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 第14章 Thankyou,撒泡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我和朱裳坐同桌。我不喜欢看教科书,我喜欢看窗外的杨树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我喜欢看朱裳油光水滑的头发和脸蛋下面青青的静脉血管。我常常想,朱裳是什么做的?脉管里流的是血吗?什么样的血和肉,如何掺和起来,如何穿透我的鼻孔和眼睛,能给我这种强烈的感觉?这些问题,数目众多而强烈,我最后学了生物和医学,主要是想搞懂这些问题,但是发现现代医学连感冒都无法预防。
  和朱裳坐同桌不是巧合,是我用一本英文原版的《花花公子》、一本香港的《龙虎豹》和班上来自远郊县的一个叫桑保疆的土混混换的。桑保疆有个外号叫“撒泡尿”,新来的外语老师给起的。
  我们新来的外语老师,有个小鼻子和弯弯的刘海儿。她的身材很好,一头乌黑长发,转过身子在黑板上写字,发梢差几寸就碰到她撅撅的屁股上。张国栋计算过外语老师头发增长的速率,预言再过十一天,发梢和屁股就会碰上。刘京伟毫无根据地不以为然,和张国栋打赌,赌一包皮皮金桥烟。尽管张国栋的计算没有问题,但是最后还是输了。外语老师在她的发梢即将碰上屁股的前两天,把头发剪短了一大截儿。“北京风沙太大,头发太长像个扫把,替清洁工义务扫地。”她说。外语老师是南方人,英文发音很准,很为之得意,所以中文也是英文味儿的。有一天她看桑保疆总是不积极回答问题,就主动叫他站起来,“这句英文MyfatherjoinedtheLongMarch,怎么翻译?”
  桑保疆居然答对了一半:“我爹参加了LongMarch。”
  外语老师甜甜地冲他一笑说:“非常好,基本答对了。正确答案是:我父亲参加了长征。Thankyou,桑保疆。”可是我们听上去,“桑保疆”绝对是“撒泡尿”。以后我们再也不说谢谢了,一律换成:“Thankyou,撒泡尿。”每到课间休息的时候,楼道里到处都回荡着这句话,桑保疆拎了个扫把,四处追打,还是追打不过来。
  我所在的中学是市重点,朝阳区惟一的一所,在朝阳区这一亩三分地,牛逼得紧。在我们这批人毕业之后,这个学校连着四年拿了北京市高考状元,名声走出朝阳区,开始在北京市这两亩六分地牛逼得紧。我想,这些成绩都源于我们那时候的积累。我们持续的无以聊赖让那几栋教学楼含风抱气,风水极好。成功的果实有个时滞,没有砸在我们头上,在我们离去之后,没头没脑地砸在我们的师弟师妹头上,让他们不知所措。我听过校长在媒体面前的表白,为什么会连续四年牛逼再牛逼,校长害羞地唠叨了十几分钟,从孔子之道说到儒学复兴说到党中央说到教育局说到自身努力,没有一句说到点上。

  从初中升高中,我的中考成绩不错,我爸的关系还硬,老师们没有实现赶我出去的梦想。
  中考之前,我三天不大便,三月不窥园,大车、二车驶进楼里的时候,不跑到阳台看她们一清二楚的头发分际、分际处青青白白的头皮、分际两边油光水滑的头发。但是距离千米,我还是听得见大车、二车驶过,环珮叮咚,我闻见两个人身上不同的香水气息和头发发出的更加恼人的味道。我的下身不听我解释,打个响指,上指青天,像是野狗听见动静,迅速地把两只耳朵竖起来。
  刘京伟说,西山大觉寺的那个高僧,小时候也是出了名的婬根祸水,一次遇见一个云游的野和尚,说这个小坏种有慧根秀骨,但是前程有限:不是采花失手入大牢,就是被痴情女子骟去男根。惟一的办法是跟他一起当云游的野和尚。刘京伟说,哪天请那个高僧也来劝劝我的父母。我说,去你大爷的,我日你祖宗八辈儿。
  我意识到,我必须解决。
  我拉上窗帘,窗帘上是红色牡丹花和绿色孔雀开屏的图案,窗帘外是杨树和五层的朱裳家。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可以看见她家晾出的衣裳。我反锁上门,上上门闩。老妈有钥匙,我多加一个小心。老妈和姐姐在另外一个单元,姐姐在背历史书,老妈在思考她的商业计划。

