凯尔的看法,同意到巴格达见面,又如何死去的。接着,他又讲述了卡米凯尔是如何被冒名顶替鲁波特爵士的那个人暗杀的。

  “鲁波特爵士逝世了,亨利-卡米凯尔也逝世了。但是还有第三个证人,这个证人还活在人间,今天就在这里。现在,我想请安娜-席勒小姐提供她掌握的证据。”
  安娜-席勒如同在摩根赛尔先生的办事处一样镇静自如。她列举了一长串人名和数字。她运用自己那处理金融事务的出色才智,清楚明了地阐述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网如何把流通的资金尽量控制起来,又如何投放到某些活动当中,而这些活动的目的则是将文明世界分裂成两个互相对立的营垒。这不是什么主观臆断的看法。她列举了事实和数字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她这番讲话,虽然与卡米凯尔所进行的侦察活动尚未完全吻合,但对与会的人们显然是有说服力的。
  达金再次发言。
  “亨利-卡米凯尔虽然逝世了,”他说,“但是他进行了那次冒险的侦察,带回了十分确凿的证据。他不敢随身携带这些证据——因为他的敌人在紧紧地追踪他。但是他有很多朋友。他通过两个朋友把证据送到另一个朋友那里妥善保存起来——这个朋友是位整个伊拉克都十分崇敬的人物。承蒙他同意,今天请他出席我们的会议。我说的这位整个伊拉克都十分崇敬的人物便是卡尔巴拉的谢赫-侯赛因-艾尔-齐亚拉。”

  正如达金所说,谢赫-侯赛冈-艾尔-齐亚拉是在整个穆斯林世界享有盛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位宗教界人士,也是位著名的诗人。很多穆斯林把他当做圣人。他现在站起身来。人们看到,他身材十分高大,蓄着棕红色的胡须。他的灰色上衣上镶着金边,外罩一件精致的轻如薄纱的棕色长袍,头上裹着一块绿色的布头巾,头巾周围裹着用很多粗金线制成的头箍,给人一种德高望重的印象。他说起话来,声音低沉而洪亮。
  “亨利-卡米凯尔是我的朋友,”他说,“从他的童年时代起我就认识他。他跟着我学习我们伟大诗人的诗句。前些日子,有两个周游各地演出西洋镜节目的人来到了卡尔巴拉。他们虽然是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却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忠实信徒。他们给我带来一个小包,并说是我的英国朋友卡米凯尔要他们送来的。他要我保守秘密,妥善保管,将来只交给他本人,或是交给能够重复几个特定的字的使者。如果你确实是那个使者,就请说话吧,孩子。”
  达金说道,“恰好一千年以前,阿拉伯诗人穆塔那毕-赛义德,人称‘先知觊觎者’,曾经在阿勒颇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赛义福-艾尔一多拉颂》,计中有这样几个字:加,笑,高兴,带近些,表示好感,使人高兴,给。”

  谢赫-侯赛因-艾尔-齐亚拉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拿出一个小包,递给了达金。
  “我愿引用一句赛义福-艾尔-多拉王子的话,‘你会如愿以偿的……’”
  “先生们,”达金说,“这是亨利-卡米凯尔带回来做为证据的微型胶卷……”
  又一个证人开始讲话——这是个显得十分悲伤的人物。此人年纪很大,前额相当凸出,一度曾受到全世界的赞扬和尊敬。
  他讲起话来,显得十分悲伤,但又很有派头。
  “先生们,”他说,“我很快就会被指责为一个普通的诈骗犯。但是,有些事情,即使我这样的人也不赞成。有那么一伙人,大多数是青年人,他们的心肝坏得没法再坏,他们的目的是恶毒透顶的,他们搞得真理简直成为难以置信的东西。”
  他抬起头来,大声喊道:
  “这是违反基督教教义的!这样的活动必须加以制止。我们不能没有和平——我们需要和平来治愈我们的创伤,并且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而要做到这一切,我们必须想法互相了解。我搞了个骗局来赚取金钱——但是上帝啊,我已经因为相信我所宣扬的东西而垮了台,我就不用提我所使用的手段了。看在上帝份上,先生们,让我们重新开始,齐心协力……”
  会场上沉默了片刻。接着,一个低沉的嗓音毫无生气地打着与已无关的官腔说:
  “这些材料将立即呈交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总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千只鹤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因为他觉得给她发请帖,只不过是一种顾及亡父情面的礼节而已,实在不屑一顾。然而,这回的请帖上却附加了一句:切盼莅临,见见我的一个女弟子。读了请帖,菊治想起了近子的那块痣。菊治记得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吧。 [点击阅读]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呼吸秋千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我所有的东西都带在身边。换句话说: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行。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上了。说是我的,其实它们原先并不属于我。它们要么是改装过的,要么是别人的。猪皮行李箱是以前装留声机用的。薄大衣是父亲的。领口镶着丝绒滚边的洋气大衣是祖父的。灯笼裤是埃德温叔叔的。皮绑腿是邻居卡尔普先生的。绿羊毛手套是费妮姑姑的。只有酒红色的真丝围巾和小收纳包皮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点击阅读]
四签名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整洁的山羊皮皮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来。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了他左臂的衬衫袖口。他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他这样的动作每天三次,几个月来我已经看惯了,但是心中总是不以为然。 [点击阅读]
在路上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与妻子分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生了一场大病,对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过它的确与那次令人烦恼、充满灾难性的离婚有关,当时我似乎觉得一切情感都已经死了。自从狄恩·莫里亚蒂闯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称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梦想着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虚无缥缈地计划着,从没有付诸行动。狄恩这家伙是个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