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十字军骑士 - 第四十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过了一年,康拉德大团长逝世了。雅金卡的兄弟,兹戈萃里崔的雅斯柯第一个在西拉兹听到大团长逝世和荣京根的乌尔里西当选的消息。也是他第一个把这个消息带到波格丹涅茨去的。这消息在那里以及在所有贵族的家里,都引起了一阵巨大的骚动。
  “一个空前的时代来到了,”老玛茨科庄严地宣告说。
  雅金卡听到这消息,把她的子女全带到兹皮希科跟前来,连她自己也向他告起别来,仿佛他第二天早晨就要动身去打仗似的。当然玛茨科和兹皮希科都知道战争不会像炉子里的火那样一下子就爆发。可是他们都相信必定要发生战争。因此他们认真做好出征的准备工作:挑选马匹和甲胄,对侍从们、仆役们、村长们(按照马格德堡法,他们必须骑马去远征)和小地主贵族们(他们都喜欢依附有势力的贵族)进行军事训练。所有的朝廷都在备战。所有打铁铺里的锤子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到处都在擦锁于甲,弓和皮带都上了油,马车进行了修理。大量的燕麦片和熏肉都贮藏起来了。到了礼拜天和节日,教堂门前的人们都在打听消息,打听不到什么消息的时候就忧郁而沉默地散开了,因为每个人都深深相信,这是同全波兰民族的大敌最后解决问题的时刻了。否则照圣勃里杰特的话,不“敲碎他们的牙齿,斫掉他们的右手”,波兰王国就兴隆不起来。
  玛茨科和兹皮希科在克尔席斯尼阿的时候,就受到人们的包围,大家都想从他们那里得到消息和指教,因为人们都认为他们是熟悉十字军骑士团并且跟日耳曼人有过打仗经验的人。人们不但想得到消息,还想打听同日耳曼人作战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办法,同他们交战时最好用什么方法去对付,他们的战术如何,他们在哪些方面胜过波兰人,哪些方面不如波兰人;也想知道,如果矛枪断了的时候,是用斧头还是用剑去击碎他们的甲胄来得好。
  事实上,玛茨科和兹皮希科对这些事情都很富有经验。因此人们非常注意地听着他们讲,尤其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那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不是件容易对付的事情,而是要同各国的第一流骑士较量力量;不能指望光靠随时给敌人以局部的挫败就能取胜,而是要彻底消灭它,否则就是自己全部灭亡。青年骑士们都这样说:“马上就会见分晓: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亡。”从内心里深深感到未来伟大事业的青年一代,他们毫不畏缩。相反,他们每天每时都是愈来愈奋发振作;但他们并不是空口说白话或者自吹自擂,而是专心一志、顽强不屈地以最坚决的自我牺牲决心来从事战争的准备。
  “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亡。”
  然而周子天一大过去,过了好久战争还是没有到来。不错,人们谈到了弗拉迪斯拉夫国王和骑士团之间的某种不和,甚至谈到了杜勃尔润省,虽然这块土地早已在几年前就赎回来了;也谈到由于一个叫作德列兹邓科的地方而引起的边界争执,这个地方许多人还是生平第一次听到。但是并没有正式宣战。有些人甚至怀疑,究竟会不会发生战争?因为争论来争论去,总是以会议、谈判和互派使节而结束。
  消息流传得很广,说是十字军骑士团的使者已经到克拉科夫来了,而波兰使者也已经到玛尔堡去了。据说匈牙利和捷克国王,甚至教皇,都出来调停了。但是离开克拉科夫这么远,谁也说不清楚。因此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谣言,往往是些离奇古怪的谣言。但是说到发生战争,却连一点迹象也没有。
  最后,连听到过许多次战争的威胁和签订协议的玛茨科都不知道该怎么设想了。因此他决定亲自到克拉科夫去一次,打听确实的消息。他在那里耽搁不久,大约在第六个礼拜就回来了。他神采焕发,到了克尔席斯尼阿,一向爱打听消息的贵族们把他包围了起来,他用一句问话来回答他们的无数问题:
  “你们的矛枪头和斧头都磨好了没有?”
  “什么?现在!天啊!有什么消息?您见到了谁?”四面八方传来了这种喊声。
  “我见到了谁?我当然见到了玛希科维支的盛特拉姆!有什么消息?这种消息么,你们听了大概就得立即备鞍上马。”
  “天啊!是怎么回事?您说吧!”
  “那你们听见过德列兹邓科么?”
  “是啊,我们听到过的,但那是一座小城堡,那块地方并不比你们波格丹涅茨大。”
  “这件小事不会成为开战的理由吧,对么?”

