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 第三章 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章 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内心弱小?
  2.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条河
  当一个男人或女人说他(她)是“单身”时,那并不说明他没有女人或男人。这一点,请“剩男”“剩女”同志们切记!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在掏出小本本学习主席的这个重要讲话精神后,我发现,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从踏入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开始,前面就有一条河。
  这是一条“存在主义之河”。
  解释一下,“存在主义”是一个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影响巨大的哲学流派,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又火了一把。打地基把房子立起来的人叫克尔凯郭尔,然后海德格尔、蒂利希、萨特这些杰出的建筑和装修设计师合力把这所房子给修得非常气派。
  精神病院里当然住着精神病人0“存在主义”这座房子里面住着的是一群什么人呢?一群在精神上极为痛苦的人!“存在主义”就是一群已经“上路”,但还没有走到河对岸的人的避难所。
  多年前,我也曾经在这所房子里待过一段时间,所以印象极为深刻。
  克尔凯郭尔是丹麦的一个“富二代”,有钱有闲,迷上了哲学。哲学家素来有单身的优良传统,他也坚决地继承了这一传统:虽然爱上一个漂亮的贵族小姐,但为了哲学,拒绝了爱情和婚姻。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背负着人类苦难的忠诚战士,当然会遭到大伙的嘲笑和羞辱,就连小孩都敢欺负他。在哥本哈根街头,经常有一帮小屁孩在他身后拿小石头砸他,一边砸还一边学克尔凯郭尔走路的节奏,恶搞他的一本书的书名,喊“非此——即彼——非此”,相当于“左——右——左”。
  和老大克尔凯郭尔相比,屈居二弟的海德格尔就惨多了,典型的穷N代。现在常有房地产商在销售楼盘时,打出“诗意地栖居”和“××××是存在的家”的广告,就是从海德格尔那儿无耻地抄袭来的(海德格尔的名言是“语言是存在的家”——作者注)。他们不知道,海德格尔年轻的时候不要说买不起这些楼盘中的一平方米,就是有一根鸡腿吃,他都觉得过的是天堂般的幸福生活了。
  他出生在德国农村,老爸只是一个杂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海德格尔读小学的时候,一直营养不良,到中学时,学费都交不起了。他之所以能够读出来,最终出人头地,靠的是“希望工程”和朋友资助。在中学时,为了读书,他不得已签订了“卖身契”,答应以后做牧师,才换得教会给自己出学费。在大学时,他由于身体原因,要撕毁卖身契,教会一怒之下不拿钱给他了,让他差点退学。后来还是靠朋友资助,他才能够读出来,并混进上流社会。

  海德格尔这人是典型的“凤凰男”。穷苦出身,他最清楚自己如何才能上位,因此先是猛拍德国学术界一言九鼎的哲学老大胡塞尔(他是犹太人)的马屁,成为胡塞尔的助手,混了一个好位置。纳粹得势上台后,他又拍纳粹的马屁,最终把胡塞尔给推到一边,自己当了弗莱堡大学的校长。如果在哲学家中,卑鄙也可以作为一个奖项评选的话,海德格尔一定当仁不让。
  蒂利希这人看起来高深莫测。在海德格尔眼中,宗教这玩意儿意思不大,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上帝,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但蒂利希还真是一个把自己交给上帝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随军牧师。希特勒上台后,他跑到了美国,致力于把存在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一锅煮”。最后,他红了。这里面除了实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是新教国家,蒂利希迎合了美国人民对新教的深刻理解。他的成功证明:你要向人民宣扬一种非常牛叉的道理,也是需要拍他们的马屁的。原因很简单,你并不是上帝。
  萨特这人最喜欢玩深沉,巴黎塞纳河畔的咖啡馆里经常出现他的身影。顺便说一句,现在很多小资、白领都以在咖啡馆里喝咖啡来显示自己有情调,这其实非常装。同样是喝咖啡,有的人只是在浪费时间,而有的人却可以产生无比深刻的思想,这就是档次的区别!
