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石油战争 - 第十二章 四处树敌 从邪恶帝国到邪恶轴心 搞乱巴尔干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柏林墙倒塌不久,在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的支持下,欧盟宣布了一项能源安全战略。巴尔干地区的稳定是该战略的核心。1990年6月,在欧盟的一次峰会上,荷兰首相路德·卢柏斯向欧洲的能源界提出建议,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苏联以及中欧、东欧国家”的联系。卢柏斯计划是冷战结束后一系列欧盟能源安全计划的第一步。
  1992年,欧盟就已经制定了《能源宪章》,为欧盟在已解体的苏联进行石油和能源投资提供一个法律框架。新近独立的里海周边国家,首当其冲的是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在未来欧盟能源安全议题上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但是,新的克林顿政府的注意力似乎没在这里,对里海石油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但是,这一状况还是在慢慢地发生改变。
  1994年12月,当欧盟对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49个国家批准其《能源宪章》寄予期望的时候,华盛顿突然以技术上站不住脚为由给予拒绝。在没有美国支持的情况下,欧盟继续推动。1998年12月,签订了《能源宪章》的国家建立了一个过渡工作组。该工作组的秘书长强调石油和天然气新产区的重要性,“例如里海地区,确保这些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是政府的一个重要战略性任务”。欧盟提出建立一个“东西方能源合作的里程碑”。
  从1990年一直到1999年对塞尔维亚的轰炸,欧盟已施行了一系列不引人注意的举措或行动,据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报告说,这些举措或行动包括为了“把从东里海的石油运输能力提高到每天50万桶”而帮助阿塞拜疆对首都巴库附近的港口进行升级改造。1995年,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欧盟启动了“向欧洲输送石油天然气的跨国运输”(INOGATE)计划,以此来“促进能源供应的安全”。1999年2月,就在克林顿政府开始轰炸贝尔格莱德之前,欧盟委员汉斯·冯·德布鲁克称“向欧洲输送石油天然气的跨国运输”计划的目的是“打通进入本地和欧洲市场的瓶颈,保证里海盆地大量的天然气和石油毫无障碍地进入欧洲市场”。但最大的瓶颈却是:北约对贝尔格莱德的空袭。
  西欧各国政府很清楚,从巴尔干到里海的这一片区域是石油和天然气投资上的战略重点,特别是当北海石油储量开始下降的时候,这也是欧洲走向更大范围能源独立的一个潜在步骤。但这绝对不是1999年华盛顿的主要政策观点。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由于布热津斯基和美国石油公司的积极游说,克林顿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里海石油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1996年7月,华盛顿启动了南巴尔干地区发展计划,与保加利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讨论输油管道合作问题。该计划规划了两条里海输油管道线路。一条将从巴库通过格鲁吉亚直到土耳其的杰伊汉港。1997年,老布什的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为7月21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写了题为“美国在‘新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利益”的文章。这位即将在后来的小布什政府中成为主要人物的贝克认为:“与格鲁吉亚建立最强有力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是美国的战略利益所在。”格鲁吉亚地处里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里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他补充道。当时,贝克还是英国石油·阿莫科在巴库利益的代理人。
  第二条输油管道线路,受到美国政府和第一波士顿银行支持的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石油管道公司(AMBO)已经冷却好几年了。在继续推进之前,华盛顿决定不得不先除掉米洛舍维奇政权这个障碍。
  南斯拉夫民选总统米洛舍维奇,一位曾经得到过华盛顿支持的,也被认为是能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游戏规则做事的前银行家,被美国媒体形容为新的“阿道夫·希特勒”。无数的区域内的观察家和外部没有偏见的观察家的报告都一直认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纷乱的前南斯拉夫的所有派别都犯下了暴行——波斯尼亚穆斯林、克罗地亚天主教徒和塞尔维亚东正教徒。但是,华盛顿和北约控制的媒体报道却只集中在一方:顽固的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由于他坚决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所谓“改革”和北约的军事存在,因此,只要他领导的这个极具军事防御能力的国家仍旧处于巴尔干的中央,哪怕是被包围着,华盛顿为长期控制里海输油管道和中亚地缘政治议程的设想就会受阻。

