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 第五章 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 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章 跟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相会
  3.智力结构是强大的“软猬甲”
  一个人绝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他个人的往事,他的心理背景去和别人打交道的。忘记这一点将是一个愚蠢的错误。
  假“自我”是一杯毒酒,但有的人饮鸩止渴,而且乐此不疲。
  必须要把这一点说破了:“自我”就是用来让你在心理上得到生存的一种心理功能,不等同于你身体的那坨肉;但是,如果它是假的,恰恰就会导致你心理弱小,很多时候让你在心理上遭受威胁。
  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并不需要玩佛教那一套。为了摆脱痛苦,也不需要像中国传统“智慧”那样自欺欺人地“难得糊涂”。准确地说,我们并不需要去反抗假“自我”背后的强大社会力量,而只是不让假“自我”支配我们。
  我们的理论和方法是:在各种博弈情境中,保持足够的冷静和敏锐,阻击任何外界的信息、情境绕过我们的大脑而瞬间进入我们的心理结构,否则,这样的信息和情境就会激活我们的假“自我”,从而操纵我们。我们必须让这些信息先通过我们的大脑,在智力结构里面进行解读并作出反应。这样,智力结构成了我们强大的防御阵地,保护我们的心理结构不被他人伤害。
  上面这段理论可能比较难理解,我们打个比方:假设你是一个无房、无车的蚁族0某天,你去相亲,对方突然问你:“有房、有车吗?”你苦涩地摇摇头。她又再问你:“月收入达到一万吗?”你无地自容。她怒曰:“我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在你的自行车上笑!”并语重心长地教育你:“穷人不配有爱情!”你羞愤交加。
  好了!看到没有,她的话完全绕过你的大脑,瞬间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像刀一样准确地刺中了你因为没房、没车而极为弱小的那个“自我”。你无力抗拒,因为不是你的大脑,而是心里面的那个穷酸的“自我”在感觉、在思考、在判断!
  如果这个例子仍然让你觉得理解得不够深入,那么我们继续解释一下什么是智力结构,什么是心理结构,这两者有何关系。毕竟学一种武功,必须理解拳谱里面的一些词语,体会它的深刻思想,像李小龙一样,武术就是一种哲学。
  智力结构(也可以叫认知结构、思维结构)指的就是大脑的功能,代表着人的感觉、知觉、思考、理性。人有这个东西,而动物一般来说是没有的,这就使人和动物有了巨大的区别。
  动物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刺激——反应”,你做出一幅凶神恶煞的姿态要打一条狗,它马上就会跑;而它和自身的关系则是“本能——行动”,一条公狗发情了,就会屁颠、屁颠地去找一条母狗,而且不会顾忌是在什么地方。
  但是,人不一样,在人与外部世界、人与自己的本能之间,有一个智力结构隔开。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刺激——判断——反应”,有的人在你面前凶神恶煞地做出要打你的姿势,至少可以让你用大脑作出一个判断:视实力,打还是不打。在人与本能的关系上,你发情了,不可能随便在大街上找一个女人解决吧?大脑的功能告诉你,那是错误的、危险的,你的行为得先经过大脑这一关。
  绅士不过是有耐心的色狼,这句话是很多女人的经验之谈,恐怕也是一些极为伪装的男人的夫子之道,但它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的。这帮人在猎物面前,能够用大脑控制自己的本能,不让它马上发作出来,而是用人类发明出来的那套虚伪交际礼仪来包皮装、隐匿自己的欲望,给猎物营造一个温情浪漫的情境,使她们在心理上说服自己:上钩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一些土流氓大脑功能不起多大作用,欠缺人类运用“文明”的能力,更像是本能驱动下发情的公狗。
  比之智力结构的简单性,心理结构是一个很复杂也很有歧义的概念。一个概念复杂,往往是它指代或描述的东西复杂。弄一个简单点的词语来让人对某些东西一看就懂当然省事,但这会漏掉非常重要的东西,是非常偷懒的做法。
  相信刘德华的话,去买某种品牌的洗发水,我不知道有没有错,因为我没买过。但请相信弗洛伊德、弗洛姆、荣格、阿德勒、霍妮、埃里克森等非常牛叉的精神分析的先知,也请相信我,理解了什么叫心理结构,我们就掌握了理解千奇百怪的心理现象的一把神秘钥匙。一种牛叉的洞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从理解中来。所以,给自己一点耐心!
