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手机 - 第26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于是他们还是步行,州界那里除了一块公告牌没有什么别的东西(牌子很小,像农村那种横跨两车道柏油公路的牌子),上面写着您现在进入新罕布什尔州,欢迎您的到来!这里寂静无声,只听见公路两旁的树林里有小水珠滴落的声音,偶尔传来微风的叹息声,或者是小动物发出的沙沙声响。他们在路牌跟前停下来看了看,然后继续前行,把马萨诸塞州抛在身后。
  到了多斯第溪公路,他们三个那种孑然一身的感觉就烟消云散了。那里有一块路牌,写着新罕州38号公路以及曼彻斯特19英里1。在38号公路上只有几个行人,可是等他们转到朝着正北方向的128号公路走上半小时以后,宽阔的道路上到处是汽车残骸,零星的行人慢慢变成了一股庞大的难民队伍。难民们三四个一群,让克雷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除了自己对于别人毫无兴趣。
  1这里的曼彻斯特是新罕布什尔州第一大城市。
  他们碰上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和年长她二十岁左右的男人,各推着一辆购物车,里面各坐着一个孩子。坐在男人车里的是个男孩,他个头比较大,但还是想办法蜷在车里睡着了。当克雷他们经过这个临时凑合的家庭旁边时,那男人的一个推车轮子突然脱落了。车倒向一边,把那男孩甩了出去,他看上去七八岁左右。汤姆一把抓住男孩的肩膀,避免了最糟糕的结果,但他还是擦伤了一边的膝盖。孩子当然吓坏了。汤姆把他抱起来,可是男孩见他是陌生人便拼命挣脱,哭得更凶了。
  “行了,谢谢,我抱住他了,”推车的男人接过孩子,和他一起坐在路边,嘴里不停地发出类似啵啵的亲嘴声,克雷想自从七岁开始自己就没听过这种声音了。那男人说:“格利高里亲亲,马上就好了。”他亲了亲男孩受伤的膝盖,孩子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马上就要睡着的样子。格利高里对汤姆和克雷微笑了一下然后点头致意。他看上去疲惫至极,接近死亡的边缘。看得出他上星期还是下巴刮得干干净净、经常健身、风度翩翩的六十岁成熟男人,可现在他看上去有七十五岁,像是个争取时间逃离波兰的老犹太人。
  “我们没事儿,”他说。“你们继续赶路吧。”
  克雷张嘴想说:为什么我们不一起走呢?为什么我们不搭个伴儿呢?你觉得怎么样,格利高里?克雷年少时读过的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经常会说:为什么我们不搭个伴儿呢?

  “是啊,继续赶路吧,你们还等什么?”还没等克雷开口说点什么,那女人发话了。她的推车里有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熟睡。那女人像母鸡保护小鸡一样站在推车前面,似乎她抓住了某个特别便宜的打折商品生怕克雷他们来抢一样。
  “以为我们有你们想要的东西吗?”
  “纳塔丽,别说了,”格利高里尽管疲惫,但还很有耐心。
  可是纳塔丽没有就此打住,克雷突然意识到为什么眼前这一幕让他异常沮丧,并非是因为他在这午夜时分遭遇到因疲劳和恐惧而变得极端偏执的女人,这些都值得谅解。真正让他意志消沉的是人们这种无休止的走路方式,不停地晃着手电筒,和身边的自己人小声交谈着,把行李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有个别小混混骑着超小型摩托车在公路上的汽车残骸和垃圾中穿梭前进,人们一边让路一边在嘴里愤恨地念叨着什么。克雷想:如果刚才那小男孩被推车甩出来折断了脖子而不只是擦伤了腿,恐怕人们的反应也是一样的吧;如果那边那个背着超重背包,在路边大口喘气的胖子突然因心脏病发作而倒地,人们的反应也还是一样的吧。
  没人会过去急救,当然“九·一一”恐怖袭击那天人人互助的场面是不会再有了。
  根本没有人愿意动动嘴皮喊两声“女士,省省吧!”或者“嘿,朋友,告诉她请闭嘴好不好?”人们只是继续前进着。
  “——因为我们只有这两个孩子了,我们现在自身都难保却还要尽老天爷加给我们的责任。他戴着心脏起搏器,万一要是电池用光了我们该怎么办?谁能告诉我?现在我们还得带着两个孩子!你们想要一个吗?”她疯狂地四下张望。
  “嘿,有人要孩子吗?”
