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神秘岛 - 小说《神秘岛》全文阅读——《第一部高空遇险 第十九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是5月22日,他们开始布置新房了。的确,由于“石窟”不够住,居民们都想早些搬到这个宽大而合乎卫生的住宅里来,这个住宅隐藏在坚固的岩石里,海水灌不着,雨水打不到。然而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故居,工程师打算把它开辟成重要工作的作坊。赛勒斯·史密斯首先想从外面找到“花岗石宫”的正面。他来到海滩上,通讯记者甩掉的鹤嘴锄一定从峭壁上直落下来,只要找到鹤嘴锄就可以发现凿穿花岗石的地方了。
  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鹤嘴锄。鹤嘴锄掉下来以后已经陷在泥沙里了。他们就从这一点一直望上去,发现了那个缺口。已经有几只野鸽在这个小洞口飞进飞出了,它们显然认为“花岗石宫”是专为它们开辟的。工程师主张把石洞的右部分成几间,前面留一条过道,另外再在迎面开五扇窗子和一扇门,用来透光。潘克洛夫对于开五扇窗子这一点非常同意,可是他不明白门的用途,他认为甬道就是“花岗石宫”的天然梯阶,从这里出来进去并没有什么困难。
  “朋友,”史密斯说,“如果我们图方便,从甬道里走进住宅,那么其他的人要进去也同样是方便的。我的意思和你相反,要把那个入口堵死,如果必要的话,再做一道堤坝,使湖水重新升高,把入口完全淹下去。”
  “那么我们怎么进去呢?”水手问道。
  “从外面用梯子上去,”赛勒斯·史密斯答道,“用绳子做一个软梯,只要一吊起来,就谁也进不了我们的住宅了。”
  “你干吗要这么胆小呢?”潘克洛夫问道。“直到目前,我们还没有见到过什么猛兽。要是说我们岛上有土人,那我可不相信!”
  “你能肯定吗,潘克洛夫?”工程师看着水手问道。
  “我们还没有查遍全岛,当然没法完全肯定啦。”潘克洛夫说。
  “是呵,”史密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才了解它的一小部分。再说,即使我们岛内没有敌人,外面还是可能有敌人来的,因为太平洋的某些地方非常危险。我们必须防备一切意外。”
  赛勒斯·史密斯的话是很英明的。潘克洛夫没有继续反对,准备执行他的命令了。
  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在“花岗石宫”的正面开五扇窗和一道门,此外,还要开一扇往外凸出的大窗子和几个比较小的椭圆形窗孔,以便透进大量的光线。他们这样打算,就是要把这间奇妙的中堂作为主要的房间。“花岗石宫”的正面高出地面八十英尺,朝着正东,太阳一升起来,首先就会把它照亮。他们发现如果从形成“石窟”的乱石堆上画一条垂直线到地面来,那么“花岗石宫”在峭壁上的位置就正在这条线和慈悲河口峭壁凸出的地方中间。由于有凸出的峭壁遮挡着,东北风只能从侧面吹来。此外,工程师还打算在窗架做好以前,先安上厚实的百叶窗,把窗洞挡起来,避免室内遭到风吹雨打,在必要的时候,还能把这些百叶窗隐蔽起来。
  第一步工作就是凿洞。如果单靠鹤嘴锄,那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好在大家都知道史密斯精明强干,他还有一部分硝化甘油没有用完,正好在这件工作上发挥了它的效用。工程师利用这种炸药把在石壁上选定的地方准确地炸开。然后,大家就用鹤嘴锄和铲子把门窗凿成一定的形状,粗糙的边缘也磨平了。这样工作了几天,早上的阳光就大量地透进“花岗石宫”来,连最隐蔽的角落都照亮了。根据赛勒斯·史密斯的计划,下一步应该把石洞分成面临海洋的五间空房;最右边开一道门作为进口,门外安上梯子;然后是一间三十英尺长的厨房,四十英尺长的饭厅和同样大小的寝室;还有一间“会客室”,这是根据潘克洛夫的请求而设的;再往左就是大厅了。这些房间——实际上是一套房间——并没有把整个石洞都占掉。因此他们还打算设一个走廊和一间仓库,他们的工具、食品和储备物资都可以藏在仓库里。这是个很好的保存东西的地方。岛上的各种物产,动物和植物,放在这里完全不会受潮。这里地方很宽,可以井井有条地把每一样东西放在一处。并且,除了这个大石洞以外,上面还有一个小石洞,可以供他们随便利用;这个小石洞好象是新居的气楼一样。

  计划拟定以后,只等实行了。工兵们又成了制砖工人。砖头烧成以后,就搬到“花岗石宫”下边来了。直到目前,史密斯和他的伙伴们一直都是通过狭长的甬道进洞的。他们必须先爬上眺望岗,绕过河岸,然后在甬道里往下走二百英尺,要想回到高地上来,就还要往上爬同样长的一段距离。这样不但浪费许多时间,而且也非常吃力。因此赛勒斯·史密斯决定不再拖延,立刻开始制造结实的绳梯。以后只要把梯子拉起来,就没有上“花岗石宫”的道路了。
