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双城记 - 《双城记》读书笔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听说你给释放了,埃弗瑞蒙德公民。我原先希望是真的。”
  “是真的。不过,我又给抓了回来,还被判了死刑。”
  “要是我和你同坐一辆车的话,埃弗瑞蒙德公民,你能让我握着你的手吗?我并不害怕,不过我又小又弱。握着你的手能给我增加勇气。”
  她抬起那双善于忍受的大眼睛,望着他的脸。他发现她的眼睛中突然出现疑惑的神情,接着是惊讶。他赶紧握住她那因辛劳和饥饿消瘦的年轻的受,放到自己的嘴唇上。
  “你替他死去吗?”她轻声问道。
  “也为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嘘!是的。”
  “啊,能让我握着你勇敢的手吗,素不相识的人?”
  “嘘!好的,我可怜的小妹妹,直到最后。”
  这是在最后让我觉得最感人的一段对话。在这之前,即使作者层层铺垫,从蛛丝马迹让每个面对书本的人都知道西德尼·卡顿马上要为了挚爱一生的露 西小姐,代替他曾为贵族的,背负着父辈褐色*血迹的丈夫走上绞刑台。我只是觉得整颗心一点一点地被无形的手抓起来,再一点一点地握紧。很疼,疼得连话都说不 出来,疼的头晕眼花,在快速阅读中不得不几次停下来,大口大口地,深深地喘气。然后,命令自己看着卡顿先生一往无悔的走向这永不复返的命运。

  一个人的一生,开头是我们无法抉择的——被父母带到这人世上以后,在走向尘归尘,土归土的那一长段旅行的路途里,我们自己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很多细小的,漫不经心的抉择如蝴蝶细微地扇动翅膀,最终聚沙成塔地变成密西西比的一场风暴。只是它们实在太多不起眼,不起眼到当我们自由的选择串联成一股 足以决定我们今后的走向的力量的时候,我们还敬畏地以为那是凌驾于神祇之上的命运的安排对它或感激或诅咒——我们身而是自由的,自由地抉择自己的方向,却 无往不在自由的枷锁之中。
  同样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死亡,我们能拖延能预言或者是猝不及防,或是从容或是惊慌失措……总之,很多时候对于死亡,人们总是可笑地和无形地对手在讨价还价的。
  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卡顿却为自己亲手铺就了最后的那一段路。是激*情而盲目的爱情引领着他,让他想是被蒙蔽了眼睛的羔羊,将不曾拥有的罪孽统统背负于身上,蒙上眼睛走入荒无人烟的沙漠里。
  即使我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感叹,即使他酗酒又碌碌无为,可却是最接近狄更斯心中的道德楷模的形象。
  作者在《双城记》出版序里说,他是在排演戏剧《冰海深处》的时候开始勾勒卡顿形象的雏形并在两三年以后将其付诸笔端成为文学史上最光辉的人物 之一。可是,和电光火石间挽救情敌并且为此丧命的《冰海深处》那卡顿的原形相比,在漫长逼仄的心理纠葛以后最终站到断头台上的卡顿让人觉得分外真实而心 疼。

  那样健康完整的以个人,需要怎样无上的勇气克服对死亡的终极恐惧才能毫无惧色*,坦然自若地站到断头台上,面对狂热革命分子的嘲讽辱骂如风般不闻不问?
  西德尼·卡顿先生,能不能告诉我,您是怎样深切第爱慕着露西·马奈特小姐,并且最终将那份爱升华到她所爱的人们,并可以为他们赴汤蹈火?
  “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牺牲。”轻飘飘的誓言可以说出口回头就忘记;或者说誓言就是用来背叛,可卡顿先生却用自己的行动最终把一句虚无缥缈,只存在他和露西耳语之间的话语变成重如泰山的承诺和鲜血浇灌的事实。
  透过那苍白的纸张我能看到,在那天包括卡顿在内的五十二人流下的血照例成为断头台小姐(在法语中断头台为-阴-性*词)饮下的红葡萄酒。锋利的刀刃 上的绯红色*不是初升的朝阳也不是如血的夕阳染就,它的色*泽经年不变。 很快的,更为新鲜的血液会覆盖上旧的,人们的狂热核注意力也会为新的杀戮所吸引。
  西德尼·卡顿终久会被忘记。
  但我很欣慰,因为作为忠贞的卡顿党员我知道,露西小姐终于永远都不会忘记卡顿了,他最终变成了英灵化的存在。

  “后来人们回忆,当他伏下身去,用嘴唇碰了碰露西的脸时,低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力他最近,据她时候告诉大家说,她听见当时他说的是:‘你所爱的人的生命。’在她成为一位慈祥端庄的老太太时,她也是这样告诉她的孙子孙女们的。”
  这一吻,在我心中只有基督山送别梅瑟苔丝后,对自己说的那一句:“真荒谬!在我决心复仇的那一天,怎么没有把我的心挖出来!”可以比肩。
  却终究感到有些悲凉,在作者所描写的狂乱喧闹之中,在以自由的名义标榜下的无数罪恶被实现的过程中。无数的悲剧层层堆迭于乱世之上,成就及个人的宏图霸业。
  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糟糕的年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 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西德尼·卡顿,在那个时代,那个残阳如血的下午三点完成了人生的最盛大的悲剧,同时也在那瞬间到达的最高峰。
或许您还会喜欢: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群山回唱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双眼的努雷①;也献给我父亲,他或会为此骄傲为了伊莱恩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鲁米,十三世纪1952年秋那好吧。你们想听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但是就这一个。你俩谁都别让我多讲。很晚了,咱们明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和我,帕丽。今天夜里你需要好好睡上一觉。你也是,阿卜杜拉。儿子,我和你妹妹出门的时候,就指望你了。你母亲也要指望你。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