  到1999年初,克林顿政府决定,是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美国在朗布依埃向米洛舍维奇提出要求,即声名狼藉的附加条款B:“为了预防种族屠杀,实施人道主义”,命令米洛舍维奇必须首先同意北约在科索沃驻军,然后把驻军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塞尔维亚。愤怒的米洛舍维奇拒绝了美国的要求。这个意料之中的拒绝正好使发动战争具备了“正当的”理由。华盛顿不顾国际法准则、联合国宪章(事实上全部的过程都有联合国的参与)、北约宪章(这是强调防御角色的宪章)、1975年赫尔辛基协定甚至美国宪法(美国宪法规定只有国会才有权力宣战),开始了大规模的轰炸行动。克林顿总统引用了“人道主义”理由和即将发生的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种族屠杀,开始了对塞尔维亚平民残忍的轰炸。
  在倾泻了成百上千吨的炸弹,对塞尔维亚造成了估计400亿美元的经济和基础设施损失以后,五角大楼开始了世界上最大的美国军事基地之一的建设。在科索沃东南的吉尼拉内地区附近建立一个名叫邦斯梯尔的军营,这是一个可以驻扎3000名士兵的军事堡垒,拥有机场和最现代化的通信设施,这给美国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巴尔干地区带来一个可以深入里海的永久军事基地。
  1999年6月,对塞尔维亚的轰炸一结束,美国政府就宣布它正在资助研究成立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石油管道公司的可行性。在提到北约对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控制时,一位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约瑟夫·戈兰梅森称:“美国政府有望保证该地区的安全并提供经济担保,这使得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石油管道公司成为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提议。”
  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石油管道公司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已由哈利伯顿公司的布朗和鲁特进行,当时迪克·切尼是该公司的总裁。当这个新的研究在2000年5月发表时,后来成为布什政府副国务卿的美国大使里查德·阿米蒂奇称:对于那些在科索沃冲突中给予北约支持的周边国家,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保加利亚,现在因为她们给予的支持而得到了西方的经济补偿,人们可以把这称为“炸弹红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了打通通往阿拉伯湾的贸易通路,摆脱英国海军控制下的海上航线,位于欧洲大陆的德国做出了不懈努力,修建了巴格达铁路。与此相似,通过巴尔干地区修建一系列新的输油管道将有可能使欧盟石油供应来源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使欧洲摆脱美国和俄罗斯对能源的控制,取得能源供应的独立。在科索沃战争刚开始时,美国就已经占据了能源独立的先机,将北约和美国的控制强加到可能的输油管线和资源上。当贝尔格莱德从科索沃战争的瓦砾堆中奋力挣扎着爬出来时,美国似乎已经牢牢掌控了通向欧盟的任何潜在的输油管线。
  在科索沃战争结束的时候,这个仅存的超级大国对欧亚的军事控制已经向前跨出了巨大的一步。美元民主已经又向前迈进了。自由市场的旗帜被牢牢地插在了南斯拉夫的残垣断壁之上。一个富有的得克萨斯石油家族的子孙,美国新任驻英国大使威廉·法里什指出,里海地区富含的石油资源是美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最大利益。
  在2001年9月23日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次采访时,法里什透露,他计划对巴尔干地区作一次访问,这对于驻英国大使来说是一次不寻常的突然袭击,至少可以这么说。法里什是布什家族值得信赖的朋友,同时也是标准石油公司财富的继承人,他也深谙石油地缘政治——他作为美国驻英国大使的真实理由是不用怀疑的。他谈到,要加强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存在,巴尔干地区可以作为“对抗东大不稳定政权的缓冲地带”。作为“9.11”恐怖袭击的后果。他也提到了里海能源资源和输油管线的战略重要性。
  当新的十年开始时,华盛顿是一个无可匹敌的经济强国,其军事优势发挥的作用不太明显。但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这一状况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华尔街股票崩溃,经济倒退和在纽约及华盛顿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导致了这个变化。对美国人民和全世界来说,变化的结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或许您还会喜欢: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0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续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2006年10月,深圳某小区。“胤禛,你真的如此恨我吗?真的如此……”他始终是没有来,他再不肯原谅我了,心像被生生撕裂了一般,疼痛以心脏为中心,一波一波地扩展到四肢百骸,觉得整个人难受得不能自己。不是已经死去了吗,为什么身体还会疼痛,为什么脑中还会有如此清晰的记忆。轻轻地动动指尖,指腹下能感觉到柔软的棉被。 [点击阅读]
