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失落的秘符 - Chapter 68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阿尔布雷特·丢勒?①
  『注①: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Dürer,1471-1528),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家、理论家。他与达·芬奇一样,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过在版画艺术上贡献尤巨。』
  凯瑟琳跟着兰登疾走在亚当斯大厦的地下室里,试图理清头绪。AD代表阿尔布雷特·丢勒?这位十六世纪的著名德国雕刻家和画家是她哥哥最喜爱的艺术家之一,凯瑟琳对他的作品有一些印象。即便如此,她还是无法想象在眼下的情形里丢勒对他们能有何助益?首先,他已经死了四百多年了。
  “从符号学上说,丢勒近乎完美。”兰登边说边朝一连串闪亮的出口指示灯走去。“他是文艺复兴思想的终极体现者——既是画家、哲学家、炼金师,还终其一生钻研古代奥义。至今还没有人能完全理解隐匿在丢勒艺术品中的信息。”
  “你说得没错,”她说,“但为什么‘1514阿尔布雷特·丢勒’可能解释如何破译金字塔的密码呢?”
  他们走到一扇门前,门锁住了,兰登用上了巴拉米的门卡。
  “1514这几个数字,”他们快步上楼时,兰登说:“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那是指丢勒的一幅具体作品。”他们走进了又长又宽的走廊。兰登四下一看,指着左边说:“往这边走。”他们接着快步前行。“事实上,阿尔布雷特·丢勒在他最神秘的杰作里隐藏了1514这几个数字,那幅画叫《忧郁症Ⅰ》,完成于一五一四年,被公认为北欧文艺复兴的扛鼎之作。”
  彼得曾向凯瑟琳展示过一本古代神秘主义的老书,书里就有这幅《忧郁症Ⅰ》,但她记不得画里隐匿着数字1514。
  “你大概知道吧,”兰登有点激动,“《忧郁症Ⅰ》描绘了人类为了理解古代奥义如何苦思冥想。画中的符号寓意非常复杂,相形之下,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甚至显得有些直白了。”

  凯瑟琳突然停下脚步,瞪着兰登。“罗伯特,《忧郁症Ⅰ》就在华盛顿,挂在国家美术馆里。”
  “是的。”他露出微笑,“而且我有种感觉,那并不只是巧合。美术馆现在已经闭馆了,但我认识馆长——”
  “得了吧,罗伯特,我知道你进了博物馆会发生什么。”凯瑟琳看到身旁的小房间里有书桌,桌上有台电脑,便掉头走了过去。
  兰登跟着她,一脸的不高兴。
  “我们还是走捷径吧。”兰登教授似乎并不赞赏这种做法,原作就在附近,却要用互联网看画——这不符合艺术鉴赏大师的精神,令他陷入了某种伦理困境。凯瑟琳绕到书桌后,插上电源。等这台机器终于慢悠悠地启动了,她才意识到还有一个问题。“没看到浏览器的图标。”
  “这是图书馆的内部网络。”兰登指了指桌面上的一个图标,“试试那个。”
  图标上显示的是“数码藏品”,凯瑟琳点击了进去。电脑上顿时出现了一个新画屏,兰登又指了指。凯瑟琳点中他指的图标:“古典艺术佳品”。屏幕刷新了。
  “古典艺术:搜索”。
  “输入‘阿尔布雷特·丢勒’。”
  凯瑟琳把名字打进搜索框,点击搜索键。不出几秒,屏幕上就出现了一系列画作的小图标。所有画作看上去都是一个风格——错综复杂的黑白线条。丢勒显然创作了数十幅类似的雕版画。
  凯瑟琳扫视着按照字母排序的作品列表。
  《亚当与夏娃》
  《基督被叛》
  《天启四骑士》