  “这当然是件小事,还有许多更重要的地方发生了争论呢,反正不会挑起战争。”
  “你们知道盛特拉姆告诉过我一个德列兹邓科的寓言么?”
  “您快说吧,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听消息。”
  “他这样对我说:‘瞎子走路,给一块石头绊倒了。他是因为瞎了眼睛才跌倒的,可是使他跌倒的真正原因却是那块石头。’德列兹邓科就是这样一块石头。”
  “那怎么会?要知道骑士团还站得很稳呢。”
  “你们不懂得么?那末我另外打一个比方,一只碗装水装得太满了,再加一滴就会溢出来。”
  骑士们情绪十分热烈,真想立刻上马到西拉兹去,玛茨科不得不阻止他们。
  “要准备,”他告诉他们,“但是要耐心等待。他们也不会忘记我们的。”
  因此骑士们又去做他们的准备工作了,但是他们等了好久,许多人又怀疑起来了。玛茨科却不怀疑,正像一个人可以从鸟儿的飞行中看得出春天就要到来一样,经验丰富的马茨科也能从各种迹象推断出战争已迫在眉睫,——而且是一场大战。
  首先是上面发布了命令,在王国境内所有的森林和荒野进行一次大狩猎。这次狩猎规模之大,连年纪最大的居民也记不得过去是否曾经有过。成千上万的居民参加了这次围猎,打死了大群的野牛、雄鹿、野猪和各种各样小动物。树林里熏内忧熏了好几个礼拜,好几个月。肉熏好以后就送到各大城镇去,再从那里送到普洛茨克的仓库里。显然这种贮藏品是为大军准备的。玛茨科很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因为每当威托特准备大规模远征立陶宛的时候,总要下令进行大规模的狩猎。
  还有种种别的迹象。例如:从日耳曼人那里有大批农夫越过边境逃到波兰和玛佐夫舍来了。出现在波格丹涅茨附近一带的主要是从西里西亚来的日耳曼骑士的臣民。这种逃亡状况到处都有,特别是逃往玛佐夫舍。
  在玛佐夫舍的斯比荷夫去经营产业的捷克人,这时候派来了十来个从普鲁士逃到他那里的玛朱尔人。一他们恳求参加“步兵”去打仗。因为“他们受尽十字军骑士的迫害,恨造了十字军骑士,一定要报这个仇”。他们也讲到普鲁士境内边界上的某此村子几乎逃亡一空,因为农夫们都带着他们的家眷越过边界逃到玛佐夫舍公国来了。十字军骑士把那些追捕到的逃亡者绞死,却阻止不了这此不幸的人继续逃亡。许多人都宁死不屈,不愿在可怕的日耳曼人奴役下生活。整个国家都充满了普鲁士来的“老乞丐和乐奴”。大家都涌向克拉科夫去。他们从四面八方涌进来,不但从革但斯克、玛尔堡和托纶涅,还从遥远的克罗列夫扎(哥尼斯堡)和所有的普鲁十城市、所有的骑士团驻地纷纷涌来。其中不但有乞丐,也有圣堂工友,教堂下级职员,风琴手和其他一些教堂人员,甚至有教士和神甫。
  大家都认为这些乞丐等人就是消息的传布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普鲁上的一切情形,比如关于战争的准备状况,城堡的防御工事,守军、雇佣兵和来往宾客等等消息。
  他们都在密谈着,省城的“伏叶伏大”以及克拉科夫的枢密院大臣们如何同他们一起在密室里待了整整几个钟头,听他们谈话,把他们的话记录下来。他们有些人还偷偷地溜回普鲁士去,然后又到王国这边来。
  克拉科夫谣传着,国王和大臣们从这些难民口中获得消息,知道十字军骑士团所采取的每一项步骤。
  在玛尔堡情形却正相反。一个从这个首都逃亡出来的教士,在康涅茨波尔那些领主那边逗留了一会儿,告诉他们说,大团长乌尔里西和十字军骑士团的其他骑士都并不急于获得波兰的消息,因为他们相信整个王国经不起一击,就会永远屈服和完蛋,“连痕迹也不留”。这个逃亡者于是把大团长在玛尔堡的宴会上说过的话重述了一遍:“他们人愈多,普鲁士的羊皮外衣就愈便宜。”因此十字军骑士团高高兴兴和自我陶醉地在作准备,确信他们自己的力量,并且确信连遥远的一些王国也会来支援他们。
  但是尽管有了这些迹象、准备和努力。战争还是不像人们所愿望的那样来得很快。波格丹涅茨的少主人也渴望着战争。他早已把一切都准备妥当。他渴求声名和战斗。一天天的拖延变成了他的负担。他常常责备他的叔父,仿佛战或和都取决于这位老骑士似的。

  “您说过一定会有战争,”他说。“可现在呢,连个影子都没有。”
  玛茨科答道:
  “虽说你是个聪明人,可还不够聪明!你没有看见情势的发展么?”
