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身体语言密码 - 第五章 文化差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会如何解释这个手势呢
  请你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正在查看一所房子,而且很有可能会买下它。在看房的过程中,你打开浴室的门,结果发现一名女子正坐在浴缸里,全身赤裸。你认为这位受惊的女子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如果这位女子是英国人或美国人,她可能会用一只手遮住胸部,另一只手遮住自己的私处;可如果她是瑞典人,那她的第一反应就是遮住私处。而在同样情况下,穆斯林妇女则会在第一时间内遮住自己的脸。不过,反应最为奇特的可能要数苏门答腊人和萨摩亚人了,前者会马上捂住自己的膝盖,而后者则只会遮住自己的肚脐。
  写作此篇时,我们人在意大利
  写这一章的时候,我们正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席一次探讨文化差异的会议。假如我们之前从未到过意大利,我们很有可能会为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到万分惊讶。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行驶方向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哪国人——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甚至是新西兰——你行走或驾车行驶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全都是靠左边行驶。可是,在意大利,当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意大利人却总是会冷不丁地从你的右边窜出来。在外国,配戴太阳镜通常也是导致来自不同国家的行人相撞的罪魁祸首,因为谁也看不清楚深色镜片下的那双眼睛究竟望向哪里,而他本人想往哪边走自然也就无从知道了。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倒不失为一个结识外国新朋友的好方法啊!
  当你与意大利人握手道别时,他们的动作同样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你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你的脸颊上就已经留下了对方送给你的两个道别之吻。
  当我离开时,那个意大利男人不由分说地亲吻了我的两侧面颊,而当时我正在系鞋带。
  ——伍迪·艾伦
  当你与意大利人说话的时候,他们会站得与你十分贴近,甚至站到了原本属于你的安全距离之内,而且他们在说话的同时还会不断地用手抓住你身体的某个部位,并且时不时地冲着你大叫。
  事实上,这些叫声听起来就好像是他们在发泄对世间万物的怒气。可是,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友好热情的意大利人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普通组成部分而已。毕竟,对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释义。
  做一个文化小测验
  想知道你对肢体语言中所包皮含的文化差异究竟了解多少吗?那就做做这个小测试吧!
  举起手,用手指来数数,从一数到五。现在就做。然后,你将表示的数字换成2。如果你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你竖起食指和中指来表示的可能性会有96%。假如你是个欧洲人,那么,你用拇指和食指来表示2的可能性就有94%。记数时,欧洲人习惯于从拇指开始,然后是食指,再是中指,以此类推。不过,盎格鲁·撒克逊人用手指记数的顺序与大部分欧洲人有所不同,他们通常会从食指开始,然后是中指,最后才是大拇指。
  现在,就请你看看下面的手势,然后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每种手势的所有含义。每写对一个就记一分,写错一个就扣一分。参考答案就在所有手势的后面。
  每答对一个,就给自己加一分。
  A:欧洲及北美——好的,没问题!
  地中海地区、俄罗斯、巴西以及土耳其——表示有孔或有洞;性侮辱;男同性恋。
  突尼斯、法国及比利时——代表“0”;毫无价值或毫无益处。
  日本——金钱;硬币。
  B:西方国家——代表数字1;对不起,或打扰了!上帝替我作证;不!(仅对孩子而言)
  C: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马耳他——举起双手!或抬起头!(去你的)
  美国——代表数字2。
  德国——胜利。
  古罗马——凯撒大帝点了五杯啤酒。
  D:欧洲——代表数字3。
  天主教国家——祝福。
  E:欧洲——代表数字2。
  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代表数字1。
  美国——服务生。
  日本——一种侮辱。
  F:西方国家——代表数字4。
  日本——一种侮辱。
  G:西方国家——代表数字5。
  世界各地——停止!
  希腊和土耳其——去死吧!
  H:地中海地区——较小的阳具。
  巴厘岛——不好的。
  日本——女人。
  南美——薄的,稀疏的。
  法国——你不能愚弄我!
  I:地中海地区——你的妻子对你不忠!
  马耳他和意大利——(被他人所指时)躲避邪恶的眼神。
  南美——保护自己不受坏运袭击(身体旋转时)。
  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标志;得克萨斯州Longhorn足球队。
  J:希腊——去死吧!
  西方——代表数字2。
  K:古罗马——举起你的双手!