  让我来打一个手电筒,照亮“心理结构”这一概念的黑暗。
  人的心理结构就相当于一个密室。我们知道,这个密室里藏有很多东西,人的欲望、本能、性格、动机、情感、记忆等,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像管理无序的仓库一样。
  有些励志大师一直鼓吹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管理员”,口号不错。但一定得明白我们的情绪在心理结构里面是如何运作的。光靠喊几句口号就想控制情绪,那是神话。
  要注意这个密室下面还有一个黑暗的地下室。有很多东西堆在密室里,但还有更多的东西堆在密室下面的地下室。堆在上面的,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有意识的内容,而堆在下面的就是无意识的。
  有意识的意思就是:当你爱一个人、恨一个人时,你能够清楚地知道;而无意识就是:你可能讨厌某一个明星,但你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或者,你干了一件荒唐的事情,过后你都觉得莫名其妙。另外,还有很多人类和个人的往事,就永远待在地下室,无法呼唤到你眼前。无意识非常类似于有一个幽灵在暗中操纵你,它就在你内心的最深处。
  心理结构这个仓库太乱了,走进去一看,会把人的大脑搞晕的。弗洛伊德等大师都没有进行整理仓库的工作,这种事情,还是让我来干吧!
  在整理心理结构这个仓库的过程中,我把很多杂物给扔了,只保留5样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东西:身体—身份特征、往事、性格、价值偏好、情感,它们都可能变成一种用来维护人的心理生存的心理功能,也就是说变成人的“自我”。
  一个人常常为他的身体—身份特征而自卑,或者狂傲。一个残疾人、一个性无能的男人、一个底层青年,不用说,那是比较自卑的。而一个帅哥、一个猛男、一个北大毕业生,那就会感觉自己牛叉得不得了,常常以“帅”“猛”“北大”而自傲。你攻击到他们的身体—身份特征,都是在攻击他们的“自我”。
  阿Q同学头上有疤,就最痛恨别人说“疤”这类字眼,甚至连说“光”“亮”都不行。
  多年前,我曾经有一位同事W,20多岁了,身体上长得还像一个八九岁小孩的样子(我建议,我们最好用描述,而不用“侏儒”之类不友好的词汇来界定一个人的身体特征)。在他面前该怎么说话我还是懂的,从来不敢说“矮”“小”“短”之类的字眼。我想都想得到,自卑已经使得他的心理极度扭曲,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他。
  而且,我预感,W以后肯定会出事。这是一个心机颇深,对自尊有着几乎是致命要求的人,现实迟早会把他引爆。
  有一次,我和W,还有另外几个人一起去体检,碰到了另一位同事。他做了一个非常愚蠢的举动,看到W觉得非常稀奇,居然像看猴子一样地看着W,眼睛闪着嘲笑和挑衅。面对这种简直是找死的举动,我真为他捏一把汗,并观察了一下W的表情。我看到平时极会隐藏的他眼睛里充满了杀人的欲望。

  最后W终于杀人了。不过,死者不是这个找死的同事,而是W的老婆。原因据说是因家庭琐事而争吵,W拿起了刀。真是悲剧。
  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往事,而且在心理结构深处,也装了人类的往事。除非是天生的白痴,否则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到长大成人,在心理上都会演化一番人类史。现代人和古代人、90后和80后、80后和70后的区别仅仅在于,在社会化过程中,他们的智力结构和心理结构仓库上面的房间,装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而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时代,社会上的那些东西都不一样。