  “可是万一国王在最后关头却和他们达成协议呢?听说他并不希望有战争。”
  “他不希望有战争,但是下面这些话不是他本人说的是谁说的呢:‘如果我听任德列兹邓科给人家占领左,我就不做国王,’可是日耳曼人一直占据着德列兹邓科,直到如今还占据着那个地方。嗨!国王是不愿意叫天主教徒流血的。但是那些非常明智而且很知道波兰王国在力量上占优势的贵族正在把日耳曼人逼得走投无路。我告诉你,如果没有德列兹邓科,也会另有借口的。”
  “据我所知,德列兹邓科还是被康拉德大团长占去的,而他却是害怕国王的。”
  “他害怕,是因为他比别人更了解波兰人的力量。但那是因为他无法制止骑士团的贪心。在克拉科夫,人们告诉我:德列兹邓科的领主老封·奥斯特,在十字军骑士占领了新马克的时候,以臣仆身份向国王进行过臣服宣誓,因为那块产业自古以来就属于波兰。因此他希望这块土地留在波兰的版图里。但是十字军骑士邀请他到玛尔堡去。他们请他喝酒,然后从他那里骗取了他出卖德列兹邓科的信。于是那笔交易实在叫国王忍无可忍了。”
  “真的,那确实够叫他忍无可忍的了!”兹皮希科喊道。
  但是玛茨科说:
  “但是这正如玛希科维支的盛特拉姆所说:‘德列兹邓科不过是使得瞎子摔倒的一块绊脚石罢了。’”
  “不过如果日耳曼人打算放弃德列兹邓科的话,那又怎样呢?”
  “那又会另有一块绊脚石。但是没有一个十字军骑士会放弃他已经吞下了肚的东西,除非你从他的五脏六腑里掏出来,愿天主让我们不久就可以这样做。”
  “不!”兹皮希科热烈地嚷道。“康拉德也许会放弃,可乌尔里西决不会放弃。他是一个真正的、无瑕可击的骑士,但他非常暴躁。”
  他们就这样交谈着,而各种事态的发展,却像一块石头被过路人的脚一踢,沿着一条小路向山坡下直滚,一落下悬崖,动力便越是增加。
  消息像打雷似的突然传遍全国,说是十字军骑士已经攻击并且占领了老波兰的山托克城堡,那地方原来是抵押给约翰骑士团的。
  当波兰的使者们来祝贺乌尔里西荣膺大团长的时候,他故意离开了玛尔堡,并且指示他朝廷中的官员们说,凡与国王和波兰的一切交往,都必须用日耳曼文,不得用拉丁文。这可以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克拉科夫的贵族秘密地准备着战争。他们知道乌尔里西会公开宣战,而且会轻率地和非常鲁莽地发动战争;从波兰民族的观点来看,虽说当年骑士团胜于今日,当年波兰王国也小于现时,但乌尔里西的先辈可没有像他这样轻举妄动的。
  可是骑士团里有一些比较不急躁的高级教士们,却比乌尔里西更狡猾,而且深知威托特的为人,他们想用礼物和奉承来把他拉到他们那一边去。他们用尽了罗马的恺撒时代才有的各种各样办法,那时候人们为了那些活着的恺撒造了圣堂和祭坛表示尊敬。
  十字军骑士团的使者们卑躬屈节地向亚该老的总督说:
  “骑士团有两个恩人。第一个是天主,第二个是威托特。因此威托特的每一句话和每个愿望,对于十字军骑士说来,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他们请求威托特来凋停德列兹邓科事件;他们认为,威托特对国王的劝告会引起他们彼此不和,会使他们的友谊破裂,即使不是永久破裂,至少也是长时期的破裂。但是国王的大臣们知道玛尔堡所进行的勾当。因此国王也挑选威托特去作调停人。
  骑士团悔不该挑选他。十字军骑士团中那些自以为了解这位大公爵性格的高级教士们,实在对他了解得并不够。威托特不但把德列兹邓科判给了波兰,而且他也了解并且猜想得到事情的发展。他又使时母德人起来反叛,他对骑士团的脸色也愈来愈难看,他还从富饶的波兰土地上运来兵马和粮食,进行准备。
  这种局面一出现,这个大帝国的上上下下都明白,决定性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有一次老玛茨科。兹皮希科和雅金卡正坐在波格丹涅茨的城堡门前,享受着新鲜空气和暖和的阳光,一个陌生人骑着一匹口吐泡沫的军马突然出现了。他把一个用杨树和柳枝编成的花环扔到骑士脚旁,喊着:“维奇!维奇!”然后继续向前飞驰而去。

  两个骑士都非常激动地跳了起来。玛茨科的脸上呈现出又庄严又可怕的神情。兹皮希科奔到城堡里去吩咐侍从把“维奇”再往前传。然后他回到门口,双眼闪闪发光,喊道:
  “战争!天主终于赐给了战争!战争!”