  美国——坐在这儿!吝啬鬼!
  L:欧洲——代表数字1。
  澳大利亚——坐在这儿!(音调上扬)
  广泛流传的一种意思——搭便车;不错,很好;没问题。
  希腊——去你的!(向前顶)
  日本——男人;数字5。
  M:夏威夷——“放松”。
  荷兰——想来杯喝的吗?
  N:美国——我爱你!
  O:西方——数字10;我投降。
  希腊——去你的!离远点!
  广泛流传的一种意思——我说的是实话。
  你得了多少分
  30以上:想必你一定游览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是一个具有开阔性思维的人。所以,无论对方来自何处,你都能够和他融洽地相处。所有的人都喜欢你。
  15~30分:你对人们行为的差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只要通过有目的的锻炼,你就一定能够使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知识更上一层楼。
  小于或等于15分:你认为所有人都会按照你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所以,签证官就根本不应该给你这样的人派发签证,或者说,你这样的人只适合过一种足不出户的生活。你几乎完全不了解除你以外的人和世界,根本不知道他们有何不同。你总是用想当然的态度去面对世上的一切。你很有可能是个美国人。
  为何我们都在逐渐地美国化
  由于美国电视和电影的广泛传播,北美的肢体语言正逐渐成为各个国家,不同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共同语言。就拿英国人竖起两根手指的手势来说吧,六旬的澳大利亚老人们都会把它当成是一种侮辱。而在澳大利亚青少年看来,这代表的不过是数字2,真正表示侮辱意味的是美国人常用的单独竖起中指的手势。如今,不管其最初传统表意如何,大多数国家的人们都把拇指和食指连接而成的环状手势当做是“OK”意为“好的,没问题”的意思。现在,凡是看过电视的孩子都会将棒球帽反过来戴,并且无论他们是否懂得西班牙语,都会大叫道“Hasta la vista, baby”(再见了,宝贝!)。
  美国电视的广泛传播使得肢体语言中的文化差异正在逐渐消失。
  此外,由于早前北美人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他们担心使用“toilet”一词会暴露自己的文化素质的不足,所以就干脆尽量避免用它。久而久之,这一语言习惯便延伸到了其他英语国家,从而使得“toilet”一词正在慢慢地从英语中消失,取而代之以其他词语。在讯问他人厕所在哪里时,美国人常常会用“bathroom”(浴室)来代替,而这一单词在欧洲通常指的是装有浴缸的浴室。此外,美国人还会用“rest room”(休息室)来代替原本的“toilet”,不过,其结果往往是被带到一间设有长椅、供人放松的房间里。在英格兰,“powder room”(化妆室/卫生间)通常设有一面镜子和一个盥洗池,幼儿园里的卫生间则会标以“little girls’ room”(小女孩的房间)。而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comfort stations”就是公共卫生间的标志。如果一位来自北美的人对你说他想“wash up”(洗餐具),那么你将他带进厨房,给他一块洗碗布,让他洗盘子一定会是万分明智的行为。
  全世界的文化基本要素几乎是相同的
  我们曾在第三章中提到过,世界各地人们的面部表情和微笑的含义几乎都是一样的。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保罗·埃克曼将印有人们各种面部表情的照片(快乐、愤怒、害怕、悲伤、厌恶以及惊讶)拿给生活于21种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们看,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对照片中快乐、悲伤和厌恶这三种表情的含义的意见完全一致。在这21个国家当中,有20个国家的人大都对惊讶的表情含义有相同的理解,19个国家的人在害怕这一表情的含义上达成了共识。至于愤怒的表情含义,达成一致意见的国家数量稍稍略低于前几种表情,但也有18个之多。在这次调查中,最大的文化差异存在于日本人对于害怕这一表情的理解,他们将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当成了惊讶。

  埃克曼还曾去新几内亚岛考察当地的南弗(South Fore)文化以及达尼族人(Dani)。达尼族人居住在西伊里安岛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一直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当地人对埃克曼所提供的表情图片的理解却几乎和地球上其他地区生活于其他文化氛围当中的人们一样,惟一的不同就是他们和日本人一样,无法区分害怕和惊讶这两种表情。
  埃克曼拍摄下了这群还维持着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人们按照照片上的表情表演的情景,再将录像播放给美国人观看,结果后者准确地分辨出了每一种表情所代表的含义。这一切都证实了微笑和面部表情的全球普遍性。
