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石油战争 - 第七章 排兵布阵 建立英美石油美元秩序 意大利石油巨人的意外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说马太伊在意大利的能源独立计划激怒了“七姊妹”公司和它们背后的英美利益集团,那么,他在海外寻求独立原油供应的努力,特别是当“七姊妹”公司得知马太伊与发展中国家签署合同的条件时,更是将这种愤怒转变成对这位意大利实业家疯狂的仇恨。
  摩萨台倒台后,伊朗国王在英美情报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重新掌权,他没有完全否定前总理所做的工作。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仍然保留国有实体,控制所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地下储备。但是,到1954年4月时,即政变后不到一年,英美石油公司,加上她们的“小妹妹”——法国国有CFP公司,开始与伊朗政府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谈判,希望得到参与伊朗境内10万平方英里范围内25年的石油开采合同。
  盎格鲁-伊朗石油公司(这一年已更名为BP公司)得到了这一地区40%的石油开采权(即过去达西获得的地盘)。另外皇家壳牌公司获得了14%的开采取,名列第二。两者合起来,英国公司得到了这一地区产量的大头——54%。另外有40%在美国的石油巨头们与少数洛克菲勒集团的“独立”石油公司之间分配,6%给了法国CFP公司。马太伊找到“七姊妹”公司,要求分给ENI一杯羹,但却遭到英美的“羞辱”和拒绝。
  但马太伊并不气馁。1955年,即英国在苏伊士问题上受挫的前一年,马太伊成功开启了与埃及新的民族主义领导人纳赛尔的谈判。ENI获得了埃及西奈半岛石油开发的一部分份额,到1961年,已经差不多每年可以得到250万吨原油,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其中的大部分石油都是由ENI的炼油厂来提炼,基本满足了意大利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而这些都不必支付美元。
  马太伊对英美主要的石油公司的真正挑战是1957年进入伊朗。1957年春,马太伊就一项前所未有的安排开始与伊朗国王谈判。交易的条件是,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SIRIP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将得到总利润的75%,ENI得25%,该公司拥有在伊朗8800平方英里可能含有石油的未分配地区25年的垄断开采权。一位英国高级官员表示,“意大利人在中东的石油产区又伸进来一条腿”。

  华盛顿和伦敦的观点与“七姊妹”公司完全一样。马太伊的行为如果不加限制,有可能扰乱全世界的石油秩序。英美石油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协议是石油产量五五分成,并且操纵下游的巨额利润。如果允许马太伊加入到七姊妹俱乐部,它们担心比利时、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公司会有同样的要求。因此,美国和英国政府正式向伊朗提出抗议,要求中止与马太伊的合作。
  但是,抗议并没有立竿见影。1957年8月,马太伊和伊朗达成了开创性的协议。在谈到这一合同的潜力时,马太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东现在应当是工业化欧洲的中西部”,标志着他打算由欧洲帮助建设中东的工业和技术基础设施,石油协议只是第一步。
  到了1961年3月,第一批ENI油船停靠意大利的巴里港,带来了与伊朗人合作的第一批成果——18000吨波斯湾原油。马太伊还在SIRIP合资企业中第一次成功开采水下石油,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
  在意大利内部,马太伊继续对“七姊妹”公司施加压力,他对消费者采取累进制价格优惠政策,并且说服意大利政府降低过高的汽油税。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就是,迫使英美石油公司在意大利降低油价,1959~1961年降低了25%,这对意大利战后第一次真正的经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国外,马太伊继续推行积极的外交政策,寻找那些英美石油公司认为太小而没有引起注意的地区。ENI和马太伊亲自走访了非洲和亚洲新独立的一些国家,与它们讨论发展前景,这些前景与以前这些前殖民地听到的迥然不同。
  马太伊还在一些国家建设本地炼油厂,这些厂都由这些国家所有。这打破了“七姊妹”公司对盈利能力最强的炼油业务铁板一块的控制。产油国不再仅仅是原材料供应来源,而且开始建设现代化的本地工业,加工自己的矿产资源。反过来,ENI也得到了在该国投资的稳定回报,它还得到了炼油设施建设的垄断合同,还有独一无二的世界石油市场。
