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神秘的西塔福特 - 第16章莱克罗夫特先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艾密莉是个敏感的女人。她终于认清与安德比合作的可能性不大了。翌日清晨醒来,就再也不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啦。起床后,便到外面作轻松的散步,沿着小巷向他们昨晚来的相反方向走去。
  她经过西塔福特寓所的大门,向右拐,奔上陡峭的小山,到了开阔的荒野。迎着晨光,踏上那条枯萎了的草造,空气冷而清新,景色宜人。艾密莉爬上西诺福特那灰色的布满奇岩怪石的小山顶,从高处鸟瞰开阔的高语地,极目之处是一遍茫茫的未开垦的处女地,没有人烟,没有道路。山背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花岗岩。往北望去,可见西塔福特坐落在山的侧翼,西塔福特寓所蒙块正方形的灰色斑点,边上是点点小平房。她还能眺望到山谷下面的埃克参顿。
  “高瞻才能远瞩,”艾密莉隐隐约约这么想,“要象拿起玩仍小屋往里瞧那样,才能做到了如指掌。”
  她又沮丧地想,若能在死者生前见他一面就好啦。因为要清楚地了解一个你从未见过面的人,该有多困难呵!你非得依赖别人的评断不可。而艾密莉从来就不承认别人的判断强过自己。他人的印象归他人的印象,尽管这些印象很可能会和你的一样真实,但你不能依章办事,正象你不能使用别人的视线一样。
  艾密莉苦苦冥思,不耐烦地叹口气,换了个位置。
  她沉浸于苦思中,而忘掉了世间的一切……当她看清有个矮老头近在咫尺,有礼貌地拿着帽子在喘息时,她猛地吃了一惊。
  “对不起,”他说,“我相信你就是策列福西斯小姐吧?”
  “是呀。”艾密莉说。
  “我叫莱克罗夫特。请原谅我说的话,在我们这个小山庄里,即使最小的事也会尽人皆知,你昨天的到来,那自然是家喻户晓了。不过我可以对你保证,每个人对你的处境都深表同情。我们一定尽力帮助你。”
  “你们太好了!”艾密莉说。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莱克罗夫特先生说,“亲人受难嘛,恕我以旧式的言辞说话。说正经的,亲爱的小姐,要相信我,只要有可能我当尽力而为。这里风景秀丽吧?”
  “好极了。”艾密莉表示同意,“这个旷野真迷人。”
  “你知道吗?昨晚有个犯人从普林斯顿逃跑了。”
  “知道了。被抓回来了吗?”
  “还没有,估计还没有。哎呀,可怜的家伙,毫无疑问,用不了多久,他准会被抓回去的。一点不假,二十年来还没有哪个囚犯能成功地从普林斯顿越狱的。”
  “普林斯顿在哪个方向?”
  莱克罗夫特指着旷野的南端说:“在那边,象乌鸦那样笔直飞,穿过荒地大约十二哩,绕道则十六哩左右。”
  艾密莉身上滚过一阵冷颤,那个被追捕的亡命之徒,给她罩上恐怖的阴影。
  莱克罗夫特先生望着她,点点头说:“不错,我也有同感。真怪,大概是人的天性,一想到那个被穷追的歹徒就感到恶心。普林斯顿的那些人都是危险而凶残的罪犯。我们早就该将这种人关到那里去的。”

  他微带歉意地大笑说:“请原谅,策列福西斯小姐,我很感兴趣于研究犯罪问题,这是一项迷人的研究。禽兽学和犯罪学是我研究的两门课题。”他稍事停顿后,继续讲,“这就是我为什么在这个事件上很愿意跟你合作的原因,如果你允许我这样做的话。直接研究一种犯罪,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请你相信我,小姐,由你直接支配我的经验吧!我曾经深入地阅读并研究过这个课题。”
  艾密莉沉默片刻。她为事情的发展正在她的掌握中而庆幸。眼前就有人把曾在西诺福特渡过的生活经历贡献给她。又密莉反复玩味不久前油然产生的那个片语“视角”。她已获得布尔纳比少校的一个视角,就是忠实、明确、直截了当地以丝毫不受干扰的注意力去承担对这事件的审理。现在又有人给他另一个视角,她猜想这个视角也许开拓另一个不同的视野。
  这位矮小、萎缩、干瘪的先生曾经深入地阅读和研究过犯罪学,很精通人的本性。得到这种人的帮助,岂非天动我也?!