  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琳达·卡姆拉斯博士也证实了人类表情乃天生所致的观点。她利用面部表情编码系统(Oster & Rosenstein, 1991)测量并记录下了日本和美国婴儿的各种面部反应。借助于这套系统的帮助,研究者们得以记录和分离婴儿的面部表情,并对他们进行分类,结果他们发现日本婴儿和美国婴儿的情绪化表情完全一模一样。
  迄今为止,我们所谈论到的都是一些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较为常见的肢体语言,而其中所存在的最大的文化差异无外乎人们对于地域空间、眼神交流、肢体接触频率以及带侮辱性质的手势等方面的认识。迄今为止,我们所谈论到的都是一些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较为常见的肢体语言,而其中所存在的最大的文化差异无外乎人们对于地域空间、眼神交流、肢体接触频率以及带侮辱性质的手势等方面的认识。阿拉伯国家、亚洲的部分地区以及日本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则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是文化差异最为凸显的地区。
  了解所有关于文化差异的知识和信息实在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因而我们根本无法在一个章节的篇幅里面面俱到地讲述全部的相关内容。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集中解决那些你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最基本的文化问题,从而使你可以举一反三,通过今后不断的积累和学习,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文化常识。
  假如一名沙特男子当众抓住了另一名男子的手,这就表示相互尊重的意思。但是,如果你身处于澳大利亚、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或是英格兰的利物浦市可千万不要这样做
  问候方式的差异
  握手方式的差异有时候会导致握手双方尴尬场面的发生,有时候又会制造出一些有趣的场景。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德国人以及美国人的握手通常都发生在两人见面之初以及分手道别之时。大多数欧洲人则不然,他们会在同一天与同一个人握手数次,而法国人握手的频率则更高。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德国人以及美国人的握手通常都发生在两人见面之初以及分手道别之时。大多数欧洲人则不然,他们会在同一天与同一个人握手数次,而法国人握手的频率则更高。
  有记录显示,在一天当中,法国人握手的时间累加起来竟然达到了30分钟之多。与西方人不同的是,印度人、亚洲人以及阿拉伯人会在握手结束之后依然握住对方的手不放,保持握手的姿势。在握手的过程中,德国人和法国人会抓住对方的手,有力地摇动一至两次,然后很快便会松开;而英国人握手时摇动的次数略多于前者,大约为三至五次;美国人就更多了,平均为五至七次。在各种国际会议中,由于各国人握手时摇动的次数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常常会见到因为对方奇怪的握手方式而备感惊讶的各国代表。坦白说,那场景还真是挺热闹。就拿德国人和美国人来说吧,德国人仅摆动一次的简短握手会让美国人产生一种生疏的感觉。殊不知,在德国人眼中,握手时来回摆动不停的美国人根本不像是在握手,反倒像是在为充气床垫打气。
  接下来,我们把话题转向亲吻脸颊的见面礼节。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们通常习惯只亲吻一次即可,法国人则更喜欢在两边脸颊各亲一次,而荷兰人、比利时人以及阿拉伯人见面时亲吻的次数则达到了三次。于是,“变幻莫测”的亲吻次数让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以及美国人感到困惑不已。很多时候,他们常常因为弄不清楚到底该亲吻多少次,而干脆让自己的鼻子与对方的脸来一次小小的亲密接触。相比之下,英国人就显得果断得多,他们要么后退一步,以明确的行动拒绝对方的亲吻礼,要么就用欧洲人见面时常用的两次亲吻礼把你亲得目瞪口呆。
  在他的《险峰岁月》(A View from the Summit)一书中,埃德蒙·希拉里爵士描述了在他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之后,他给了向导(一位名叫滕金·诺盖的夏尔巴人)一个英国人常用的祝贺式的握手,但是诺盖却跳着扑向了他,并在紧紧拥抱过他之后又重重地亲吻了他,这才是生活在中国西藏地区的人们表示祝贺的方式。
  当两种文化相遇
  当意大利人说话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将手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从而确保自己能够随时掌握对话中的主动权。在与意大利人谈话时,他们常常会貌似很热情地抓住你的手臂,让你备感温馨。事实上,这不过是他们阻止听者举手而占据谈话发言权的一种策略而已。假如你想打断一个意大利人的话,只需要抓住他的手,轻轻地将之放下。然后,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就在他的手被放下的同时,意大利人的嘴巴也随之闭上了!
