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失落的秘符 - Chapter 4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虽然被很多人称为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房间”,但国会图书馆最出名的还不是它令人惊叹的宏伟建筑,而是其丰富的馆藏——五百多英里长的书架,足以从华盛顿特区延伸至波士顿,完全配得上“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的称号声。而且其馆藏仍在继续扩展规模,以每天增加一万多个品种的速度。
  因为建馆初期的收藏来自托马斯·杰斐逊有关科学和哲学的私人藏书,这个图书馆就成了美国致力于知识传播的一个象征。它是华盛顿特区第一批安装电灯的建筑物之一,如同“新大陆”在黑暗中亮起的灯塔。
  如其馆名所示,国会图书馆主要是服务于国会,就是在街对面国会大厦内工作的那些可敬的人们。国会大厦与国会图书馆这种年代久远的联系,眼下又将被一条新建的实体纽带大大增强——就是这条位于独立大道底下、连接两个建筑群的地下通道。
  今晚,在这条灯光昏暗的通道里,罗伯特·兰登一路跟随沃伦·巴拉米穿过这个还在施工的区域,一边竭力克制着对凯瑟琳的深切担忧。那个疯子在她的实验室里?!兰登甚至不愿去想象他为什么要去那儿。他刚才打电话警告凯瑟琳时,挂断电话前明确告诉了她去什么地方和他会面。这该死的通道还有多长啊?这会儿他的脑袋开始痛起来了,里面翻腾着一团纠缠不清的思路:凯瑟琳、彼得、共济会、巴拉米、金字塔、古代预言……还有地图。
  兰登摇摇头甩开这些念头。继续奋力前行。巴拉米承诺给我答案的。
  两人终于走到通道尽头时,巴拉米领着兰登进入仍在地下的一扇尚未完工的双开门,因为还在施工,他们进去后这道门不能锁上,巴拉米随兴从一堆建筑材料里找来一把摇摇晃晃的铝制梯子抵住门,然后拎过一只金属桶压在梯子顶上。
  如果有人打开这扇门,金属桶就会很响地砸到地面。
  这是我们的预警系统?兰登瞅着压在上面的金属桶想道,他希望巴拉米对他们今晚的安全能有一个更周详的计划。每件事都发生得那么快,以至于兰登直到此刻才开始考虑他跟随巴拉米逃跑的后果。我成了中央情报局追缉的逃犯。

  巴拉米在前面领路,他转过一个弯,两人登上了一段用橘色锥形警示筒圈起来的宽阔楼梯。兰登上楼梯时感觉到肩上背包皮的分量。“这个石头金字塔,”他说,“我还是不理解——”
  “别在这儿说,”巴拉米打断他的话,“我们要在一个明亮的地方查看它。我知道一个安全地点。”
  兰登很怀疑这样的地方还是不是存在,对一个刚刚对中央情报局安全部部长实施了身体袭击的人来说。
  两人上楼后,进入一个饰有意大利大理石、灰泥墙面上贴饰着金叶子的宽阔门厅,门厅内一路排开八对雕像——塑造的都是女神密涅瓦。巴拉米继续匆匆赶路,领着兰登向东穿过一条拱顶走廊,走进一个更加宏大的空间。
  即便是在夜晚昏暗的光线中,图书馆大厅依然熠熠生辉,显示出欧式宫廷的古典宏伟气派。高达七十五英尺的天花板,彩色玻璃天窗与贴饰着铝箔的横梁交相辉映,当时铝制品被认为是比黄金更贵重的金属。横梁下,是双柱装饰的庄严堂皇的二层楼厅,两条盘旋式的宽大楼梯通向楼厅,两端楼梯下方的中心支柱是两个巨大的青铜女神雕像,女神手里举着启蒙的火炬。
  在既想反映现代启蒙的主题,又试图保留文艺复兴建筑的装饰风格的奇特努力之下,这里楼道的栏杆雕饰被做成了按照丘比特模样雕塑的现代科学小天使裸像。小天使电学家举着一个电话?天真无邪的昆虫学家拿着标本盒?兰登不知道贝尔尼尼①见了会怎么想。
  『注①:贝尔尼尼(GianLorenzoBernini,1598—1680),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师。』
  “我们可以在那边谈。”巴拉米说。他领着兰登走过防弹玻璃柜。里面陈列着图书馆最珍贵的两本书——《美因茨大圣经》,一四五〇年代的抄本;还有《谷腾堡圣经》的美国藏本,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三部善本中的一部。穹顶天花板上画着约翰·怀特·亚历山大②寓意贴切的六格壁画:书籍的演变史。

