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神秘岛 - 小说《神秘岛》在线阅读——《第一部高空遇险 第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4月17日,水手第一句话是对吉丁·史佩莱说的。
  “先生,”他问道,“今天我们干什么?”
  “赛勒斯先生说干什么就干什么。”通讯记者答道。
  在前一个时期,工程师的伙伴们不是制砖工人就是陶器工人,现在他们要变成冶金工人了。
  昨天早饭以后,他们一直走到离“石窟”七英里的颚骨角,连绵不绝的沙丘到头了。那里的土壤看起来好象是火山土,没有象眺望岗那样的悬崖峭壁,只有一种火山喷发出来的奇形怪状的矿物质,在两个海角中间形成狭长海湾的边缘。居民们来到这里以后,就往回走了。暮色苍茫的时候,他们回到了“石窟”,可是他们想到能不能离开林肯岛的问题还没有肯定,就睡不着觉了。
  海岛离帕摩图群岛一千二百英里,这是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一只小船是没法渡过去的,再说,已经快到寒冷的季节了。潘克洛夫特别强调这一点。即使有必要的工具,要造一只小船也很艰巨,何况移民们还没有工具,他们必须先开始做锤、斧、锛、锯、钻、刨等等,这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他们决定在林肯岛上过冬,并且要找一个比“石窟”舒服一些的地方避寒。
  首先必须要找铁矿,工程师曾在海岛的西北部发现这种蕴藏,这种铁矿既适合炼钢,又适合炼铁。
  一般的情况下,金属埋藏在地里的时候,质地并不纯粹。它们通常和氧或硫化合在一起。赛勒斯·史密斯上次带回来的两种标本就是这样,一种是没有碳化的磁铁矿,另一种是黄铁矿,也叫做硫化铁。因此,他们必须先用炭使氧化铁还原,也就是除去氧,然后才能得到纯粹的铁。这个还原过程是用炭把矿石烧到温度很高的时候进行的,可以用迅速而简便的土法(它的优点是只通过一道工序,就能把铁矿石炼成铁),也可以用鼓风炉——第一步使铁矿石熔化,然后排除和矿石化合在一起的百分之三至四的炭,使它变成铁。
  现在,赛勒斯·史密斯需要铁,而且想尽早炼出来。他所捡到的铁矿石质地非常优良纯粹,是一种氧化铁。在捡来的时候,它是不规则的深灰色的大块,从中可以得到一种正八面结晶体形成的黑色碎末。天然的磁石里就含有这种矿石,瑞典和挪威大量出产这种原料,在那里把它炼成了欧洲最好的生铁。离这个矿脉不远就是煤层,居民们已经利用过这里的煤了。炼铁需要的原料就在附近,这就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英国的矿藏所以宝贵,就是因为从地下可以同时开采出煤和金属来进行冶炼的缘故。
  “那么,史密斯先生,”潘克洛夫说,“我们这就要炼铁了吗?”
  “是的,朋友,”工程师答道,“为了这一点,我们首先要进行一样你所喜欢的工作——到小岛上去打海豹。”
  “打海豹!”水手掉过脸来对吉丁·史佩莱说,“炼铁需要海豹吗?”
  “既然赛勒斯这么说,那就不会错!”通讯记者答道。
  工程师已经离开“石窟”了,别人又解答不了这个问题,潘克洛夫只好准备去打海豹。
  赛勒斯·史密斯、赫伯特、吉丁·史佩莱、纳布和水手很快就在岸边集合,退潮的时候,这一带海峡形成一条浅滩可以通行,猎人们涉水过去,水深还不到膝盖。

  史密斯还是第一次到小岛上来,他的伙伴们已经是第二次了。当初,气球就是把他们扔在这个地方的。
  他们上岸的时候,有几百只企鹅望着他们,一点也不害怕。猎人们手里拿着棍子,本来很容易把它们打死,但这时候还不能无端杀害它们,因为海豹正躺在几锚链以外的沙滩上,不能把它们惊动了。还有一种鸟,样子很老实,它们的翅膀已经退化成短肢,象鳍似的往两边张开,浑身的羽毛和鳞片一样。居民们也没有侵犯它们。地面上到处是小洞,海鸟就在洞里做了窝。他们悄悄地穿过这一带往北走去。小岛尽头一带的水面上有许多黑色的大脑袋漂浮着,好象岩石在移动。
  这就是他们打算猎捕的海豹,但是要想捉它们,首先必须等它们上岸,因为它们长着细密的短毛和纱锭似的躯体,在水里游起来非常快,想在海里捉住它是很困难的,在陆地上,由于它们的蹼足短小,它们只能摇摇摆摆地慢步走动。
  潘克洛夫知道这种动物的习性,他教大家等着,海豹会到沙滩上来晒太阳的,而且一会儿就会躺下睡熟。那时候再切断它们的归路,打它们的头部。
  猎人们躲在岩石后面,静静地等待着。
  一个钟头以后,海豹到沙滩上来玩耍了。上来的有半打。潘克洛夫和赫伯特绕过小岛的海角,切断它们的后路,从后面向它们进攻。这时候赛勒斯·史密斯、史佩莱和纳布也从石头后边爬了出来,向即将成为战场的地方溜去。
  水手高大的身材忽然站起来了。他大吼一声。工程师和他的两个伙伴马上跑过去站在大海和海豹之间。一会儿工夫,就有两只海豹死在地上了。可是其他的几只却平平安安地逃回了大海。
  “史密斯先生,你不是要海豹吗,现在打到了!”水手一面说,一面向工程师走去。
  “好极了,”史密斯答道。“我们要拿它们做风箱!”