  相比较而言,德国人和英国人说话的时候就规矩多了。可是,他们也实在太规矩了,除了嘴巴,全身的其他部位全都一动不动,看起来就好像是全身麻木了一样。当他们的谈话对象是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的时候,德国人和英国人常常会因为根本找不到插嘴的机会而显得很沮丧。
  他们谈话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法国人一边说,一边用前臂和手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和姿势,意大利人则干脆让全身的每一块肌肉都参与到了谈话当中,于是,可怜的英国人和德国人只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看着对面的那个人口若悬河、手舞足蹈地演说,而自己则只能眼巴巴地听着。
  在洽谈国际业务的过程中,哪怕是一个再小不过的手势,或最不经意间的动作,都会让你之前所作的一切准备,如精心的打扮,充足的参考资料以及良好的提议,转瞬间付诸东流。在洽谈国际业务的过程中,哪怕是一个再小不过的手势,或最不经意间的动作,都会让你之前所作的一切准备,如精心的打扮,充足的参考资料以及良好的提议,转瞬间付诸东流。我们在43个国家分别开展的研究表明,北美人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最低,英国人紧随其后。既然86%的北美人都没有护照,那就表示他们从未踏出过国门,所以他们对于国际肢体语言知识的匮乏似乎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即使是现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他也是为了出国进行国事访问,才申请了护照。可是,与北美人不同,英国人出境的人数和频率都不低,可为什么他们也会犯和北美人一样的错误呢?原因就在于英国人出国后宁愿保持原有的英国式的生活:使用英国式的肢体语言,说英语,享受英国式的三餐;而对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和习俗视若无睹。其实,绝大多数的外国人并不要求你与他们交流时一定要使用他们的母语。可是,如果你不会说外语,却愿意花一点时间学习当地的文化,掌握当地人的一些基本生活习惯和常识,反而会给他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不会说外语,却愿意花一点时间学习当地的文化,掌握当地人的一些基本生活习惯和常识,反而会给他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因为,你的行为已经告诉了他们:你很尊重他们的文化。
  喜欢撅上嘴唇的英国人
  撅上嘴唇的动作在英国人当中十分常见。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能够较好控制脸部肌肉,从而减少面部表情的发生,尽可能地不将所有的情绪都写在脸上。英国人的这一面部动作很容易给人留下冷静、情绪内敛的印象。1997年,在戴安娜王妃的出殡仪式中,跟在王妃棺椁之后的四位王子菲利普、查尔斯、哈里以及威廉,不约而同全都选择了这一撅起上嘴唇的表情。只不过,在那些英联邦之外的国家里,人们会认为这样的表情根本看不出他们对王妃之死有任何感情的流露,显得他们对于王妃的去世并无太多牵挂。
  由于亨利八世的原因,图中的这一表情成为了当时高贵身份的象征,而今时今日,许多英国人和美国人仍然在使用它亨利八世也是这一表情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位国王的嘴巴很小。每当宫廷画师为他画像时,他都喜欢做出这样的表情,如此一来,他的嘴巴看起来就显得更小了。不过,在十六世纪的英国,国王的这一习惯反而使得小嘴巴成为了当时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时至今日,每当他们感到被地位低于自己的人所胁迫时,英国人仍然会用撅起嘴唇的表情来表示心中的不满,与此同时,他们往往还会不停地眨眼。

  日本人
  至今为止,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一个地方的人们在见面时既不握手,也不使用亲吻礼,更不提倡拥抱式的见面问候方式。这个地方就是日本。在那里,以上所有发生了肢体接触的动作都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日本人以鞠躬作为初次见面时的问候方式,而弯腰的幅度则取决于身份的高低。地位越高的人,弯腰的幅度就越小;地位越低的人,弯腰的幅度就越大。初次见面时,人们通常会首先互相交换名片,然后评估对方的身份,紧接着再依据各自的身份,以适当的角度弯腰鞠躬。
  在日本,一定要确保你的鞋子状态良好,一尘不染。要知道,日本人每次鞠躬,最先看到的都是你的鞋子。
