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舒婷的诗 - 最后的挽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
  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希伯来书第十一章六节
  第一章
  眺望
  掏空了眼眶
  剩下眺望的姿势
  钙化在
  最后的挽歌里
  飞鱼
  继续成群结队冲浪
  把最低限度的重
  用轻盈来表现
  它们的鳍
  擦燃不同凡响的
  磷光
  蒿草爬上塑像的肩膀
  感慨高处不胜寒
  挖鱼饵的老头
  把鼻涕
  擤在花岗岩衣摺
  鸽粪如雨
  蚌无法吐露痛苦
  等死亡完整地赎出
  只有一个波兰女诗人
  不经剖腹
  产下她的珍珠
  其他
  与诗沾亲带故的人
  同时感到了阵痛
  火鹳留下的余烬
  将幸存的天空交还
  我们把它
  顶在头上含在口里
  不如抛向股市
  买进卖出
  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枫树沿山地层层登高
  谁胸中的波浪尽染
  带她卸去盛装
  瘦削一炬冲天烽烟
  谁为她千里驰援
  给她打电话
  寄贺卡
  亲爱的原谅我
  连写信也抽不出时间
  你怎能眺望你的背后
  从河边对岸传来
  不明真相的迭句
  影子因之受潮
  第二章
  美国大都会和英国小乡村
  没有什么区别
  薯片加啤酒就是
  家园
  雪花无需签证轻易越过边界
  循梅花的香味
  拐进老胡同
  扣错门环
  作为一段前奏
  你让他们
  眺望到排山倒海的乐章
  然后你再蔚蓝些
  也不能
  比泄洪的大江更汪洋
  被异体字母日夜攻歼
  你的免疫系统
  挂一漏万
  弓身护卫怀里
  方形的蛹
  或者你就是
  蛹中使用过度的印色
  一粒炭火那么暗红
  白蚁伸出楚歌
  点点滴滴
  蛀食寄居的风景
  往事长出霉斑
  从译文的哈哈镜里
  你捕捞蝌蚪
  混声别人的喉管
  他们不会眺望你太久
  换一个方向
  他们遮挡别人的目光
  即使脚踩浮冰
  也是独自的困境
  以个人的定音鼓,他们
  坚持亲临现场
  如果内心
  是倾斜下沉的破船
  那些咬噬着肉体
  要纷纷逃上岸去的老鼠
  是尖叫的诗歌么
  名词和形容词
  已危及交通
  他们自愿选择了
  非英雄式流亡
  你的帽子
  遗忘在旗舰上
  第三章
  是谁举起城市这盏霓虹酒
  试图与世纪末

  红肿的落日碰杯
  造成划时代的断电
  从容凑近夕照
  用过时的比喻点燃
  旱烟管的农夫
  蹲在田垄想心事
  老被蛙声打断
  谁比黑暗更深
  探手地龙的心脏
  被挤压得血管贲张
  据说他所栖身的二十层楼
  建在浮鲸背上
  油菜花不知打桩机危险
  一味地天真浪漫
  养蜂人伛着背
  都市无情地顶出
  最后一块蜜源
  空调机均衡运转
  体温和机器相依为命
  感到燥热的
  是怀念中那一柄葵扇
  或者一片薄荷叶
  贴在诗歌的脑门上
  田野一边涝着
  一边旱着
  被化肥和农药押上刑场
  不忘高呼丰收口号
  多余的钱
  就在山坳盖房子
  乌瓦白墙意大利厕具
  门前月季屋后种瓜
  雇瘪三照料肥鹅
  兼给皇冠车搭防盗棚
  剩下的时间
  做艺术
  打手提电话
  都市伸出输血管
  网络乡间
  留下篱笆、狗和老人
  每当大风
  掀走打工仔的藤帽
  不由自主伸手
  扶直
  老家瓦顶的炊烟
  画家的胡子
  越来越长越来越落寞
  衣衫破烂
  半截身子卡在画框
  瘪三抽着主人的万宝路
  撕一块画稿抹桌
  再揉一团解手
  炒鹅蛋下酒
  都市和农村凭契约
  交换情人
  眺望是小心折迭的黄手帕
  挥舞给谁看
  第四章
  迎风守望太久
  泪水枯竭
  我摘下酸痛的双眼
  在一张全盲的唱片上
  踮起孤儿的脚尖
  对北方最初的向往
  缘于
  一棵木棉
  无论旋转多远
  都不能使她的红唇
  触到橡树的肩膀
  这是梦想的
  最后一根羽毛
  你可以擎着它飞翔片刻
  却不能结庐终身
  然而大漠孤烟的精神
  永远召唤着
  南国矮小的竹针滚滚北上
  他们漂流黄河
  圆明园挂霜
  二锅头浇得浑身冒烟
  敞着衣襟
  沿风沙的长安街骑车
  学会很多卷舌音
  他们把丝吐得到处都是
  仍然回南方结茧
  我的南方比福建还南
  比屋后那一丘雨林
  稍大些
  不那么湿
  每年季风打翻
  几个热腾腾鸟巢
  溅落千变万化的方言
  对坚硬土质的渴求
  改变不了南方人
  用气根思想
  北风乔木到了南方
  就不再落叶
  常绿着
  他们痛恨汁液过于饱满
  怀念风雪弥漫
  烈酒和耸肩大衣的腰身
  土豆窖藏在感伤里