  萨特也是保持哲学家单身传统的战士之一。不过,鼓吹女权主义,写了《第二性》这本惊世骇俗的书的西蒙·波伏娃却终身都是他的情人。他们的浪漫主义事迹告诉我们:当一个男人或女人说他(她)是“单身”时,那并不说明他没有女人或男人。这一点,请“剩男”“剩女”们切记!
  上面提到的这四位在建设“存在主义”这座房子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和世界真相呢?为了方便理解,我简单地把他们的观点及逻辑梳理如下。
  (1)人是世界中的一种“存在”(是一坨几十上百公斤的肉嘛),并且这种“存在”和一棵树、一头猪这样的“存在”不一样,因为两个肩膀扛着的那颗脑袋有意识,能知道自己的“存在”,而树和猪没有。
  (2)当你知道自己的“存在”,你也就知道,你只是你,贫嘴张大民、小李子之类,你不是奥巴马,不是拉登。总之,你知道你就是你,你和别人不一样。
  (3)你知道你和别人不一样,就意味着,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很危险,要到火星上估计才安全。因为世界既不是你的一部分,你也不是它的一部分,那么,像自然界的火山、地震,像社会中的男男女女,都可能会威胁到你,而且你会感觉到。
  (4)更致命的威胁来自你的“存在”本身。一个“存在”的东西,如果知道自己存在,最害怕的是什么?是“不存在”,是虚无化!对人来说,生存意味着存在,而死就意味着不存在,所以人最怕死。但是,人是死定了的,他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实际上就是在一步步地向死亡进军,直到闭上眼睛,完成了死亡过程。因此,你每存在一天,就意味着被不存在威胁一天,你的存在总是被否定。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著名的萨达姆先生被审判时,在法庭上睥睨一切,毫不理会法官的指令,坚称自己仍是伊拉克现职总统。而同是难兄难弟,前南斯拉夫的米洛舍维奇却反戈一击,把法庭变成了“审判”北约的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就和“存在”有关。你以为萨达姆那么傻,不懂得学学米洛舍维奇同志?事实的真相是,他已经把“伊拉克总统”在心理上视为他的存在,一旦不是,就是对他存在的否定,是对他的虚无化,这是灾难性的!所以他一定要让自己相信,自己仍然是伊拉克现职总统。
  假如你进入一个聚会的场合里,在那里根本没谁理你,看都不看你一眼,你是不是感觉焦虑不适,甚至恼恨?原因很简单,你意识到,在别人眼里,你根本就不存在!
  (5)所以,人是孤独的,并且充满了“不存在”的焦虑。而人最后肯定会死去这件事情,让人生显得非常荒谬。辛辛苦苦,最后一切都化为一抔黄土,还有什么比这更荒谬?
  (6)但是,人有自由意志,可以创造自己的一个世界。世界本身固然没什么意义,但人可以赋予它以意义。一棵树、一头猪当然没有烦恼,但他们的“本质”已经被定死了,而人却可以通过自己去展开“存在”,创造自己的本质。老天是公平的,不可能什么都给猪,也不可能什么都给人。
  (7)我们的“存在”固然一直在遭受威胁,但是,不屈服于命运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具有“存在的勇气”,不顾一切威胁地肯定自身!
  看到没有?这简直是对人生痛苦的无情揭露。当一个人思考人生意义时,在他面前就出现了这样一条“存在主义”的河流。它流淌着焦虑、痛苦和荒谬。但是,它的对岸,就是公平正义的天堂,终极关怀的乐园,心灵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大彻大悟者的诗意栖居地。
  在这条河流面前,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待在河这边。他们故意无视对岸的存在,拒绝下河。思考不是很让人痛苦吗?好,我就不思考,我就“退行”,把自己从一个“人”变成一头猪。猪吃了睡,睡了吃,毫无痛苦,我也可以这样干。
  另外,人确实是需要赋予生活一点意义才能躲避荒谬的袭击,才能活下去。但是,我的眼睛完全可以只盯着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啊,比如金钱、权力、美色、美食、娱乐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我可以认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意义。嘿嘿,我也不怕我的存在被虚无化,肩挎一个LV包皮,在高档商店里拍出“无上限金卡”,谁敢无视我的存在?只有我无视他们!什么?人必须有一个上帝?权力、金钱、国家、民族、我自己、我的偶像就是我的上帝!

