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 Part3 方法 第十章 澄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澄清是心理上的一剂解毒药
  经过前面的铺垫,我想预告一下:从这一章开始,心理分析是一门可以让你和别人区别开来的技术活了。
  我想请你先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注意,是想象,让一幅图景出现在你头脑中,无论你有没有经历过。
  赶场天,在一条通往县城的乡村公路上,你坐在一辆小轿车上,呼啸而过,卷起漫天灰尘,在你的背后,是你认识或不认识的乡亲,正在被灰尘笼罩。你回头望去,看着乡亲们,心里——
  我问的是,你有没有一种阴暗的快感?!
  ……
  你绝对有!
  我 不是要你忏悔。但如果你看了《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你一定知道,你之所以会有快感,是因为你显得高档,乡亲们显得低档,在社会价值排序上,你的 位置比他们高,对他们有心理优势。而且,如果你还能听到内心的声音,你甚至还会有一种阴暗的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一方面让你爽,另一方面,又让你有道德压 力。
  看到没有?以上一番话,就是对你阴暗的快感在心理上进行澄清。
  澄清的结果是什么呢?在这个场景中,你看到了这种快感的无聊之处,把它给驱散了,从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档次中解放出来。这是对自我的一种提升,也是心理上的一剂解毒药。
  2、头脑的混乱会让我们变得愚蠢,而心理的混乱,则会杀伤我们
  什么是澄清呢?在这里,它指的是一种心理分析的态度、方法,让处于混乱中的头脑和心理恢复正常,让我们保持对自我和他人的洞察。
  很清楚,头脑的混乱会让我们变得愚蠢;而心理的混乱,则会杀伤我们。我们需要澄清这个方法来帮一把。
  你看到一个人发狂的时候吧?那是他头脑和心理的混乱,盲目地攫住他、折磨他,使他达到了崩溃的临界点。
  老实交代一下,澄清这个态度、方法,我是从哲学中得到启示的。
  20世纪初,西方哲学有过一个“分析哲学运动”。之所以有这个运动呢,是因为哲学几千年来,吃过太多“假命题”的苦头。这些“假命题”看起来高深莫测,让人难以回答,不好想象,甚至不可思议。而真实的情况是,它们不过是用错了语言的结果——就是说,问题本不该这样提问的!
  我们来举一个非常简单也非常荒唐的例子,它出自于亚里士多德之手。
  亚老师是这样说的:“一座未来雕像的形式,必定在那块木头被雕刻前就形成在它里面了,否则,后来就不会有这个形式。”
  这句话让人云山雾罩的。但亚老师不管,经过“一切变化都包皮含在内容取得形式的过程中”的过渡,马上推出了一个普遍性命题——“形式必定是一种物质”。
  看到这里,我已经晕了。
  亚老师这种古代牛人,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仔细一看,原来就是对语言的滥用和误用!
  “形式”仅仅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它对应着某个实体的存在形态,而不是实体本身,或实体的构成材料!你怎么可能当成一个实体的概念来用呢?说它存在于一块被雕刻木头的里面,就是把它当成了一个实体概念。
  正是这种对语言的滥用、误用,让大家都知道,可能就亚老师不知道:一座未来雕像的形式,不过是先存在于“设计师”的头脑中而已,而不是存在于木头里面。
  “澄清”在哲学上几乎是必然的。如果你发现你对某一件事情说不清楚,是否应该反思你所用的语言出了问题?
  “分析哲学运动”是干什么吃的呢?回答是:它让一个哲学家在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时,用语言-逻辑来澄清一下自己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而不要装神弄鬼。
  值得说一下的是,在“分析哲学运动”里,旗手既有我们前面所说的妇女之友罗素同志,也有“高帅富”维特根斯坦同学。为了避免对语言的滥用和误用,维同学就恶狠狠地说过:“有些时候,必须把某个词语从语言中取出来,把它送去清洗——然后才能把它送回到交流之中。”

  我们可以不去管这些哲学问题,但心理问题呢?