  我从小就感到有一种能量在老妈身上汇聚。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思考,有人便秘,有人汇聚能量。老妈渴望变化,渴望老有事情发生,她日夕在事,无论大小,控制得津津有味。她充满精力,充满抱怨,在抱怨声中,把所有的事情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她每天早上替我的馒头抹上芝麻酱和白糖。每两天里外打扫一遍屋子。每三天巡视一通这栋板楼,看看楼前楼后楼道里还有哪些地方可以霸占而又让邻里说不出什么,让街道办事处找不出麻烦。每四天联络一次所有核心关系,询问小区规划三环路改造污水治理亚运会申请以及党政要员的变更情况。每五天逼我洗一次澡,检查我的头发修理、指甲修剪、耳屎清除。每六天调解一圈邻里的关键矛盾,提醒大家雨天收衣服,说一些诸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烟消云散。七十岁的老头子跟小孩一样,跟小猫小狗一样,看见新媳妇欢喜,欢喜后不管不顾妄图爬灰,都属于正常范围。在理解的基础上落实行动,先剁老头子摸新媳妇的手,再剁他的小鸡鸡”之类的话。每七天重新布置一回家具,衣柜由东搬到西,写字台由南搬到北。老妈洞察一切,在一切中发现当时的最弱一环,然后采取行动,然后再洞察,然后再发现,永远在忧国忧民,永远在行动。具有这种能量的人,要是多有几分姿色,就是陈圆圆、柳如是,要是生在古代或是战乱,就是圣女贞德或是女巫婆。老妈姿色平平,生长在社会主义阳光下,所以老妈写商业计划。老妈的商业计划清辞简旨,没有杂碎,商业模式里讲的是如何贱买贵卖,财务分析里讲的是投多少钱多少时间后收回多少钱。我老妈和张国栋的老妈合伙,贩卖银耳和闪光雷。两人努力的结果是,本来在北方颇为金贵的银耳很快比传统的黑木耳还便宜了,北京市区没两年之后就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了。至于贮存在张国栋床下的闪光雷,有一天轰然炸响,实现了张国栋用火药把床炸飞的梦想,张国栋也几乎成为那个身上绑了四十七只火箭尝试升天揽月的万户第二,这是后话。

  心神忙了起来,国民党女特务也很少钻进我的被窝。有一回钻进来,还是烫了一脑袋花卷头,上了厚厚的头油,结在头上像是铺马路的沥青。但是手里的小手枪或是避孕套等等古怪东西不见了,女特务手上拿了一把三角尺,不紧不慢地说:“我向前走三步,我向后走四步,我一共前进了负一步。”一遍又一遍。我说,你烦不烦呀?她换了句台词,还是不紧不慢地说:“从三角形的顶点做垂线,以这条垂线为辅助线。”我动了一个心眼,我问:“女特务阿姨,中考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呀?”女特务继续不紧不慢:“《游园有感》。”我叫喊,去你大爷的,然后梦就醒了。中考时,作文的题目竟然是《春游》,我写道“公园一角,有个池塘。池塘边一棵柳树,池塘里一条金鱼。我好似水底鱼努力上进,老师和学校好似池边柳将我指引,为我挡风遮雨。”我的作文得了满分,托这个满分的福,我的分数上线了,进入了朝阳区这所惟一市重点中学的高中部,彻底粉碎了七八个高年资老师把我清理出门户的阴谋。
  我理解了,女特务、女流氓、女混混、女妖精都是我们的好帮手。我当时下决心,如果将来决定当个文学大师,一定养两只母狐狸激发灵感。后来我做美元的外汇期货,为了看纽约和伦敦的盘,昼夜颠倒。我那时也养了个小狐狸在我的酒店套间里,小鼻子尖尖,小奶子点点,腰细而缭绕,臀坚而饱满。最好的是她的嘴,舌头上有倒钩,跟猫和老虎似的。她天生知道身体上所有重要穴位和经络走势,舌出如矢,认穴精准,想让你出来你就出来,想不让你出来你就出不来。我想不明白大盘的走势,早上五点钟,捅她醒来,“是买进还是卖空?”我问。小狐狸眼睛睁也不睁高叫一声“买进你大爷!”,我就买进。“卖空你大爷!”,我就卖空。狐狸毕竟是狐狸,十次有九次是对的。这是后话。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