  当日本人聆听对方说话的时候,他们通常会保持一种程式化的笑容,并且频频点头,同时还会制造出一些不违背礼节的声音,而这所有的一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直接找到文化等价物。日本人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鼓励你继续讲下去。但是美国人和欧洲人却通常会对此产生误解,误以为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对方的赞同。
  人们在表示“肯定和赞同”之意时,最普遍的表示方式就是点头。不过,这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人们在表示“肯定和赞同”之意时,最普遍的表示方式就是点头。不过,这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保加利亚人对点头含义的理解就与我们恰恰相反,而日本人则把这当成了一种礼节性的习惯性动作。一个日本人即使并不赞同你所说的内容,他也仍然会用“肯定”的答案来回答你(即日语中的“嗨”)从而让你能够继续说下去。当日本人说“好的,没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是想告诉你“是的,我听到了你说的话”,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对的,我同意你的观点”。打比方说,假如你问一名日本人,“你不同意我的观点,对不对?”即使他不同意你的观点,他通常也会先点头,然后说“嗨”。其实,按照日本文化来理解,他的意思就是“没错,你说对了,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此外,日本人把面子问题看得很重,所以他们想出了一套说话的规则,从而避免了因为说“不”而让他人丢了面子,或是尽量不问那些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问题。日本人会用“这实在是很困难”,或是“我们将会对此展开具体的研究”来替代说“不”。所以,当你听到他们这样说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其实他的本意是想告诉你,“算了吧,什么都别提了。你还是回家吧。”
  擤鼻涕动作的文化差异
  欧洲人和美国人用手绢或面巾纸来擤鼻涕,而亚洲人和日本人则会毫无遮掩地任由鼻涕在气流的推动下,像吐痰一样直接擤到地上。无论如何,在他人眼里,这都是一种“不雅观”的动作。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动作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几个世纪之前,这样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肺结核病毒肆虐。在当时的欧洲,肺结核病就好比现在的艾滋病,一种染上后,治愈生还几率几近为零的疾病。所以,政府指导人们以更加文明卫生的方式来吐痰和擤鼻涕,从而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这就是西方人会对随地吐痰的反应如此强烈的原因,一人在吐痰或擤鼻涕的同时,很可能会向四周传播肺结核病毒。所以,一旦发现你有做此动作的征兆,人们便会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你,那架势就好像你一吐痰就会把爱滋病传染给他们一样。
  今日擤鼻涕的行为是过去肺结核病流行的结果。
  假如东方诸国也曾亲身体验过肺结核所带来的种种噩梦,我想,现代的东方人在面对随地吐痰这一动作时也会表现出和西方人一样激烈的反应。可正因为东方的历史中并没有经历过这一劫,所以当日本人看见某人将鼻涕擤在自己的手帕中,然后再将手帕放回自己的口袋里的时候,他们那种震惊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西方人见到东方人随地吐痰时的表情!对于英国男人随身携带手绢,并将之放在夹克上口袋里的习惯,日本人一点也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英国人的这一行为极其怪异,就好像是某人很自豪地在口袋里装了卷卫生纸,炫耀似地告诉大家他可以随时擤鼻涕或是上厕所。
  亚洲人认为,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就是将鼻涕直接甩在地上,而且他们觉得这一方法比西方人的手绢法更加健康,但是,亚洲人的这一习惯却让西方人和欧洲人排斥至极。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当亚洲人与欧洲人或西方人的商务谈判往往会因为前者的一次小感冒而以失败告终了。所以,我想告诉西方读者的就是,不要因为亚洲人擤鼻涕的习惯而自寻烦恼,还有,千万不要当着日本人的面擤鼻涕!