  我先说一下,如果我们是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澄清,那么,结果将会是:
  我们把心理问题消除了,不再受它的折磨,至少不会恶化它。
  如果我们是澄清别人的心理呢?结果是:我们知道了他想做什么,他是什么人。
  澄清的第一种运用:分析情感、情绪、态度等的本质
  3、重复一次你对别人的态度、情感,你就固化成某种人一次
  我们会骄傲、谦虚、狂妄,会爱上一个人,也会讨厌上一个人。
  那么,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说到澄清的第一条路径,我要老老实实地承认一下,我曾经讨厌过一个人,那就是香港明星周润发,一见到他就会本能地不爽。
  回忆一下,发哥是这样开始被我讨厌的。那个时候,他在电影上扮演的多是英雄的角色,非常厉害,双手拿枪,走在明处,可以轻而易举地打死很多拿AK47待在暗处的歹徒,而他自己却不会被打死,嚼着口香糖得意扬扬,搞得非常地酷、非常地伟大。
  那一时刻,我心中涌现的想法,就是希望他被打死。但导演当然不会满足我的心愿。于是,我一见到他就讨厌,持续了相当长的岁月。
  我不讨厌英雄,但确实讨厌这类似乎想干死谁就可以干死谁,同时又得意扬扬的英雄。这种心理是怎么回事?又能说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来澄清。
  A、第一个教程:寻找反差。
  润发兄弟演得太假了,和现实、和“艺术的真实”都有反差对不对?又不是科幻电影或动画片,有那么厉害的英雄吗?
  这就暴露了我和别人的一个区别:只要能够爽,他们在内心里可以容忍,忘记虚假,而我不能。我无法接受一个虚假的光辉形象。
  再进一步,我对这种夸张的英雄的反感,只是不能容忍现实中的虚假、虚伪的一种投射,尤其是,这种虚假、虚伪还和扮酷、装联系起来。
  那么,你可以看到:我是一个骨子里对装有厌恶感的人。
  同时,你还可以看到,我绝不是一个拿无聊、肉麻当有趣的人。比如,小时候,看香港的那些装作很搞笑的电影(不是周星星同学的,星星同学的还是很幽默、很经典的),在别人傻笑,觉得很好玩的时候,我一定会有这样的反感心理:很搞笑、很好玩吗?
  如果你看这类电影、电视,和我的感觉一样,那么,你绝对也讨厌装,你是一个认真的人!
  以上是对我讨厌发哥的第一步澄清,也是对我是什么人的第一步解密。
  B、第二个教程:分析情感本质。
  我们接着走第二步。
  当我讨厌周英雄的时候,由于他扮演的是正面的英雄角色,那我是不是在情感上站在了坏人一边?
  回答是:这是一个错觉。
  想一想,当一个英雄想干死谁就干死谁,并且还得意扬扬时,他和一个坏人想干死谁就干死谁,并且还得意扬扬,在Pose上有多大区别?如果把“正义”“邪恶”这些词语拿掉,他们都是强者,要踩死弱者,不过像踩死一只蚂蚁。
  于是,当我看周英雄的壮举时,看到的,并不是电影上一个英雄在消灭一群歹徒,而是像在现实中,看到了一个强者在欺负一群弱者一样。
  这暴露出了什么?我同情弱者,厌恶强者!
  我同样也可以下一个判断:一个崇拜这种“英雄”的人,其实也是一个强力崇拜者,尤其是那些喜欢拿无聊、肉麻当有趣的人!
  到这里,我讨厌周润发先生的心理得到澄清了:那是我讨厌虚伪,同情弱者,反感强者的一种投射。
  但我不应该讨厌他们本人。而且,我这种心理,一旦澄清,其实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警示:做人,不能这样死板,也不能根据“强者-弱者”的标签来思考问题。

  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没有澄清:为什么在我希望导演安排周英雄们死,导演不干,我就讨厌了周英雄们呢?
  我不知道你看到没有,我玩了一招心理保护。既然导演不能满足我的愿望,让我心理受挫,我奈何不了发哥,那为了心理生存,就必须对他进行攻击。讨厌,就是一种攻击性的情绪。
  我其实是利用讨厌来治疗自己的心理挫折!同时,我重复一次对他的讨厌,对我讨厌装、反感强者的“自我”,也会固化一次,即越来越成为某种人。
  所以,澄清了自己的这些心理问题以后,我们就必须决定,到底该在多大程度上,继续成为某种人,或必须改变自己!
  澄清的第二种运用:分析言行的心理含义
  4、在一个激烈或极端的行为出现前,在心理上它往往经过了漫长的压抑
  澄清的第二条路径,是理解、听懂一个人言行的心理含义,避免误解和歪曲。
  我们都太容易犯这种错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别人言行的含义,而不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他。
  有一位儿子上了清华的父亲就是这样。我是在网上看到他发帖控诉自己的儿子的,他的用词很激烈,说他儿子狂妄得丧失了人性,就算上了清华又有什么用?
