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生死晶黄 -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二月的南方,冬天似乎还没有真正到来,就已匆匆地退去,如还没有拉开弓;箭就已离弦而去,让人好不帐偶。我从3号洞库出来,站在阵地的洞口,望着绝壁上的荆树,希望能看见如我家乡在这个季节挂在瞻上晶亮如玉的冰凌条儿,可我看见的却是小白花和碎野菊的烂漫。昨天那儿还是光秃秃的,青石壁面,杂枝落叶,今天那儿竟有了花叶。我怔怔地立在崖下,嗅到了一股半粉半白的气息,夹裹着绝崖的寒凉和早春的暖意,从崖头跌跌撞撞下来,砸在我的鼻子上。我感到鼻子上发麻发酸,鼻孔里呛噎。我被春天的突然到来,弄得措手不及。平静的日子里,仿佛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春天悄然来了。就是说,我在3号禁区执勤已经过了一个冬天。就是说,班长休假这一个月,我鸟孩独自熬在山上,硬是把冬天送走了,把春天迎来了。我到崖下采了一把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有的已经盛开,有的还挂着花蕾。我拿着这把花,跑步到哨所给连长打了一个电话。
  我说:“连长,有花开了,连队那儿怎样?”
  连长说:“你是几号,有情况没有?”
  我说:“三号,鸟孩。我这儿已经到了春天。”
  连长说:“安全呢?”
  我说:“红花白花,阵地对面崖上都是。”
  连长说:“你今年十几?”
  我说:“十六。”
  连长说:“你学过销毁核裂剂吗?”
  我说:“集训了三个月。”
  连长说:“你等着,我现在就去你那儿。”
  从连队到3号禁区有三个小时路程,连长坐着连队的飞虎牌机动车,一个小时就到了。太阳在3号禁区的上空,呈明亮的一条,如新修的一条玻璃公路在我的头顶悬置。我站在哨楼的顶上,望着太阳,用班长喝过的白酒瓶子,灌上泉水;插了那束野花,开始打扫卫生。为了迎接连长的到来,我把3号阵地洞口的伪装网上的尘土抖掉了,把从森林吹来的枯叶扫到了溪水里,让它们坐着清粼粼的水面,听着叮档的音乐,往沟外游出去。还有我喂的松鼠,我把它提出来,将笼子挂在日光下的一棵松树上。那松鼠被日光一照,望着松树枝头垂挂的松壳儿,老鼠般的一对小眼,睁成黑豆粒儿样的西点,便疯狂地跑起来,那松鼠笼就在铁丝的架子上,车轮一样转起来。还干些什么呢?连长是连队的最高首长,难得来3号禁区一趟,我得计他赏心悦目,让他感到我鸟孩的不凡,鸟孩的顶天立地。我扛上哨所唯一的一支冲锋枪,从我扫得光洁如我洗过的脸的石面地上走过去,检查了通往3号阵地的水道、气道、电缆和电话线路,最后,开启了5公斤半的大锁,取下了用铁链制成的门环,在极重的钢筋混凝土阵地一号门的门轴上加足了润滑油,缓缓无声地把一号大门又一次推开了。
  阵地洞中的潮湿的暖气白浓浓地扑面而来,在泻进来的阳光中,如冬天的山岚白雾,在洞口交汇流淌。我从白雾中穿过去,一股庄严的神圣,像孩子做了大人事情一样,在我的身上汩汩潺潺,水一样淙淙流动。没人知道这时鸟孩的心情,没人知道鸟孩血液流动的节拍。莽莽野野的森林,25年前这儿的百姓被来自北京的一道命令赶走了,丢掉他们的房屋、土地、树木和朝夕相处的野兽,到一百几十里外的土地上落户去了。25年后,这儿只留下一个地下宫殿一般的山洞,留下一个被树木掩盖的哨所,留下了我、班长和这洞里的一切。辉煌已经过去,战争在这儿开始睡眠。穿过第三道石门之后,鸟孩看见了他每周最少检查一次的地下的钢铁森林,吊架、桥梁、立柱、横档,还有通风的管道、除潮的风道、电缆线的壁道、钢管和竖起的铁轨,横竖交错,锈迹斑斑,仿佛落尽叶子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出现黑紫红紫的颜色。钢筋水泥凝成的洞壁,光滑而又明亮,在灯光中闪着阴凉的光泽,洞壁上除了防腐防渗的绿漆,随着岁月的侵袭,转为邮政绿色,常年的封闭和严禁他人出入,洞气在墙壁上结成的水珠,是一种蓝的颜色,像树叶生的血液。空气沉重,如流不动的雾,在洞内一潭死水一样搁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在散发着浓烈的黑色冰寒的钢铁气味里,在铁木钢林的中间,横卧了一列火车般的弹体,永无休止地被巨大的军帐笼罩着,永无休止地在战争的间隙冬眠。关于这一枚导弹,鸟孩所知甚微,他的任务就是阵营,洞气的排除,洞温的掌握,洞潮的除湿,洞内风道的修缮和通讯电缆设备的管理。除此之外,同班长一道,轮流在洞口镣望游动,以防有他人无故闯入禁区。一旦发现,一是禁闭,二是报告上级,三是蒙上闯入者的眼睛,押送交付上级,至于对闯入者如何处理,阵地的武装管理人员,再也无权边间。鸟孩已到3号禁区一年有余,想我已经是3号禁区的一名老兵,每天都渴望有人闯迸禁区,被我蒙上眼睛,押送连部或者营部,接下来我不是立功就是获奖,可是,我的渴望总像雨天水中的白色泡儿,一个一个泛起,又一个一个破灭。我说班长,怎么没有一个百姓闯进禁区?有八年军龄的志愿兵班长望着我,就像望着他老婆为他刚生的孩子,陌生而又熟悉。他说能有人进来吗?这方圆100多里没有一家百姓,方圆100多里都是导弹部队。

  班长的老婆生了一个女儿,电报上说:女,6.5斤。班长就请假回家去了。按阵地管理规定,3号禁区最少不得少于二人执勤,可是连队正在进行专业集圳,加上导弹发射专业知识对阵管部队的延伸,要求阵营部队每个士兵最少要懂得一门导弹发射专业。连长就说:“鸟孩,实在是抽不出人到3号禁区了。”
  我说:“那我就一个人吧。”
  连长说:“我十五岁也单独执过勤。”
  我说:“借我一个收音机听听就行。”
  连长说:“怕狼吗?”
