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他们来到巴格达 - 第二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下午,一辆汽车的声音隐约传入人们的耳鼓。波恩斯福特-琼斯博士十分不耐烦地叫了一声。过了一会儿,他便看到,那辆汽车正弯来弯去地穿过沙漠,向土丘开来。
  “参观的,”他满怀敌意地说,“而且是在最不适当的时候来的。东北角上那个油漆的玫瑰花形的构造,正在用醋酸纤维素进行处理,我得去照管那儿的工作。这些人准是从巴格达来的几个白痴,整天没完没了地说这道那的,而且还想要我们带他们到处看看。”
  “维多利亚干这件事最合适了,”理查德说,“你听见了吗,维多利亚?你去带他们转一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我可能把什么都说错了,”维多利亚说,“我的确很没有经验。”
  “我觉得你于得挺不错的,”理查德高高兴兴地说,“早晨你说到凸透型平砖的时候,那段话可能是德郎格兹那本书里的原话。”
  维多利亚脸上微微泛起了一层红晕,并下定决心,以后若再表露自己很有学问时,要更加谨慎从事。有的时候,理查德那怀疑的眼光,透过厚厚的眼镜片,对她看上一眼,便会使她感到很不自在。
  “我会尽可能做好的,”她温柔地说道。
  “我们把杂事都推给你了,”理查德说。
  维多利亚笑了一笑,没有答话。
  最近五天来,她做的工作的确令她感到相当吃惊。给底片显影时,她得用脱脂棉蘸着水冲洗,使用一个十分简陋的昏暗灯笼,里面那支蜡烛总是在关键的时刻熄灭。暗室里的那张桌子是个包装箱,工作时,她得蟋缩着身子,不然就得跪在那儿——这间暗室本身,恰如理查德所说的那样,是这个中世纪著名的东方古国的现代模特儿。波恩斯福特-琼斯博士向她保证说,过些日子,条件就会好得多了——不过目前,每个便士都得节省下来,以便给工人支付工钱,搞出成果来。
  一篮一篮的陶器碎片,起初既使她感到吃惊,又觉得好笑(尽管她一直非常小心,没有流露出来)。全是一大堆粗糙器皿的碎片——这究竟有什么用?
  后来在工作中,她发现了陶制器皿碎片能拼起来,可以把它们粘在一起并安放在盛着细沙的箱子里。这时她就开始对这些东西感起兴趣来了。她学着辨认器皿的形状和式样。而且最后,她能够思考判断,三千多年以前人们是如何使用这些器皿,又是为什么使用这些器皿的。在这片很小的地方,挖出了几所十分简陋的私人住宅。维多利亚头脑中便呈现出一幅画面:当年,这些住宅就是这样座落在这里,人们居住在里面,住宅里有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和财产,他们从事着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包含着希望,也有恐惧与担心。既然维多利亚十分富有想象力,在头脑中构思出这样一幅画面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有一天,在一堵墙壁中发现一个土罐,内盛六个金耳环,她完全被这一发现迷住了,理查德一边笑着,一边说道,这很可能是给女儿准备的嫁妆。
  发掘出来的东西,有盛着粮食的盘子,有为置办嫁妆而准备的金耳环,有骨针,有手推小磨的磨盘和臼钵,还有小塑像和护身符。这些东西反映出一群普普通通的下层人物的日常生活,反映出他们的忧虑和希望。
  “我觉得这些东西令人十分着迷,”维多利亚对理查德说道,“我本来认为,考古学无非是研究皇帝的坟墓和宫殿的。”
  “无非是研究巴比伦时代的国王,”她补充道,嘴角露出一丝奇怪的笑意。“现在我非常喜欢这些东西,因为这都是普通人的东西——象我一样的普通人。我如果丢掉什么东西的时候,在圣安东尼商店就能买到。有一次,我买到一个瓷做的猪,太幸运了,还有一个特别漂亮的杂色的大碗,里边是蓝色,外面是白色,很象我做蛋糕时用的碗。我那个碗打破了,又买了个新的,可是跟原来那个大不一样。我能理解为什么古代的人们要把最喜爱的碗和盘子,用沥青仔细地粘起来。事实上,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没有什么差别,你说对不对?”