  对于个人的往事,很多我们已经记不起了。我们之所以记不起那些东西,或者是它们当初对我们的情感冲击不强烈,掠过大脑就像烟云一样消失了,就算掠过心理结构,因为不太重要,也很快就被放到了黑暗的地下室;或者,有些东西太让我们痛苦,我们要阻止自己记起它们,于是,这些东西就像魔鬼一样被驱赶到了地下室,我们得把它们囚禁起来。
  1909年9月,弗洛伊德应美国克拉克大学邀请,在其校庆20周年之际,从奥地利跑到美国去作了一次演讲。
  那时,他在欧洲极不得志,非常郁闷。心理学界的大佬们,因为弗洛伊德革命性的创见而显得他们像个白痴,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于是动用自己控制的资源,拼命打压老弗,说他搞的精神分析是伪科学。而老欧洲的人民也假正经,被心理学大佬们洗脑后,也认为弗洛伊德是个鼓吹色情的坏蛋。相比之下,美国人民的心灵就要纯朴得多了,对新的心理学发现更有兴趣。
  第一天,美国人的热烈欢迎就让弗洛伊德感动得热泪盈眶。士为知己者死,真理更应对有理性教养的人宣示。于是,在演讲中,老弗第一次把自己对人类心理的破译给系统地抖了出来。
  他宣布了一条不亚于《圣经》“十诫”中某一“诫”的发现:很多人之所以得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之类的神经症,是因为在最初某人某事某情境刺激到了他的心理结构,让他遭受了心理上的创伤,但是他当时因为害怕、因为羞耻、因为面子等原因,无法让情绪以正常的方式发泄,痛苦被压抑了。
  什么是神经症?神经症的本质,就是这些被囚禁的情绪,你不让它们正常地发泄出来,它们就会改头换面,让你认识不到它们,以变相的方式进行发泄!而这个变相发泄的过程就是症状的表现。
  其中一些情绪还一直驻扎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了心理生活中长期障碍的根源!
  要治好这些神经症在理论上也很简单,老弗的学生弗洛姆接过话说,就是把无意识变成意识。老弗解释说,所谓把无意识变成意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让神经症病人在心理上重新进入当初出现心理创伤时的情境,记起以往那些痛苦得不敢面对的往事,把当时不能正常发泄的情绪痛快地发泄出来。像催眠、自由联想这类在现在的心理治疗中常见的疗法,干的就是这种事情。
  我要站在老弗的肩膀上补充几句话:不仅神经症,很多人心理扭曲、心理变态,也是这么一个逻辑。
  假如你的上司狠狠地羞辱你,你很生气。但除非你不要工作了,有胆拍桌子,揍他一顿,否则,你就会选择忍气吞声。也就是说,在当时那种情境中,你压抑了你的情绪,在他面前保持了情绪的稳定。但是,你的“自我”已经被他踩在了脚下,你在心理上很难生存。为了获得心理的生存,你那一股气一定要出,不能在上司面前出,那就换一个人,或换一种方式出。碰巧你可以管一个人,那么,你非常有可能像上司羞辱你一样羞辱他,让那一股气变相地发泄出来,获得了平衡。
  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情绪变相发泄的食物链:老公在单位里受上司的气,不敢发作,便回家拿老婆出气;老婆受了老公的气,无法发作,于是便拿儿子出气;儿子干不过老妈,便拿皮球出气。这样的强者拿弱者出气的食物链,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生存状态。很多人就是这样变态的。
  为了让一些白领减轻“压力”,在上司羞辱自己时变相地出气,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发泄公司”,弄一些“假人”,供有气要出的白领发泄用。而有的公司甚至不需要市场提供这类服务,很人性化地弄了一个房间,把公司高管的“假人”放在一起,让员工去拳打脚踢,甚至用鞭子抽。
