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石油战争 - 第十三章 独步天下 新世纪的石油地缘政治 趋“油”若鹜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002年,华盛顿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支持的情况下,准备发动对巴格达的军事进攻,这违反了联合国宪章,除了英国的布莱尔、葡萄牙、西班牙、波兰以及其他几个国家,美国没有得到大多数主要同盟国的支持。俄罗斯、中国、法国甚至德国都公开反对美国准备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俄罗斯外交部长伊戈尔·伊万诺夫发表官方声明,莫斯科反对美国针对伊拉克的任何军事行动。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以及其他两个国有公司曾经签订了一个长达23年的开发伊拉克西部古尔奈油田的合同。中国也反对战争。中石油在伊拉克西部地区签订了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石油合同。法国在萨达姆政权下也有开发伊拉克石油的权力。三国都明白,美国单方面发动战争将永久地结束她们的伊拉克石油之梦。
  那时,中国正逐步取代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以现在的增长速度,十年之内,它将轻易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国国内找不到足够的石油储备。中国明白,可靠的石油供就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保障。现在最大的石油资源将被美国的军事力量牢牢控制。对北京来说,这个消息是明白无误和令人深感忧虑的。
  尽管世界各地都呼吁反对伊拉克战争,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还是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这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为什么?为什么美国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用武力来追求“和平与稳定”,难道这就是他所谓的“软实力”?为什么她不顾风险在整个石油产地制造不稳定,甚至可能引起新的石油价格冲击以及全球经济衰退,难道就仅仅是为了打击伊拉克?来自华盛顿的官方回答是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他还与基地组织恐怖分子有联系。难道这就是乔治·布什、迪克·切尼、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保罗·沃尔福威茨以及华盛顿的其他人发动新的伊拉克战争的充足理由吗?这不能令人信服。在13万美国军队永久驻扎在伊拉克后,他们的怀疑得到了证实。

  进攻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恰如预计的一样,在几周内结束,毫无悬念。官方宣称战争于2003年5月结束。那里只有象征性的抵抗,伊拉克也没有使用恐怖武器。也许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这样的小国遭受过如此毁灭性的打击。人们可以通过CNN以及鲁珀特·默多克的福克斯新闻网看到战争的清晰画面。美国也背负着国际舆论的压力。美国的主张确如布什说过的那样,“你要么支持我们,要么反对我们”。
  华盛顿曾再三强调它们有正当理由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这理由就是伊拉克拥有威胁美国的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甚至核武器,必须予以消除。而当联合国检查员并没有发现这些时,他们转变了借口,辩称真正的原因是萨达姆·侯赛因曾与奥萨马·本·拉登以及神秘的基地恐怖组织结成了联盟。随后,理由又变了,即用一个民主政权取代独裁政权是值得的。战后,布什为美国关于中东地区的政策制定了一个以民主为主题的“推进自由战略”。在2004年1月的国情咨文报告中,为了发展“中东地区的自由选举、自由市场、自由言论以及工会”,布什要求将给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的预算拨款增加一倍,以便促进这些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如同对南斯拉夫和东欧一样,很明显,为了改变现状,华盛顿计划削弱现存的政权。它的用意极其深远。
  一旦美国军队控制了这个国家,所有关于战争的借口,比如武器、恐怖分子,全都烟消云散了。有消息显示托尼·布莱尔将他政治前途的赌注押在欺诈事件之上。事情看起来好像是布莱尔的华盛顿同盟把他当作了替罪羔羊。在美国占领巴格达和伊拉克油田后不久,华盛顿的各色官员们开始承认理由并不是像他们先前所说的那样。