  软梯做得非常讲究,梯帮是用一种爬藤植物的桑韧纤维做成的,和粗索差不多结实。横档用的是红杉的树枝,既轻巧又结实,这套设备是由绳梯专家潘克洛夫一手做成的。
  另外他们又用植物纤维编成一些绳子,在门上拴了一个辘轳,装置起一架类似起重机的工具。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砖头运到“花岗石宫”上去了。由于材料的运输工作简化了,内部的整修工作就可以立刻开始。他们有的是石灰;砖头存了几千块,也随时可以使用。隔间的初坯马上就砌起来了;起初显得非常简陋,可是不久以后,石洞就完全按照通过的计划,隔成了房间和仓库。
  工程师亲自拿着锤子和刮刀带头干,各项工作进行得非常迅速。他没有一种工作不愿意干,他总是以身作则,为聪明而热情的伙伴树立良好的榜样。他们对工作很有信心,干起来非常愉快。潘克洛夫老爱说笑话,他一会儿当木工,一会儿当绳索工,一会儿当泥水工,总是给这个小小的世界制造着笑料。他对工程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管什么也不能改变他的信仰。他认为工程师是一个万能博士,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做成。穿衣裳(这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冬季室内的照明、利用岛上的肥沃土地以及把野生植物变为栽培植物等问题,这一切在他看来都很容易,有赛勒斯·史密斯帮助,到时候一切都能解决的。他还梦想着开几条运河,以便运输岛上丰富的物产;开矿,制造各种工业生产的机器;修铁路;不错,铁路!肯定地说,林肯岛上的铁路息有一天会稠密得象蜘蛛网似的。
  工程师让潘克洛夫一个人自言自语。他没有使这位勇士扫兴。他知道信心是带有感染性的;他甚至一边听他说,一边微笑着,绝口不提他认为日后会遇到的困难。事实上,在这航线以外的太平洋地区里,他们可能一辈子也得不到人们的援助。居民们只有依靠自己,别的什么也得不到,因为林肯岛和任何一个岛屿都离得很远,他们又不可能造出很好的船来,如果要想冒险乘小船出发航海,那就太危险了。
  “可是,”正如水手所说的,“鲁宾逊象奇迹似的得到了一切,而我们却占了鲁宾逊的上风。”
  事实上,他们的精力非常旺盛,在一个懒汉必然死亡的地方,他们是可以成功的。
  赫伯特在这一段工作里表现得非常突出。他既聪明又活泼,学得快,干得好,赛勒斯·史密斯越发喜欢这个少年了。赫伯特对工程师也怀着一种热情而尊敬的爱。潘克洛夫看到他们彼此亲近,丝毫没有嫉妒的意思。纳布还是和往常一样:一贯表现着勇敢、热心、忠诚、无私的美好品德。他和潘克洛夫同样崇拜他的主人,可是表现得不那么热烈。每当潘克洛夫兴高采烈的时候,纳布总是带着一种表情,好象在说,“这有什么稀奇。”然而潘克洛夫和他却是好朋友,他们很快就用“你”来互相称呼了。

  吉丁·史佩莱在共同的事业中也分担了辛劳,而且干得非常熟练,并不比伙伴们差,这一点水手总是非常诧异。这个“新闻记者”不仅会分析问题,做起后来竟也这么能干。
  软梯终于在5月28日装妥了。在八十英尺的垂直高度上,至少有一百档梯阶。也是运气,离地面四十英尺的光景,峭壁上有一个凸出的地方,史密斯就利用这里把软梯分成两截。他们用鹤嘴锄仔细把凸出部分凿开,形成一座平台,然后把第一段梯子从这里系下去,这样摇晃的程度就减少了一半,而且还可以用一根绳子把软梯吊到“花岗石宫”上去。第二段梯子的下端固定在平台上,上端系在“花岗石宫”的门口。总之,现在上去要容易得多了。此外赛勒斯·史密斯还打算将来装置一种水力机械,那时候,就可以完全不用“花岗石宫”里的居民浪费时间和气力了。
  居民们很快就习惯用软梯上下了。他们的胳膊和大腿固然都很灵便,但这和潘克洛夫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是个水手,是爬惯了桅杆和帆索的。托普更是非教不可。照理说这只可怜的四条腿的狗,实在不适于受这种训练。可是经过潘克洛夫热心的教导,托普最后居然也能勉强攀登,而且不久它的爬梯技能大可以和马戏团里的同类相媲美了。不用说,水手有这样一个学徒,是感到十分骄傲的。然而,潘克洛夫有时候还是背着它攀登,托普自然也不拒绝。
  必须说明,当上述工作正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因为寒冷的季节快到了——大家也没有忘记吃的问题。通讯记者和赫伯特被公推为小队里的食品采办员,他们每天都要抽出几个钟头去打猎,到目前为止,他们活动的范围只是在啄木鸟林以及河的左岸一带,由于缺少桥梁和船只,他们还不能过慈悲河。被命名为“远西”的大片密林也没有探索过。这项重要的探险工作打算留到开春以后天气转暖的时候再进行,然而啄木鸟林就是一个鸟兽群聚的地方,这里有的是袋鼠和野猪,猎人们的标枪和弓箭神出鬼没,经常打到很多。此外赫伯特还在湖的西南发现了一片天然的养兔场,这是一片稍微有些潮湿的草地,到处都有杨柳枝条摇曳,各种各样的香草散发着阵阵清香,其中有麝香草、“罗勒”、香薄荷以及各种唇形科的芳香植物,这些都是兔子所特别喜欢吃的。