  这类玩法,的确可以让人的情绪发泄出来。但它对准的并不是当初制造了这一情绪的人,所以有点意婬。它只能让一个人不至于因为没有得到发泄而被引爆,而不能阻止一个人在心理上的变态。
  弱者受到强者欺负,估计在打不过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直接去反抗,而是会寻找替代性目标,出一口鸟气。像制造了福建南平校园屠童案的郑民生“郑屠”,就是这样玩的。作为这个社会的利益受损者,在心理上,他就是把损害他的人放大为抽象的社会,并以社会中最弱势的儿童为具体辨认对象进行“报复”,杀的是当地贵族学校的学生,而不是乡村学校的学生,让他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报复到了该报复的人。
  一个人绝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他个人的往事、他的心理背景去和别人打交道的。忘记这一点将是一个愚蠢的错误。
  我们和别人打交道,都会首先碰到一个问题:性格。性格在心理结构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有着不可忽略的心理功能。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早就说了,性格是人的守护神。用我的话来说,性格就是你和外部世界打交道,让你在这个世界中凸显出来的一种固定方式,同时它用来防御外部世界对你“自我”的冲击。关于性格,在后面我将详细分析。
  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没有价值偏好的人。有的人喜欢美女、有的人喜欢金钱、有的人具有宗教信仰、有的人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粉丝、有的人喜欢平等、有的人却觉得压迫别人才爽……在心理结构上,价值偏好往往代表着一个人关于某事某物某人的“认同”,他往往把他的智力、他的利益、他的尊严、他的情感等押了上去,即把“自我”押了上去。
  所以,攻击一个人的价值偏好,等于攻击他的“自我”。你迎合他的价值偏好,等于恭维他的“自我”。拍马屁高手的一个绝技就是从价值偏好入手,投其所好,很多事情往往都能搞定。
  人好某一口,这一口就是他的“自我”的一部分。
  价值偏好往往会注入情感。一个人越是对他爱和恨的东西注入情感,心里就越抓狂。自古以来就有雇佣兵出现,但情况往往是,雇佣兵在打仗时,往往都不如国家的民兵组织。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雇佣兵只是为钱卖命,为钱杀人和被杀;而民兵组织打仗,则是基于对自己国家的爱,打仗是注入了强烈情感的。
  在心理结构里,某人某事某物越是构成一个人的“自我”,他对他(她、它)就越发难以割舍。所以,爱一个人可以爱得死去活来,并且绝不允许其他异性分享。那是因为对方已全部纳入到了他的心理结构,他要完全控制和占有对方。往往越是如此,一个人就越不允许他所爱的人独立、自由,因为这意味着对方不是他的“自我”,而是另一个独立的存在。
  在真正的爱缺失的情况下,只是由强烈的情感支撑的“爱”具有毁灭性的后果。一旦对方显得不再爱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就等于逃出了他的心理结构,这完全可以让他的“自我”彻底崩盘。这种心理上的巨大灾难非常可能驱使一个人杀死对方。他绝对不允许她在逻辑上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即把自己的“自我”交给另一个男人的情况出现。并且,他要对自己不能完全控制“自我”进行惩罚,杀死对方,实际上是掐死那个让他痛苦的“自我”!