  三种最常见的跨文化交际手势
  接下来,我们将对各种文化对于肢体语言的不同阐释作一番小小的探讨,并且向大家介绍三种常见手势的使用方法和内在含义。这三种手势分别是:环状手势,竖起大拇指以及V型手势。
  1. 环状手势——“OK”
  19世纪初,美国报纸刮起了一阵以词首大写字母代表整个词组的风潮,也正是因为这一风潮的流行,美国人开始使用这一手势,而这一手势也迅速在其他行业和领域流传起来,成为了当时风靡一时的肢体语言。对于这一手势所表示的“OK”一词最初所代表的单词是什么,大家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它代表的是常常被误写为“oll korrect”的“all correct”(完全正确),但有的人却认为应该是反过来拼写的“KO”——“knock-out”(击倒对方)。
  对西方人而言,环状手势“OK”表示“一切没问题,好的”;日本人则把它当成“金钱”的标志;法国人认为这一手势代表“零”;而土耳其人和巴西人则把它当成一种侮辱性的手势
  另一种关于OK一词起源的说法则是,OK其实是“Old Kinderhook”(老金德胡克)的缩写。19世纪的一次美国总统竞选当中,有一位竞选者名叫马丁·范·布伦,他就出生于纽约州的金德胡克。于是,他的支持者便用“Old Kinderhook”来称呼他,并且以此为名成立了一个俱乐部来支持他。后来,这一称呼就变成了他的竞选口号之一。
  很明显的,从形状上来看,环状手势中拇指与食指所形成的环形代表的就是“OK”一词中的字母O。在所有的英语国家中,“OK”一词所代表的含义大都是一致的。得益于美国电视电影的推广,这一手势及其含义迅速传播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不过,在某些地方,这一手势仍旧有某些独特的渊源和含义。在所有的英语国家中,“OK”一词所代表的含义大都是一致的。得益于美国电视电影的推广,这一手势及其含义迅速传播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不过,在某些地方,这一手势仍旧有某些独特的渊源和含义。例如,在法国和比利时,OK还可以表示“零”或“一无所有”。有一次在巴黎,夜晚,当侍者将我们引导至餐桌之后,他问了我们一句话,“Is the table OK?”(“你们对这张桌子满意吗?”)我们给了他一个“OK”的手势。我正想坐下的时候,他却突然回答说,“嗯,如果你们觉得不满意,完全可以再换一张……”显然,他误解了我们的“OK”手势,而把它当成了“零”或“一无是处,毫无价值”的意思。换句话说,他认为我们给他这个手势,是想告诉他,我们不喜欢这张桌子。
  如果你用“OK”的手势来称赞法国厨师厨艺高超,他很有可能会勃然大怒,并且毫不留情地将你赶出餐厅。
  在日本,环状手势表示“金钱”。如果你在日本从商时对日本人做了“OK”的手势,那他很有可能会把你的这一手势当成是你向他索要贿赂的表示。在某些地中海国家,人们用这一手势来表示“洞或孔”,而且当地的人还通常用它来暗指某个男人是同性恋。如果你对一名希腊男子做“OK”手势,他会认为你想告诉他你是同性恋,或者你把他当成了同性恋。在土耳其人眼中,这一手势带有强烈的侮辱性,因为这代表“肛门”。在阿拉伯国家,这一手势也很少见,因为当地人对它的理解为“威胁恐吓”或“猥琐下流”的意思。

  20世纪50年代,理查德·尼克松在当选为美国总统之前,曾经访问过拉美诸国,其本意是美好的,他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访问缓和美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当他走出机舱时,尼克松向当地等候的人群做出一个美国式的“OK”手势以示友好。结果,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下面的人们对他嘘声一片。尼克松不知道拉美地区与美国的肢体语言在某些地方有着天壤之别。在当地人眼中,“OK”的手势代表的意思是“你就是一堆狗屎。”
  假如你经常跨国旅行,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每到一个地方,你就请教当地人关于侮辱性手势的相关知识,从而避免发生任何可能的尴尬场景。假如你经常跨国旅行,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每到一个地方,你就请教当地人关于侮辱性手势的相关知识,从而避免发生任何可能的尴尬场景。
  2. 竖起大拇指
  在那些深受英国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譬如说、澳大利亚、美国、南非、新加坡以及新西兰,竖起拇指的手势包皮含了三种含义:首先,那些喜欢搭便车的旅行者常常会向来往的车辆做出这一手势,意在告知车里的司机我想搭便车;其次,表示“好,不错,没问题”,与“OK”手势相似;最后,假如人们突然竖起拇指,那么这样的手势便带有侮辱的性质,表示“举起双手”或“就这么着”。在某些国家,例如希腊,向前的拇指大多是在说对方“吃多了撑的”!
