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神犬奇兵 - 第77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77
  昆明警犬基地的早晨阳光明媚,白正林和约翰.克林上校走在基地大路上,后面跟着几名中美军官。
  一路上约翰.克林不停地夸警犬基地风景优美,白正林笑了笑,没答腔,他还在琢磨即将开始的中美警犬交流会的细节,他不想有任何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在此刻他明白,在基地进行的每件事情都代表中国。
  中美警犬交流会的现场设在警犬基地的主训练场上。训练场主席台上挂着巨大的红色横幅“中美警犬交流会”,跑道上整齐地站着一列中国武警训导员,每名训导员旁边都站着一只精神抖擞的警犬。哨兵们各就各位,纷纷笔直地守卫在训练场的门口及其他角落,他们用最饱满的姿态迎接美军挑剔的目光。
  白正林和约翰.克林上校在主席台上就坐,陪同参观的还有几位基地副职领导、K9大队的军官和翻译,白正林特别注意了一下,发现那位来自“海豹”的乔.诺曼也置身其中。
  一辆军用卡车缓缓开进场地。卡车门打开,几名高大的K9训导员牵着几只德国黑背牧羊犬走下来。约翰.克林看到自己的警犬,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对白正林说,“白主任,您看我们的警犬怎么样?”
  “很好。”白正林淡定地说。
  约翰.克林哈哈大笑,操着生硬的中国话说,“好眼光,白主任,这些都是身经百战的警犬!”
  白正林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简单的开场白后,白正林宣布此次交流会的活动安排。首先检阅基地警犬方队,而后两国警犬进行科目表演,最后又白正林和约翰.克林进行讲评和总结。
  阅兵式上,警犬基地的训导员带着一只只威猛的警犬组成方队,精神抖擞地走过主席台。约翰.克林啧啧称赞,对白正林小声说。
  “主任先生,我以为你们训练可以把战士训练成‘铁人’,没想到也可以把警犬训练成‘铁犬’,它们的步伐都是一直的,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白正林谦虚地说,“这是战士们的功劳,他们平时比较注意犬的集体意识和服从意识。”
  约翰.克林再次竖起了大拇指。
  阅兵式结束后,警犬科目演练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中国警犬基地的两只3岁大的昆明犬。
  一名持刀“歹徒”气势汹汹地跑到训练场,手里挥舞着尖刀。两只警犬猛地窜出,一左一右,咬住他戴着护具的腿和胳膊,仅仅用了三秒钟就将“歹徒”掀翻在地,训导员迅速上前将“歹徒”制服。
  第二个上场的是一只米色的拉布拉多警犬。七辆吉普车缓缓开进场地,停稳。警犬抽着鼻子,一辆车一辆车的细细嗅过,三分钟后,卧在3号车的后轮胎前。训导员拍拍犬的脑袋,从后轮胎与挡泥板的夹缝间取出一袋爆炸物。搜爆表演取得成功。
  最后一个是鉴别表演,6个形状颜色相同的易拉罐摆在场地中间,训导员从其中一个罐子中取出一块纱布,拿给场外的一只德国牧羊犬嗅了嗅,而后下达命令。这只警犬立即进入状态,跑到场内依次嗅过易拉罐,一分钟后叼着一只易拉罐跑到训导员面前坐好,鉴别表演同样顺利地完成了。
  基地的一名参谋向白正林报告表演结束,白正林对若有所思的约翰.克林说,“上校先生,下面请您开始吧。”
  约翰.克林恍然说,“是的是的,您的警犬表演得很精彩,我都忘记了轮到该我们上场了。”他站起身,走到乔.诺曼身边,俯耳低头说了几句话,乔.诺曼点点头,冷冷地看了一眼白正林,信步走下主席台。
  乔.诺曼绕到卡车上,几秒钟后,他牵着一只身材较矮的警犬走出车厢。
  这只警犬外表平平,和高大威猛的中国昆明犬比较甚至有些丑陋,略圆的头,鼻孔朝天,两只眼睛闪着黄光,四肢较短却异常结实,大块肌肉凹凸起伏,棕色的皮肤水亮水亮,胸前有一道白色的短毛。
  白正林心里不由一凛,脱口而出,“比特犬!”
  坐在旁边的约翰.克林微笑着说,“白主任好眼力,这是我们国家最优秀的警犬之一,被上帝遗弃的孩子——比特犬卡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