  要获取心理优势,一个人在大脑里必须像狙击手一样对别人的语言和行为进行狙击
  有时候,我们对外界的反应,只能用脑,要诉诸理性、逻辑;而不能用心,诉诸于情感、愿望。比如在认识事物时,如果让心理的内容取代大脑的内容,那我们就戴上了有色眼镜,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
  以自己的爱和恨、自己的愿望和恐惧去看待世界,弗洛姆称之为“人格失调性歪曲”,轻微的,比如卑鄙的人想象着谁都卑鄙;极端的,得了被害妄想症的人,以为谁都想害他。
  有的时候,则是只能用心,不能用脑,比如在家里和亲人相处时,靠的是心的感受,要表达爱,和家里人斗智斗勇就没意思了。家里毕竟不是职场,更不是生意场。
  而有的时候,则必须既用脑又用心,比如在思考一个人生问题时,除了头脑的推理、想象,还需要心的体验,头脑有必要带动心灵的参与。只有思考触发了心的体验,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某个问题。顺便说一句,古代社会的哲学家之所以比现代社会的哲学家心理更强大,更能坚守某一种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的哲学不仅是头脑的产物,更是生命的产物,他们的存在是和他们的思想一体的。但现代的哲学家,思想往往只是他们的“头脑风暴”,和行动是分离的,他们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我在前面说过,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心理取代,不可避免地就会变成一个不讲逻辑的白痴,变成一个一被刺就跳起来的心理动物。现在让我们考察一下,智力结构如何和心理结构相互影响。
  先看一下媒体如何对大众洗脑。请记住,不只是某些机构对你洗脑,你所希望提供真相的市场化媒体,同样如此。
  假设在某个学校,有老师和学生冲突的事件发生。好,媒体,而且是市场化媒体作了一条报道,标题是《老师猛搧学生耳光》。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充满了道德义愤是不是?我们可以确认的是,这一标题,作为一种外界的信息,迅速地绕过你的大脑,直达你的心理结构,激起了你的情绪。
  但你为什么被激起情绪?情况是,你在作出反应之前,在智力结构上已经预设了这样的认知背景:老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非常不幸,你的智力结构和标题提供给你的“事实”合拍了,所以,“老师猛搧学生耳光”逃过了你理性的检验,迅速变成一个“事实”。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你的心理结构蓄积了作为强者的老师不能打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对老师的不满。你实际上渴望这一“事实”出现,好有一个具体目标,合理地发泄你对老师的不满!于是,媒体对你的洗脑成功了,记者轻而易举地就把一个极为片面的“事实”强加给了你。
  如果你仔细看报道,就会发现情况可能不是那么回事。不是老师凶神恶煞地揍学生,而是学生非常可恶,根本就是一个小流氓,多次出言不逊,羞辱老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发生了“肢体冲突”,学生抽了老师一个嘴巴,老师则还以颜色。稍有理性的人,看到这一段后都会修正自己对“事实”的认定,从而修改自己的情绪反应。但是,情绪无法稳定的人,已经完全接受了媒体在标题里强加给自己的“事实”,他对真正的事实已经看不见了。这类大脑已经不管用的人就像一架机器一样,外界只要发出一个指令,他就会被操纵而自动运转。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我有个朋友,是个做IT的,他自称是“IT民工”。此君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公司文员,是个美女。他告诉我,此女在他心中,堪称为完美女神,不仅漂亮,而且温柔,极有小家碧玉的风范。我微微一笑,知道他已经陶醉了。一个陶醉在自己想象中的人将听不进任何反面意见。
  不久,他终于把此女追到手,二人同居了。但也就过了大约半年,他开始向我大倒苦水,厉声谴责此女变成了另一个人,好吃懒做,极为势利、拜金,除了具有一副好皮囊外,简直俗到极点。
  我纠正他:此女从来就没有变过,唯一改变的不过是他正视现实了,而以前他一直活在自己所造的一个梦中。此女的温柔、小家碧玉的风范,完全是他根据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她身上的,是他愿意并相信她具有这些特质,而不是她本来就有的。当初他被自己欺骗了。
  这个故事太有普遍性了。“IT民工”之所以要给他的女朋友设定一个温柔、小家碧玉的“事实”,是因为他在心理上一定要以此来说服自己选择她是完全没错的,并且,她如此美好,也显得自己眼光不错、档次不低。
  幸运的是,在结婚之前他就醒了,而很多人可能都要等到结婚后,才惊愕地发现对方居然是一个自私、势利、粗俗、卑鄙的人,并且感到是如此陌生。之所以陌生,是因为此前他只是在和自己心理结构中的对方打交道,而不是和真实的对方打交道。
  一个人在他人的眼中越透明,他就越没有力量
  在我们的剖析中,智力结构和心理结构的秘密,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终于大白于天下。总结一下,我们获得了七个重大收获。
  (1)在作判断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愿望,一个人必然变得极为愚蠢,毫无逻辑和理性可言,他看到的一切都是歪曲的,并且把“自我”置于被外界控制的境地。
  这一点,前面我们已多次讲到。但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很多人就栽在这上面!