  过河是艰难的。但还是有人下河,只不过,下河也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下了河,走到了对岸;一种是下河后,受不了河水冲击退了回来;还有一种是暂时还待在河里。
  在哲学的视野里,留在此岸从不下河的人是纯粹的俗人,现实主义者,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们鄙视的“洞穴人”(不是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头脑还没这么发达呢),他们一生都只看见幻影,但把幻影当成真实。
  已经下河而又退回的人是意识到理想在哪儿,曾经追求过,但最终背叛理想的变节者、实用主义者。
  在河里痛苦地挣扎,既无法退,也无法一下子达到对岸的人是理想主义者。
  达到了对岸的则是宗教圣徒、佛教大师、古典哲学家、真正的隐修者。
  在心理上,这些不同的人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留在此岸而从不下河的人在很多严肃的问题上是昏睡的,大脑和心理常常被交出去给别人控制。他们是革命的“群众”、是消费社会的“消费者”、是明星的“粉丝”、是啸聚于网络的爱国青年。鲁迅的小说里尽是他们的身影,是被人当鸭子一样提着的看客,祥林嫂、阿Q都属于这一类。
  这类人虽然有时候很不堪,但还保留着人性的某种正常情感——如果他没有被逼到变态的话。
  下了河却退回来的人在心理上都有某种变态,是贬义上的“聪明人”。他们是人生的“生意人”,只要有一点甜头,就可以把自己卖出去。因为他们已经卖过自己一次,为了利益,此后没有什么不可以卖的。只是,他们对自己的背叛,注定要遭受自己的报复。这一点后面我会讲到。
  以上这两种人,都是嘲笑理想主义者甚至对他们拽拳捋袖的英雄。因为只有把理想踩死,把理想贬得一钱不值,那些有理想的人才不会在对比中给他们造成焦虑。如果一群人都没有灵魂,那么,我就会心安理得于我没有灵魂。
  17世纪的法国佬拉罗什福科恶狠狠地揭露:“谦和是一种陶醉于幸福中的人惧怕招致妒忌和轻蔑的情绪。”看起来是美德的态度都是人的一种心理保护装置,何况是对一个人嘲笑?
  在河里挣扎,既无法退,也无法一下子达到对岸的人承受着理想和现实撕裂的痛苦,但在精神上,他们比那些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背叛了自己的人更健康。
  但是,假如哪一天,他无法在心理上蔑视世俗的一切,这类人也很可能在心理上崩溃。
  到达对岸的则是克服了自我的分裂,照亮了无意识的黑暗,或触摸到了人性和世界真相的人。他们在心理上几乎不可战胜。
或许您还会喜欢:
六顶思考帽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概要六顶思维帽方法六顶思维帽的目的是避免思维混杂,按这种方式,思考者在某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只按照一种模式思考——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做全部的事。对此最好的类比是彩色印图。每一种颜色被印刷上去,最后它们就拼到了一起。设计六种思维帽方法,是为了使我们从通常的争辩型思维向制图型思维转化。这使得思维过程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制地图;第二阶段是在地图上选择路线。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镜·龙战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沧流历九十一年六月初三的晚上,一道雪亮的光芒划过了天空。那是一颗白色的流星,大而无芒,仿佛一团飘忽柔和的影子,从西方的广漠上空坠落。一路拖出了长长的轨迹,悄然划过闪着渺茫光芒的宽阔的镜湖,掠过伽蓝白塔顶端的神殿,最后坠落在北方尽头的九嶷山背后。观星台上玑衡下,烛光如海,其中有一支忽然无风自灭。伽蓝白塔神殿的八重门背后,一双眼睛闪烁了一下,旋即黯淡。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