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 Part1 问题 第一章 沦为心理动物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一个人最大的悲剧不是没有认识自己,而是要命地害怕认识自己
  从前,古希腊有一座山,叫奥林匹斯山,山上有座庙,叫德尔斐神庙,在这座庙上刻着一句永恒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哲学是让我们“用智慧来生活”。它要干的一件大事,就是让人认识自己。所以苏格拉底甚至放出过一句狠话:“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老师的这句话穿越古今,发聋振聩。
  确实,成为自己的陌生人,或以为认识了自己,但只是把一个假的“自我”当成自己,收获无穷的烦恼和痛苦,过一种错误的生活,拥有一个荒谬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
  但我也要放出一句狠话:问题并不在于一个人在头脑上不想去认识自己,而是在心理上要阻止自己这么做——在心理上,很多时候你要一个人去认识他自己,等于要他的命!
  在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道路上,哲学,是需要和心理分析一起并肩行走的。
  2、一个人恐惧的时候,那种孤弱无助,在心理上多么像一个孩子
  一个人恐惧的时候,那种孤弱无助,在心理上多么像一个孩子。
  而当我们嫉妒的时候,自恋的时候,自卑的时候,怨恨的时候,发泄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干出一些蠢事的时候……在心理上,又像什么呢?
  来看一个17岁女生的真实故事吧。
  这位女生家里有点钱,但她很喜欢当“小三”,而且当得比较另类:主动去勾引有点钱的中年男人,周旋于几个男人之间。对于没有结婚的男人,无论穷富她都没有兴趣。
  故事还没有听完,我就脱口而出:“她一定恨她父亲!”
  知情者突然想起:“她父亲在外面有女人,有不止一个‘二奶’。”
  我沉默了。突然之间,我像本华老师一样,触摸到了人生的悲剧。
  她 恨她父亲,但无力反抗父亲所做的一切。于是,模仿父亲包皮“二奶”的玩法,把自己变成一个“小三”,来在心理上报复、惩罚她的父亲。内心里隐隐有一种声音告 诉她:自己越是这样,父亲就越会有双重罪孽感——因为女儿搞成这样,都是他干的好事;而包皮“二奶”,在心理上就像包皮自己的女儿一样!
  这多么像是以“自杀”的方式来报复父亲。
  我真想说:姑娘,不能采用这种疗伤方式啊!
  3、当我们成为心理动物的时候,自我、命运的控制权,已经不在我们手里
  还记得我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里对“心理结构淹没智力结构”的描述吗?
  内心强大的一条法则是:不能让你的心理,代替你的存在去和世界打交道!
  我们其实可以走得更远。
  在听完17岁女生的故事后,我沉浸在对她内心挣扎的想象中。心理分析的直觉告诉我,她内心里绝不想当“小三”,但是,这种声音,已经非常微弱,她就算听到,也无法听它的话了。
  为了保护自己弱小的内心,她已经被某种神秘的心理规律所控制——就像我们在嫉妒的时候,自恋的时候,自卑的时候,怨恨的时候,发泄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干出一些蠢事的时候,也受到了某种心理规律的控制一样。
  如果可以形象一点的话,那么,我希望把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称为“心理动物”。
  一个人为什么容易沦为“心理动物”呢?在第二章直捣心理问题的一个核心后,我再来描述它。现在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变成心理动物的时候,叔本华所说的那种人生,也许已经开始,因为自我、命运的控制权,已经不在我们的手里。

  4、人们一旦从别人身上获取了心理优势,往往不会收手
  尽管情况并不一样,但这个17岁的女生,让我想起了一位青年在一档相亲节目上的失败表演。
  人与人之间有区别,但心理规律是不认人的。
  在VCR(摄影机)和舞台上,这位青年使劲耍时尚小青年派头,并陶醉在自己的各种姿势中,以为表演得这么有个性,定会博得女嘉宾的青睐,却没想到一通卖力表演之后,面前灭灯一片。
  在退场时,他不玩时尚造型了,眼里露出失落、惶恐,一再辩解“其实大家不了解我”“真实的我不是那样的”。
  很无辜吗?非常遗憾,在那一时刻,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心理动物。
  这位青年独特的内心语言是这样的:“我觉得玩时尚小青年很有特点、很有个性啊,所以一定会得到女嘉宾的欣赏。”
  于是,他这样玩了,却没想到,自己面对的不是无知少女,而是一帮阅男人无数的女嘉宾,自己这样装只会显得幼稚可笑!