  他 说,儿子从小学一直到高三都是名列前茅,被保送上清华,就算不是保送肯定也能考上,而保送了以后呢,就一直在怨恨父母小时候管得严,找碴儿和父母吵架,甚 至还和父亲动了手,大有拼命的架势。事后,扬言断绝父子关系,而且不是说着好玩,是玩真的,要找公证来脱离父子关系。用这位父亲的话说,就是怕他们老了儿 子要养他们,所以公证就是以绝后患。但是,父母强调,他们夫妻有工资、有积蓄,根本不需要儿子养老,到时候还可以去养老院,然而儿子不罢休,继续咆哮、辱 骂。
  这位父亲说,儿子特别蔑视他们。他就很不解,说自己在央企垄断企业(可能是电信、石油什么的),在西部三线城市 工作,年薪10万元以上,也是985高校毕业的,高级职称,单位学科带头人,享受津贴;儿子他妈,则是处级科研单位的一把手。但是,在儿子眼里,他们和蠢 猪差不多。无论他们说什么,儿子都表现得非常不屑。
  很好。我们来澄清:这个儿子,要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到底是狂妄得丧失了人性,还是别的原因。
  不知你看到没有?儿子在做出断绝父子关系的行为时,有一个心理背景,那就是从小父母就管得很严。我们还可以判断,这位父亲是一个施虐狂。
  在两个人稳定的关系中,如果有一天,其中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出了一个激烈、极端的行为,那么,请相信,这个行为在发出前,一定已经在他的内心里压抑太久。比如,一个听话的女人,突然之间不听男朋友或老公的话了,那一定表明,她在心理上,已经无法让自己这么做了。
  在这位同学身上,很清楚,在父母十几年的控制、打压中,他受够了!现在,他终于熬到成人了,终于上了清华了,终于可以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了。
  断绝父子关系,绝不是他没了人性。在心理上,它的意思只是,他要摆脱过去家庭给他带来的痛苦和阴影,就像逃离地狱一样,逃离这么一个危险之地。
  再来澄清一下这位父亲的过激反应。他觉得儿子蔑视他们是不是因为上了清华?所以看起来很奇怪,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像一个社会价值排序的低级粉丝一样说自己年薪10万元,又是985高校毕业的,而且,是和自己的儿子比!
  有意思吗?
  他这样说,又是什么意思?
  可以看出,这位父亲在心理上,并不肯反思是自己错了,而是去和儿子玩心理竞争。很明显,在儿子面前,也就是说,在“清华”这个符号面前,他自卑了。他搬出的那些“年薪10万元”“高级职称”,等于招供自己就是一个市侩,一个靠地位、头衔混,而不是靠能力说话的人。

  他根本不明白:儿子并不是蔑视他们没有出息,而是蔑视他们做人、教育孩子真的很失败!
  澄清的第三种运用:自己分析心理问题
  5、习惯于眷恋过去,往往是对现在的一种逃避
  当我们不幸地有了心理问题,那一定说明:我们内心并不足够强大。
  心理问题的发生逻辑正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我们受到强烈刺激,由于在智力结构上缺乏防御,我们成了心理动物,任由心理保护驱动,因此这种刺激,构成了对心理结构的一种“创伤”。
  比 如,一个穷“吊丝”,由于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内心并不强大,当有一个“白富美”羞辱他“穷”时,那种语言、表情,直接就绕过他的智力结构,打击到了他的 “自我”。为了在心理上求生,他启动了心理保护,恨“白富美”,恨一切要求男人“有房有车”的女人,发疯似地想挣钱,以此来治疗自己深深的自卑。
  恨、痛苦、疯狂、自卑,就是心理问题。
  当然,我们不可能没有心理问题,区别只在于是否严重而已。哲学家们一致同意,人的存在就意味着他的自我和世界的分裂,因此也就是“神经症的”。很清楚,心理问题很不友好。它会让我们痛苦,甚至让我们变成另一个我们都觉得陌生的、可怕的人。
  我想说,当我们的心理问题无法消除,一直在折磨我们,甚至更加严重时,它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没有对它进行澄清!
  为什么第一时间,我们就要破译他人的心理动机、破译他的内心语言、澄清他的言行的含义?除了从博弈的角度来保护我们的利益之外,还在于要保护我们在心理上不被伤害!
