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 第七章 对抗不确定性,重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七章 对抗不确定性,重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3.要对抗不确定性,我们必须重建心灵秩序,重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对于有洁癖和过分讲究秩序的人,他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卫生和整齐,而是为了消除焦虑、消除恐惧。外面的世界给他造成威胁,他无法控制,于是便通过一种替代性的方案来挽救自己风雨飘摇的自我。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会与不确定性相遇。
  (1)我们干了一件可以影响我们的利益甚至命运的事情,但结果未知时
  请想一下,假如你参加了高考,或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在还未录取时,除非你考得太差,或是确信自己考得太好,否则是不是感觉自己被绑到了希望和无望的大火上烧烤?
  从内心来讲,在走出考场后,你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范进中举”。因此,你会暗示自己借助此次考试而一举改变命运。但不幸的是,你并不知道结果,而结果有摧毁你这一希望的可能。这就给你带来了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寻求心理保护,告诉自己不要去想结果0如果焦虑很严重,以致对你来说已经是一种残酷的心理折磨,那么,为了维护心理的生存,你就有可能干脆预想自己考得很差,从而确定一个结果,消除不确定性对你的威胁。
  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就产生了:你本来希望自己考得好的,但在焦虑的驱使下,干脆把它想到最坏,因为这样你可以在心里告诉自己不需要再去想,你可以解脱了。
  (2)在作出重要的人生选择时
  在存在主义哲学大佬萨特眼中,人是一种“无用的激情”,对人类的希望越大,恐怕失望越多。不过,作为人道主义者,他还是一再提醒,人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你们没有不自由的自由。这意思是,你铁定是自由的,因为你有自由意志。这么说吧,就算你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奴隶,那也说明了你有想变成奴隶的自由。而且,生活随时都在向你展示多种可能性,有接二连三的选择在等着你,除非你从一出生就完全像一部机器一样,有一个神秘的东西在控制你,叫你走就走,停就停,否则你还是有自由,因为你一直在作选择。
  从存在上讲是这样的。人这个物种不像动物,他走的不是“专门化”的道路。我们知道,每一种动物都有一种器官非常厉害,比如狗的嗅觉、狼的牙齿、兔子的腿,这种“专门化”使动物能自动适应外部特殊的环境,它嵌在自然的链条中,没有什么不确定性,就像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一样。
  人在这些器官上都干不过动物,他最厉害的地方是大脑、是意识。但上帝是公平的,好处哪儿能都让人给占了。人要为他的“非专门化”付出代价,代价之一,就是他在心理上要感受世界的不确定性,一定要作出诸多选择。
  就算是在被迫的情况下,人都有选择的问题,都有选择生和死、吃饭和吃屎的自由。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者被反动派给抓了,反动派都还要先喊美女来考验一下革命者,看他们是不是特殊材料造成的,能不能抗拒糖衣炮弹的袭击,最后才是拿来烧红的烙铁,考验他们坚强的革命意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的选择就更为普遍,小到穿哪一件衣服,大到在两个各有优劣的工作机会面前,选择哪个工作机会。以后者来说,这种情况让我们非常痛苦,因为在两个工作机会不是那么高下立判的情况下,选择哪一个都有风险,它们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你又会碰到什么麻烦,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3)在社会大潮中随波逐流,感觉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最困难的就是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原因有两点:一是一个人坚持做一样事情,在社会浮躁、变化很快的情况下,有和社会“脱节”的心理后果,这是很多人恐惧的;二是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或能否取得标志着成功的利益,在风险和变数很多的情况下,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心理预期。我们被抛入了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只能被社会的潮流裹挟而走。

  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威胁呢?