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代序:为什么我们勤奋工作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一味去弥补性格缺点的人.只能将自己变得平凡;而发挥性格优点的人.却可以使自己出类拔萃——罗杰·安德生代序:为什么我们勤奋工作仍不能成功?你知道吗?世界上几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从事着与自己性格格格不入的工作。尽管他们勘勤恳恳、任劳任怨,尽管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氏族之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当古尔丹召唤他们的时候,他们到来了,那些心甘情愿,甚至饥渴地将灵魂出卖给黑暗的人。他们曾经跟古尔丹一样,是有着坚定意志的生命。他们曾经研究自然世界和兽人在其中的归宿;曾向深林和平原上的野兽,天空中的鸟儿,海洋和河流中的鱼儿学习。他们曾经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不多,也不少。这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过去的萨满,现在的术士们,曾极为短暂地品尝过力量,并发现那像舌头品尝到了一大滴蜜糖一样甘美无比。 [点击阅读]
水晶般透明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在盛夏竟然会有这么好的天气!蓝蓝的天透明而清澈,云彩一大块一大块那么洁白,更幸运的是竟然会有风!好凉爽!好舒服!明哓溪深深吸上一大口气,觉得自己真是幸运,第一天到新学校上课,便遇到如此好天气,看来在这个新地方她一定生活得很开心。她快乐地走向她的新学校——仁德学院。 [点击阅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林肯总统说过:“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她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伟大的胜利”。这本书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很久以前我就看过这本书,我被这本书深深得吸引住了。我为汤姆叔叔那悲惨的一生哭泣,同样的,汤姆叔叔的一生的写照就是全体黑人的缩影。 [点击阅读]
没拼过的青春,不值一过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全才学子、《天才知道》第二季总冠军邓楚涵青春励志图书首度问世分享无悔、无怨、无憾的校园奋斗故事和万千中学生一起,用拼搏和汗水谱写青春赞歌【内容简介】邓楚涵的人生履历,和他的脸一样完美无瑕,在看到他的那一刻,你会明白什么叫实力派偶像。他在智力上碾杀一切。《天才知道》中荣耀登顶,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学生竞赛冠军,同济大学全才学子,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他说,成功在于,当别人放弃时,你多忍了一分钟。 [点击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二00七年五月,方智出版社发行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家庭主妇身分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分认同:畅销作家。至目前为止,《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海峡两岸卖出了三十多万本,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我也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倾诉他们读书以后的心声,并且表达他们的感谢。而我自己,还是不断地在成长。 [点击阅读]
浪潮之巅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1.百年帝国编者按:当吴军跟我谈起想写这个《浪潮之巅》系列的时候,心中吃了一惊也有很多感动。吃惊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军是谷歌的研究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观察。感动是因为收到第一篇文章,通读下来,感觉这些故事编纂起来出一本书也不为过!但他却投给我们这个“小小”的黑板报。 [点击阅读]
海底两万里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且不说当时哄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各种传闻,这里只说一般航海人员特别激动的心情。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非常注意这件事。这事大体是这样: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