  推车里的小女孩开始动起来。
  “纳塔丽,你惊醒鲍西娅了,”格利高里说。
  叫纳塔丽的女人开始大笑起来。“够了,他妈的狗屎!这个发疯的狗屁世界!”
  他们身边的人仍然迈着难民的步子,不为所动。克雷想:这就是我们的反应。
  这就是理智丧失之后的众生相。没有摄像机,没有大楼在燃烧,没有安德森·库帕1说“现在转切到CNN在亚特兰大的演播室”。这就是国民卫队由于疯狂而溃散后的情形。

  1安德森·库帕,美国著名电视主播、CNN新闻台记者兼主持人。
  “我来照顾这男孩吧,”克雷说。“我来抱着他,等你们给他找到更好的窝。
  这推车已经不能用了。“他看着汤姆,汤姆耸了耸肩膀点点头。
  “离我们远点,”纳塔丽的手里突然多了一把枪。枪比较小,可能只有点22的口径,可是如果子弹射入了致命的部位,点22的威力也不小。
  克雷听到他的左右两侧都有拔枪的声音,知道是汤姆和爱丽丝正举着从尼科森家里拿来的手枪对准那个叫纳塔丽的女人。似乎也只能这么做了。
  “把枪放下,纳塔丽,”他说。“我们现在就上路。”
  “你他妈的给我站在那儿别动,”她边说边用另一只手掌把一绺垂下的头发拨了回去,似乎并没意识到克雷身边的一男一女都拿枪指着她。现在路人们开始往这边张望了,但他们的反应也只不过是快速远离这个即将血肉横飞的对抗现场。
  “我们走,克雷,”爱丽丝平静地说,一只手握住了他的手腕。“不想看到有人受伤。”
  他们三个继续往前走。爱丽丝的手一直握住克雷的手腕,好像他是她的男朋友一样。只不过是场午夜漫步,克雷想。其实他根本不知道现在几点钟,他也不在乎具体时间。他的心脏在剧烈跳动。汤姆和他们走在一起,但除了转弯的时候,他一直拖在后面,手里还握着枪。克雷想,如果纳塔丽开枪的话,汤姆大概会随时还击。既然电话设施已经瘫痪,还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在黎明到来之前,他们走在曼彻斯特以东的102号公路上,开始有微弱的音乐声传来。
  “老天哪,”汤姆停了下来。“这首歌是《小象进行曲》。”
  “是什么?”爱丽丝觉得有点好笑。
  “那是汽油只要两毛五的年代,有个乐队叫‘莱斯·布朗和他的著名乐队’,有人喜欢他们。我妈妈还买过他们的唱片呢。”
  一直和他们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男人停下来喘口气。这两人已经上了年纪但看上去很健康。像是刚刚退休的一对邮递员在科茨沃尔德1乡间徒步游览,克雷想。不管他们在哪里,一个背着背包——不是那种常见的臃肿的背囊,是有支架架在腰上的那种——另一个则在右肩挎着一只帆布旅行背包,左肩背着的像是一把点30口径的枪。

  背大背包的那位用前臂将他满是皱纹的额头上的汗水擦去,对汤姆说:“你妈妈的那张莱斯·布朗唱片更有可能是唐·科斯塔2的或者亨利·曼西尼3的。
  他们是那时候的明星。那首歌“——他把头偏向那若有若无的音乐飘来的方向——”其实是劳伦斯·韦尔克4唱的,千真万确。“1科茨沃尔德,英国西南部丘陵地带,以自然风光著称。
  2唐·科斯塔,美国传奇性金牌音乐制作人。
  3亨利·曼西尼,美国著名电影作曲家之一,曾三次荣获奥斯卡音乐奖,《月亮河》便是他的作品之一。
  4劳伦斯·韦尔克,美国音乐家、艺人。
  “劳伦斯·韦尔克,”汤姆吸了口气,很敬畏的样子。
  “又是谁?”爱丽丝问。
  “听那支《小象进行曲》,”克雷插嘴,笑了起来。他很疲惫,觉得自己很傻。他突然想到约翰尼会喜欢这首歌。
  背大背包的男人略带点轻蔑地瞟了他一眼,然后又看着汤姆。“对,那就是劳伦斯·韦尔克,”他说。“我的眼睛是不中用了,但耳朵还不错。我和我妻子以前每逢他妈的周六晚上都要看他的表演。”
  “道奇那时候也不错,”背帆布背包的开口了。这是他在整个对话中说的唯一一句,克雷完全搞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劳伦斯·韦尔克和他的香槟乐队,”汤姆说。“想起来了。”
  “是劳伦斯·韦尔克和他的香槟音乐玩家,”背大背包的男人说。“老天。”
  “别忘了列侬姐妹和可爱的爱丽丝·朗,”汤姆说。
  远处那虚无缥缈的音乐又换了。“这首歌是《加尔各答》,”背大背包的男人叹着气。“好了,我们要出发了。很高兴和你们聊天打发时间。”
  “晚安,”克雷说。
  “不对,”背大背包的男人说。“现在就是我们的白天。你们没有注意到吗?