  她一边看着来参观的人们沿着土丘的一边向上走来,一边思考着这些事情。理查德走上前去迎接他们,维多利亚随后跟着。
  来参观的是两个法国人,对考古学很感兴趣,正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旅游。经过一番寒喧之后,维多利亚带着他们参观发掘现场,鹦鹉学舌似地对他们讲述着这里的工作的进展情况,如同背书一般。但是,维多利亚毕竟是维多利亚,还是添油加醋地补充了不少自己的看法。按她自己的说法,这只是为了使她的情况介绍听起来更加生动感人而已。

  她注意到后面那个人脸色很不好看,而且只是勉勉强强地跟着走,没有多少兴趣。不一会儿,他便说,如果小姐不介意的话,他想回到驻地去休息一下。他从清晨开始就觉得身体不适——加上由于太阳晒得厉害,觉得比早晨更严重了些。
  然后,他就朝考察队驻地走去。另外那个法国人用十分得体的语调低声解释说,他的胃病又犯了,真遗憾。当地人把这叫做巴格达腹泻,是吧?今天他根本不应该出来的。
  参观结束了,那个法国人跟维多利亚继续谈着,最后,他们派人去把菲多斯①叫过来。波恩斯福特-琼斯以十分认真的神态殷勤地建议,请客人们留下用过茶点再走——
  ①生病的那个法国人的名字,——译者注
  那个法国人谢绝了他的好意,并说他们不能等到天黑再走,因为那时他们便会认不出路来了,理查德马上说这个想法很对。这时,生病的那个法国人来了。于是,他们登上汽车,全速出发了。
  “我估计这是刚刚开个头,”波恩斯福特-琼斯博士烦恼地嘟囔着说,“以后,每天都会有人来参观的。”
  他拿起一大片阿拉伯面包,抹上了厚厚的一层杏子酱。
  用过茶点以后,理查德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他要写几封回情,还要另写几封信,为第二天去巴格达办事做好准备。
  他突然皱起了眉头。虽然从外表来看,他不是个特别讲究井井有条的人,可是,他放置衣物和文件时,总是那个样子,从来不变。现在他发现,所有的抽屉部被人翻过了。不是仆人们翻动的,这一点他完全有把握。肯定是那个生病的客人。他找了个借口,回到驻地来,不动声色地把他的全部财产从里到外彻底搜查了一遗。他可以肯定,什么东西也没有丢失。钱还放在那儿,一点儿没动。那么,他们到底是要寻找什么呢?一一想到这里,他脸色不由得阴沉起来。
  他走到古物收藏室去,拉开桌子的抽屉,看了看里面的印鉴和印鉴印在纸上的样品,然后,脸色十分难看地笑了一笑——什么东西也没有动过。于是,他又走到客厅去。波恩斯福特-琼斯博士正在院子里跟工头聊天,只有维多利亚在里面,身子蟋作一团,手里拿着本书读着。
  理查德开门见山地说,“有人搜查了我的房间。”
  维多利亚吃惊地抬起头来。
  “为什么?是谁干的?”
  “不是你吧?”
  “是我?!”维多利亚非常气愤,“当然不是我!我干么要偷看你的东西?”
  理查德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接着说道:
  “那一定是他妈的那个法国人——就是装病回来的那个家伙。”
  “偷走了什么东西吗?”
  “没有,”理查德说,“一点儿东西也没偷。”
  “但是,他究竟为什么——?”
  理查德打断了她的话,说道:
  “我觉得你可能会知道。”
  “我知道?”
  “噢,从你说的自己的遭遇来看,好多怪事都发生在你的身上。”
  “噢,你是说——不错。”维多利亚感到相当震惊。她慢腾腾地说道,“可是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搜查你的房间。若说有什么牵连,你也没有什么——”
  “跟什么没有牵连?”
  维多利亚停了一会儿,没有回答他,似乎是陷入了沉思。
  “很抱歉,”她终于说道,“你刚才说什么?我刚才没有听你说话。”
  理查德没有重复他的问题,而是又问了一个问题:
  “你在看什么书呢?”
  维多利亚偷偷做了个鬼脸。
  “你们这儿没有什么轻松点的小说。只有《双城记》,《傲慢与偏见》,《费洛斯河上的磨坊》。我在看《双城记》呢。”
  “以前没有看过吗?”
  “没有。以前我总觉得狄更斯的书没有多大意思。”
  “这个看法可不怎么样!”
  “我倒是发现,这本书挺激动人心的。”
  “你看到哪儿了?”理查德从她肩后看过去,并且读出声来,“织毛衣的妇女开始数一。”
  “我觉得她太可怕了,”维多利亚说道。
  “你是说德法格太太吗?她是个好人。尽管我一直认为,让一个人织毛衣的时候,把一大串名字织进去,这件事不太可能,不过,当然哦,我不会织毛衣。”
  “噢,我想会可能的,”维多利亚一边说着,一边思索着这件事,“正针,倒针——然后是花针一~有时候织错一针,有时候减几针。是的——能做到的——当然是假装的,这样。看起来象是一个人织毛衣的技术不高,出了些错儿……”

  突然间,两件事情象闪电一般在她头脑中十分清楚地展现出来,如同惊雷在耳边炸响一般。一件事是个名字──还有一件事,对她来说,仍然记忆犹新,如在眼前。那个人手中紧握着一条手工织成的破烂不堪的红围巾——她匆匆忙忙地把红围巾拾起来,扔到一个抽屉里。他那时说了个名字。德法格——不是拉法格——是德法格,德法格太太。
  这时,理查德很有礼貌地对她说话,才使她从沉思中解脱出来。
  “你有些不舒服吗?”