  但是,就是在1960年10月,马太伊的行为引起了白宫和唐宁街10号以及“七姊妹公司”总部的极大不满。这位意大利最大的非共产主义抵抗组织的领导人、坚定的基督教民主人士,去了莫斯科。苏联丰富的石油资源再次成为欧洲人谈判的焦点,如同20世纪20年代在拉帕洛的情况一样。而且,英美又一次坚决站在谈判的对立面,想方设法阻挠谈判取得成功。

  自1958年后,ENI已经与苏联签署了购买少量原油的合同,每年不到100万吨。但是,西方人得到的传闻是,在莫斯科,马太伊和苏联外贸部部长帕托里兹切夫之间谈的盘子远大于此。1958年10月11日,马太伊签署了一项协议,在今后五年,每年从苏联购买240万吨石油,作为交换,ENI确保扩大苏联对西方的石油出口能力。石油不再用现金支付,而且改用一种大口径油管输送。这将有助于建设一条从伏尔加河-乌拉尔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输送苏联石油的大型管道网。当这一网络完成后,每年可把1500万吨苏联原油输送到东欧,在那里,再换成苏联所需要的工业品和粮食。当时,苏联迫切需要大口径的输油管,但缺乏必要的生产能力。
  ENI得到意大利政府支持,国有芬赛德集团受委托在在意大利东南部城市塔兰托建设一座新钢厂,每年生产200万吨的大口径钢管。塔兰托的工厂很快建成了,而且于1962年9月开始为苏联市场生产管道。
  意大利可以从苏联手中以1美元/桶的离岸价格买到石油,装运地点是黑海,同样质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价格是每桶1.59美元,加上0.69美元的装运成本;1960年初,在美国的价格是2.75美元/桶。意大利钢铁和化工部门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了许多工作机会,因此,在意大利几乎听不到英美新闻界大肆宣称的马太伊是个“地下共产党员”的流言,人们顶多只是议论“他爱去莫斯科旅游”。
  就在芬赛德的工厂开始为苏联生产输油管一个月之后,即1962年10月27日,马太伊乘坐的一架从西西里到米兰的私营航空公司的飞机坠毁了,机上三人全部遇难。在今天看来,这一事件必然会引起猜测,并会被认为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马太伊那年56岁,正处于权力的顶峰。
  此后,当时的中央情报局驻罗马负责人托马斯·卡拉梅辛斯在没有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离开了。他后来在智利反对萨尔瓦多·阿连德的军事政变中发挥了作用。马太伊遇难的时候,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麦科恩拥有加州标准石油(雪佛龙)公司100多万股的股份,也许这仅仅是巧合。卡拉梅辛斯于1962年10月28日提交的关于马太伊之死的报告,从来没有公开过,美国政府以“关系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提供。
  去世之前,马太伊已经在设法争取意大利第一座试验性核电站的建设权,并且在ENI下成立了新的分支机构,即ENEL,这是一家雄心勃勃、致力于开发国家电力网,并且十分看好核能的国有电力企业。此外,除了与伊朗、埃及和苏联签署了石油供给协议,他还与摩洛哥、苏丹、坦桑尼亚、加纳、印度和阿根廷签署了类似的开发协议。
  在写到马太伊之死时,英国财经周刊、伦敦《经济学人》(19世纪40年代因废除《玉米法》而创立,由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的考德雷爵士拥有)作了以下评论: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说他多么好,还是多么坏,马太伊将是人们激烈争论的话题,他既有些像(皇家荷兰壳牌的)德特丁,又有点像克吕格(瑞士金融专家,1943年莫名其妙地死去)。在世界石油界或是在意大利,在马太伊深深地留下烙印的地方,很难再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他的突然离去,给世界石油市场,也给意大利带来深刻的影响。
  《纽约时报》称他为“意大利最重要的人”,他对意大利“战后经济奇迹”的贡献超过了任何一个意大利人。
  遇难之前,马太伊一直在做会见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旅行准备。肯尼迪总统当时正在给美国的石油公司施压,要求它们与马太伊达成某种形式的缓和。肯尼迪与马太伊的会谈没有变成现实。人们只能设想一下可能性。仅仅一年之后,肯尼迪总统遭暗杀。透过复杂的有组织犯罪线索网络,血迹都通向了美国情报部门的大门。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七月七日晴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之一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沉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