  千万不要在希腊竖起大拇指搭便车。
  正如我们在之前曾经提到过的,当欧洲人用手指计数时,竖起的拇指表示“1”,食指表示“2”;然而大多数英语国家的人在数数时通常用食指来指代“1”,中指表示“2”,在这种前提下,当他们竖起拇指的时候,他们想表示的是“5”。
  这样的手势可以表示“好”、“1”、“举起双手”或“就这样吧”。不同的地区对这一手势的理解各不相同 3. V型手势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英联邦国家,这样的手势很常见,意思是“举起双手或抬起头”。二战期间,由于温斯顿·丘吉尔的缘故,用这一手势来代表胜利逐渐在世界各国风行起来。不过,当丘吉尔竖起两根手指的时候,他的手掌是向外的。假如说话者做此手势时,将手掌面向自己,这一手势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带有下流的侮辱性意味的手势。
  美国人会把这一手势当成“2”,德国人会认为这是“胜利”的标志,而英国人则把它当成“去你的”这一手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的英国弓箭手。当弓箭手们射击进攻时,他们正是用食指和中指来扣住弓箭的。在当时,对一名技艺高超的弓箭手而言,最大的失败并不是被对方杀死,而是成为对方的俘虏,从而失去了用食指和中指发箭的机会。于是,用食指和中指所形成的V字型手势很快便在英国战士当中流传开来,成为他们在战斗中用来刺激敌人的一种标志,意为“你并没有打败我,瞧!我仍然可以用我的两个手指来发箭!”
  然而,在欧洲的部分地区,手掌向内的V型手势仍然可以表示“胜利”的意思。然而,在欧洲的部分地区,手掌向内的V型手势仍然可以表示“胜利”的意思。因此,当一个英国人用这样的手势命令一名德国人“举起双手或抬起头”的时候,德国人很有可能会认为是他在比赛中获了奖。除此之外,V型手势在欧洲的某些地方也可以表示“数字2”,所以,当英国人、美国人或澳大利亚人想用这样的手势来辱骂一名来自欧洲的酒吧男招待时,他们可能会有些失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至少可以得到两杯新鲜的啤酒。
  接触还是不接触
  人们在谈话的过程中,是否会因为对方与其发生了身体接触而生气,这完全取决于此人的文化背景。例如,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就很热衷于在说话的时候,不断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英国人却宁愿选择退避三舍,尽量不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除非他是在众多观众面前进行体育比赛。南美及欧洲运动员在赢球或得分之后,都会与队友来一个亲密的拥抱,或是用互相亲吻脸颊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得分。这样的动作在更衣室里还会重复多次。受此影响,许多来自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运动员也会在类似的情况下做出同样的举措。不过,一旦他们离开了比赛场地,一切便都恢复了原状,这些澳大利亚人、英国人和新西兰人便又会重新奉行自己的“誓死不接触”原则。
  只有在运动场上,英国人才会因为队友的进球或得分而与他人发生亲密接触。他们采取的方式可能是热情的拥抱,亲吻面颊,也可能会是最古老的轻拍对方。不过,假如背景换成了酒吧,你尝试一下同样的动作,你马上就会知道有什么样的后果。
  肯·库伯博士也曾经在许多国家开展过关于人们之间接触频率的研究,并且记录下了一个小时内不同国家的人们身体接触的次数:波多黎各180次,巴黎110次,佛罗里达2次,伦敦0次。
  通过研究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我们总结出了这样一张表格,表格中罗列出了适宜发生身体接触的国家名称以及那些交往中不适合发生身体接触的国家名称:
  不接触 接触
  德国 印度
  日本 土耳其
  英国 法国
  美国和加拿大 意大利
  澳大利亚 希腊
  新西兰 西班牙
  爱沙尼亚 中东
  葡萄牙 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
  北欧 俄罗斯
  斯堪的纳维亚
  文化冲突是如何发生的
  在制造文化冲突这项技能上,美国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正如我之前曾经提到过的,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没有护照,而且他们大都认为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喜好也全都和美国人一模一样。下图中的乔治·W·布什就做出了他所喜爱的得州长角美式(Longhorn)足球队的标志性手势以示支持。布什竖起的食指和小拇指分别代表两支牛角。大多数美国人都明白这一手势的含义。
  在意大利人眼中,图中所展示的美国足球队的标志性手势带有鲜明的侮辱性意味
  在意大利,这一手势背后的含义是“戴绿帽子的男人”,所以,人们通常借此来告诫某位男子,他的妻子与其他男人有染。1985年,5名美国人在罗马被当地警察逮捕,其罪名就是他们公然在罗马教廷外载歌载舞,并且使用了这一不敬的手势。事实上,这5名美国人不过是在得到了足球队在美国取得比赛胜利的消息之后,迫不及待地以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为球队庆祝胜利而已。显然,他们的兴奋和热情丝毫没有打动坐在教廷里的教皇。
  总结