  (2)认定或设定一种“事实”,注入情感的能量,一个人会变得执著,甚至疯狂。
  宗教极端分子在心理上就是这么回事。
  (3)很多人的心理优势是这么获得的:先把身份、地位、学历等外物纳入心理结构,并根据它们的社会价值排序,然后在智力结构上拿这些来和他人作歧视性对比。
  很多俗人证明自己牛叉就是这样玩的。另外,有一类所谓的“知识分子”甚至文化流氓,还借助于这一手法:在和别人争论某个问题时,为了获取心理优势,假如别人文凭没自己高,便通过文凭的歧视性对比证明自己伟大、正确;假如自己在文凭上不占优势,便占据道德制高点,把对方污名化,通过道德攻击而不是观点攻击打倒对方。
  (4)如果一种观念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只要它从人的大脑那儿,被带到心理结构里面,变成一个人心中的信念,一个人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一个哲学家、一个为正义而战的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5)如果这种理性的认知改变了人的认知结构,并且,在把它带入心理结构时,引发了情绪的释放,一个人就可以改变他的心理结构,而心理结构的改变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改变!
  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改变来说非常重要,在后面我将会讲到。
  (6)保持心理结构不动作,以智力结构观察、应对外部世界,并迅速解读和预测外部世界的信息,一个人就建立了心理的防御,并且随时可以出击。
  这是防范假“自我”在外界刺激下动作,陷我们于心理弱小的金科玉律;同时,它也是我们在博弈中的重要武器。
  (7)当个体A以智力结构和个体B的心理结构打交道时,个体B只能是输家;而当个体B以智力结构应对个体A时,谁在心理上是赢家,取决于谁更能捕获对方的心理动机,以及可能要通过语言、动作传达的信息!

  根据(6)和(7),在与他人的博弈中,我们可以训练自己做自我的主人,使假“自我”无从控制我们。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理论理解起来仍有点费劲的话,下面我们就给定一种情境来具体看。
  就以对你的上司为例。某一天,你好像什么预兆都没有,但上司把你喊到了办公室,阴沉着脸,似乎要找你麻烦。
  这好像很酷。
  但你该怎么办呢?
  一个高明的领导绝对不能只玩很酷的面部造型。大领导在基层公务员和老百姓面前,肯定是和蔼可亲的。原因无他,他的权力早已牢固地确立,还玩酷就会吓着下面的人。权力只是让人害怕,但权威却让人在心里敬畏。有了权力,他还需要打造权威,用“人格魅力”来对权力进行包皮装。
  和大领导不一样,科长、股长之类不玩酷有其苦衷。他们和手下每天都相处在一起,甚至还要一起干活,彼此的权力关系并没有多少空间距离,这无法制造权力的神秘感。而权力没有神秘感就没有威慑力。所以,装酷对于确立有效的权力关系无济于事,倒不如在平时就装着这层权力关系不存在,用情感笼络来换取手下对他权力的服从。
  看到没有?当小领导和手下说黄色笑话时,他们的权力支配关系退场了,手下并未感觉到小领导的权力对他产生了压力。换句话说,当小领导和你说黄色笑话时,这个时候他并不是领导,你也不是小职员,你会感觉到他有权力威胁你吗?