  灯全灭后,他知道自己玩砸了(除非突然精神失常,他才能否认这一点),但把自己装失败偷换为:在VCR和舞台上耍时尚小青年派头的那个人不是真正的他。动机是企图挽回面子。
  但这一招几乎是自杀式的,整个把自己搭了进去。他相当于主动招供:“其实我很愚蠢,你看,我居然去扮演一个时尚小青年,以为会被欣赏。而被灭了之后,我为了面子又说真实的我不是那样子的,可见我多么虚弱!”
  招供完后,他无异于对广大观众深情呼唤:“既然我这个人是如此的虚弱和愚蠢,那么,你还等什么?请放心地鄙视我吧!”
  他为什么玩砸了?很简单,他想的只是“我这么玩别人一定会喜欢”,而没有“我这样玩会显得很幼稚吗”的意识。他看见的只是自己在心理上想象的别人的反应,本质上,看见的其实只是自己。因此,在场上,他有一半是表演给自己看的!
  本来,玩砸也就玩砸了,像这种“一次性博弈”的情况,他正确的做法就是退场时继续装下去,这样虽然玩砸了,但还能保持一种“自我”的同一性。
  请 注意,下面我要讲一个心理常识:在存在心理博弈的场合中,千万不要小看这种“自我”同一性。一个“始终如一”的姿态是具有心理威慑力的。为什么?因为它象 征了一种坚定,背后有强大的心理力量支撑。如果这位青年真的这么玩了,对掌握他生死大权的那些女嘉宾们,以及观众们,即使觉得他幼稚可笑,但由于信息有 限,是否真的可以鄙视他,他们在心里面并不能真正确信。
  悲剧是,他居然否定了自己的表演,以为效果只是:别人也会按他的辩解,认为这的确不是真实的他。他没想到,别人一旦认为他幼稚可笑,获取了心理优势,就不会收手,在心里面倾向于希望他表现得更幼稚一些。而他还挺配合,把自己一直以来的虚弱和突然发生的愚蠢全盘暴露!
  是的,人们一定会热烈地回应他的深情呼唤——放心地鄙视他!
  你也许会说,可能有些人会受他的暗示,觉得真实的他可能也不是那么幼稚。
  我想说,当然会有这种人,但很可惜,他们不仅缺乏洞察力,而且不知道在自己心里面发生了什么。
  发生的是这件事情:青年显示的“无辜”造成了一种道德压力,让这些人阻止自己继续去痛打落水狗表现心理优势。他们涌现出“好像真实的他也不是那样哦”的念头,其本质,只是为了解除道德压力给自己造成的心理负担!

  这是在和这位青年一样陷入“心理动物”的状态,但如果是在大脑管用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和这位青年存在利益博弈的时候呢?
  想一下后果吧!
  5、骗子和忽悠大师们最高的境界,根本不是去说服你,而是让你自我说服
  在这里,我要揭示一个人类心理的巨大软肋:实际上没有多少人,真的确信他相信什么或不相信什么,要他选择相信或不相信,他一定需要一个头脑之外的理由。
  注意,是头脑之外的理由。
  阿道夫?希特勒阁下最大的魅力,就是他的偏执和狂热,绝对相信自己真理在握,有如上帝在尘世间出现。无数掌握着通往“天国”、通往“人间极乐世界”的钥匙的“宗教领袖”和“政治领袖”,对他们的教义同样会信誓旦旦。
  这种“肯定是”“绝对有”的神圣姿态,其心理力量太强大了,本来就对“有没有”无法确信的大众,几乎无法抗拒。
  同 样,曾经的行骗表演艺术家张悟本同志能够忽悠很多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在心里面,无法在一开始就确信他的那种“养生食疗法”一定是骗人的或一定 不是骗人的。而如果相信是骗人的,他们得不到什么好处;相信不是骗人的,则可能有奇迹发生。所以,他们在心里愿意去相信。
  喜欢装神弄鬼的大师们最高的境界,根本不是去说服你,而是让你自我说服!
