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世界之战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 第十四章在伦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当火星人降落在沃金时,我弟弟还在伦敦。他是医学院的学生,正在准备即将开始的考
  试,他直到星期六早上才听说火星人的事。星期六的早报除了刊登了一篇很长的专稿,描写
  火星和火星上的生命以外,还有一条短讯和一篇含糊其辞的电报,因为其简短,反倒给人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报道说,火星人对接近的人群感到恐慌,用快枪杀死了几个接近的人。电报最后下结论
  说:“他们看起来很可怕,但火星人并没有离开他们落下来时形成的沙坑,实际上,他们似
  乎没有力气爬出来。这可能是地球上强大的引力场造成的。”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进行了一
  番让人颇为欣慰的解释。
  当然所有聚集在大学生物系的学生对这样的消息都非常感兴趣,我弟弟当天正是去了那
  里。可是街上却没有一点儿不平常的兴奋迹象。下午的报纸标题很大,但文章只有片言只
  语。报道只提到了部队在草地上的行动,还有沃金和威伯利奇的松林的大火一直烧到8点
  钟。在《圣杰姆士》报的号外上,宣布了电讯已经中断。据推测这是由于倒下的松树把电线
  砸断引起的。那一晚人们对发生的战斗一无所知,就在那晚,我驾马车到了莱瑟海德后又返
  回了霍散尔。
  我弟弟并不为我们担心,因为他从报上得知圆筒的降落地点离我的房子还有两英里远。
  他决定当晚到我那儿去,想在那些东西给杀掉前看看他们。4点钟,他给我发了一封电报
  (我后来根本就没收到)。到了晚上,他又到音乐厅去听音乐。
  星期六夜里,伦敦也起了暴风雨,我弟弟乘出租马车到了滑铁卢。他等在午夜发车灯站
  台上的时候,听说出了事故,火车到不了沃金。他没法了解到事故的性质;实际上,当时就
  连铁路当局自己也不知道。车站上没有什么混乱的迹象,铁路官员们推测比福利特和沃金的
  叉道上出了事,所以让通常通过沃金的夜车改道,从佛吉尼亚沃特或者吉尔伏特经过。他们
  想尽办法安排南安普顿和朴次毛斯的旅游团,给他们找一条新的路线行驶。我弟弟和火车站
  长的相貌有些相似,一个晚报记者把他当成了站长,拦住他想作采访。除了几个铁路官员,
  没有人把事故和火星人联系起来。
  我后来从报上读到,说星期天早上“伦敦被来自沃金的消息震惊了。”事实上,这完全
  是夸大其辞。许多伦敦人是直到星期一早上的混乱开始时才听说火星人的。那些先前听到火
  星人消息的人一开始也没有弄清报纸上的消息是怎么回事。大部分伦敦人星期天是不看报纸
  的。
  其次,伦敦人脑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安全感,加上伦敦的报纸经常刊登一些耸人听闻
  的消息,所以他们对读到的并没有感到不安:“昨晚大约7点,火星人走出了圆筒,彻底摧
  毁了沃金车站和周围的房子,屠杀了整整一个骠骑兵团。尚没有详细的报道。机关枪对它们
  的装甲完全没用;大炮给它们摧毁了。逃跑的骠骑兵冲进了契切。火星人好象正在朝契切或
  温莎推进。西秀兰陷入一片惊慌,人们在通往伦敦的方向建筑工事,试图抵挡火星人的进
  攻。”这就是星期日《太阳报》的描述。在《评判员》报上,一篇幽默的小品文把火星人描
