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苏菲的世界 -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话说我对哲学产生兴趣是在研一时的自然辩证法课堂上。那是位颇为娘娘腔的老教授,本行研究人脑和意识,业余时间教授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史。不像其他政治课老师只晓得照本宣科,这老头有相当牛逼的学术基础,从古希腊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讲到近现代一系列科学危机,一贯而至,娓娓道来,一面精彩轻松的讲解着各种科学定律,一面逐步揭开科学背后的思辨踪影;当然作为一位老右愤,还忘不了顺带鄙视现今我朝的政治理论是多么的不科学。课听得蛮有滋味,最后还有一点思想上的收获:人类果然是宇宙中的一砣奇葩,天生就有瞎琢磨的能耐,硬是想要参透所谓的终极问题;还一代接一代的,足有无穷尽焉的架势,如果真有上帝的话,那他一定会逼死到,这群傻逼,哈哈哈~
  于是被这老头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哲学兴趣,打算看一本书来充充电。当然不能看教科书,它们未免有太多方方正正的屁话儿;哲学以枯燥乖戾著名,以我目前的智商也不可能立马抱着大部头来啃,所以买了传说中著名的入门级哲学书籍《苏菲的世界》。除了比较熟悉的辩证唯物主义能记得住外,3000年来多如毫毛的其他哲学流派根本记不住。不过不打紧,收获还是蛮大的,至少让俺清楚的认识到啥是“终极问题”,哲学家到底都在争论些啥,哲学是如何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所以,啥玩意儿是“终极问题”?问题有很多,但在我看来都可以归结到两个问题:这世界是怎么来的,有啥归宿?人类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智能在这个世界中有这怎样的地位?人类先是认识到这个纷繁变化的世界必然存在某种永恒不变的主线(于是有了最早的原子学说)。后来人类又认识到自己理性*意识的天才性*,开始刻意强调理性*的地位。然后人类又发现生理感官是有缺陷的,所以他们怀疑世界的真实性*,进而过度依赖理性*;所谓“我思故我在” 就是这个道理,那位哲学家不相信他通过五官感受到的世界,不能确定外部世界是否真实存在,他觉得只有自己脑海里的思考最最真实,只有那些思绪让他有存在感。再后来,人类又意识到自然规律的精妙完美,以人类的理性*能力完全不能深刻认知,于是又顺其自然的推导出一切的一切之上必然存在一个终极理性*,就是上帝。有些人试图通过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有些人则干脆说,如果真有一个上帝用理性*创造了世界和人类,那么傻逼卑微的人类绝对没有能力反过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人类本身已经是上帝理性*中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了,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可知论”。

  后来文艺复兴过后,科学技术大大发展,人类越来越感觉到用理性*靠近上帝是行不通的,反而越来越认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其中有些人显然不愿意放弃对上帝的信仰,他们开始将理性*和信仰区别对待:用理性*来解释客观世界,用信仰来接近上帝,于是世俗和神学渐渐分家,最后宗教改革开始了。后来这些人又说,上帝用几条简单的物理规则创造了世界,然后他就不会干预物质世界的运转,他如今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当然另外一些人,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所谓的机械唯物主义者把一切客观现象归类于物理运动。后来出现了黑格尔和马克思,颇为中庸,大家可能都有点概念,变化发展,矛盾互动,物质基础决定人类理性*思维,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上帝的存在,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我觉得颇有点这种意思:当人类还是哇哇叫的猴子的时候,他们哪有闲工夫去想这些东西;人类一旦有了意识,就开始瞎想,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典型么?还不如把哲学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历史发展的问题,注重当今世俗,预测未来的文明。于是,马克思开始干革命了,把整个世界折腾得不行。这里弱弱的说一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只能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内部蜕变出来~

  哈,这就是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小沙粒上的人类将近3000年的意婬*狂史,瞎琢磨,瞎折腾。不过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不和谐思维,人类的文明才有了进步。这时候又想起了那位娘娘腔哲学教授的话,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善于问为什么,不然就真成了上帝脑脊髓里面的小傻逼。
  ps:台湾译本,翻译得很好,看起来一点都不费劲,除了把本来是“唯心主义”的“idealism”翻译成了“理想主义”~
  ps2:终极问题的答案是啥?是42!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维度生物种族为了找出一个能够回答终极问题的简单答案,特别造了一台超级电脑,花了750万年来计算和验证,最后得出了“42”这个答案(这同样是瞎折腾的光辉典型)。这是科幻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里总结的,有空去看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窟魔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当山冈圭介来到琴川河的上游地区,已是时近中午。山冈行走在岩石地带时,极为小心谨慎。如果从同上次一样的道路上通过,则很容易留下足印。山冈圭介连那足印也极力避免留下。他每一步都尽量地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草地,把步子尽可能踩在土质坚硬的路面上以及岩石上,以免留下走过的痕迹。他的整个行动都小心翼翼。他深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山冈进入到岩石地带的中心部位。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