  6、当一个人出现在你面前时,请仔细分辨,他是带着一个头脑,还是一个心理
  当一个人出现在你面前时,并不仅仅是带着一个头脑,或并不是带着一个头脑。你要说服他,得看他是在用头脑听,还是用心理听。
  如果他是准备用头脑听,这个时候你必须诉诸说理,用强大的逻辑让他接受。
  如果他是准备用心理听,你和他讲道理等于对牛弹琴,你要做的只能是用“这样做对你没什么好处”“你这么干还是人吗”等来诱导他、暗示他,让他在心理上产生希望、产生恐惧、感到压力——他的心理只吃这一套!
  说到这里,我要岔开一下,教大家一个厉害的方法。当一个人和你谈到了某件事,这件事和某个人或某群人有关,比如告诉你,有人打算背后搞你一把时,请注意他的眼睛和表情!
  如果他眼睛直视你,同时有着坚毅,表情也较为凝重,那大抵是真的,因为这表明,他是在头脑上做出一个判断,注意力是在头脑对信息的整理和传递上。如果他眼睛游移不定,表情有些不自然,请相信我,他的重点不是在头脑上做判断,而是在心理上怀着某种目的,想对你说什么!
  请想象一下那些长舌妇、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的眼睛和表情!
  7、“我觉得……”句式会让很多机会从你身边溜走
  继续说刚才那个青年。在电视节目结束后,这位兄弟的光辉形象仍然停留在我脑海中。
  他犯下这种愚蠢的错误,可以说是自己心理的一个必然结果,而往往又会成为以后错误的原因。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的是,当错误发生时,种子其实在他以前的人生中已经种下了,而这个错误,往往又是以后我们干一些蠢事的源头。
  我特别注意到了这位兄弟的经典台词:“我觉得……”

  在这里,我要向余秋雨老师学习,含泪劝告大家:在说话时,除非是为了敷衍、博弈、自我保护,否则要对自己狠一点,对那些对你充满期待的人干脆一点,千万不要用“我觉得……”的句式!
  这个青年成为一个心理动物,“我觉得……”正是症状之一。
  玩“我觉得……”句式后果很严重吗?
  是的,先生!
  一 方面,你不是在描述一件事情本身,而只是描述你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我觉得……”句式在心理上带有一种自我保护性质,害怕说错。在别人期待的是你准确地描 述一件事情并进行判断,而不是你对它“如何感觉”的情况下,你这样干会隐隐地让人失望,他一定会认为你心里面根本就没有想清楚,没有把握,不具备控制某些 东西的能力——或者,他都已经充分信任你了,你还对他藏着掖着!
  请高度重视这个硬道理:“我觉得……”句式会让很多机会从你身边溜走!
  另一方面同样致命,它是一个很坏的心理习惯,长期运用会杀伤自己。
  从语言和心理的关系上看,当一个人说出“我觉得……”时,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就是给自己一个理由,阻止自己把问题搞清楚,阻止自己在心理上对某些事情进行控制。长此以往,你的洞察力、分析能力必然越来越迟钝,而心理也越来越失去抵御打击的能力。
  8、一个人在头脑和心理上是什么档次,往往对应他在社会上是什么层次
  几千年来,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一直在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本华老师所描述的那种阴郁灰暗的人生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避免。
  苏格拉底谆谆教导我们,在头脑上我们要走出“洞穴”,不要把影像当真实,做一个理性的人,而不是一个靠自我欺骗而活的人。
  康德仰望星空,沉思良久,在书里写上一段话,请我们记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因为一个人要想不疯狂和心理畸形,必须有所敬畏。
  海德格尔在“存在主义之河”中跋涉时,突然看到了人类“存在”的真相。他说,语言就是“存在”的家,而“存在”则是我们的家,千万不要遗忘我们的“存在”。
  弗洛姆接过海德格尔的话,说,爱和创造性的工作是我们克服与世界分裂的两条道路。如果我们把自己给卖了,将成为一种“存在的败笔”,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弗洛伊德突然充满了悲悯,他说,“压抑”是我们痛苦的源头,而人在心理上,总需要一个“父亲”的保护。如果我们真想告别心理上未成年的阶段,那么,请学会在心理上独自生活。
  ……
  如果说头脑和心理,是人的“内存在”的话,那么,他的处境、他的命运,总会同时受“内存在”和“外存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头脑和心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影响到了他的处境和命运。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头脑和心理上是什么档次,往往对应他的处境和命运,对应他在社会上是什么层次!
