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神犬奇兵 - 第128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28
  第八届国际警犬锦标赛的开幕式在一片礼炮声中刚刚结束,组委会就组织各国的警犬代表队们进行赛前准备,各国记者们见缝插针,寻找不同的代表队进行采访。中国使馆的武官和使馆参赞忙不迭地走下观礼台,开着一辆装满慰问物资的吉普车,拉着白正林和陈志海嘘寒问暖。
  上午的比赛科目是山地追踪和突围,参赛警犬和训导员要在5个小时内突破一条设有各种障碍和机关的山谷,并找到自己的追踪目标,直线距离是20公里。
  白歌、杜晓和吴光辉身着胸口绣着五星红旗的迷彩作战服,肩膀上挂着“中国武警”和“国际警犬锦标赛”的臂章,三人牵着三只警犬到比赛的集结点报到。警犬们带着印有中国国旗标志的颈圈和护膝,精神抖擞,蓄势待发。赛场工作人员发给每只警犬一张比赛贴纸,上面写着号码。
  17号战歌、12号光芒和19号霸王站在一条小溪岸边的出发线上,这条小溪是哈德逊河的一条分支,水清池浅。出发线前摆着一排带着编号的衣服和鞋子,上面带有搜捕目标的气味。
  战歌站在出发线前,仔细嗅辨了面前的鞋子气味,它将这种气味深深地刻印在头脑之中。它仰起头,看到天空上漂浮着两个椭圆型的绿色大家伙,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还在大家伙上面闪闪发光。
  那是什么?它想,是鸟?还是什么怪物?
  战歌无心理会,缓缓低下头来,看着前方的一片美丽景色:
  波涛滚滚的哈德逊河正在不远处奔腾驰骋,河的对面是山谷入口,山水相间,碧波万倾,万倾湛蓝的天空下座座峻山险峰上草林葱笼,山顶薄雾缭绕,若隐若现,著名的“西点军校”沿河依山而建,岸边花影丛丛,树林茂盛约隐约现。哈德逊河上打着“国际警犬锦标赛”字样的工作船只不停地游动巡视,两条粗粗的黄色警戒线把一米多深的浅水区清楚地划出,橘黄色的球状标志物随着波浪上下起伏。
  战歌低头舔了舔自己胸口的毛,微微闭上眼睛。它的耳旁,传来了阵阵波涛汹涌的河水声。
  白歌站在战歌身边,深吸一口气,也抬起头仰望天空。
  半空中,两艘挂着12支参赛国旗的大型军用飞艇缓缓升空,每艘飞艇的旋梯上挂着8架高清晰红外摄相仪,两架飞艇将在空中全面追踪拍摄国际警犬锦标赛的实录。
  白歌凝神看了一会,忽然身后传来脚步声。他回头,看见父亲健步正走过来。
  白正林拿着一个小盒子跑了过来,打开盒子,白歌三人眼前一亮,是三块晶莹剔透的中国玉石,握在手里温暖滑润,雕刻成犬的形象,栩栩如生。
  “把这个给犬戴上。”白正林擦擦额头的汗,“中国使馆送给它们的,这是祖国的蓝田玉。”
  三名队员用红线将玉石系在警犬的脖子上,玉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绚丽的色彩。
  战歌的脖子上多了一个凉冰冰的小东西,它低头看了看,习惯性地用鼻子嗅了嗅,没什么味道。它又环顾了一下左右,斜着眼睛打量着左右两边的警犬队伍。
  左边,一只容貌英俊的苏格兰牧羊犬冲战歌笑了笑,战歌友好地点了下头。
  右边,两只容貌丑陋、皮肤上满是皱纹的棕色警犬趴在地上,战歌盯了它们看了一会,两只警犬毫无反映,似乎对任何事物都已经麻木。其中一只嗅了嗅面前的追踪气味源,似乎无精打采,提不起什么兴趣。
  一名黑头发的外国训导员从引导处跑过来,他穿着印有比利时国旗的迷彩服,手中拿了一件沾有几滴鲜血的T恤。他跑到那只棕色的警犬面前,蹲下,将沾有血迹的衣服放到两只警犬身边。
  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警犬像吸食了大麻一样兴奋,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围着衣服低头转圈,似乎要把那几滴血迹都吸到丑陋的鼻孔里去。
  战歌看到两只警犬痴迷血液的样子,心中冷笑一下,将头扭了过去。
  一股霸气从它心底喷薄而出,连战歌自己也不知道,这种自信到底来自于哪里,它只觉得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一个遥远的呼唤从天边传来,
  “藐视你的一切敌人吧,我的孩子!”
  那个声音既熟悉又陌生,战歌浑身的毛发在风中微微摆动。
  站在一旁的杜晓碰了下白歌,有些心虚地说,“这两只寻血犬不好对付啊,看样子都是身经百战了,嗅血成瘾了。”
  “你的光芒嗅辩能力比它们强,放心!”白歌鼓励杜晓,“按平时训练的来,没问题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