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石油战争 - 第十三章 独步天下 新世纪的石油地缘政治 四处屯兵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对即将到来的世界石油峰值的悲观估计能够解释为什么华盛顿甘冒入侵伊拉克的风险,那么,美国针对从西非海岸到利比亚和苏丹,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还有阿塞拜疆和阿富汗,制定的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外交新政策,也就有了解释。
  布什要为确保再次当选下注,美国的军事政策和能源政策的模式是明确的。结论只有一个,即美国的现行外交和军事政策就是控制地球上每一个现有和潜在的石油产地和运输线路。这样的控制将是史无前例的。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美国将决定谁以多少价格得到多少能源。石油供应危机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随着供应的危机正逐渐逼近,上述决定权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力。华盛顿显然是在发动批评家们所说的资源战。
  面对不可预期而又近在眼前的供应短缺,这种短缺在像中国和印度这些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尤为显著,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将规定世界经济发展的秩序。它有权决定给不给你石油,而石油又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料。为了能够控制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在世界意识到危机之前,华盛顿就已经行动好了。采取欺骗的手段是必要的,好在布什政府从来就不缺乏这样的手段。
  在2003年5月巴黎石油峰会上的另一位发言人,也是资源研究学者的米歇尔·克莱尔引用了美国能源部长斯宾塞·亚伯拉罕在2001年3月国家能源峰会上的发言。布什的能源官员警告说,“美国在未来的20年里面临着重大的能源危机。如果不能适应这一挑战,将威胁到我们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并且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提到切尼2001年的能源报告时,克莱尔说:“一切的重点就是要消除美国采购海外石油的障碍,无论这样的障碍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法律还是运输。”他补充道:“切尼的能源计划对于美国的安全政策和美国军事力量的部署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峰值可能在大约5~7年,不到10年的时间内突然降临,这一前景可以真正地解释为什么华盛顿会断然发动战争。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像《纽约时报》这类备受尊敬的自由主义媒体,会在2003年1月发表由米歇尔·伊格纳蒂夫撰写的专栏文章,在描述美国的外交政策时为其辩护。在以前,这对于传统的、崇尚自由的《纽约时报》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回顾布什执政期间,美国一直在一步步地扩充其军事力量,扩展其军事存在的范围,进入到世界上一些从前根本不可能进入的地区。苏联经济结构的解体使美国的军事扩张成为可能,也使华盛顿控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扩大到了布热津斯基所称的“心脏地带”,正好是俄罗斯的家门口。
  关于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与军事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克莱尔评论道:……不可否认的是,布什总统对于加强美国的能源供应给予了最高关注,与此同时,现行的能源战略基于这样的现实,即美国日益依赖于来自于一个充满危机与冲突地区的石油……一方面,这一战略的目标是要保证更多的石油来自于世界其他地区,另一方面是增强美国干预这些地区的能力……
  克莱尔总结道:“他们已经为美国在21世纪统治世界做好了整体设计。”
  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的军事基地已经扩展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前苏联的地盘以及阿富汗。从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位置看,美国军队已经控制了大部分南亚地区。巴基斯坦依赖于美国的军事压力。整个海湾地区现在都受到美国的军事保护。
  美国军事占领伊拉克,使世界能源的旧格局像推翻多米诺骨牌一样完全改变,这个幕后推手正是华盛顿。格鲁吉亚,这个位于从里海到土耳其杰伊汗港输油管道的关键位置上的国家,实际上从2004年初起就受美国的保护。当时,在美国受过教育的36岁的律师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在“玫瑰革命”中登上总统宝座。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由华盛顿和索罗斯基金会扶持,另外还受到詹姆斯·贝克的个人干预和支持,詹姆斯·贝克的法律公司是代表里海英国石油公司利益的。
  2003年初,当所有人把目光转向伊拉克时,五角大楼又和两个太平洋〔应为大西洋。——译者〕的小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签订了长期军事基地协议。这两个岛屿有着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它们的位置可以直接攻击到从摩洛哥到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和安哥拉的西部非洲油田。为达成政治上的密约,乔治·布什对西非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访问。华盛顿的一些分析家估计美国石油需求的25%将很快来自西非。他们把几内亚湾称作对美国具有“重大利益”的地区。切尼的能源政策报告认为,西非预计是对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供应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法国在非洲不同地区扮演的传统角色,正在被美国挤走。

