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神犬奇兵 - 第1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
  夜,是英雄的眼眸。
  二十一世纪初的一天凌晨,云南麻粟坡县郊外的热带丛林中薄雾弥漫,树影嶙峋。
  连绵不绝的大山像长蛇一样爬行在幽深夜色下,四数木、望天树、橡胶树、龙竹等树木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山脉。猫头鹰的诡异叫声从林中深处传来,乳白色的月光穿过参天古木的茂盛枝叶撒在草地上,像撒了一地白花花的盐。
  丛林中三棵40米高的望天树上传来轻微的“哗哗”声,六根长长的攀登绳缓缓地垂下来,七八个头戴黑色面罩的背枪军人从树梢无声地滑落到潮湿的地面上。他们弯着腰,小心地走进望天树旁的一片灌木丛中。草丛中猛地站起四只硕大的野兽身影,它们冲黑影们轻轻摆动着尾巴。
  有人轻微地喊了几声“卧倒”、“卧”。
  大大小小的黑影立刻俯下身体,消失在灌木丛中。
  远处传来几声凄厉的狼嚎声,在群山中一波波荡开。虽是初秋,可云南潮湿闷热的天气丝毫不减,噬血的蚊虫像轰炸机一样对着黑影们俯冲下来。月光下,23岁的中尉白歌趴在草丛中,轻轻捏死两只盯在唇边的蚊子,沾了一手的血花。
  “该死的蚊子!”他心里暗骂,“竟敢捋虎须。”
  白歌的右臂上绣着一个臂章——两条橄榄枝缠绕一把利剑,这个臂章证明了官兵们的真实身份:他们隶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特警部队。
  白歌侧脸看了看草丛中的其他战士,参加行动的大多数是老兵,个个面定自若,尽管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迷彩服,但手中的95式自动步枪却纹丝不动;“风翼”、“炽天使”、“利爪”、“咆哮”四只警犬乖乖地卧倒在训导员身边,专注地盯着前方;一期士官、警犬班班长莫少华甚至还叼了一根没点燃的烟。说他们是老兵,只是入伍时间比较长,其中年纪最大的莫少华今年才22岁。
  “妈的,这个烟鬼。”白歌心里笑着骂了一句。不过一想起今天的任务,他就笑不出了。
  一星期前,麻粟坡县特警中队接到上级指示,全力消灭隐藏在麻粟坡山林中的“黄魔鬼”。“黄魔鬼”是一只体形庞大,凶残健壮的黄豹子,危害当地人畜已久,它的口中已经吞了一个人、七只猪和九只羊。被吃掉的人是个7岁的女孩子。野兽不吃人的话百姓们还能容忍,可一旦吃了人,尝到了人肉的鲜味,这只野兽就变成一只食人兽了,见了人就会主动攻击,所以必须将它杀死。受领任务后,白歌心中义愤填膺,临行前,他对指导员徐跃国下了保证书,“不打死‘黄魔鬼’,誓不回营。”

  “警犬和战士一样重要,”徐指导员平静地对他说,“警犬班交给你,不能给我损一兵一犬。”白歌一个立正,“是!”现在想起指导员的指示,他觉得肩头沉甸甸的。
  白歌正想着,忽然有人捅了下他的肋骨。他转过头,看见警犬班长莫少华已无声无息地趴到他的身边。莫少华给他打了打手势,意思是“敌人”出现了。白歌接过他手中的红外线望远镜,看到不远处一棵大树上忽闪着两盏小绿灯。
  他心里“咯噔”了一下,是“黄魔鬼”!
  莫少华看了白歌一眼,心里好笑,毕竟是刚毕业的排长,一只豹子就吓出汗来了。他扭头看了看卧在草丛中的几只警犬,它们都发现了“黄魔鬼”。昆明犬“风翼”的耳朵竖得笔直,身子绷成一张弓,仿佛随时要射出,德国牧羊犬“炽天使”和“利爪”趴得几乎与贴上地面,双双呲出了锋利的犬齿,而藏獒“咆哮”却稳稳地卧着,眼睛半睁着假寐。
  这只名叫“咆哮”的狮头藏獒刚一出生就被现任指导员徐跃国从老家青海高原抱回中队,今年7岁了,处于犬类的中老年阶段。开始所有人都以为在云南的水土养不活这来自高原的神犬,可没想到在中队训导员的精心调养下,不但将它训练成一只屡历战功的优秀警犬,今年初还繁殖出了下一代。中队领导考虑到警犬在配种后体力和精力都会受到影响,去年底就让它退休了。但此次抓捕凶猛的豹子,白歌再三考虑后还是把藏獒又带上了战场。
  人和犬保持高度安静。白歌举手示意,全体官兵悄悄打开了自动步枪的保险。
  “黄魔鬼”好像意识到了潜在的危险,它在粗大的树枝上慢慢徘徊着,过了一会儿就小心翼翼地走下树干,它的前爪刚刚落地,忽然全身僵住,随后弓起身体,发出低沉的啸声。月光下,它脊背上的黄毛都竖了起来。白歌心里一惊,难道被它发现了?他回头看看莫少华,莫少华摇摇头,忽然,一直沉默的“咆哮”睁开了眼睛,微微张开肥厚的嘴唇,露出又长又利的牙。莫少华扔掉手中的烟,示意训导员赶快命令它卧下。“咆哮”眼睛里烧着怒火,极度不情愿地趴下了。