  “这样一场人心所向的战争,我们从来还没有经历过呢,”玛茨科严肃地添了一句。
  他把仆役们喊来,一眨眼工夫,他们就转在主人四周了:
  “到瞭望塔上去向四面八方吹号角,再派些人去把村长们召集起来。到马房里去牵出马来;把马车套上马!快!!”
  他话音未落,仆役们就往四处跑开,去执行他的命令了;这并不难,因为一切都已准备了好些时候了。人手、马匹、武器和粮食都已准备妥帖,只待上马出发,但兹皮希科在动身之前向玛茨科问道:
  “您不打算留在家里么?”
  “我?你脑袋里在想些什么?”
  “按照法津,您可以留在家里;您家里己经有个人代替您了,雅金卡和孩子们也要有个人照应。”
  “唔,那么听着。我等这个时刻已经等到头发白了。”
  很明显,从他那冷冰冰而坚定的脸色看来,是没有办法劝止他了。再说,尽管他已经过了七十岁,他还是硬朗得像棵橡树,四肢动作灵活,斧头叫他用力一捏简直都要叫痛。不过事实上,他一披上全副甲胄,不踩马镫是再也不能一跃而跳上马身了,话虽如此,许多年轻人,特别是西方那此骑士也办不到。他还拥有超群出众的骑士本领,邻近一带谁都没有他这样丰富的作战经验。
  雅金卡显然也不怕单独留在家。她听了丈夫的话,就走过来吻他的手,说道:
  “别担心我,亲爱的兹皮希科,我们的城堡很舒服;你也知道我不是胆小的人,况且石弓和矛枪我又不是没有见过。目前你应该尽忠报国,不该想到我们的私事。天主会在这里照顾我们的。”
  她的眼窝里突然涌起泪水,大滴大滴地流到她美丽洁白的脸上。她一面指着孩子们,一面用激动得颤抖的声音继续说道:
  “嗨!要不是为了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我就会伏在你的脚下,非要你答应带我一起去打仗不可。”
  “雅金卡,亲爱的卢兹皮希科喊道,一面把她抱在怀里。
  她也抱住他的头颈,紧紧地偎着他,情深意挚地说:
  “我但愿你会回到我身边来,我的宝贝,我唯一的人儿,我最亲爱的!”
  “可是你必须每天感谢天主赐给你这样一个妻子!”玛茨科用低沉的声音加说了一句。
  大约一个钟头以后,瞭望塔上的军旗降下来了,表示主人出门去了。兹皮希科和玛茨科同意雅金卡和孩子们一直送他们到西拉兹。于是吃了一顿丰盛的饭餐,全部人马和所有车队上路了。
  这天天气晴朗而静谧,没有风。森林里的树木一动不动。山丘上溪谷中的牛羊群也在享受午后的休息,懒洋洋地咀嚼着反刍的食物,仿沸也在沉思。但是因为干旱,路上到处扬起大片大片的金黄色尘埃;在这些尘埃之上,无数火星在阳光中闪烁。兹皮希科招呼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看这些火星。
  “你们知道这些发亮的火星是什么吗?那是矛枪和标枪的枪尖。动员备战的传令官看来已走遍各处,人们全都去打日耳曼人了。”
  接着他们在波格丹涅茨的边界上遇到了稚金卡的兄弟。兹戈萃里崔的这个富有的继承人,年轻的雅斯柯,同两个枪骑兵一起出发,带了二十个人。再前去,在十字路口,罗戈夫的契当那只蓬蓬松松的脑袋从尘雾中露了出来。虽然他同波格丹涅茨的骑士并个友善,可是现在他老远就喊道:“去吧,去打日耳曼狗东西。”于是他欠身致敬,祝他们好,又消失在灰蒙蒙的尘雾里了。他们也遇到了勃尔左卓伐的老维尔克。他由于年老而不断点头晃脑,但是他也去了,要为他那个在西利西亚被日耳曼人打死的儿子报仇。
  他们越是走近西拉兹,尘雾便越浓。等到远远地望见这地方的塔楼的时候,整条道路都挤满了骑士、头领和武装的士兵,大家都涌向集合的地方去。老玛茨科看到那么多人,都是健壮和坚强的汉子,斗志昂扬,甘愿忍受酷热、严寒和重重困难。他受到很大的鼓舞,因为他觉得这就是必胜的预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