  写成冲到村子里的猛兽。
  伦敦没有人知道装甲的火星人的实质,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他们非常迟钝:“爬行的”、
  “吃力地爬动着”类似的词语出现在几乎所有早期的报道中。没有一封电报是由看到火星人
  进攻的目击者发出的。星期天的报纸在新听到的消息后发号外,有的甚至没有新消息也发号
  外。但是上午的报纸没告诉人们更多的消息,直到下午官方才向新闻界公布了自己掌握的情
  况。消息只提到所有沃尔顿、威伯利奇和该地区的人都在涌向伦敦。
  我弟弟还不知道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第二天早上去了方德林医院附近的教堂。在那里
  他听说了火星人入侵的事,人们为和平祈祷。他出来时买了一份《评判员》报。他开始对听

  到的消息感到担忧,于是去了滑铁卢车站,想看看通讯是否恢复了。公共马车、马车、骑车
  的人和无数的行人衣冠楚楚的来往着,对卖报人喊着的惊人消息无动于衷。人们只是感到新
  奇,只有那些亲戚在危险地区的人才感到不安。在车站上,他第一次听说温莎和契切的线路
  已经中断了。行李工告诉他早上从比福利和契切车站收到了几个非同寻常的电报,可是现在
  却突然中断了。我弟弟没从他们那里听到详细的情况。
  消息只是说:“在威伯利奇发生了战斗。”
  火车运行现在非常混乱。许多人站在月台上,等着迎接从西南线路过来的乘客。一个银
  灰头发的绅士走上前来,骂着西南运输公司。“应该整它一下才对。”他说。
  从里士满,比特尼和金斯顿来了一两辆车,车上的乘客原来是去划船的,发现河上的闸
  门给关上了,才觉得有些紧张。一个穿蓝白色运动装的人和我弟弟聊天。
  “许多人坐着小车、马车和其它能找到的交通工具,带着满箱的贵重物品涌向了金斯
  顿,”他说。“他们全是从莫莱赛、威伯利奇和沃尔顿过去的,他们说在契切听见了炮声和
  枪声,骑马的士兵让他们赶紧离开,因为火星人来了。我们在罕普顿宫殿车站附近听见枪
  声,我们还当是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火星人不是爬不出沙坑吗?”
  我弟弟不知怎么回答。
  过后他发现连地铁的乘客也感觉到了一点恐慌,因为星期天出游的人纷纷从西南的别墅
  区——巴恩斯,温布尔登,里士满公园和寇和提前回来了;但是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每
  个在铁路工作的人都很不高兴。
  大约五点钟的时候,在东南车站和西南车站的交通恢复了,立即引起了聚集在火车站上
  人群的一阵激动,但是通讯又很快地中断了。车箱里装满了大炮和士兵。这些大炮是从胡尔
  维奇和切特罕运去防卫金斯顿的。人们和士兵开着玩笑:“你们会给吃掉的!”“我们是驯
  兽人!”等等。过了一会儿,一队警察开进车站,开始驱散月台上的人群,我弟弟又回到了
  街上。
  教堂晚祷的钟声响了。一群救世军的姑娘唱着歌,沿着滑铁卢路走着。在桥上一群游手
  好闲的人望着水面上一片奇怪的泡沫往下游漂去。太阳正在落下去,钟楼和议会大厦在宁静
  的天空下耸立着,红色的天空上布满一条条紫红的云。有人说在水里看见了浮尸,一个自称
  是后备军人的告诉我弟弟,他在西面看见了日光信号机的闪光。
  在惠灵顿大街上,我弟弟遇到了两个卖报人,他们刚刚从舰队街出来,手里攥着登着惊
  人标题的,油墨未干的报纸。“可怕的灾难!”他们在惠灵顿大街上叫着。“威伯利奇发生
  激战!火星人给打退了!伦敦在危险中!”