  但是,如果小领导是对外人,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必须装酷,俨然权力的化身。
  我第一次懂得“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个道理是在18岁的时候。那时我去老家的一个政府部门办一件事。走到门口,我看到有几个公务员在打牌聊天,便凑上去讨好他们,一人发了一支烟。按照人情的游戏规则,他们接了我的烟,自然也就欠了我一个人情,但是,当我问某某办公室在哪儿、我应该找谁办事时,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理我,表情极为不屑,在我这个“屁民”面前一副大爷样。
  对这帮在“屁民”面前摆谱的大爷,我无可奈何。一怒之下,我想到了找他们领导。于是我走到了二楼,见书记室的门开着,便走了进去。正好书记在,我便把情况跟他说了。没想到此书记还极为热情,问了几句后,便亲自带我下楼,给某个公务员说我要办什么事,要他帮我办。事情以极小的难度办成了。
  多年后,当我从蒙昧状态中醒过来,曾经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
  我发现这是一种让“假自我”在心理上得以存活的策略。小公务员和临时工在体制这个权力金字塔下面只是一块垫底的砖,一种渺小和被人支配的感觉嵌入了他们的心理结构,成为他们和外界打交道时的心理背景。
  在“屁民”们面前,他们好不容易可以找到自己有权力的感觉,肯定不会轻易放手。所以,假如他们在“屁民”面前没有摆架子,在心理上就无从体验到自己对“屁民”有权力,也无从对自己在体制内只是被领导的权力支配作出补偿。他们在“屁民”面前很酷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其实就是对屁民进行友情提醒:他们是爷,“屁民”得放恭敬些。
  领导在和“屁民”打交道时,自己有权力这一感觉同样构成了他的心理背景。所以他没必要像小公务员、临时工那样玩。恰恰相反,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样子,正是区别于小公务员的领导的标志。
  看到没有?无论是领导,还是小公务员、临时工,当他们和我们这些“屁民”们互动时,第一本能就是装。傲慢和平易近人都是一种显示权力的博弈策略。他们用语言、动作,以及背后的权力精心打造、包皮装出了一个“自我”的形象,用来应对我们。
  回到我们开始的情境设定,第一步我们应该搞明白,上司阴沉着的脸,还有好像很威严的声音,都是一种博弈策略,意在呼唤并撕碎我们的“自我”。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冷静,不让心理结构运作,防止我们作为下属的那个“自我”被激活,也就是说,只让他的上司身份停留在我们的智力结构,而不进入心理结构。斩断了潜藏在我们心理结构中的假“自我”和外界的联系,我们的恐惧就不会产生。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在看到他时,压抑心理活动,同时快速地启动思考,对他的表情、语言进行分析。只要外界的信息能够被我们拦截在大脑里面,同时进行解读,它就不会冲击我们的心理结构。即使它一不小心溜了进去,“它”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力量大减。而当我们用智力结构应对上司的语言、表情时,情况改变了,我们不再是他权力支配的客体,恰恰相反,他变成了我们思考和分析的客体,力是由我们指向他了。
  “文革”时,很多文人都受到“革命斗士”的冲击,要么以自杀向人民谢罪,要么坚定革命立场,都不再玩独立、清高了。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是个例外,还保持着“文化上流社会”的那种高姿态。在一篇文章里,她满怀得意地披露自己是这样玩的。
  “革命群众把我同组的‘牛鬼蛇神’和两位领导安顿在楼上东侧一间大屋里。屋子里有两个朝西的大窗,窗前挂着芦苇帘子,经过整个夏季的暴晒,窗帘已经陈旧破败。我们收拾屋子的时候,打算撤下帘子,让屋子更轩亮些……出于‘共济’的精神,我还是大胆献计说:‘别撤帘子。’他们问:‘为什么?’我说:‘革命群众进我们屋来,得经过那两个朝西大窗,隔着帘子,外面看不见里面,里面却看得见外面。我们可以早做准备。’”
  看到没有?杨绛在这里把自己作为主体,把革命群众作为客体的游戏,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她的心理上,当观察、认知的力由她指向革命群众时,后者已毫无防御能力,他们的自我赤裸地暴露在了她面前。如果你无法想象这种心理优势是何其爽,那么请如实回答我一个问题:当你躲在黑暗中窥视他人时,是不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
  我想说,仅仅把上司的语言、表情等信息拦截在智力结构上进行分析还不够。因为当我们这样干时,还只是被动防守,而上司想干什么,他接下来要如何对付我们,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未知的。一个人在他人眼中越透明,他就越没有力量。我们越是搞不懂一个人到底要对我们干什么,他对我们心理上的威胁就越大。
  所以,第二步,我们必须越过上司的语言、表情,透视他的大脑、内心,分析他的意图,预测他要对我们干什么,把他从黑暗里拖出来,置于我们智力结构的聚光灯下。也就是说,在阻击了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进入我们的心理结构后,我们还要变成猎手狙击他!