  『注②:约翰·怀特·亚历山大(JohnWhiteAlexander,1856—1915),美国画家,以装饰性的肖像画和壁画闻名。』巴拉米径直走向后面东廊中间一扇精致的双开门。兰登知道这个房间和其他房间隔得很远,但挑选这儿作为谈话的场所似乎比较奇怪。且不说在一个到处都有“请保持安静”标志的地方谈话有些滑稽,但这个房间坐落在整个图书馆的心脏部位,正好位于平面十字中心,似乎不像一个“安全地点”。躲进这里,就像是冲进一个教堂藏身在祭坛之上。
  尽管如此,巴拉米还是打开门。步入幽暗深处,摸索着寻找光源。当他把灯找开时,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代表作似乎是突如其来地呈现在了他们眼前。
  这个著名的阅览室如同一场献给感官的盛宴,中央部位高达一百六十英尺,房间的八个面由各种不同色彩的大理石砌成:巧克力色的田纳西大理石、奶油色的西艾拉大理石和苹果红的阿尔及利亚大理石。因为灯光从八个角度照射进来,任何地方都没有阴影,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房间本身在闪闪发光。
  “有人说这是华盛顿最令人震撼的房间。”巴拉米说着把兰登带进里面。
  也许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间。兰登跨进门时心想。像往常一样,他的目光首先落在卓尔不凡的穹顶中央圈,饰以花草与图案的藻井从穹顶盘旋而下直抵上层楼厅。那上面环绕着一圈青铜“肖像”雕塑,凭栏俯首向下凝视。雕像下面,是漂亮的拱廊和拱顶组成的下层楼厅。地面上,三圈打磨得锃亮的木桌围绕着中间那张巨大的八边形桌子辐射开来。
  兰登把注意力转回巴拉米身上,后者这会儿正把那扇双开门大敞开来。“我还以为我们应该躲藏起来。”兰登给弄糊涂了。
  “如果有人进入这幢大楼,”巴拉米说,“我希望能听见。”
  “可在这里他们不是马上就发现我们了吗?””不管我们躲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会找到我们的。但如果有人把我们围困在这幢楼里,你会很高兴我选了这个房间。”

  兰登对这话不明就里,但巴拉米显然不想讨论这个。他已经向房间中央走过去,挑了一张阅览桌,拉开两把椅子,打开阅读灯。他指了指兰登的背包皮。
  “好了,教授,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
  兰登不想冒险让粗糙的花岗岩在光滑的桌面上留下划痕,他拎起整个包皮搁在桌上,拽开拉链,摊开背包皮,露出里面的金字塔。沃伦·巴拉米调整了一下阅读灯,仔细观察着金字塔。他的手指抚过那不同寻常的铭文。
  “我想你能认得出这种语言吧?”巴拉米问。
  “当然。”兰登回答,眼睛看着这十六个符号。
  这种据称是共济会密码的符号,曾在早期共济会兄弟中用作秘密交流的编码语言。但这种密码编制方式很早以前就已经弃用了,原因很简单——它太容易破译了。兰登的大部分高年级符号学研讨班学生用大约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解开这种密码。兰登只需一支铅笔和一张纸,六十秒钟内就可以搞定。
  这种历经几个世纪之久的编码系统有着人尽皆知的易破性,现在则呈现为两种互相矛盾的说法:其一,声称兰登是世界上惟一有这种破译能力的人,这个说法实在荒谬;其二,佐藤声称共济会密码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某种机密,这就好像是在暗示我们的核武器发射密码是用CrackerJack③解码器就能破解的玩意儿。
  兰登仍然无法相信其中任何一种说法。这金字塔是一个地图?指向失落的古老智慧?
  『注③:CrackerJack,一种破解密码的程序,入门级黑客经常使用的工具。』“罗伯特,”巴拉米的声音非常严肃,“佐藤部长是否跟你说过她对这东西感兴趣的原因?”
  兰登摇摇头。“没有特别提过。她只是反复强调事关国家安全。我估计她是在撒谎。”
  “也许。”巴拉米说着揩擦了一下后脖颈。看上去他的内心似乎在为什么事情而挣扎。“问题是这里有一个更麻烦的可能性,”他转身注视着兰登的眼睛,“很可能佐藤已发现了这个金字塔的真实潜能。”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