  莫少华有些纳闷,“咆哮”虽然退役,但平日十分服从命令,怎么今天会有这样反常的举动?绝不是为豹子,豹子不会引起它如此强烈的仇恨感,如果不是豹子,又会是什么?猛的,他脑子里电光火石般一闪,难道是……
  豹子突然一声长啸,树叶哗啦啦地响着。突然,大树旁的灌木丛中蹿出一条黑影,这条黑影比“黄魔鬼”要小一圈,动作却很迅速,它猛地扑向“黄魔鬼”的腰。
  豹子的腰是最脆弱的,“黄魔鬼”不敢怠慢,灵巧地一闪,避了过去。那条黑影扑了一个空,后腿猛蹬树干,立刻转身反扑。“黄魔鬼”不愧是敢吃人的豹子,比起一般的土豹有着更发达的四肢和头脑,它就地一滚,甩起铁棒似的尾巴“呼”的一声,对着黑影就抽了过去。黑影的反应也不慢,向侧面猛跳,躲开了凶猛的一击。
  “黄魔鬼”与黑影都站在了圈外,一个回合下来,它们都明白对方不是好对付的。
  白歌看呆了,怎么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这条黑影远远看去有犬一样的身型,双耳直立,拖着一条长尾巴。
  莫少华贴在白歌耳边轻声说,“是狼。”
  白歌眼睛一亮,他早就听说过森林野狼的凶残与狠毒,两只成年野狼就敢和身材庞大的熊单挑,看来这次“黄魔鬼”遇到对手了。
  一只灰色的野狼在月光下半张着长嘴,口中插满了小匕首似的牙齿,它拖着尾巴转了几圈以后忽然停住了脚步,站在原地盯着豹子。野狼的身材比“黄魔鬼”要小,它不急不燥,胸前的鬃毛随风飘散,昂着头,两只黑眼睛闪闪发光,似乎在寻找“黄魔鬼”的破绽。
  豹子看到野狼停下,慢慢移动脚步,开始围着野狼绕圈。
  当它转到野狼侧面时忽然发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过去。

  野狼意识到了危险,立刻转身,谁知脚下一滑,减慢了速度。它的屁股就被“黄魔鬼”锋利的牙齿咬住,血汩汩地流了出来,就在血涌出来的刹那,野狼猛地转身,张开狭长的布满利刃的大口,向“黄魔鬼”的脖颈咬去。
  野狼一口咬住豹子的脖子,“黄魔鬼”的颈血扑哧狂喷,它疼得松开口,气愤之下抬起前爪去拍野狼的脑袋。可它没想到野狼见血就收,一击得手后立刻松嘴,向后跳开,躲过了豹子的利爪。
  要不是有任务在身,白歌就想叫好了。野狼的这招“丢屁股要脖子”和当年战国时代的“围魏救赵”有异曲同工之处,既伤害了敌人的元气,又避免始自己受到致命的伤害。他回头看看自己的警犬,像一只只锋利的上弦箭,只要下一个命令,豹子和野狼就会被撕成碎片。“警犬和战士一样重要。”徐指导员的话在白歌耳边响起,再等等看,他想,既然“黄魔鬼”正在和野狼搏斗,暂时先不让警犬上阵,他不想看到自己的犬受到任何伤害。
  豹子“黄魔鬼”的血染红了脖颈周围的毛,月光下看去仿佛带了一条红色的围巾。它遭受重创后疲惫地蜷缩在树下,一边扭头舔伤口一边紧张地注视着野狼的行动。野狼的屁股伤得也不轻,生生被豹子啃下一块巴掌大的肉,它每走一步身子就疼得颤一下,可它仍然昂着头,围着豹子慢慢转圈。
  “黄魔鬼”渐渐躺了下去,它流的血实在太多了,野狼的全力一击是致命的,很可能已经伤及它的大动脉。为了避免伤口流更多的血,它不敢再轻举妄动。豹子低低地趴在地面上,大口喘着粗气。它的后腿靠在树干上,前腿耷拉下来,脑袋无力地靠在草地上。野狼在它面前五米左右的距离停了下来,它在犹豫,豹子究竟是体力不支还是装模做样?野狼小心地试探着向前走,它伸出一条前腿,抬起来,在空中停留很久,才慢慢放下,接着迈出第二步。“黄魔鬼”就像快咽气了一样,躺在树下一动不动,只有身体随着微弱的呼吸慢慢起伏。野狼花了一支烟的功夫,小心翼翼地走到离豹子近三米的地方。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3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老农民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3
摘要:第一章打春一百,拿镰割麦。老天爷真怪,1948年的春脖子特别长,立春都快三个月了,紧靠黄河北岸的麦香村,村头的老槐树早已经满头翠绿,可地里的麦子才甩齐穗儿,还没有灌满浆。青黄不接啊,庄户人一个个黄皮寡瘦。可是,肚子里即使没有干货,也挡不住有人�〖堋R淮笤纾�雾气还没有散尽,外号“牛三鞭”的牛占山和外号“老驴子”的杨连地就来到黄河滩上较起劲儿来。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3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