  “风箱!”潘克洛夫喊道,“怎么!这些海豹的命运倒不错呀!”
  原来工程师打算用这种两栖动物的皮来做冶炼时不可缺少的鼓风机。这两个海豹大小普通,身长不满六英尺。它们的头部和狗的脑袋很象。
  如果把两只海豹抬回去,既费力,又没有用,因此纳布和潘克洛夫决定就在这里剥它们的皮,赛勒斯·史密斯和通讯记者利用这个时间巡视小岛去了。
  水手和黑人剥得非常巧妙,三个钟头以后,赛勒斯·史密斯就得到了两整张海豹皮,他打算不加鞣制,就这样使用。
  等到潮水再度下退的时候,居民们就涉过海峡,回“石窟”来了。
  然后,他们就把海豹皮绷在木架上,用纤维把它缝起来,尽量使它不漏气。赛勒斯·史密斯除了用托普的套环做成两片钢刀以外,其他什么工具也没有。然而他非常有办法,发挥了伙伴们无穷的智慧,三天以后,小队的工具就又增添了一件鼓风机了,在矿石加热的时候,用这个工具往矿石里送风——这是争取胜利完成冶炼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4月20日清晨,正如通讯记者所记载的,“金属时代”开始了。前面已经说过,工程师决定在邻近煤矿和铁矿的地方进行操作。根据他的观察,矿脉在富兰克林山东北支脉的山麓。这地方离“石窟”六英里,每天往返回家是不可能的。因此,小队一致决定用树枝搭一个棚子过夜,这样,他们就可以昼夜不停地进行这项重要的工作了。

  早晨,这个问题决定以后,他们就出发了。纳布和潘克洛夫找了一个筐子,把风箱放在上面拖着走,另外还在筐上放了大量的蔬菜和兽肉,除了所带的以外,他们还准备沿途补充一些。
  途中要经过啄木鸟林,他们从东南进入丛林,经过树木最密的地方,往西北方斜穿出去。他们必须开辟一条道路,将来这条道路可以把眺望岗和富兰克林山直接联系起来。有许多非常美丽的植物,它们的品种都是大家熟悉的。赫伯特又发现一些新的品种,其中有的潘克洛夫把它们叫做“假韭菜”;因为虽然比韭菜大得多,却也和洋葱、日本葱、冬葱和芦笋一样,属于百合科。这些植物长有木质的根,烧出来非常好吃。这些根经过发酵以后,还可以制成一种非常可口的饮料。因此他们大量地采集了这种树根。
  他们在森林里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整整走了一天,因此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林中的动植物。托普专门搜寻兽类,它在草木之间穿进穿出,把各种动物全赶出来了。赫伯特和吉丁·史佩莱用弓箭射死两只袋鼠,还射死一只既很象刺猬,又很象食蚁兽的动物。从它缩成一团、满身刺针倒竖的样子看来好象刺猬,它长着利爪,嘴部又细又长,末端跟鸟嘴一样,这又很象食蚁兽;另外它还有一根伸缩灵活的舌头,舌头上有很多小刺,可以用来捕食昆虫。
  “等它下了锅以后,”潘克洛夫照例这样问道,“它象什么?”
