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石油战争 - 第七章 排兵布阵 建立英美石油美元秩序 意大利人的石油战略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一家欧洲公司表达了从摩萨台国有化的石油公司购买石油的强烈兴趣。这是意大利的一家公司。更具体地说,这是一个人——恩里克·马太伊,一家新成立的意大利国有公司的创建人,他后来让英美石油卡特尔十分头痛。
  恩里克·马太伊在古普鲁士语中有“决心”的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意大利最大的非共产党抵抗组织的领导人。当1945年阿尔契德·加斯贝利组建基督教民主党政府时,任命马太伊担任意大利北方地区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的领导人,这是一家名叫AGIP、成立已有20年的石油公司。
  在经历了墨索里尼长达20多年的法西斯统治之后,1943年,意大利转向同盟国。同盟国历时两年的战争和轰炸,给这个国家留下了满目疮痍。1945年,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停留在1911年的水平,与1938年的水平相比下降了40%。意大利尽管在战争中死亡人数巨大,但由于其殖民地丢失,大批殖民地居民遣返,人口增加很快。饥饿时刻威胁着人们,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马太伊提出,为了意大利战后的经济重建,必须建立本土能源。尽管有命令让他尽快准备AGIP的私有化,但他还是提出要找油气。为此,在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他积极进行勘探,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发现。首先是1946年在卡维亚附近,然后在1949年在科尔特马吉奥雷的克莱莫纳南部获得重大发现,在那里不仅有天然气,而且第一次在意大利发现了石油。在发现这一切之后,马太伊得到全权委托,建立自己的企业,此时他已经是AGIP的最高领导人了。
  馋诞欲滴的美国石油巨头联合起来,试图在意大利能源市场上共同对付马太伊,但他们的图谋却无果而终。马太伊是一位坚定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决心建立自给自足的国民经济。使用宝贵的美元储备去买美国和英国的石油,是意大利沉重的负担,是意大利战后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马太伊凭借胆识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勇往直前,跨过了一个个令人畏惧的障碍。一条2500英里长的天然气管道建起来了,把天然气从科尔特马吉奥雷输送到米兰和都灵等工业城市。从天然气销售中得到的收入用于建设AGIP遍布意大利北部整个工业区的工业基础设施。
  正是这个马太伊,在提到世界石油市场上无情的卡特尔化时,给七家在20世纪50年代统治世界石油市场的英美石油公司起名为“七姊妹”公司。马太伊认为,意大利不应当屈服于这七家公司的权威,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公司追求的政策是在全世界限制产量,维持高价格,把它们的原油以远远高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给贫油的欧洲国家。马太伊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毋庸置疑,他很快就与这七家公司以及它们在政府里的代言人产生了激烈冲突。
  1953年2月,马太伊成功地游说通过了一项新法案,根据该法案设立一家由马太伊任总裁的半自治的国家能源控股公司(ENI),下辖石油和天然气提炼子公司(AGIP)和管道子公司(SNAM),该公司很快就在全意大利建立了油船队和加油站网络,在质量和客户服务上超过了埃索和壳牌,第一次融入了现代化的餐馆和现代化设施。运用与AGIP同样的模式,马太伊投资于炼油厂、巨型化工企业、使用ENI的天然气作原料的合成橡胶厂,以及专门建设ENI的炼油厂及相关设施的重型工程建设公司,公司还收购了一支油船队,专门帮ENI从海外运送石油,打破了英美船队的垄断。
  到1958年,意大利天然气销售中仅由ENI经手的部分就达到了每年7500万美元。这完全是省下来的钱,不然的话,像以前一样,这些宝贵的意大利美元储备主要将用于购买进口石油和煤炭。或许,在战后15年的时间里,在建设意大利工业方面,没有哪个人的贡献比他大。
  早在1954年,美国驻罗马大使馆就对马太伊的活动敲了警钟,在给华盛顿的大使备忘录中写道:“在意大利经济史上,一家国有公司拥有如此好的财务偿还能力,这是第一次。这完全归功于这家企业卓越而负责的领导者”。
或许您还会喜欢: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六顶思考帽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概要六顶思维帽方法六顶思维帽的目的是避免思维混杂,按这种方式,思考者在某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只按照一种模式思考——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做全部的事。对此最好的类比是彩色印图。每一种颜色被印刷上去,最后它们就拼到了一起。设计六种思维帽方法,是为了使我们从通常的争辩型思维向制图型思维转化。这使得思维过程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制地图;第二阶段是在地图上选择路线。 [点击阅读]
国富论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本书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NNATIONS作者:[英]亚当·斯密(AdamSmith,LL.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点击阅读]
把妹达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1节谜男MeetMyStery屋子里一片狼藉。门板裂了开来,铰链也脱落了;墙上散布着串头、电话、花盆撞击的凹痕;贺柏为了逃命,躲到饭店去了;而谜男则哭着瘫倒在客厅地毯上。他已经整整哭了两天了,这不是那种正常的哭泣。正常的眼泪是可以理解的.但谜男已经超出常理,他失控丁。一星期以来,他游栘在极端愤怒与暴力,和一阵一阵间歇性,发泄式的呜咽之间。现在他威胁着要自杀。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九重紫
作者:佚名
章节:34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争执窦昭觉得自己可能活不长了。老一辈的人常说,梦死得生,梦生得死。她这些日子总梦见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坐在开满了紫藤花的花架子下摆动着两条肥肥的小腿,白白胖胖像馒头似的乳娘正喂她吃饭。有风吹过,垂落的紫藤花蔓挤在一起,累累迭迭的紫藤花籁籁作响,像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小姑娘。她觉得有趣,笑嘻嘻地跑了过去,抓住一根藤蔓,顺手就揪下了一朵盛放的紫藤花来。 [点击阅读]
他来了请闭眼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1.怪男人鸦青色的天空掩映着远山,薄薄的雪堆积在林间小径上。空气微寒而清爽,人若行走其中,很快会感觉到身体仿佛被松枝和雪的气息填满,冰冷又惬意。简瑶在大路旁下了公交车,又拐上石板小径走了十多分钟,终于看到前方山坡上,一幢灰绿屋顶的欧式小别墅。自简瑶有记忆起,这幢别墅就矗立在城郊的山腰上。二十多年过去了,即使拿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这幢错落有致的建筑一点也不过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