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双城记 - 《双城记》在线阅读【风暴的轨迹】第六章 胜利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由五位审判官、一个国民检察官和立场坚定的陪审团组成的可怕的法庭每天开庭。他们每天晚上发出名单,由各个监狱的典狱官向囚犯们公布。典狱官有一句标准的俏皮话,“号子里的人,出来听晚报喽!”
  “查尔斯.埃佛瑞蒙德,又名达尔内。”
  拉福斯的晚报终于这样开始了。
  叫一个名字,那人就走到旁边一个地点去,那是专为这种名列生死簿上的人准备的地方。查尔斯.埃佛瑞蒙德,又名达尔内,有理由知道这种习惯。他见过成百的人这样一去不复返。
  他那浮肿的典狱官念名单要戴眼镜,一边念,一边看犯人是否到位,每念一个名字都要停顿一下,然后再继续念,直到念完。念了二十三个名字,回答的只有二十个;有一个已死在牢里,被人忘掉了;另外两个早已上了断头台,也被人忘掉了。宣布名单的地方就是达尔内到达那天晚上犯人搞社交活动的屋子——有圆穹顶的。那批人在大屠杀中全死光了—一那以后他还曾想念过他们,却再也没见到过他们—一都死在断头台上了。
  有匆匆的告别的话和祝愿,但很快便结束了——因为这是每天的例行公事,而拉福斯的人那天又忙着准备晚上的一个罚钱游戏和一个小型音乐会。有关的人挤到铁栅边去掉眼泪,可是计划中的文娱项目却少了二十个人,需要增补,而关门时间又已临近。时间太短了,到时候公用房间和走廊就要由獒犬通夜占领。囚犯们远远不是麻木不仁或缺乏同情心的,他们这种生活态度只是当时的条件逼成的罢了。同样,虽然有微妙的不同,某些人又无疑曾受到某种狂热和激动的支使去跟断头台作过徒然的斗争,结果死在断头台上。这并非言过其实,而是受到疯狂震撼的公众在心灵传染上的一种疯狂病。在瘟疫流行的时候,有人会受到那病的秘密吸引,产生一种可怕的偶然冲动,要想死于瘟疫,人们心里都有类似的奇怪倾向,只是有待环境诱发而已。
  通向裁判所附属监狱的通道不长,但很黑暗;在它那满是蚤虱虫鼠的牢房里度过的夜晚寒冷而漫长。第二天,在叫到查尔斯.达尔内的名字之前己有十五个囚犯进了法庭。十五个人全部判了死刑,整个审讯只用了一个半小时。
  “查尔斯.埃佛瑞蒙德,又名达尔内”终于受到提审了。
  他的法官们头戴饰有羽毛的帽子,坐在审判席上,别的人主要戴的是佩三色*徽章的红色*粗质便帽。看着陪审团和乱纷纷的观众,他可能以为正常秩序颠倒了过来,是罪犯在审判着正直的人呢!城市中最卑贱、最残忍、最邪恶的,而且从来没缺少过那份卑贱、残忍和邪恶劲的人现在成了主宰全场的精灵。他们或品头论足,或鼓掌喝彩,或大叫反对,或猜测估计,或推波助澜,一律是肆无忌惮。男人大部分带着某种正规武器,女人有的带短刀,有的带匕首,有的则一边看热闹,一边吃喝,许多女人打着毛线。在打毛线的妇女中有一个人手里打着线、腋下夹着线团,坐在前排一个男人身边。自从他离开城门之后,他便没再见过那男人,但他马上想起那就是德伐日。他注意到那女的在他耳边说过一两次话,便估计她是他的妻子。但是这两个人最令他注意的是,虽然都尽可能坐得离他近一点儿,却从来不瞧他一眼。他们好像下定了顽强的决心等待着什么,眼睛只望着陪审团,从不望别的。曼内特医生坐在庭长席下面的座位上,衣着朴素跟平时一样,就囚犯所见而言,只有他和罗瑞先生跟法庭无关,穿的也是日常服装,而不是粗糙的卡尔马尼奥拉装。

  国民检察官控诉查尔斯.达尔内为外逃分子,按共和国流放一切外逃分子、潜回者处死的法律应判处死刑。法令公布日期虽在他回到法国以后,但不能影响判决。此时他已在法国,而法令又已公布,他已在法国被捕,因此要求判他死刑。
  “杀他的头!”观众大叫。“共和国的敌人!”