  利比亚也正在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2004年1月,卡扎菲上校宣布拒绝恐怖行动,并对国外开放石油投资,以换取美国的认可。在谈及他对美国的迎奉时,卡扎菲强调,“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并且有很多新的因素正在制定世界的秩序”。利比亚仍然拥有相当可观的石油储量,华盛顿想插一手。利比亚当时已开始与日本、意大利、法国以及其他不受美国制约的外国公司签订合同,也与中国签订了建设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合同。现在,这一切都将改变。美国石油公司被请了回来。卡扎菲侥幸逃生。
  在苏丹,喀土穆政府于2004年1月与南部叛军签订协议共享该地区的石油资源,从而结束了历时20年的内战。华盛顿在背后觊觎着。苏丹一直与中国和欧洲的石油公司合作,由于华盛顿的制裁政策,美国公司未能得到机会。苏丹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华盛顿认为获得这些资源的时机成熟了。
  哥伦比亚以及邻近的委内瑞拉的石油也正面临美国的军事存在。布什政府宣布计划花费9800万美元对哥伦比亚提供军事训练和援助。这并不是为了阻止可卡因流入到美国,而是为了平息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和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这些游击队的活动,他们威胁到西方石油管道的安全。哥伦比亚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七大石油供应国。当委内瑞拉的总统乌戈·查韦斯试图对国有石油公司采取更直接的控制政策时,布什政府在背后尝试了一次政变(美国从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以及厄瓜多尔进口的石油数量超过了整个中东地区)。

  印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境况也是这样:恐怖战争为美国新的、超强的军事存在打开了大门。美国分析家左坦·格罗斯曼这样评论道:“对美国的战争制定者来说,建立新的军事基地是一种长远的考虑,它比战争本身更为关键,也比美国的敌人重要得多。”在乔治·布什的第一届任期结束时,作为外交事务中的新手,他已经领导了美国历史上最戏剧性的军事扩张。美国的军事基地使得他可以在战略上控制欧亚大陆所有的能源路线,这是史无前例的。美国可以在未来与日本、中国、东亚、印度、俄罗斯以及欧盟的能源关系中占主动。比利时作家米切尔·科林曾直率地说:“如果你想统治世界,那么你就要控制石油。任何地方的任何石油”。这正是目前华盛顿所做的。
  伊拉克战争之后,2003年8月,当依赖能源的日本设法与伊朗签订长期合同以开发一个大油田时,华盛顿以伊朗的核计划为借口阻止日本签约。东京领会了美国的意图。到10月份,他们疯狂地以高于中国的价钱设法从尤科斯公司获得俄罗斯的石油,当时俄罗斯公司正在与乔治·布什谈判以便将尤科斯的一大部分股份卖给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华盛顿的石油雷达可以监测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是一种警示,它昭示了美国的真实意图,即美国决意竭尽所能地锁住每一个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怪不得世人开始怀疑美国总统的动机,怀疑他所宣扬的传播自由和民主的真正目的。布什建议将给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的预算拨款增加一倍,以推进中东地区的民主进程,他的这个建议让人很不放心。
  就在美国进军巴格达前夕,阿纳托利·利芬分析了美国发动战争的决心。利芬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工作,他认为:一致的共识是通过绝对优势的单边军事力量统治世界,这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迪克·切尼和理查德·珀尔周围的智囊团一贯倡导和执行的。
  利芬认为石油战略问题是切尼圈子的议事日程:“对切尼周围的人来说,唯一重要的考虑是尽可能有保证地、无限制地得到便宜的石油。”
或许您还会喜欢:
六顶思考帽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概要六顶思维帽方法六顶思维帽的目的是避免思维混杂,按这种方式,思考者在某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只按照一种模式思考——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做全部的事。对此最好的类比是彩色印图。每一种颜色被印刷上去,最后它们就拼到了一起。设计六种思维帽方法,是为了使我们从通常的争辩型思维向制图型思维转化。这使得思维过程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制地图;第二阶段是在地图上选择路线。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镜·龙战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沧流历九十一年六月初三的晚上,一道雪亮的光芒划过了天空。那是一颗白色的流星,大而无芒,仿佛一团飘忽柔和的影子,从西方的广漠上空坠落。一路拖出了长长的轨迹,悄然划过闪着渺茫光芒的宽阔的镜湖,掠过伽蓝白塔顶端的神殿,最后坠落在北方尽头的九嶷山背后。观星台上玑衡下,烛光如海,其中有一支忽然无风自灭。伽蓝白塔神殿的八重门背后,一双眼睛闪烁了一下,旋即黯淡。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