  我弟弟不得不付三便士买了一份报纸。
  直到那时,他才了解到这些怪物的力量和可怕。他知道他们不是一群笨拙的生物,而是
  操纵着机器身体的理性生物;它们移动迅速,威力最大的火炮也挡不住他们的进攻。他们被
  描述成“巨大的蜘蛛形机器,走起来象火车一样快,还能射出极强热量的光。”伪装的大炮
  ——主要是野战炮,已经被部署在霍散尔的草地上,尤其是在沃金和伦敦之间。有人看见五
  部机器朝泰晤士河方向走去,有一个被侥幸摧毁了。其它炮弹没有击中目标,炮兵立即就给
  热光消灭了。报道里还提到士兵伤亡惨重,但是报道的口吻还比较乐观。
  火星人给击退了,它们并非战无不胜。他们又回到了沃金周围三个圆筒那里。带着日光
  信号机的信号兵们从四面向他们推进。大炮迅速从温莎,朴次毛斯,阿尔段孙和胡尔维奇地
  区,甚至从北方运来;其中还有从胡尔维奇调来的95吨远程大炮。为了保卫伦敦,一共有
  160门大炮部署在阵地上。伦敦从来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呢。
  人们正在加紧制造运送炸药,希望能在圆筒降落时立即摧毁它们。报道说,毫无疑问,

  情况非常奇怪而严重,但人们不必惊慌。火星人的确相当奇怪而可怕,但到地球上的顶多二
  十多个,是打不过我们几百万人的。作者有理由假设,从圆筒的大小来判断,每个圆筒里不
  会超过五个火星人——一共才十五个。至少有一个给打死了,公众会及时得到危险来临的通
  知,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西南部受到威胁的居民。最后,这篇评论又强调了一下伦
  敦是安全的,当局有能力对付当前的困难。
  这篇文章用很大的字体印在报上,油墨都没干透,所以还没有时间加上评论。我弟弟
  说,他对取消平常的版面刊登这篇文章的作法感到很好奇。
  整条惠灵顿大街上人们都在争抢着号外,在河滨马路上,一群卖报人吵吵嚷嚷的。连公
  共马车里的人也纷纷下车,想买到一份报纸。显然这个消息让人们非常激动。我弟弟说,河
  滨路上的一家地图商店的帘子也给拿下来了,一个人身着节日服装,戴着柠檬黄手套的人在
  窗里急急忙忙地贴上一张秀兰的地图。
  我弟弟沿着河滨马路走到特拉法尔加广场,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他看见了几个从秀兰来
  的难民。一个男人推着象是卖菜的小车,妻子和两个男孩坐在车里,车里堆满家俱。他从威
  斯敏斯特桥走来;身后紧紧跟着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五六个看起来很体面的人,还有一些盒
  子和包裹。这些人的脸都很瘦削,他们的形象和公共马车穿着盛装的乘客形成了鲜明对比。
  衣着华丽的乘客好奇地从马车里探出头来看着他们。他们在广场停住,好象不知道往哪儿
  去,最后转向东面顺着河滨路走去。后面一点的地方过来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骑着一辆老
  式的三轮车,车的前轮很小。他身上很脏,脸色苍白。
  我弟弟转向维多利亚街,又碰见一群难民。他脑子里模糊地觉得,可能会遇见我。那看
  见不少的警察在维护交通。一些难民在和公共马车里的人交换着消息。有一个人声称看见了
  火星人。“我告诉你们,他们是高跷上的锅子,象人一样地走。”大部分人对自己的特殊经
  历感到非常激动。
  维多利亚街的菜馆给新来的人挤满了。街角的人们读着报纸,激动地交谈着,或者看着
  星期天到来的人。随着黑夜的降临,人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后来我弟弟说,就象赛马日爱
  泼赛姆赛马场的情景一样。我弟弟和几个难民聊了聊,也没得到很满意的消息。
  除了一个人之外,没有人告诉他沃金的消息,那个人说沃金前一天晚上已经给整个摧毁
  了。“我从比福利特来,”他说;“一个人一大早骑自行车经过那里,挨家挨户让我们离
  开。然后士兵就来了。我们到外面去看,在南面看到一些烟雾,其他什么都没有,也没见一
  个人过来。然后就听见了契切的枪声。许多人从威伯利奇过来了。所以我就锁上门跟着来
  了。”
  当时街上的人们都对当局表示不满,觉得政府没能及时对付火星人,给大家造成了麻烦。
  大约八点钟,在伦敦的南部已经能清楚地听见炮声了。我弟弟因为在繁忙的大街上,所
  以没有听见,当他经过静静的街道朝河边走去时,就清楚地分辨出炮声了。
  两点钟左右,他从威斯敏斯特朝他摄政公园的公寓走去。他这时非常为我担心,知道这
  次的事情非常严重。他的脑子里和我一样充满了斗志。他想着等待发射的大炮,四处奔逃的