  最厚颜无耻的是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他倡导预防性战争,是1992年白皮书的作者,也是2000年9月美国新世纪计划报告的合著者,鹰派的领导人。2003年3月,在布什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不到一个月,沃尔福威茨对前去参加新加坡安全会议的代表说:“简单地说,朝鲜和伊拉克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经济上的考虑,对伊拉克,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整个泡在石油的海洋里。”朝鲜承认研制核弹头和导弹的事实并没有让沃尔福威茨以及五角大楼中的人们上心。伊拉克才是他们的目标。
  2003年12月底,华盛顿悄悄地撤回了400人的特遣部队,这支特遣部队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伊拉克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想得到任何蛛丝马迹,结果一无所获。到2004年1月,科林·鲍威尔被迫承认美国没有证据证明伊拉克与基地组织之间有联系,但还是苍白地坚持这些联系可能存在,并认为这就够了。鲍威尔辩称布什发动战争是因为“他认为那个地区处于危险之中,美国处于危险之中”。一个备受尊重的华盛顿智囊团,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谴责了关于所谓的伊拉克武器威胁论的“系统误传”。对于鲍威尔的解释,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华盛顿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对付这捕风捉影的威胁?
  五角大楼控制着战后重建事务,而不是常规地由国务院控制。五角大楼的沃尔福威茨明确地表示,只有政府的好朋友才可以得到关于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利润巨大的合同。切尼的哈利伯顿公司位于首位,还有柏克德公司,以及美国和英国的其他石油公司。华盛顿变本加厉地要求它在欧洲、俄罗斯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同盟国免除伊拉克的债务。华盛顿没有付出什么,它又赢了。在拒绝联合国的维和事务的同时,它又要求外国军队承担这个担子。总之,华盛顿的态度看起来更像是帝王而不是民主。乔治·布什曾经虔诚地说过他的阿拉伯梦想,这梦想就是把民主带到伊拉克以及其他的专制的阿拉伯世界。无疑,拴在美国主战坦克油桶上的民主不是大多数伊拉克人的梦想。

  布莱尔的前内阁大臣米切尔·米彻在6月份战争刚结束时辞职,他曾对伦敦《卫报》说,“不管萨达姆·侯赛因是否当权,布什内阁都打算以武力控制海湾地区”。米彻继续指出,“反恐战争是一层虚掩的面纱,它被美国用来遮掩它的真实意图,就是实现更广泛的战略上的政治目标”。切尼的美国新世纪计划以及贝克研究所的能源报告,被米彻看作是华盛顿的政治蓝图。米彻认为,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伊拉克与基地组织之间的联系,不过是一颗烟幕弹。
  他还发现了另一个可能的解释,那就是“美国和英国可靠的碳氢化合物能源正消耗殆尽……英国到2005年将面临严重的天然气短缺”。前内阁大臣指出,英国,特别是英国主要的石油公司如英国石油和皇家壳牌,决不甘心自己被排斥在抢夺世界上剩余石油资源的行列之外。米彻回忆到,“英国石油的首席执行官布朗爵士曾经警告华盛顿,不要在战后为自己的那些公司把伊拉克瓜分殆尽”。米彻曾经是英国的环境大臣,他也许知道那份不同寻常的备忘录的内容,就是在9月11日之前几天提交给布莱尔内阁政府的那份备忘录。
或许您还会喜欢: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歌尽桃花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简介:【穿越架空灵魂转换欢喜冤家情有独钟至死不渝别后重逢王侯将相美男】男主:萧暄【放荡不羁型,深不可测型】女主:谢怀珉(谢昭华/阿敏)【机灵活泼型】配角:谢昭瑛,宋子敬,宇文弈,吴十三(宇文烨),陆颖之,云香,郑文浩,觉明(萧肃),连城,谢昭瑛,秦翡华,耶律卓,小程(程笑生),越风,阮星,柳明珠,张子越风格:轻松结局:喜暗恋了数年的温柔英俊的邻居大哥哥即将结婚,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3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当我围绕着美国与欧洲的货币历史展开研究时,一条脉络日益清晰起来,那就是,货币发行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权力之一。对这一关键权力的觊觎和争夺,贯穿了整个欧美近代史。从这一视角去观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风云变幻,将会得到一种类似X光透视的效果。原来,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利益分配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货币发行。 [点击阅读]
凤舞翩翩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序幕暗暗沉沉的夜,宛如泼洒开来的浓墨,深沉得几乎将人吞噬。又或者,不是黑夜的关系,而是她昏蒙的意识,已无法接收更多的光亮--四周传来阵阵狼嗥,为这阴寒的夜,更添诡谲。她知道自己的神智与生命,都在一点一滴急遽的流失当中,再这么下去,等不到明日的晨曦初绽,她便会先气绝于这片荒山林野之中。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国富论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本书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NNATIONS作者:[英]亚当·斯密(AdamSmith,LL.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