  “没有——没有,我刚才想起了一件事儿。”
  “噢。”理查德非常傲慢地扬了扬眉毛。
  维多利亚想道,明天,他们要一起到巴格达去,明天,她的死刑缓刑期就要结束了。这一个多星期,她很安全,生活很平静,有充分时间来恢复镇静。而且,这一段时间过得蛮不错——过得十分愉快。可能我是个胆小鬼吧,维多利亚想道,可能是吧。以前,谈起冒险来,总是兴高采烈的。可是真要冒险的时候,自己倒并不怎么喜欢了。别人用三氯甲烷麻醉自己的时候,自己曾拼命挣扎,接着便慢慢窒息过去。一想起这些便十分痛恨。后来,被关在那所阿拉伯人的住宅的楼上,当那个衣衫槛楼的阿拉伯人对自己说“明天”时,自己感到恐惧,而且是非常恐惧。
  可是现在,她又得回到那个环境中去了。因为她受雇于达金先生,从达金先生那里领取薪金,而要赚得这份薪金,就得表现得十分勇敢!可能还得回到橄榄枝协会去。一想起赖斯波恩博士那黑黑的眼珠,那锐利的目光,便不由得浑身抖了一下。他曾经警告过自己……
  不过,也可能不必回去了。达金先生可能会说,最好不要回去了──既然他们都知道了。但是,她一定得回到住处去把东西取出来,因为,她随手塞进衣箱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那条手工织的红围巾……去巴士拉之前,她把所有的东西一古脑儿塞到衣箱里去了。一旦把那条红围巾交到达金先生手里,她的职责就算是尽到了。他可能会象电影里的人物那样对自己说,“哎哟!干得好啊,维多利亚。”
  她抬起头来,发现理查德-贝克尔正在注视着自己。
  “顺便问你一句,”他说,“你明天能搞到护照吗?”
  “我的护照?”
  维多利亚考虑了一下她的处境。在牵涉到与考察队的关系方面,究竟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她还没有想好,这是她的一贯特点。既然真的维罗尼卡(或者叫维尼西亚)很快就要从伦敦来到这里,现在采取有步骤的退却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究竟是一走了之,还是向他们做适当的忏悔,承认自己欺骗了他们。究竟怎样做,至今她还没有考虑过。维多利亚总是习惯持一种幻想突然之间便会时来运转的乐天派态度,总是希望什么事情会出乎意料地发生。
  “噢,”她应付着说,“我不清楚。”
  “说实在的,这是为了应付这儿的警察,”理查德解释道,“他们把护照号码、名字、年龄以及特征等等,全部都登记下来。既然你没有护照,我想我们起码应该把你的姓名及你的特征情况给他们送去。顺便问你一句,你姓什么?我一直叫你‘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又勇敢地振作起精神来。
  “我说,”她回答道,“你跟我一样,知道我姓什么。”
  “不能完全那么说,”理查德说。他嘴角朝上地笑着,暗含着刻毒的神态。“我倒是真的知道你姓什么。而我认为,是你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他的双眼透过眼镜片注视着她。
  “我当然知道我自己的名字,”维多利亚怒气冲冲地说道。
  “那么,我要求你告诉我——现在就告诉我。”
  他的口气突然变得冷酷无礼了。
  “说谎没有任何好处,”他说,“戏该收场了。你这些天倒是十分聪明。你熟读了你那门学科的资料,你能讲出一些说明问题的点滴知识——不过,这种诈骗行为,你是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而不露马脚的。我给你设了个圈套,你果然就上了圈套。我引用过一些胡说八道的废话,而你竟然全部接受了。”他停了一会儿。“你不是维尼西亚-塞维里。你是什么人?”
  “咱们刚见面的时候,我就告诉你我是什么人了,”维多利亚说,“我是维多利亚,琼斯。”
  “波恩斯福特-琼斯博士的侄女?”