  祝你们愉快,小伙子们。还有你,小女士。““谢谢,”站在克雷和汤姆之间的小女士轻轻地说。
  背大背包的继续上路了,背帆布包的坚定地跟在他旁边。在他们周围有一堆手电筒的灯光闪耀,引领着人们向新罕布什尔的腹地走去。背大背包的男人突然停了下来,回头给他们最后留了句话。
或许您还会喜欢:
侏罗纪公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在最初的不规则零散曲线中,几乎看不到基本数学结构的提示。||迈克尔·克莱顿几乎是乐园迈克。鲍曼一面开着那辆越野车穿过位于哥斯大黎加西海岸的卡沃布兰科生态保护区,一面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这足七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眼前路上的景色壮丽:路的一边是悬崖峭壁,从这儿可俯瞰热带丛林以及碧波万顷的太平洋。据旅游指南介绍,卡沃布兰科是一块朱经破坏的荒原,几乎是一个乐园。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其他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印]戈斯这一时期②,诗人一开始便尝试一种新的样式——散文诗。虽然泰戈尔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然而这些作品的孟加拉文原著,显然都是些出色的韵文。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起了散文诗呢?人们自然会以为,采用散文诗写作与“散文”③《吉檀迦利》的成功(指英译本)有关,诗人自己也赞同这种观点(《再次集》导言)。 [点击阅读]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哭泣的遗骨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初、高中的同班同学——现在长门市市政府下属的社会教育科工作的古川麻里那儿得知了这一消息。麻里在电话里说:“哎,我是昨天在赤崎神社的南条舞蹈节上突然遇到她的,她好像在白谷宾馆上班呢。”关于南条舞蹈的来历,有这么一段典故,据说战国时期,吉川元春将军在伯老的羽衣石城攻打南条元续时,吉川让手下的土兵数十人装扮成跳舞的混进城,顺利击败了南条军。 [点击阅读]
喧哗与骚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在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复员后,上了一年大学,以后做过各种工作,同时业余从事写作。他最早的两本小说是当时流行的文学潮流影响下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多的特点。 [点击阅读]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我小时候,村里人使用的语言,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所有名称与事物贴切契合,事物和自己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像缔结了永久的契约。对多数人而言,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缝隙,无法穿越它望向虚无,正如我们无法滑出皮肤,落进空洞。日常生活的机巧都是依赖于直觉、无须语言的熟练劳动,大脑既不与它们同行,也没有另辟蹊径。脑袋的存在只是为了携带眼睛和耳朵,供人们在劳作中使用。 [点击阅读]
在黑暗中蠕动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 [点击阅读]
复仇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东京中野区哲学堂附近。七月二十八日,晚上九点一过,街上已没有行人了。仁科草介知道,自己身后有两个人越走越近,他们用醉醺醺的、含混不清的奇怪腔调喋喋不休地交谈着。“我醉了?总不犯法吧。呃……是吗?”其中一人声音含糊地说着,不知是对同伴,还是对仁科。仁科不由得苦笑了,看来这是个喝醉了酒脾气就不大好的家伙。两人步伐杂乱地从仁科身边擦过,霎时,仁科感到左肋下一阵剧痛,两支手同时被人按住。 [点击阅读]
夜城2·天使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圣犹大教堂是夜城唯一的教堂,我只有在生意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这间教堂距离到处都有敬神场所的上帝之街很远,独自耸立在一个极为安静的角落里,远离夜城一切华丽亮眼的霓虹。这是间不打广告的教堂,一间毫不在意路过的人们愿不愿意进入的教堂。它只是默默地待在原地,以防任何不时之需。圣犹大教堂以迷途圣人之名而建,是一幢非常非常古老的建筑,甚至可能比基督教本身还要古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