  庭长摇铃要求肃静,然后问囚犯是否曾在英格兰居住多年。
  毫无疑问。
  那么他就不该算是外逃分子了,是么?他该怎么称呼自己?
  他希望按法律的意义和精神解释,不属外逃分子之列。
  为什么,庭长要求知道。
  因为他早已自愿放弃了他所憎恶的一个称号,放弃了他所憎恶的一种地位,离开了他的国家,到英国靠自己的勤劳度日,而不是靠负担过重的法国人民的勤劳度日。他放弃时,目前为法庭所接受的外逃犯一词尚无人使用。
  对此他有何证明?
  他提出了两个证人的名字:泰奥菲尔.加伯尔和亚历山大.曼内特。
  但是他在英格兰结了婚,是么?庭长提醒他。
  是的,但对象不是英国人。
  是法国女公民么?
  是的。按出生国籍是的。
  她叫什么名字?家庭?
  “叫露西.曼内特,曼内特医生的独生女。这位好医生就坐在卡尔马尼奥拉装:一七九二年左右在法国流行的一种服装,宽翻领短上衣(它本身就叫卡尔马尼奥拉衫),配黑色*长裤,红色*便帽和三色*腰带。那儿。”
  这句回答对听众产生了可喜的影响。赞美这位有名的好医生的叫喊声震动了大厅。受到感动的人们极其反复无常,几张凶恶的脸上立即珠泪滚滚,可刚才他们还咬牙切齿地瞪着他,仿佛按捺不住,要立即拉他上街杀掉。
  查尔斯.达尔内按照曼内特医生一再嘱咐的路子踩着这危险路上的每一步。医生的谨慎意见指引着他面前的每一步,让他对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准备。
  庭长问他为什么到那时候才回到法国,而没有早些回来?
  他没有早些回来原因很简单,他回答道,因为他放弃了财产,在法国无以为生,而在英国他以教授法语和法国文学度日。他之所以在那时回来是因为一个法国公民的催促和书面请求,那人说明他若不回来他就有生命之虞。他是为了挽救一个公民的生命回来的,是不计一切个人安危来作证、来维护真理的。在共和国眼里这能算作犯罪么?

  人群热情地高叫道,“不算!”庭长摇铃让大家肃静,可人们并不肃静,仍然叫着“不算!”直到叫够了才自行住嘴。
  庭长问那公民是谁。被告说那公民便是他的第一个证人。他还很有把握地提起那人的信,那是在城门口从他身上取走的,他相信可以在庭长的卷宗中找到。
  那信就在卷宗里——医生早安排好了,并向他保证过一定能找到。审讯到达这个阶段,找出了那信宣读了,又传公民加伯尔作证。加伯尔证明属实。公民加伯尔还极尽委婉和礼貌之能事暗示说,由于共和国的众多敌人给惩治敌人的法庭制造麻烦,形成了压力,他在修道院监狱稍稍受到了忽视,实际上己在相当程度上被法庭那忠于祖国的记忆所忘却,直到三天前才受到审讯。审讯他时,陪审团宣称由于公民埃佛瑞蒙德(又名达尔内)自动投案,回答了对他的指控,陪审团感到满意,因此释放了他。
  然后传讯了曼内特医生。他崇高的声望和清晰的回答给了人们出色*的印象。他继续指出被告是他在长期监禁获释后的第一位朋友,在他和他女儿客居海外时,他一气留在英国,对他俩一片赤诚,关怀备至。他又说,那儿的贵族zheng府很不喜欢被告,实际上曾经以英国的敌人和合众国的朋友的罪名对他进行过审判,意图杀害。医生依靠直接事实的威力和他自己的真诚,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介绍了上述情况,于是陪审团的意见跟群众的意见统一了。最后他请求让此时在场的.,个英国人罗瑞先生作证。罗瑞先生曾跟他一样在英国那场审讯中作过证人,可以证明他对该审判的叙述属实。这时陪审团宣布他们听到的材料已经足够,若是庭长满意,他们可以立即投票了。
  陪审团逐个唱名投票,每投一票群众便鼓掌欢呼,大家众口一词支持被告。庭长宣布被告无罪。
  于是出现了一个极不寻常的场面。那是群众有时用以满足他们反复无常的心理,或是为了表现他们的宽容和慈悲的一种冲动,或是用以对消他们的暴戾恣睢和累累血债的。这种极不寻常的场面究竟产生于上述哪一种动机没有人说得清,可能是三种动机兼而有之,而以第二种为主吧!无罪释放的决定才一宣布,人们便热泪滚滚,跟别的场合热血直流时差不多。凡是能扑到他身边的人,不分男女都扑上来跟他拥抱。经过有损健康的长期囚禁的他差不多被累得昏死了过去。这也同样因为他很明白,同是这一批人,若是卷入了另一种潮流,也会以同样的激烈程度向他扑去,把他撕成碎块,满街乱扔。
  还有别的被告要受审,他得退场,让出地方,这才使他从种种*中脱出了身。下面还有五个人要同时以共和国敌人的罪名受到审判,因为他们并没有用言论或行动支持过它。法庭和国家在达尔内身上失去的机会很快就得到了补偿。达尔内还没离开法庭,那五个人已被判处死刑,二十四小时之内执行,被押到了他身边。五入中的第一个举起一根指头——那是监狱里常用的“死亡”暗语——告诉了他,这时他们全都接下去说,“共和国万岁!”