  “我不是他的侄女——但是我姓琼斯。”
  “你那时还告诉了我不少其他方面的事情。”
  “不错,我是告诉过你,而且那些事情都是真的!不过,当时我看得出来你不相信我。而这使我特别难受,因为我虽然有时候说谎——事实上是经常说谎,但是我那时告诉你的不是假话。为了让你相信我,就说我是波恩斯福特-琼斯的侄女——从到伊拉克以来,我早已这样说过了,而且一直都非常顺利,没出什么漏洞。那时候我怎么能知道你是上这儿来呢?”
  “那时候,你肯定有点吃惊吧,”理查德神情冷酷地说,
  “你装得若无其事地应付了过去——非常冷静。”
  “我心里可不是这样,”维多利亚说,“我非常害怕。但是我觉得,如果等咱们来到这儿再解释,无论如何我会感到安全的。”
  “你是说安全?”他琢磨着这个字眼儿。“喂,维多利亚,你告诉过我,你曾经被人用三氯甲烷麻醉过去。那一大串话你说得前言不搭后语,令人难以相信。那些事儿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你难道看不出来,我若是真想编造假话,可以编得更好一些,而且讲得更好一些吗!?”
  “现在因为对你了解得多一点儿了,我可以看出来,你那些话有说服力了。但是你必须承认,乍听起来,你说的那些事儿可是根本不可能令人相信的。”
  “但是,你现在愿意承认是真的了。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你说你跟卡米凯尔的死有什么牵连——噢,那就可能是真的了。”
  “事情就是从这儿开始的,”维多利亚说。
  “你最好给我讲一讲。”
  维多利亚盯着他,仔细地端详着。
  “我不知道,”她说,“我是否可以相信你。”
  “事实正好相反。我一直非常怀疑你是冒名顶替打进我们这儿来,企图从我身上搞情报的,这一点你意识到没有?而且,你很可能就是这么个人。”
  “你是说你知道一些卡米凯尔的事情,而他们很想知道
  “你说的他们是谁?”
  “我得全部告诉你了,”维多利亚说,“没有别的办法——而且,如果你是他们当中的一个,那你早就知道了。所以,告诉你也没有什么关系。”
  她给理查德讲了那天晚上卡米凯尔如何被人杀死,她如何跟达金先生会面,她为什么到巴士拉去,如何到橄榄枝协会工作,凯瑟琳如何对她满怀敌意,她又讲了赖斯波恩博士的事情,以及他如何警告自己,还讲了最后的结局,以及她的头发被人染成金黄色这个不解之谜。只有两件事情没有告诉他,一是那条红围巾,一是德法格太太。
  “赖斯波恩博士?”理查德抓住这点问道,“你认为他也是那一伙的?是后台吗?但是,亲爱的姑娘,他可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是个世界闻名的人物。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赞助他的事业,大量给他捐款。”
  “难道他真是这样的人吗?”维多利亚问道。
  “我一直认为,他这个人是个很自命不凡的傻瓜,”理查德若有所思地说。
  “而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伪装。”
  “是的——是的,我估计是这样。你问过我的那个拉法格是什么人?”
  “那是另外一个名字,”维多利亚说,“还有安娜-席勒呢。”
  “安娜-席勒?这个名字我从来没听说过。”
  “这个人很重要,”维多利亚说,“但是我并不确切地知道她怎样重要,为什么重要。所有这一切都纠缠在一起了。”
  “你再对我说一说,”理查德说,“是谁把你引到这件事情当中来的?”
  “爱德——噢,我是说达金先生。我想他是石油公司的。”
  “这个人是不是看起来无精打彩的,腰有些弯,显得心不在焉?”
  “是的——不过,他并不真是那样的。我是说,他并不是心不在焉。”
  “他爱喝酒吗?”
  “别人说他爱喝,不过我觉得他并不爱喝。”
  理查德身子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看着她说道:
  “他装扮过菲利浦-欧潘海姆,装扮过威廉-拉-求克司,还装扮过好几个出名的人物吧?你说的是真的吗?你不是假冒什么人吧?你是个受迫害的女英雄,还是个邪恶的女冒险家呢?”
  维多利亚实实在在地说:
  “真正的问题在于,你跟波恩斯福特-琼斯博士谈起我的时候,打算说什么呢?”
  “我什么也不说,”理查德说道,“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那个男孩名叫圣狄雅各。日落时分他领着一群羊抵达了一座废弃的教堂。教堂圉顶看起来在很久前就已经塌落了,而曾经是更衣室的地方,如今却磐立着一株巨大的无花果树。他决定在此过夜。看着羊儿一一跳进门后,男孩在毁圯的门上横竖着一些木板,以防羊儿走失。这附近并没有狼,但若有羊只脱队,他可得花上一整天去找回来。他用夹克掸了掸地面,然后躺下来,头枕着一本才刚读完的书。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