  我们在与他人从事贸易或工作往来的时候,假如对方举止得体,并且充分表现出了对自己的尊重,这不仅会让我们备感舒适,而且会让双方的交往也变得更加真诚和顺利。所以,我给大家的忠告就是,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之后,切记要尽量减少肢体语言的使用,直到你能有机会观察到当地人如何使用这一无声的语言,并借此掌握个中奥妙。此外,还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助你学习和理解不同国家肢体语言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你可以收集一些外国电影,然后在关闭声音之后反复观看。不过,提醒你一点,观看时尽量不要看字幕。在没有任何声音和文字提示的前提下,你可以尝试着仅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来推敲和揣测剧情的发展。然后,再打开声音或观看字幕,检查你的猜测是否正确,从中体会肢体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使用技巧。
  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之后,切记要尽量减少肢体语言的使用,直到你能有机会观察到当地人如何使用这一无声的语言,并借此掌握个中的奥妙。假如你身处陌生的文化之中,不能确定当地的礼节,那就干脆请教当地人,请他们为你做示范。
  由于文化差异的缘故,对肢体语言的误解很可能会让你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你应该在对他人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下结论之前,首先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如果你经常进行跨国旅行,我向你推荐罗杰·阿克斯特尔的《身势语:可行与禁忌的身体语言》(Gestwres:Do’s-and-Taboos of Body 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 John Wiley&Sons 出版)一书。在书中,阿克斯特尔介绍了超过七万种不同的肢体动作和各地的文化习俗。借助于这本书,你大可以轻松自如地穿梭于世界各国,而不必担心肢体语言和文化差异会给你带来的种种麻烦。
或许您还会喜欢: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镜·辟天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六合之间,什么能比伽蓝白塔更高?唯有苍天。六合之间,何处可以俯视白塔顶上的神殿?唯有云浮。云浮城位于最高的仞俐天,飞鸟难上,万籁俱寂。九天之上白云离合,长风浩荡着穿过林立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尖碑,发出风铃一样的美丽声响。从云荒大地上飞来的比翼鸟收敛了双翅,落到了高高的尖碑上,瞬间恢复了浮雕石像的原型。无数的尖碑矗立在云浮城里,一眼望去如寂寞的森林。每一座尖碑底下,都静默地沉睡着一个翼族。 [点击阅读]
马云创业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言毋庸置疑,今天的马云已经是名震神州的企业家和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马云已经成了一个楷模:从最初的一个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不仅阿里巴巴成了一个神话,马云创业的成功也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点击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史蒂芬·柯维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没有正常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乔登(DavidStarrJordan),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25余年来,我在商界、大学与担任家庭婚姻顾问的工作经验中,接触过形形色色表面上事业有成、内心却感到匮乏的人,他们极渴望过和谐、圆满的生活,并享有不断开展的良好人际关系。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二:流亡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怪物在幽暗地域的通道中笨重地行进,它的八只脚在岩石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在寂静中四处回荡。怪物并没被自己制造的噪音吓得慌张乱窜,四处寻找掩护以躲避其他掠食者的袭击。尽管幽暗地域危机四伏,它显然自信满满,完全未把任何敌人放在眼里。它呼吸的气息是致命的毒气,利爪能凿穿坚硬的石头,嘴里森然环列着好几排矛状尖牙,可以轻易撕裂最厚的毛皮。而最骇人之处在于它的视线,一眼就能将猎物化为石像。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o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点击阅读]
不碎之灵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诸色众相,所存者灵。在他的脑海之中,这句平淡的话语竟然逐渐地演化成一道永久回荡着的箴言,守护起他新近所感知到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这句箴言已经使他经历了一次对世间真谛的顿悟,并成为钥匙,为他开启一扇通向宇宙知识之海的大门。并且,这顿悟也将他带来了这里。当努波顿缓缓地在赞加沼泽内那片由巨形蘑菇所构成的丛林中穿行时,这句话令他倍感舒适与安宁。 [点击阅读]
专业主义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专家的定义***************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前言--预言将自我实现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