  “请协助我,”她赤裸裸地说:“我很焦急和痛苦!”
  “亲爱的,这是必然的,必然的。哎,据我所知,策列维里安的那个大外甥被逮捕或拘留,证据是简明的。当然,我这么说是坦率的,你得原谅我。”
  “当然。”艾密莉说,“当你还不认识他时,为什么你要相信他是清白的呢?”
  “合理至极。”莱克罗夫特先生说,“确实合理,策列福西斯小姐,你本人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顺便问你,你的名字表明你同策列维里安同是柯尔尼书人。”
  “是啊,”艾密莉说,“我父亲是柯尔尼书人,母亲是英格兰人。”
  “哦!”莱克罗夫特先生说,“真有趣,现在来探讨我们的小问题吧。一方面我们假设小伙子吉姆——名字叫吉姆吧?假设他急需钱用,因此他来找舅舅要钱,但他不给,吉姆一时冲动,就拿起门边的管子打他舅舅的头。虽然这种犯罪是非预谋的,但却是一种最残酷、愚蠢而无理性的犯罪;另一方面,他可能愤怒地离开他舅舅,而另外某个人立刻进屋作案,你相信的就是这样,说法有些不同罢了。我希望也是这样,我并不希望你的未婚夫犯罪,但依我的观点,他确实已犯了罪,这是令人不安的。所以,我支持另一种看法:这个罪是其他人犯的,我们这么假设马上就可得出最重要的结论:也许另一个人知道刚才发生了口角?也许那场口角确实促使谋杀?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有个人企图干掉策列维里安而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嫌疑全推到小伙子吉姆头上。”
  艾密莉渐渐从这个角度考虑此事了,她慢慢地说:“如果这样的话……”
  莱克罗夫特接着说:“如果这样的话,凶手一定是与策列维里安上尉很接近的人,他一定住在埃克参顿。十有八、九这人在口角当中,或口角以后,就在屋子里。出于不是在法庭上,因此,我们可以随便指名道姓。首先,那个叫依万斯的仆人符合假设条件,他完全有可能在屋里,听到四角就抓住机会行凶,另外,我们还要了解依万斯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主人的死亡之中捞一把。”

  “我看他只能得到一笔小遗产。”艾密莉说。
  “那不大可能构成充分的犯罪动机。我们还得查究依万斯是否急于要钱花。同时,还要考虑依万斯太太。我知道,最近娶了个依万斯太太,策列福西斯小姐,要是你研究过犯罪学,你就会明白因视角不同而产生的奇怪的影响,乡间尤其如此,在百老德穆尔那一带,至少有四个妙龄少女,虽然外表、举止都逗人爱,但居心叵测,把人命视为无价值或少价值的东西。不,我们绝不能不考虑依万斯太太。”
  “莱克罗夫特先生,你对转桌降神有什么看法?”
  “啊,那很奇怪,最奇怪啦!我承认它给我很深的印象,也许你已听说了,我相信灵魂之类的东西,在相当程度上,我是招魂论的信奉者,我已详细记叙了那件事,并送给灵魂研究会了,这是一次可靠的惊人的事例,在场的五个人,没有一个人知道或怀疑策列维里安要被谋杀。”
  “难道你不认为……”
  艾密莉说不下去,她知道极难向莱克岁夫特提出这样的看法:五人中的一人可能已有所预感,因为他本人就是犯罪者之一。并不是说她曾怀疑莱克罗夫特和这悲剧有关,她只是觉得向他提这样的问题不得体,因而她采取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意见。
  “莱克罗夫特先生,我对此很感兴趣。正如你说的是一个惊奇的现象。除了你以外,难道你不认为所有在场的人,都是迷信者吗?”
  “亲爱的年轻小姐,我本人不是迷信者,在这方面我无能为力,我只是个深感兴趣的旁观者。”
  “那位加菲尔德先生怎样?”
