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世界之战 - 第二部 火星人主宰地球 第十章尾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当我结束我的故事的时候,心中只有遗憾,因为我没有能够对许多广为讨论的问题作出更多的解释。毫无疑问,在一点上我甚至会招致人们的批评。我擅长的是思辨哲学。我对比较心理学的知识仅仅来自于一,两本书,不过我觉得卡佛对于火星人迅速死亡的说法非常可靠,甚至可以被当作定论了。我在前面的叙述里已经作出了同样的假设。
  不管怎么说,在我们战后所检验的所有火星人尸体上,只发现了地球上已有的细菌。火星人没有埋葬死去的人,还有它们对人类的大肆屠杀,都说明了他们对腐烂的过程一无所知。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大,但是还算不上经过证明的结论。
  我们也不知道火星人曾经用来发挥致命威力的黑烟的成分,热光的产生仍然是个迷。在依林和南凯新顿实验室发生的可怕灾难使人们放弃了对热光的进一步调查。对黑烟的光谱分析明确无误地指出了一种未知的元素,这种元素在绿色的色谱里发出三条很亮的光,很可能这种元素与氩结合之后,产生了一种对血液里的某种成份有致命作用的化合物。这个故事的普通读者不会对这些未经证实的猜测产生太大的兴趣。歇盘登毁灭之后流进泰晤士河的褐色泡沫,当时也没有人进行过研究,现在这些泡沫也没有了。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对火星人尸体解剖的结论。解剖是在给狗啃剩下的骨头上进行的。
  但是人人都熟悉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酒精里保存的一个几乎完整的巨大标本,许多画都是参照这个标本画出来的;除此之外,对火星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结构的研究纯粹是出于科学目的。

  另一个更严重,并且引起广泛关心问题是火星人是不是会发动另一次进攻。我认为人们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目前火星仍处在冲期,但是随着每一次绕太阳轨道的运转,它正转到背向地球的轨道上,我个人相信,他们会再来冒一次险。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作好准备。我觉得应该标出火星人上大炮发射的位置,对火星的这个这些位置实行严密的监视,准备好下一次进攻的到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圆筒还没有完全冷却让火星人爬出来的时候,就应该用炸药或者大炮把它摧毁。或者在圆筒刚一打开的时候就用大炮把火星人炸死。因为我认为他们刚刚到来的时候就失去了突然袭击的优势。也许他们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莱辛找到了确凿的依据,认为火星人已经成功地降落在金星上。七个月之前,金星,火星和太阳正好成一条直线;也就是说,在金星上的观察者来看,火星处太阳的另一边。后来,一个很亮的,弯弯曲曲的标记出现在金星的暗面,而几乎同时,在火星亮面的照片上人们发现了具有同样弯曲特点的隐约标志。只要看一看这些画面,就很容易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无论如何,不管我们是否再会受到一次入侵,因为这件事情的缘故,我们对于人类未来的观点应该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们现在都知道,再也不能把我们的地球看作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了;我们永远不能预料外太空会给我们带来好兆头还是厄运。也许,从整个宇宙的范畴来说,这次来自火星的入侵对我们最终不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它剥夺了我们对于未来的盲目自信,这样的信念只是堕落的源泉,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它也促进了人类团结一致的思想。也许,透过辽阔的宇宙,火星人已经看到了他们先驱者的命运,并且吸取了教训,他们在金星上找到了更安全的立足点。事情也许会是这样,但是许多年以后,人们仍然不会放松对火星亮面的观察,而空中落下的陨星仍将不可避免地给人类带来忧虑。

  人类的视野因此大大地扩大了。在圆筒落下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在我们的小天地之外的广漠宇宙是没有生命存在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得更远了。如果火星人能登上金星,我们认为人类完全有理由做到同样的事,当太阳逐渐冷却,这个地球变得不再适应生存的时候(最后这总是要发生的),也许我们将带着这里的一线生机登上我们的一个临近星球,在上面继续繁衍下去。
  我的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但令人惊奇的想法,生命将从太阳系这个小小的温床里逐渐扩散到毫无生机的,广大的星际空间。但这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火星人的毁灭可能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胜利。也许它们才是将来的主人。
  我必须承认,自从紧张和危急状况过后,使我的思想里一直充满紧张和疑虑。我坐在书房里,在灯光下写作的时候,有时会突然看见山谷里冒出颤动的火苗,感到四周的房子变得空空荡荡,成了一片废墟。我出门来到了巴爱福利特大街,各式各样的车辆从我身边驶过,推小车卖肉的孩子,满满一车的游客,骑自行车的工人,上学的孩子,突然他们都变成模糊虚幻的影子,我又和炮兵一起在寂静当中跑着。一天晚上,我看见静静的街道上撒满黑灰,底下覆盖着变形的死尸;他们给狗啃光了肉,一身破烂,迎着我站了起来。他们低声细语,变得越来越可恶,越来越苍白,而且丑陋无比,最后化成了变形的人影,我吓出一身冷汗,在漆黑的夜里惊醒了。

  我去了伦敦,在舰队街和河滨马路看见一片热闹的景象,我想他们只是过去的幽灵,出没在曾经死寂的大街上,一座死城的幽灵,尸体里通上了电流的虚伪生命。更奇怪的是,当我站在樱草山上,这是在我写最后一章的前一天,看见了一大片房子,笼罩在迷茫的烟雾下,是模模糊糊的蓝色,最后消失在低垂的天空下,看见人们在山丘中的花丛中来来往往,看见火星人周围站着的观光者,听见了孩子们玩耍时的吵闹声,我回想起了在最后那个伟大日子的黄昏里,我看见它闪闪发亮,仍然完好无损,静静地耸立着……
  最奇怪的是,我又一次握着妻子的手,想着我们当时都以为对方已经死去的事情。
  (完)
或许您还会喜欢: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
罪与罚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要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2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