  “象最好的牛肉。”赫伯特答道。
  “好,我们也不能要求过高了。”水手说。
  在旅途中,他们看见几次野猪,可是这些野猪并没有向小队冲来,看来他们好象不会遇见什么猛兽了,可是这时候通讯记者隐约看见在几步以外浓密的树丛中,有一只野兽伏在一棵树的低枝间。他以为那是一只熊,就开始非常镇定地把它画下来。幸而这只动物并不属于可怕的蹠行类,它只是一只无尾熊,一般称为“懒兽”,体形和较大的狗差不多,身上的毛既硬又显得脏,脚上生着有力的爪子,能够攀登树木,它平时吃树叶。他们认清了这个动物,也没有侵犯它。吉丁·史佩莱把写生画的标题“熊”擦去,改成“无尾熊”,然后大家就继续前进了。
  傍晚五点钟,赛勒斯·史密斯下令大家停下来。他们现在已经穿过森林,来到作为富兰克林山东部基础的主要支脉下。红河在几百英尺以外的地方流过,附近可以得到大量的淡水。
  营地马上就安排好了。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就在森林边缘的树木之间,用爬藤把树枝编起来,搭成一个营棚,外面抹上一层泥土,这样就建成一个不坏的住处了。他们的地质勘探工作预定到第二天再进行。现在营棚前生起了一堆熊熊的篝火,烤肉在火焰上转动着。晚饭准备好了,八点钟的时候,大家都已睡下,只留一个人守夜,不使篝火熄灭,以防野兽潜到营地附近来。
  第二天,4月21日,赛勒斯·史密斯让赫伯特随同一道去找古代生成的土层,上一次他已经在这种土地上发现了铁矿石的标本。他们在东北的一个支脉下发现矿脉,这个地方靠近红河发源地,而且矿石就露在地面上。这种矿石容易熔化,含铁量也很大,非常适合工程师打算采用的还原炼铁法,也就是加泰罗尼亚人用的土法,不过象科西嘉人那样把这种方法简化了。一般所说的土法,需要砌个熔炉,制造几个坩埚,把矿石和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坩埚里,然后让它变化和还原。可是赛勒斯·史密斯不打算用这些设备,只想把矿石和煤做成一个立方体,用风箱把空气鼓入立方体的中心。毫无疑问,这是土八·该隐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冶金学家所采用的办法。既然亚当的子孙用这个方法能够成功,而且在铁矿和燃料丰富的国家里也曾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林肯岛上的居民也一定会成功的。

  他们在地上毫不费力地捡到炭和铁矿石。他们先把铁矿石打碎,用手把铁矿石表面一层杂质擦干净,然后就把炭和铁矿石一层夹一层地堆起来,好象木炭工人用木柴烧炭那样。这样,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炭就变为碳酸,然后又变成氧化碳,在变成氧化碳的过程中就使氧化铁还原,放出了氧气。
  工程师就这样进行工作。他事先在窑里造了一根陶土的管子,把它装在海豹皮风箱的一端,然后把风箱装在矿石堆附近,工程师用一个木架、一些植物纤维做的绳子和一个秤锤做成鼓风机,把大量的空气吹到立方体里去,温度提高以后,空气也促进化学变化,到一定的时候就能冶炼出纯铁来。
  工作是艰巨的,需要居民们最大的耐心和全部的智慧。最后终于成功了,炼出一块和海绵差不多的生铁,这块生铁还要加以锤炼,也就是说,必须经过打铁,把熔解的杂质排除出去。当然,这些业余铁匠是没有锤子的,可是他们的情况并不见得比最早的冶金家更坏,因此他们就模仿前辈的样子干起来了。
  他们给一块生铁按上木柄,当作锤子,把花岗石当作砧子,就这样打起铁来。他们打出来的铁,虽然粗糙一些,却很有用。经过无数次的艰苦尝试,终于在4月25日打出了几根铁条,用它们做成许多工具,如铁橇、钳子、鹤嘴锄、铲子等等。潘克洛夫和纳布拿着这些工具,兴奋得象得了宝贝似的。
  可是这种金属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也就是说还没有变成钢。钢是铁和炭的混合物。要取得钢,必须从生铁里除去多余的炭,或是把一定数量的炭加到熟铁里去才行。第一种脱炭的方法可以产生天然钢或是铸钢,第二种加炭的方法可以制成有泡钢。
  赛勒斯·史密斯打算炼制后面一种,因为他炼得的铁质地很纯。为了进行这项工作,他事先用陶土做了一个坩埚,把铁和炭末一起放在坩埚里加热,结果钢就炼成了。
  这种钢不论在冷或热的情况下,都能任人摆布,于是他就用锤子在钢上进行加工。纳布和潘克洛夫在他精明指导下,把钢烧红了,然后突然浸入水中,制得了许多硬度很强的斧头。
  还有许多其他工具也制造出来了,形状自然是非常简陋的,其中有:做刨刀、砍柴斧、短斧用的钢板,做锯和凿子用的钢块;此外还有制造铲子、鹤嘴锄、锤子、钉子用的铁等等。5月5日那天,“金属时期”终于结束了。铁匠们回到“石窟”里,很快就要有新的工作给他们加上新的头衔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0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0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