  对于我们自己,同样适用。
  而如果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心理问题的折磨,那就更需要澄清了。
  有一个受过感情创伤的大龄剩女A,爱上了一个比她小八岁的“吊丝”B。这位B兄弟还是不错的,虽然混得并不怎么样,但在A心中很优秀,处理事情比较理性、成熟,会安慰人,有些事情几乎无须A操心。A因此很爱他,认为这是她今生唯一爱过的人。
  但你可能想到这一点了:他们可能吗?事实正是如此: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分开了,而且,不会再有机会。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A很迷茫,无法放下,在心理上过不了这道关,因此很难开心、快乐。她坚持认为,自己这辈子不可能爱上别人了,她因此一直活在对B的固恋性想象中,没有迈出去。
  为 了让她能够澄清一下自己的这种心理问题,早日走出来,我扮演了一个残忍的真相揭露者的角色,直接告诉她:她对B恋恋不舍,只是对类似于初恋的那种美好感 情,以及B能够给她安全感的眷恋而已。而这并不意味着,她不可能再爱上别人了。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当她走出来时,就不再是这种感觉了。
  像弗洛伊德老师在分析时遭遇到了患者的“阻抗”一样,当我这样说时,她的心理保护也启动了,说不赞成我的这个判断。
  我说:你当然是不赞成的。
  因为,另一个真相是:以自己的条件,她心里隐隐有一种感觉,就是找不到比B更好的了。她事实上恨自己的条件为什么是这样,当然,这个现实太让人痛苦、沮丧了,她不敢让自己体验到。
  我 不知你看到没有?她其实是渴望有一个让她满意的男人和她过的,但是害怕找不到!由于她不敢面对这一点,于是,便拿B来说事,想象成是找不到比B更好的。为 了保护自己,她在心理上这样做:固守于认为B最好,认为自己不会再爱上别人。她不过是通过躲在过去,以怀旧、感伤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和未来!
  而在心理上仍深陷在过去,她就会越来越把自己变成一个感伤的人,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一个无法快乐的人。
  但如果自己澄清了这一切后,该怎么样,已经非常清楚。
或许您还会喜欢: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但同样也是如今中国人的职场环境。第二部延续讲故事的风格,主角仍然是王小峰,他将继续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人,那些问题和人熟悉得就像发生在我们周围。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激励孩子一生的88个励志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1章走下去,你还有双完美的脚2010年10月10日晚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圆满落幕,断臂青年刘伟凭借一曲钢琴合唱《you’rebeautiful》夺得总决赛冠军。1987年出生的他,从小便热爱足球,希望长大能成为一位职业球员。可是,10岁那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于他身上——因和伙伴们玩捉迷藏而被电击,失去双臂,成为一残疾人,从此足球之梦与他失之交臂。 [点击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很久了,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她开始感到厌倦,她一次又—次地瞧瞧姐姐正在读的那本书,可是书里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想:“要是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天热得她非常困,甚至迷糊了,但是爱丽丝还是认真地盘算着,做一只雏菊花环的乐趣,能不能抵得上摘雏菊的麻烦呢?就在这时,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 [点击阅读]
爱情的海洋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序写于书前by楼雨晴当各位正式阅读这本书前,晴姑娘得把话说在前头,这本书依然不是言立冬的故事,如果你们有非言立冬不看的坚持,那么看到这里,你可以合上书了,可别大呼受骗上当,指控晴姑娘欺骗你们的感情哟!关于这一点,请原谅晴某人小小的任性,我也知道你们很期待言立冬,一再晃点,实非晴姑娘本意,很多事不是我能控制的嘛,当某些想法冒出头,那种感觉涨了胸臆,强烈得让人无法抗拒,不把它写出来,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子为什么高速路边取款机的小键盘上有点字盲文呢?光顾这些机器的人大多都是司机,其中并无盲人。根据我的学生比尔·托亚的说法,取款机制造商必须给普通的街头取款机装配带点字盲文的小键盘,因此,所有机器都造成一个样子,成本更低廉。要不然的话,就要把两类机器分开,保证合适的机器安装到合适的地方。倘若点字盲文给看得见的用户造成了麻烦,那费这么大功夫也算物有所值,但它们并不碍事。话要从头说起。 [点击阅读]
王尔德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点击阅读]
生命如一泓清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生命如一泓清水○俞敏洪生命如一泓清水,源头处没有一点污染,童年的我们无忧无虑,笑容灿烂,生活就像水晶般透明,没有任何苦涩的内容。生命如一泓清水,青年时的我们如乘势的水流,不希望有堤岸的存在。我们渴望像水一样流动,流出父母的怀抱,流离家庭的羁绊,流入一片陌生的天地,去寻找生活,寻找值得终生追求的事业,寻找真正的爱情,和我们所爱的人合二为一、终身相守,就像两股清水,融合得了无痕迹。 [点击阅读]
生命的重建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我写好了这本书,希望同你一起分享。这本书与我的另一本蓝皮小书《治愈你的身体》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的,那本书已经作为心理模式导致身体疾病的权威著作被广泛接受。在这本书里我安排了一个“会谈”(见第一章),就好像你作为一个客户来我的咨询室一样。如果你每天做书中列出的练习,在你读完这本书之前,你的生活就会改变。我建议你先将本书通读一遍,然后开始第二遍的精读,深入地做每个练习。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