  而行为的背后,则隐藏着头脑和心理的秘密。
  很幸运,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样的秘密。
  从这里开始,我将站在哲学和精神分析先辈们的肩膀上,在他们看到和没有看到的地方,把这个秘密说出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簪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65 人气:2
摘要:【第一簪春灯暗】☆、一恶名昭彰(一)暗夜中,忽然有暴雨倾泻而下,远远近近的山峦峰林,长长短短的江河峡谷,全都在突然而至的暴雨中失去了轮廓,消渐为无形。前方的路愈见模糊。长安城外沿着山道满栽的丁香花,也被倾泻的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一团团锦绣般的花朵折损在急雨中,堕落污泥道,夜深无人见。 [点击阅读]
谈笑间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前世今生来世唯物主义者不相信前世、今生和来世,我不是,我相信。我的前世也许是个和尚。倒并非因为光头,在我开始光头之前的很多年里,脑中就有个烙印,和尚这个职业很酷,除了不能有男女之情很要命以外,厉害的和尚总是武功高强修行圆满,普济人心慈悲众生,多么令人神往,让我魂牵梦萦。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二:流亡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怪物在幽暗地域的通道中笨重地行进,它的八只脚在岩石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在寂静中四处回荡。怪物并没被自己制造的噪音吓得慌张乱窜,四处寻找掩护以躲避其他掠食者的袭击。尽管幽暗地域危机四伏,它显然自信满满,完全未把任何敌人放在眼里。它呼吸的气息是致命的毒气,利爪能凿穿坚硬的石头,嘴里森然环列着好几排矛状尖牙,可以轻易撕裂最厚的毛皮。而最骇人之处在于它的视线,一眼就能将猎物化为石像。 [点击阅读]
专业主义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专家的定义***************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前言--预言将自我实现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点击阅读]
再错也要谈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笨——不用太笨,只要笨到会真心相信你那些承诺,爱情就得以成立了。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聪明——不用太聪明,只要聪明到不去追究你那些承诺,爱情就得以延续了。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笨——如果你要求的是恋爱的“量”:爱的时间长久些、或者同时爱好几个、之类的。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聪明——如果你要求的、是恋爱的“质”:要爱得精彩些、要爱得刻骨铭心些、之类的。 [点击阅读]
冬日最灿烂的阳光2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1圣诞节前夜,一大早便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这场雪越下越大,傍晚明晓溪和牧流冰来到东宅的时候,雪已经厚厚地覆盖了整个大地。明晓溪用手不停搓着冻得通红的脸蛋,好冷啊。不过当她的脚刚踏进主屋的大门,一股暖洋洋的热流就把她包围了。好、好温暖啊,明晓溪幸福地叹息。 [点击阅读]
天崩地裂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第一节时间之龙诺兹多姆在时间的漩涡里痛苦挣扎,他看到了隐藏在燃耗军团和死亡之翼耐萨里奥背后、在那黑黝黝湖水下面的更为强大的邪恶力量,暗夜精灵、兽人和人类的命运就只能靠他们自己来争取。伊利丹在归顺萨格拉斯的过程中失去了他的双眼,但这双已经失去视觉的眼窝却具有了可以探知魔法的强大力量,而他接受的第一个人物就是寻找意欲破坏传送门并且夺取“恶魔之魂”的玛法里奥、克拉苏斯和他们的同伴们。 [点击阅读]
奔奔族理财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可以理。”这句话的“出镜率”甚高。我几乎遇到过的80%以上的年轻朋友都会这么说,尤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从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王,22岁,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刘,25岁,专科毕业,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 [点击阅读]
女人的资本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就是成功者你可以成功:女人的心理资本心中有希望,在女人的一生中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会对事业的成败产生重大的影响。�ブE�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 [点击阅读]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陆琪内地首席励志作家说职场是“老板公敌”说情感是“男人公敌”说成功是“所有成功者的公敌”在任何时候,都只为小人物说话简介:著有畅销职场书《潜伏在办公室》系列、《上班奴》职场、情感、人文等跨界专栏名家博客点击过千万,作品网络转载过亿国内顶级编剧之一,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委员会互联网首期创业者,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