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世界之战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 第一章战争前夕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
  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
  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
  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
  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没有人想过宇宙中更古老的世界会成为对人类产生威胁的根源,
  或者认为其它星球上根本就不可能有生命形式存在。地球上的人们至多想象着火星上还会有
  人类生存,也许他们远比人类落后,正渴望着传教士的光临。然而穿过浩瀚的太空,实际上
  有一些智慧生命,他们的智慧和我们相比,简直就象我们跟野兽相比一样。这些更有理性,
  更冷酷并且毫无同情心的智慧生命正在用嫉妒的眼睛观察着地球,慢慢地,却坚定地准备着
  对付我们的计划。于是20世纪初人类的灾难降临了。
  我几乎用不着提醒读者,火星在离太阳1.4亿英里的轨道上运转着,它从太阳上得到的
  光和热量刚刚够得上地球的一半。如果星云的假设正确无误的话,火星一定比我们的星球古
  老得多;在地球结束融化状态很久以前,火星上的生命就肯定已经开始了。由于火星的体积
  只及地球的七分之一,它得以比地球更快地降到适合生命孕育的温度。它有自己的大气,水
  和所有对生命存在有利的条件。
  但是人类是这样的自负,几乎成了睁眼的瞎子,直到19世纪末,还没有一个作家说过智
  慧生命会在离地球那么远的地方形成。也没有人能明白,因为火星比地球古老,表面积只有
  地球的四分之一,而且离太阳更远,火星上的生命起始的时间更加遥远,并且已经很快接近
  终结了。
  热量向空间放射造成行星冷却的过程地球上早晚也会发生,然而火星上已经比我们更早
  完成了这个过程。火星的大部分情况对我们来说依然很神秘,但我们知道在它的赤道地点中
  午的气温仅仅相当于地球最寒冷的冬季。火星的大气比我们的稀薄得多,它的海洋面积已经
  缩减到表面积的三分之一,南北两极的冰帽在周期漫长的季节变化中积蓄和消融,定期地淹
  没火星上的温带地区。行星的末日对地球来说还非常遥远,可是对火星人却是眼前的危险。
  这种迫切的压力锻炼了火星人的智慧,赋予他们更强大的力量,也使他们变得铁石心肠。用

  我们仅仅能幻想出来的设备和工具观察着星空,他们发现,在仅仅3500万英里的地方,靠
  近太阳的一侧有一颗充满希望的晨星,那就是我们温暖的地球。它上面有绿色的植被和灰色
  的水域,飘浮着云层的大气证明了土地肥沃,透过这些云层可以看到人口密集的宽广陆地和
  船只来往的海洋。
  我们地球上的人对他们来说,就像猿猴和狐猴一样可怜。我们已经认识到,生活就是不
  断的生存竞争,火星人和我们也有同样的想法。他们的世界已经冷却,而我们的星球仍然生
  机勃勃,不过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些低等生物。通过战争夺取地球这个靠太阳更近一些的星
  球是他们逃脱灭亡的唯一希望。因为每过一个世纪,他们就离毁灭更近了一些。
  不过在我们对火星人作出严厉的批评之前,应该记得我们人类不但残酷杀害了动物,比
  如美洲野牛和渡渡鸟,还杀害了自己的很多“低等”种族。塔斯马尼亚人跟我们是完全一样
  的人,但欧洲的移民在种族灭绝的战争中只花了15年就把他们全部消灭光了。我们又有什
  么理由把自己当作传播上帝福音的人而却抱怨火星人的想法呢?
  火星人似乎对自己的降落计算得非常精确——他们的数学显然远比我们先进——他们同
  心协力地做好了准备工作。如果我们有更先进的设备,在19世纪末我们应该能看到这些灾
  难。有些人,像沙柏雷利观察火星(顺便提一句,好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把火星当作战
  神之星)时就发现并在自己的地图上记录了一些颤动的光点,但却无法说明这些光点的起
  源。火星人肯定是在这段时间里做好了准备。
  在1894年的冲期(即火星运行时离地球最近的时期),人们在火星表面上闪光的部分
  发现了一道强光,这最早是由力克天文台发现的,然后给尼斯的彼洛丁和其他的观察者相继
  发现了。英国的读者最早在8月2日的自然杂志上读到这个消息。而我倾向于认为这是由火
  星上的巨型大炮发射的火光,它们被安放在火星上巨大的深坑中向地球方向射出。在其后的
  两个冲期里,火星上又出现了奇怪的光线。
  6年前起了风暴。火星又接近了冲期,爪哇岛上的劳威尔向国际天文局发电报,报告了
  一个惊人的消息,火星上喷射出一团炽热的气体。这件事发生在12日的午夜,劳威尔通过
  分光镜看到一大团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氢气,以惊人的速度向地球移动。这团火焰在12点