  的确,那五个人再也没有观众陪他们活动了,因为人们在达尔内跟曼内特医生出门时已挤在了大门口。人群中似乎有他在法庭上见到的每一张面孔。只缺两张,他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他一出门,人群又涌向了他,又是哭泣,又是拥抱,又是喊叫,有时轮着班来,有时一涌而上。一片狂热直闹得脚下河边的河水也仿佛跟人们一样发起狂来。
  人们从法庭里或是从某间屋子或过道里抬来了一张大椅子,把他塞了进去。他们在椅子上拉开了一面红旗,在椅背上捆上了一根长矛,矛尖上挂了一顶红便帽,便用肩膀把他用这辆胜利之车抬回了家,尽管医生一再请求都没挡住。他的周围涌动着一片乱纷纷的红便帽的海洋,从那风暴的深处掀起了许多死于这场海难的人的面影,使他多次怀疑自己是否已是神智不清,正坐着死囚车往断头台去。
  人群抬着他向前走,像一个荒唐的梦中的游行队伍。他们见人就拥抱,并指出他叫人看。他们在街道上绕来绕去慢慢走着,用共和国的流行色*照红了白雪覆盖的街道——他们也曾用更深的颜色*染红了白雪的街道。他们就这样抬着他来到露西居住的大楼。她的父亲赶在前面去让她作好准备。等到她的丈夫下车站直身子,她便在他怀里晕了过去。
  他把她搂在胸前,让她那美丽的头转向自己,背着喧嚣的人群,不让他们看到她的嘴唇跟他的眼泪融合到一起。有几个人开始跳起舞来,有的人便立即响应。院子里回荡起卡尔马尼奥拉歌的曲调。然后他们从人群里找了一个年轻妇女塞进空椅子当作自由女神高高地抬了起来。人群又横流放肆,泛滥到邻近的街道、堤岸和桥上,卡尔马尼奥拉歌吸引了每一个人,把他们卷了进去。
  达尔内紧紧地握住医生的手,医生胜利而骄傲地站在他面前;他又紧握了罗瑞先生的手,罗瑞先生才从奔流的卡尔马尼奥拉队伍里挤过来,挤得气喘吁吁;达尔内亲了亲小露西,小露西被抱起来,她用小胳膊搂住他的脖子;他拥抱了永远热情忠诚的普洛丝,是普洛丝抱起小露西给他亲的。然后他才把妻子抱到怀里,带到楼上房里。
  “露西,我的露西,我平安了。”
  “啊,最亲爱的查尔斯,让我按照我的祷告跪下来感谢上帝吧!”
  全家人都虔诚地低下了头,在心里致敬。等到她再次扑到他怀里时,他对她说:
  “现在告诉你的父亲吧,最亲爱的,他为我所做的事是全法国没有人能做到的。”
  她把头靠到父亲胸前,跟许久以前父亲把头靠在她胸前一样。父亲因为能报答女儿而感到快乐,他所经受的苦难得到了报偿,他为自己的力量而骄傲。“你不能软弱呀,我亲爱的,”他抗议道,“不要这样发抖,我已经把他救出来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