  在前面我们讲过,在人与外部世界“自我—对象”或“主体—客体”这一方向性结构中,只要力是由外部世界指向我们软弱无力的“自我”,只要外部世界显得神秘陌生、无从预知,或变得太快、无从把握,不确定性就吃定了我们。要对抗不确定性,我们必须重建心灵的秩序,重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看一下,人们为对抗不确定性都采用了哪些方法:
  (1)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攫取权力
  在现有的利益分配规则下,权力除了可以带来物质利益之外,还可以给人一种控制他人和局势的快感,这种对人和物的控制,能让权力者产生一种他可以控制这个世界的幻觉。而一个人一旦感觉到他可以控制他的心理情境所置身的那个世界,就获得了一个秩序,他就感觉他能主宰和自己有关的一切,不确定性给他的威胁就消失了。
  我无意评价很多人攫取权力的伟大抱负。但必须说,这种对付不确定性的策略在逻辑上是自毁的,而且会有可怕的心理后果,所以,要注意,心态要放好。一个人的权力从来不是独立的,而是深嵌在组织或整个社会的系统里面,他能控制别人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会被别人控制。处长在他的地盘确实可以威风八面,什么都能摆平,那个秩序由他控制。但是,按照这种逻辑,在处长以上的官面前,他又把自己投入到了不确定性之中,因为他控制不了什么东西,相反,只能被人控制,他的权力取决于上级的评价,而这是他无法准确把握的。另外,一个人如果要以权力来确立一个秩序,他就会变成一个施虐狂,因为他只有施虐于他人,在心理上才能体验到自己确立了一个秩序并具有主宰地位。
  (2)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玩洁癖,非常地讲究秩序
  比如,一个人在家里,一定要把家里弄得一尘不染,什么东西都要摆放有序,整整齐齐,搞脏了一点,搞乱了一点,他就非常不舒服。
  讲卫生和把东西放整齐当然是很好的习惯,但弄得这么夸张,就已经背离了它的目的,而发展成一种心理问题。准确地说,对于有洁癖和过分讲究秩序的人,他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卫生和整齐,而是为了消除焦虑、消除恐惧。外面的世界给他造成威胁,他无法控制,于是便通过一种替代性的方案来挽救自己风雨飘摇的自我。毕竟,在家里,在他的小世界,他还是可以通过自己打造一个秩序,来获得一种确定性,一种对生活的控制感的。
  这种对抗不确定性的策略当然也不太成功。道理很简单,它是一种逃避,一种鸵鸟战术,一走出家门,这一招就不灵了。
  另外,前面已经说过,知识是用来驯服不确定性的,很多人也这样干。在对抗不确定性的战斗中,这是最不坏的一种武器了,因为一个人了解得越多,他对未来的判断就越可靠。但奇怪的是,很多有知识的人,为什么在变化和混乱面前仍然空虚迷茫、惊慌失措呢?
  原因有三。
  (1)他所掌握的那些知识,只是“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及“未来可能是什么样子”意义上的,没有涉及“是什么让它是现在这个样子,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层面,说穿了仅仅是对世界表层的一种浅显描述,不是对世界本质的深层探究。而世界是变化的,所以情况一变,他的知识就不管用,用知识建立起来的心理秩序就瞬间瓦解。

  对未来的预测仅仅是预测,仍然是从外部猜想这个世界的趋势。我们不可能靠预测把确定性嵌入我们的心理结构。
  一个人如果希望用知识来摆平不确定性,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哲学思考。
  (2)现代社会和古代极不一样,古代人的生活范围很小,世界基本没变,他的经验和知识都是鲜活的,他面对的是一个具体的世界。他知道什么,不仅仅是头脑知道,而且可以用心去感受。但现在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现在的世界对于人来说很抽象、很碎片化,人以知识去和这样的一个世界进行联系,那只是头脑的联系,在心理上,他不像古代人那样,和世界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3)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极为有限的,就是“专家”也如此。“专家”除了知道他专业领域的事情,在其他领域基本上也是一个白痴。当然,在现在的中国,“专家”就是“砖家”,他们在一些领域还不如普通人,因为他们连常识都不懂,或者,为了利益,他们装得好像连常识都不懂。
  正因为一个人不懂很多领域的知识,所以在抽象而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大家成了迷失的羔羊,为了趋利避害,很多人便需要一个“专家”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事务。也正因为这种情况,很多人在心理上丧失了自己的独立。
  组织靠不住,兄弟靠不住,领导靠不住,同事靠不住,专家更靠不住。
  能够靠得住的只有两样东西:理性和自我的修炼。
  关于理性,前面我已经讲了一些,在这里也无法讲得太多,毕竟不是在专门讲哲学。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思考一样东西的时候,最好有点逻辑。为什么我们能认识这个世界?是因为这个世界有一种“客观逻辑结构”,它和我们大脑里面的逻辑结构是同构的。你要是看待很多事情时,是尊重逻辑而不是尊重你的情绪的话,你就会有强大的心理力量,因为你触摸的是世界强大的规律,而不是它流逝变化的那些东西。
  除了理性,对抗不确定性,我们有一个更重要的方法:静观。