  人群;尽力想象着几百尺高的“高翘上的锅子”。
  从牛津街上驶过一两车难民,在梅列博路上也有一些。但是新闻传播如此之慢,在摄政
  街和波兰宫殿还挤满了星期天散步的行人,人们成群结队地交谈着,在摄政公园边上的煤气
  灯下,许多情侣们象平时一样静静地走着。晚上很温暖,也很安静,少许有些压抑;炮声断
  断续续地响着,午夜过后,南面似乎出现了一些闪光。
  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报纸,害怕我已经遇到了什么不测。他感到很不安,吃过晚饭后又

  毫无目的地出门了。回来以后,他根本就没心思复习功课了。他午夜过后才上床睡觉,星期
  一凌晨,他在睡梦中给一阵小锤敲门声,街上人们的脚步声,远处的鼓声和钟声惊醒。红色
  的反光在天花板上舞动着。他先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拼命想着,是世界末日到了还是整个世
  界都疯了。然后他跳下床朝窗子跑去。
  他住在小阁楼上,当他砰地一声打开窗,探出头来,听见街上传来的喊声,人们衣冠不
  整地从窗里伸出头,相互打听着消息。“他们来了!”一个警察敲着门叫到,“火星人来
  了!”然后又朝另一扇门跑去。
  鼓声和军号声从阿尔巴尼的军营里传过来,周围的每一个教堂都在起劲地敲着钟。对面
  的房子响起了嘈杂的开门声,窗子里亮起了昏暗的灯光。
  从街上驰来一辆关着门的马车,嗄地一声转过了街角,从窗下吵吵闹闹地驶过去,声音
  慢慢地在远处消失了。紧接着就来了两辆出租马车,它们是一长串驶往恰克农场车站的先
  锋,那里发往西南方向的列车正在上客,列车已经不能不能通往欧斯登了。
  我弟弟向窗外呆呆地盯了好一会儿,看着警察一户户地敲门,不知道喊些什么。然后他
  身后的门开了,住在楼梯对面的房客冲了进来,只穿着衬衫、裤子和拖鞋,吊带托在腰上,
  头发给枕头压得乱遭遭的。
  “这是怎么回事?”他问。“着火了吗?乱成什么样子了!”
  他们从窗口伸出头,竭力想听清楚警察在喊什么。人们从边上的街道涌出来,成群地站
  在街角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弟弟的邻居问。
  我弟弟含糊地回答了一句,然后就开始穿衣服,一边不断地跑到窗前看看外面的混乱场
  景。这时几个卖特早发行报纸的人冲进了街道,叫着:“伦敦在窒息的危险中!金斯顿和里
  士满的防线失守!泰晤士山谷发生大屠杀!”
  在他们周围,街道两边的房子里,公园后面的屋子里,梅列莱蓬上无数街道上的房子
  里,或者威斯特朋公园区和圣朋克斯教区,往西北到吉培恩,圣约翰森林和海姆泼斯登,往
  东到旭亚迪区,海勃莱和霍克斯顿,总之,从海林到东海姆的整个伦敦大区里——人们都在
  擦着眼睛,打开窗子伸出头去,问着莫名其妙的问题,匆匆地穿上衣服。大恐慌的第一阵气
  息开始穿过大街小巷。这是大灾难的开始。星期一凌晨,在迫近的危险面前,伦敦终于从星
  期天晚上的睡梦中惊醒了。
  我弟弟从窗口没法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下楼来到街上,此时屋顶上已经升起了粉红
  色的朝霞。逃跑的人和马车越来越多。“黑烟!”他听见有人叫着,又有人叫“黑烟!”恐
  慌立即传遍了人群。我弟弟在门口犹豫着,看见一个卖报人跑来,立即要了一份报纸。卖报
  人和人群一起跑着,每份一个先令——暴利和恐慌荒唐得混合在一起。
  从报上我弟弟读到了陆军总司令阵亡的消息。
  “火星人用火箭发射了大量的黑色毒烟。他们熏倒了我们的炮兵部队,摧毁了里士满,
  温布尔登,正在向伦敦缓慢推进,沿途摧毁了一切。已经无法阻止他们。除了逃跑,我们对
  黑烟已经束手无策。”
  报道只有这些,不过这足够了。600万居民惊惶失措,四散奔逃;大家汇成人流,朝北
  方逃去。
  “黑烟!”人们叫着:“起火了!”
  附近教堂的钟声响成一片,一辆马车冲进了街边的河里,引起人们一阵惊叫和咒骂。房
  子里前前后后地亮起了黯淡的黄色灯光,几辆马车撞翻了没熄灭的路灯。天上的霞光越来越
  亮,它显得冷冷的,静静的。
  我弟弟听见房间里前前后后响起了脚步声和人们上下楼梯的声音。他的女房东走出屋
  子,穿着睡衣,包着一条围巾;他丈夫在后头嘟哝着。
  我弟弟这才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急忙回到屋里,拿上所有的现金装进口袋,冲到了街
  上。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