  “是一位不错的小伙子。”莱克罗夫特先生说,“但无论如何说不上是非凡的人才。”
  “我看他很富裕!”又密莉说。
  “我看他是穷光蛋!”莱克罗夫特说,“但愿我使用这个词准确无误。他是为了奉承他的姑母才来这里的,其实他从她身上只能得到‘期待’罢了。帕斯荷斯小姐极狡猾,她明白他的殷勤到底值多少钱?她利用讽刺式的幽默,使得他不断地手舞足蹈。”
  “我很想见见她。”艾密莉说。
  “对,你非见她不可。她肯定也会要求与你会晤的,好奇心,哎呀,亲爱的策列福西斯小姐,好奇心呀!”
  “你说说威尔里特一家。”艾密莉说。
  “有意思,”莱克罗夫特先生说,“十分有意思。当然是殖民地风格,不够稳重,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那我是说有些过分的殷勤。
  样样都显示过分的豪华。怀阿里特小姐是一位迷人的姑娘。”

  “嗨!偏偏到这个不寻常的地方来过冬。”艾密莉说。
  “是的,很奇怪,对吗?不过这还是符合逻辑的,我们住在本国的人渴望阳光和温暖以及高大的棕桐树,而住在澳大利亚或南非的人则迷恋于冰封雪飘的旧式圣诞节。”
  “不知她们哪个对他说的这些。”艾密莉暗自想,隐遁在高语地的小村落里,仅仅是为了想过冰封雪飘的旧式圣诞节,那是说不过去的。显然,莱克罗夫特先生对威尔里特一家选择这么一个冬季胜地,是没有怀疑的,而她又想,这对于一个禽兽学家和犯罪学家来说,也是自然的。由于莱克罗夫特先生认为西诺福特是个理想的住处,因而他也想当然地认为别人都跟他一样,是别无他想的。
  他们慢慢地下了山坡,走进巷子。
  “谁住那间平房?”艾密莉突然问道。
  “威亚特上尉——是个病残者,不爱交际。”
  “他是策列维里安上尉的朋友吗?”
  “绝不是亲密的朋友,策列维里安不过偶尔作些礼节性的拜访而已。事实上,成亚特不乐意别人来访。他是个阴郁的人。”
  艾密莉默无声息,她在琢磨变成一个采访者的可能性,她不想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她突然想起一个参加了转桌降神而至今仍未谈起过的人。
  “杜克先生怎么样?”她直率地问。
  “他吗?”
  “嗯,他是什么人?”
  “啊,”莱克罗夫特先生慢慢地说,“这是个无人了解的人。”
  “怎么这么特殊?”艾密莉问。
  “事实上,”莱克罗夫特先生说,“并不特殊,杜克不是不可思议的人,你可以想象得到他唯一的秘密是他的社会根源。不,不完全这样,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他是个非常殷实的好人。”他立即补充道。
  艾密莉默不作声。
  “这就是我的房子。”莱克罗夫特停下来说,“是不是赏光,过去看看?”
  “我很乐意进去。”艾密莉说。
  他们走了进去。小屋布局雅致,许多书架列墙而排。艾密莉一架一架好奇地浏览书名。
  有的全是讲玄妙的现象;有些是现代的侦探小说;但绝大部分的书架让给犯罪学以及世界有名的判例;禽兽学的书只占一小部分。
  “看了很使人惬意,”艾密莉说,“我得回去了,估计安德比先生读起床啦,他在等我呢,其实我还未吃早餐,我们交代克尔提斯太太九点半吃早餐,现在十点钟,我迟到太多久了。都怪你那么让人感兴趣,而且对我这么有帮助。”
  “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帮你:“当艾密莉挑逗的眼神向他一栋时,莱克罗夫特先生似笑非笑地说,“你可指望我,我们是同伙!”
  又密莉热烈地紧紧握着他的手。
  “太妙了!”她说。在她短短的生涯中,那个常用的片语意这么有效,“凭直观感觉,这是个真正可以依靠的人。”——
  克里斯蒂小说专区扫校
或许您还会喜欢: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