  靠着被放逐的焦灼
  他们在汤水淋漓的语境里
  把自己烘干
  吮吸长江黄河
  北方胸膛乳汁丰沛
  盛产玉米、壁画
  头盖骨和皇朝的地方,也是
  月最明霁风最酷烈
  野狼与人共舞
  胡笳十八拍的地方
  北方一次次倾空她的
  围腰
  把我们四处发放
  我们长成稗草进化到谷类
  在蜕变为蝗虫
  在一张海棠的叶脉上
  失散
  这就是为什么
  当拳头攥紧一声嗥叫
  北斗星总在
  仰望的头顶上
  第五章
  放弃高度
  巅峰不复存在
  忘记祈祷
  是否终止了
  对上帝的敬畏
  在一个早晨醒来
  脚触不着地
  光把我穿在箭镞上
  射向语言之先
  一匹风跛足
  冉冉走远
  日历横贯钟表的子午线
  殉葬了一批鸡鸣
  三更梆鼓
  和一炷香的时辰
  渡口自古多次延误
  此岸附耳竹筒和锦帛
  谛听彼岸脚步声
  我终于走到正点居中
  秒针长话短说
  列车拉响汽笛从未停靠
  接站和送站互相错过
  持票人没有座位
  座位空无一人
  黑夜耄耄垂老
  白昼刚刚长到齐肩高
  往年的三色堇
  撩起裙裾
  步上今春的绿萼
  一个吻可以天长地久
  爱情瞬息名称
  我要怀着
  怎样的心情和速度
  才能重返五月
  像折回凌乱的卧室
  对梦中那人说完再见
  并记得清他
  留下地址电话
  阴影剥离岩层
  文字圈定声音
  在海水的狂飙里,珊瑚
  小心稳定枝形烛光
  朱笔和石头相依为命
  却不能与风雨并存
  每写下一个字
  这个字立刻漂走
  每启动一轮思想
  就闻到破布的味道
  我如此再三起死回生
  取决于
  是否对同一面镜子
  练习口形
  类似高空自由坠落
  恪守知觉
  所振动的腋下生风
  着陆于零点深处
  并返回自身
  光的螺旋
  再次或者永远
  通过体内蛰伏蛇行
  诗歌火花滋滋发麻
  有如静电产生
  你问我的位置
  我在
  上一本书和下一本书之间
  第六章
  那团墨汁后面
  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现在是父亲将要离开
  他的姿容
  越来越稀薄
  药物沿半透明的血管
  争相竞走
  我为他削一只好脾气的梨
  小小梨心在我掌中哭泣
  其他逝者从迷雾中显现
  母亲比我年轻

  且不认已届中年的我
  父亲预先订好遗像
  他常常用目光
  同自己商量
  茶微温而壶已漏
  手迹
  继续来往于旧体格律
  天冷时略带痰音
  影子期待与躯体重合
  灵魂从里向外从外向里
  窥探
  眼看锈迹侵袭父亲
  我无法不悲伤
  虽然悲伤这一词
  已经殉职
  与之相关的温情
  (如果有的话
  这一词也病入膏肓)
  现代人羞于诉说
  像流通数次已陈旧的纸币
  很多词还没捂热
  就公开作废
  字典凋败
  有如深秋菩提树大道
  一夜之间落叶无悔
  天空因他们集体撤出
  而寥廓
  而孤寒
  而痛定思痛
  只有擦边最娇嫩的淡青
  被多事的梢芒刮破
  每天经历肉体和词汇的双重死亡
  灵魂如何避过这些滚石
  节节翘望
  做为女儿的部分岁月
  我将被分段剪辑
  封闭在
  父亲沉重的大门后
  一个诗人的独立生存
  必须忍受肢体持续背叛
  自地下水
  走向至高点
  相对生活而言
  死亡是更僻静的地方
  父亲,我寄身的河面
  与你不同流速罢
  我们仅是生物界的
  一种表达方式
  是累累赘赘的根瘤
  坠在族谱上
  换一个方向生长
  记忆摩挲灵魂的容器
  多一片叶子
  有什么东西正漫了出来
  我右手的绿荫
  争分夺秒地枯萎
  左手还在休眠
  第七章
  陆沉发生在
  大河神秘消失之前
  我仅是
  最初的目击者
  一个铸件经历另一个铸件
  绕过别人的拖烟层
  超低空飞行
  瓦斯俘获管道风格
  多快好省
  划动蓝色节肢
  活泼泼
  将生米煮成熟饭
  我抱紧柴禾
  寻找一只不作声的炉子
  逃离
  每一既定事实
  随时保持
  举起前脚的姿势
  有谁真正身体力行
  当常识把我们
  如此锁定
  万花筒逆向转动
  去冬馁毙的红襟雀
  莞尔一笑
  穿雪掠地而起
  昨天义无反顾暴殄天物
  今天面临语言饥荒
  眼睛耳朵分别拆散零件
  装置错位
  惟心跳正常
  夹杂些金属之声
  只要再翻过这座山
  其实山那边什么也没有
  如果最后一块石头
  还未盖满手印
  如果内心
  有足够的安静
  这个礼拜天开始上路
  我在慢慢接近
  虽然能见度很低
  此事与任何人无关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