  这样,我们不妨快速地检视一下自己在哪方面可能犯了什么错,被他抓住把柄,从而想出应对之策。但一定要快!思维一定要马上转到这上面来:他是不是要以某件事情为借口,以我为道具来炫耀他的权力?或者,他要借助于一个威严的造型,发布一个关乎他的利益或权威的命令?假如他在我们的预测中说了某些话,那么,我们必须马上预测他接下来要干什么,在博弈中必须比他快一步。这一状态如果不被打破,那么,你在智力上就始终占有优势,你的心理优势也一直得到保持。
或许您还会喜欢:
楼兰新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子愿我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一、朱砂佛印历史上鸿蒙初辟的时期,颟顸、野蛮、酷虐与巫术、卜噬、图腾一起,拥有着不可抵御的权势。有史学家把它比作恶魔,手指粗硬,指节稍稍用力地弯曲便有裂帛一样的声音传出来。许多无妄的生命在它的操纵下陪葬。在长达几千年的蒙昧里,文明被撕裂成片,然而它们学会包容,织成一张网,反过来将野蛮在潜移默化中同化。 [点击阅读]
永恒之井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类与兽人爆发战争的一万年前,艾泽拉斯世界只有一块被无边的海洋包围的巨大陆地,这片大陆被称为卡利姆多。许多不同的种族和生物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这块黑暗的大陆中心是一片充满神秘能量的湖泊,这片湖泊——它后来被称为永恒之井——是整个世界的魔法和自然能量的源泉,在从这个世界以外无边的黑暗中汲取能量的同时,永恒之井向整个世界源源不断地释放它的能量,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提供营养。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镜·辟天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六合之间,什么能比伽蓝白塔更高?唯有苍天。六合之间,何处可以俯视白塔顶上的神殿?唯有云浮。云浮城位于最高的仞俐天,飞鸟难上,万籁俱寂。九天之上白云离合,长风浩荡着穿过林立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尖碑,发出风铃一样的美丽声响。从云荒大地上飞来的比翼鸟收敛了双翅,落到了高高的尖碑上,瞬间恢复了浮雕石像的原型。无数的尖碑矗立在云浮城里,一眼望去如寂寞的森林。每一座尖碑底下,都静默地沉睡着一个翼族。 [点击阅读]
马云创业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言毋庸置疑,今天的马云已经是名震神州的企业家和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马云已经成了一个楷模:从最初的一个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不仅阿里巴巴成了一个神话,马云创业的成功也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点击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史蒂芬·柯维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没有正常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乔登(DavidStarrJordan),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25余年来,我在商界、大学与担任家庭婚姻顾问的工作经验中,接触过形形色色表面上事业有成、内心却感到匮乏的人,他们极渴望过和谐、圆满的生活,并享有不断开展的良好人际关系。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二:流亡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怪物在幽暗地域的通道中笨重地行进,它的八只脚在岩石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在寂静中四处回荡。怪物并没被自己制造的噪音吓得慌张乱窜,四处寻找掩护以躲避其他掠食者的袭击。尽管幽暗地域危机四伏,它显然自信满满,完全未把任何敌人放在眼里。它呼吸的气息是致命的毒气,利爪能凿穿坚硬的石头,嘴里森然环列着好几排矛状尖牙,可以轻易撕裂最厚的毛皮。而最骇人之处在于它的视线,一眼就能将猎物化为石像。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o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