  《伟大的受难》
  《最后的晚餐》
  看着所有这些圣经题材的作品,凯瑟琳也想起来了,丢勒习的是“神秘主义基督教”,一种早期基督教、炼金术、占星术和科学的混合体。
  科学……
  火光冲天的实验室,那幕场景突然浮现在她脑海里。她还来不及思忖这个事件会造成怎样的长远后果,眼下,她想到的是助理翠西。但愿她逃过了这一劫。
  兰登正在说着丢勒的《最后的晚餐》,但凯瑟琳听不进去,她刚刚找到《忧郁症Ⅰ》的链接。
  她摁下鼠标,网页刷新,显示出介绍文字。
  MelencoliaⅠ
  Ⅰ
  忧郁症Ⅰ,
  忧郁症Ⅰ,1514
  阿尔布雷特·丢勒
  直纹纸雕版画
  罗森旺德收藏
  国家美术馆
  华盛顿特区
  她滑动鼠标把网页往下拉,丢勒的杰作化为一张高清晰度的数码照片,夺人眼目。
  凯瑟琳迷惑不解地瞪着屏幕,她已经忘了这是多么诡谲的一幅画。
  兰登善解人意地笑了笑,“我说过,这画晦涩难懂。”
  《忧郁症Ⅰ》的画面主体是一个深思的人物,背后张开巨大的双翼,坐在一栋石头建筑物前,身边围绕着各种古怪、诡异、源自想象的东西,彼此都似乎毫无关联——量尺、衰竭的瘦狗、木匠工具、沙漏、各种几何形体、吊着的摇铃、天使像、一把刀、一把梯子。
  凯瑟琳隐约记得哥哥告诉过她,画中人有双翼寓意着“人类中的天才”——这是个伟大的思考者,托腮冥想,面露沮丧,仍未获得灵光启示。围绕这个天才的是象征人类智慧的所有符号——科学、数学、哲学、自然、几何学,甚至木工所需的物件——但他依然不能攀上通往真知的梯子。即便是人类中的天才,也苦于无法领悟古代奥义。

  “从符号学来看,”兰登说,“这幅画象征了人类试图将人类智慧转变为神一般的能力的诸多努力均告失败。用炼金术来诠释的话,它代表了我们无法把铅炼成金。”
  “不算是特别鼓舞人心的画意,”凯瑟琳应和道,“那么,它对我们有什么用?”
  她没有看到兰登提及过的那个隐藏的数字1514。
  “变混沌为有序,”兰登说着,牵动一边嘴角露齿而笑,“恰如你哥哥的承诺。”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是刚才从共济会密码中得到的字母格。“刚才,这个字母格毫无意义可言。”他把它摊平在桌上。
  SOEU
  ATUN
  CSAS
  VUNJ
  凯瑟琳瞥了一眼字母格。肯定毫无意义。
  “但丢勒会让它变身的。”
  “怎么变?”
  “语言炼金术。”兰登指了指电脑屏幕。“仔细瞧瞧。揭开我们这十六个字母251
  奥秘的答案,就藏在他这幅杰作中。”他等了等。
  “看出来了吗?找一找数字1514。”
  凯瑟琳没心情玩课堂游戏。“罗伯特,我什么都没瞧见——这是一只球,这是梯子、刀子,那是多面体,那是天平吗?我放弃。”
  “看啊!就在背景里。刻在天使背后的建筑物上,摇铃下面,丢勒刻了一个方格盘,里面填满了数字。”
  凯瑟琳这才看到,方格子里确实有数字,1514就在其中。
  “凯瑟琳,那个数格就是破译金字塔的钥匙!”
  她惊诧莫名地瞪着他。
  “那不是个普通的数字方格,”兰登说着,咧嘴一笑,“所罗门小姐,那是个幻方。”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象的证词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奥利弗夫人照着镜子。她自信地瞄了一眼壁炉架上的时钟,她知道它已经慢了二十分钟。然后她继续摆弄着自己的头发。奥利弗夫人坦率地承认,令她烦恼的是经常要改变发型。她差不多已把每种样式都试过了。她先梳了一个庄重的,把头发从四面向上卷得又松又高;接着又梳了一种迎风式的,把发绺往后梳,修饰得看上去很有学者风度,至少她希望如此。她已经试了绷紧的整齐的卷发,也试过一种很有艺术味道的凌乱的发型。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2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无人生还
作者:佚名
章节:71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沃格雷夫法官先生新近离任退休,现在正在头等车厢的吸烟室里,倚角而坐,一边喷着雪茄烟,一边兴致勃勃地读着《泰晤士报》上的政治新闻。沃格雷夫放下报纸,眺望窗外。列车奔驰在西南沿海的萨默塞特原野上。他看了看表,还有两小时路程。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