  通讯记者认为这片草地既然是天造地设的养兔场,如果没有兔子,那未免有些奇怪,于是这两个猎人就仔细地搜索起来。这里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植物,对自然学家来说,在这里研究植物界的品种倒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赫伯特搜集了几把“罗勒”、迷迭香、薄荷、郭公草等等的嫩芽,它们各有各的医药用途,有的可以治肺病,有的可以作为收敛剂,有的可以作为退热剂,还有的可以防止痉挛或风湿症。潘克洛夫问这些草弄来有什么用。
  “下药,”少年答道,“留到生病的时候吃。”
  “岛上又没有医生,我们为什么要生病呢?”潘克洛夫一本正经地问道。

  少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还是继续搜集,“花岗石宫”里的人对这件事都表示非常欢迎。除了这些药草以外,少年又带回一种北美洲的“薄荷茶”,可以用它泡成非常可口的饮料。
  经过彻底的搜查以后,猎人们终于找到真正的养兔场了。这里满地都是窟窿,象筛子似的。
  “到了兔子的老家了!”赫伯特喊道。
  “不错,”通讯记者说,“我看也是的。”
  “可是它们在家吗?”
  “那很难说。”
  这个问题马上就得到解答了,话还没有说完,就有成千类似兔子的小动物向四面八方逃去,它们跑得极快,连托普也追不上。猎人和狗白赶了一阵,这些啮齿动物都轻易地逃走了。可是通讯记者不死心,决定至少要逮住半打再走。他打算先抓来充实他们的食品室,以后有工夫再捉来驯养。要想捉住它们并不困难,只要在洞口布置几个圈套就行了。可是,眼前没有圈套,又没有东西可以制造。他们只好到每个洞里去搜寻,把棍子伸进去搅一阵,别的方法既然无效,他们就只好耐心等待了。
  半个钟头以后,他们终于在洞里捉住四只兔子。这种啮齿动物和欧洲种差不多,一般称为美洲兔。
  他们把捉住的兔子带回“花岗石宫”,晚餐的时候,就作为主菜端出来了。谁都没有瞧不起养兔场的住客——美洲兔,因为它滋味很美。这是小队的一个有价值的资源,而且看起来好象永远也吃不完。
  5月31日,隔间的工程完毕了。房间里只差添设一些家具,这项工作打算在漫长的冬季进行。他们把第一间房作为厨房,里面砌了一个烟囱。业余制砖工人们感到把烟通到外面去的烟囱很难做。史密斯认为要想凿一个出口通到上面的高地去是不可能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砖头砌烟囱;于是就在厨房的窗子上面开了一个小洞,烟囱象铁炉的炉管一样,从洞里通出去。如果有风迎面吹来,烟囱也许会倒烟的,然而迎面吹来的风究竟很少,并且炊事员纳布在这一点上倒也不怎么挑剔。
  内部装修完毕以后,工程师就去堵塞湖水原来的出口,这样任何人也不能从这条路进来。他们把大块的岩石滚到入口处去,牢牢地砌在一起。赛勒斯·史密斯并没有按照原来的计划筑堤坝,使湖水恢复原有的高度来淹没洞口。他只是在石缝间种了一些野草和灌木,到了明年春天,这些草木就会长得非常茂密,堵塞的地方就可以一点看不出来了。另外,他还想利用瀑布把淡水引到新居里来。在地面上凿了一道小沟,这个工程就完成了:引来的湖水非常清澈,而且永远也流不完,每天的输水量在二十五加仑到三十加仑之间。“花岗石宫”里再也不会没有水用了。现在,一切都已安排就绪,这些工作完成得非常及时,因为寒冷的季节转眼就要到了。迎面的窗口安有厚厚的百叶窗,关闭时很严紧,只等工程师将来有时间再做玻璃。
  吉丁·史佩莱把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许多很长的浮草装饰在窗子周围凸出的岩石上,布置得非常艺术化,窗口好象镶在美丽的绿色框架里一样,看起来清凉悦目。
  住在这幢坚固、舒适而且安全的住宅里的人,不禁对自己的成就自我陶醉起来。从窗口望出去是辽阔的天边,北边的尽头是颚骨角的两个部分,南边是爪角。站在窗前可以看得见整个联合湾。的确,我们这些勇敢的居民感到满足不是没有理由的,潘克洛夫对他们的住宅更是赞不绝口,他幽默地把住宅称做“五层楼上的公寓”!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2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