  在印度,在喜马拉雅山,灵性大师、宗教隐修者们普遍采用静观的方法来训练自己跳出这个纷扰的世界,让自己变得很警觉,逼近存在的真相。我们还要在这个世界上混,没有必要搞得那么极端和夸张,但借用它的一些原理以及心理学、哲学的一些深刻洞见改变我们自己,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需要澄清的是:我们对抗的不是不确定性本身,也对抗不了,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是防止、阻止它在我们的心理结构里产生作用,掠起情绪。根据“一种东西如果不在人的心理上存在,就等于不存在”这一心理规律,我们可以消除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威胁。
  假如你走在一条小路上,像法国哲学家卢梭那样玩“孤独漫步者的遐思”,抬眼一看,前面有一个人,你是不是只是在感觉他,而不是在思考他?而假如几秒钟后,你开始琢磨他是什么人,为什么出现在这里,你的那种感觉是不是消失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样的一个规律:感觉和思考不能共存!当你在感觉的时候,你的思考即已中止;而当你思考某种东西时,你就不再感觉到它。
  与此类似,当你静观一种东西,你就会觉知到它;而当你觉知到它,你对它的感觉就会消失。
  所以,当不确定性袭击我们时,当空虚迷茫、恐惧焦虑涌上我们心头时,当人生要我们作出艰难的选择时,我们要训练自己静静地看着它们,一方面,看穿它们的各种幻象;另一方面,保持强大的心理定力。
  为什么我们会有空虚迷茫、焦虑恐惧这些情绪呢?根据感觉和思考不能共存的原理,原因正如我们在前面章节中所讲的,我们的思考不能瞬间启动,对刺激我们的那些东西,比如不确定性,我们没有觉知,丧失了防御,任由外界刺激进入我们的心理结构。在外界的刺激下,情绪在我们的心理结构生长,像污水一样,把我们的心理结构弄得混沌不堪。

  需要继续阐明的是,情绪是携带着心理能量的。事实上,像我们的欲望、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志向等,都携带着一定的心理能量,它们一定要投注到某一点。我们的欲望、追求和志向都投注到外在的世界,但情绪投注的地方,恰恰就是我们的整个身体,它一旦产生,就会携带着心理能量冲撞我们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以及手、脚等身体器官。
  所以,只要你的心理能量不被激起,情绪就会消失。或者,在你被外界刺激有了情绪的情况下,只要你的心理能量能够得到转移,情绪也会消失。在这两种情况下,置你于心理弱小的不确定性都被驯服了。
  为什么一个被情绪笼罩的人,在心理结构上处于混乱之中?因为他只是感觉到情绪,却没有思考、觉知到它。但是,只要我们静静地看着它,就可以洞穿它。原因是,当我们静观、思考这些情绪时,我们的心理能量已经转移到了静观、思考上来了,情绪的心理能量被夺走,它就会消失。
  我相信你一定还记得中学物理上有一个“能量守恒定律”。我已经说过,我们的欲望、追求、志向等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中都是一种心理能量,它投注入外部世界。而能量只要被激起,就不会消失。但它可以转移。
  灵性大师奥修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假如你是个男人,在一个房间看到有位祼体美女,是不是有性冲动?性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但是,假如你只是静静地看着她、思考她,你还有性冲动吗?没有了!能量都从身体的某个部位,转移到大脑、心理那儿去了。为什么有的男人和女人,觉得彼此在很多方面有共同语言,非常谈得来,却无法产生爱情的火花呢?问题就是,他们彼此的心理能量已经被大脑层面的交谈夺走,在心灵上没有了爱的感觉。
  知道了原理后,在技术层面上,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第一步,当不确定性的情境出现时,在内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这一步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关闭心理结构的大门,阻止自己体验到那种焦虑恐惧和自我的软弱无力感。
  第二步,很不幸,在不确定性的袭击面前,我们在劫难逃,我们不得不体验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冲撞。这个时候,马上静观它,不要压抑。
  在这一步,一个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我们总是去想后果会是什么,担心这担心那。比如,当对自己的考试没有把握时,就会想象、推理自己会不会考好。错了!一定要斩断情绪的推理、想象之链,因为在结果最终没有确定前,它通向的恰恰是自我折磨。
  我们要做的恰恰相反,是追溯情绪的源头,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情绪,是什么引起的,这种情绪意味着什么。一旦这样做,一方面,我们的心理能量就得到了转移;另一方面,我们的理性探触到了产生情绪的那些事情上,在心理上远离了它们!
  第三步,打破固有的心理模式。第二步很艰难,因为一个人在一开始很难静下来,你会感觉到头脑混乱、情绪繁杂、焦虑不安,你产生的那个情绪在你的心里到处冲撞。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静观的训练,正要打破你以往的心灵秩序和你与世界的联系方式。而要打破它们,在开始的阶段肯定有某种程度的心理紊乱。但只要坚持,慢慢地,一个新的心灵秩序和与世界的联系方式就会得以重建,使你在心理上变得强大。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