  1刻以后就看不见了。他把火星上突然而猛烈迸发出的巨大火焰和气体比做“炮口中冲出的
  火焰”。
  劳威尔的比喻没有错。然而第二天的报纸却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只是在《每日电讯》上
  有一条简短的报道。整个世界对人类即将面临的威胁一无所知。如果不是遇到了奥特夏的著
  名天文学家奥吉尔维的话,我也不会知道火星上这次气体的爆发。他对这次爆发非常感兴
  趣,立即邀请我当晚到天文台跟他一起进行彻底的观察。
  虽然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仍然记得当晚在天文台守夜的情景:黑暗而沉寂的天文
  台,带罩的灯笼在地板角落上投下的微光,望远镜上嘀嗒作响均匀的钟声,屋顶上狭长的开
  口,透出星辰密布的天空。奥吉尔维走来走去,虽然看不到人影,但他的声音清晰可辨。透
  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一个深蓝色的小圆圈,一个圆圆的星星在这个视野里浮动着。它看上去
  那么小,那么亮,一动不动,上面有些横穿的条纹,稍微有些呈扁圆形。然而它那么亮,银
  光闪闪,简直就是一个发亮的发光的别针头!它似乎在轻微抖动,但实际上这是望远镜的发
  条装置的摆动引起的振动,它把那颗星紧紧锁在视野里。
  我看着这颗星,它好象忽大忽小,时远时近,但这只是因为我的眼睛疲劳了而已。它离
  我们4000万英里——超过4000万英里的空间。很少有人理解飘浮无数星辰的空间的广阔无
  边。我记得在这颗星附近,有三个极小的光点,三个遥远的星星,周围是深不可测的无边宇
  宙。你一定知道黑暗寒冷的夜里,星空看上去是什么感觉,在望远镜里看去则更加深邃。然
  而我却无法看到他们向我们这里发射出的东西,因为它们太小,离我们太远,却正穿过遥远
  的距离,以一分钟几千英里的速度迅速地朝我们飞来。这些东西将给地球带来无数的战争和
  死亡。当时我绝没有想象到这些,地球上也没一个人能够想到。
  那天晚上,这颗遥远的行星上又喷出了另一团气体。我看见了它。当测时表报时午夜
  12点时,火星的边缘又喷出了火光。我告诉了奥吉尔维,他坐到了我的位子上。那晚很温
  暖,我又有些口渴,于是在黑暗中摸索着走到放着苏打水的小桌子边上。这时奥吉尔维看见
  了向我们冲来的气体,惊叫了一声。
  当晚火星上又有一团气体射向了地球,那正是第一团气体射出的24小时之后。我记得

  当时坐在桌子旁,四周一片黑暗,火红色和绿色的光点在眼前闪过。我很想抽根烟,并不清
  楚那些光点意味着什么。奥吉尔维一直观察到1点钟才停止,然后我们点上灯笼朝他家走
  去。山下的奥特萧和契切两个小城一片漆黑,居民们正在沉睡之中。
  他对那晚火星上发生的事有很多的猜测,并且嘲笑火星人在向我们发信号的想法。他认
  为可能是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行雨,或者是猛烈的火山爆发。他指出在两颗相邻的行星同时出
  现生命的可能性极小。
  “火星上存在类人生命的可能性只有百万分之一。”他说。
  几百个人在当晚或是次日晚上观察到了火星上的气体爆发,然后另一个晚上和紧接着的
  10个晚上,都有一次爆发。没人想到要解释为什么10天之后爆发停止了。也许是大量的气
  体火焰给火星人带来了不便。浓密的烟尘在最精密的望远镜下好象灰色的,飘动的斑块在火
  星的大气层散开,盖住了人们平常熟悉的地貌。
  报社终于对这事有了反映,各地的报纸都刊登了火星上火山爆发的通俗论文。我还记
  得,富有幽默感的《笨拙杂志》把它作为政治卡通的题材。没有人怀疑,那些火星人朝地球
  发射的抛射物以每秒钟几英里的速度穿过广漠的宇宙,每一天,每一小时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当我们面临着这么紧迫的危险,还在为身边的小事忙碌着。我还记
  得,马克汉姆正兴高采烈地准备用刚获得照片作为他编辑的报纸的插图。这个时代的人们很
  难想象当时报业的兴盛发达。而我自己正在学习骑自行车,并忙于编写一系列讨论文明进步
  时道德观的发展的文章。
  一天晚上(第一次爆发的抛射物离我们仅有1000万英里远的时候)我和妻子一起出去
  散步。天上布满星星,我给她解释星座的含义。我指给她看火星,一个爬向天顶的明亮小
  点,有那么多的望远镜正指向这颗星球。那天晚上很温暖。回家的路上,一群从契切和爱尔
  宛斯回来的人唱着歌,奏着音乐从我们身边经过。居民们正准备上床睡觉,家家户户都点着
  灯。远处的火车站里传来了调车的轰鸣声,在很远的距离上听起来十分柔和,好似旋律一
  般。我妻子指给我看那些映衬在天空下明亮的红色绿色和黄色信号灯。一切都显得那么安
  全、宁静。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南非洲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南非洲历险记--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1854年2月27日,有两个人躺在奥兰治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下,一边闲谈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河面。这条被荷兰殖民者称作格鲁特河,被土著霍顿督人称作加列普的奥兰治河,可以与非洲大陆的三大动脉:尼罗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相提并论。像这三大河流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高水位、急流和瀑布。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惹我你就死定了
作者:佚名
章节:139 人气:2
摘要:“喂,你去见男朋友,我干嘛要跟着啊?”“嘻嘻,我和宗浩说好了,要带你去见他的啊^o^”晕~-_-^,这么闷热的天,本来就够闹心的了,还要去给朋友当电灯泡,可怜芳龄十八的我啊,这些年都干嘛了?我好想有个男人啊,做梦都想…“朴宗浩有什么呀?他是公高的吧?公高那帮小子太危险了,你离他们远点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