  我说:“有枪。”
  连长说:“还有野猪。”
  我说:“连长,发给我一梭子弹好吗?”
  派人送来了五棵大白菜、一捆葱、一桶油、一袋面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五发子弹,老班长就回安徽看他的老婆和女儿了。没有班长,我照样送走了这个冬天,我感到鸟孩16岁的这个年龄,在忽然之间成倍地增大起来。从洞内的森林中穿过去,把水湿度表、洞温度计、风度轮表和洞气浓度表检查一遍,鸟孩站到弹体后面远处的一片竖起的钢林下边,望着直立在钢林架上的巨型弹头,过去摸了摸弹头的涂漆,一股麻辣阴冷的感觉像洞口的寒风一样从他的指缝渗迸他的体内,顿时身上脉管的血液都似乎冷却了下来,仿佛他的体内流动的不再是热热烈烈的红血,而成了冬目的冰水。身上哆嗦一下。鸟孩说:“这就是能毁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一个偏小国家的核弹头?”我一个人守这吗?我说:“你看那弹头上的字。”
  从弹头军帐罩的缝里,我看见了几个字母:NTJE。在白色英文字母的下面,有一个亮透的玻璃管道,连接着一个玻璃容器,容器中有半瓶黄色的透明液体。我知道那是渗漏的NTJE核裂剂,知道正是这半瓶核裂剂的渗漏,使这枚在几年前要实验发射的导弹,终于在点火发射的一瞬间,成了一枚废弹,在这儿搁浅下来。在这几年中间,这原本先进的核弹,被时间推向了淘汰的行列,随之,从一个连阵管的兵力,也逐步减为“最少不得少于二人”,也就终于到了我鸟孩独自阵守的境地。我同情这枚导弹,这枚原本可以让世界各国军队为之惊骇的导弹,因为这年瓶黄色液体的渗漏,它被抛弃了,被封闭了,永远也不会再有那一瞬间的满天火光,不再有让世人的震惊的威力和生命,如一列即将从3号禁区开出的巨型火车,司炉己经把炉火烧旺,前边的绿灯也已闪烁,只等着一声铃声,就可冲出山洞,飞向太空,可偏偏在就要响铃之时,某一部件的损坏,使这列火车永远停在了山洞,永远地与世隔绝了。NTJE,仅仅半瓶,毁灭了一枚导弹发射的命运。

  我盯着那年瓶NTJE核裂剂。
  连长说:“你学过销毁核裂剂吗?”
  我说:“集训过三个月。”
  从洞外传来了连队的飞虎牌机动车的轰鸣,我把耳朵贴在洞壁上,听到从洞口传来的蹦蹦蹦的响声,带着柴油的浓烟,一团团黑色的烟球一样,射进洞里,射入洞壁,又射进我的耳朵。
  不用说,连长来了。
  从核裂剂上收回目光,我车转身子,穿越洞内的钢铁林地,踢撞着林地散发的冰寒的钢铁气息,向洞外抱拳跑去,像迎接一个兵种的司令一样去迎接阵营一连最高首长去了。
  二
  在宫殿般的洞库,鸟孩的脚步声拍着洞壁,就像岁月河流上的船桨拍着汩汩流逝的水面。己逝的往事水声,从我脑岸的下面,由运而近,哗哗流来,又由近而远,哗哗流去。留下的痕迹,泛着白色的浪花,如秋天飘零的枯萎的花朵。大鹏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导弹点火之际,核裂剂会如水珠样从弹头的AJN口渗出一滴,那一滴悬置的晶剂,如一滴纯净的麻油,金灿灿地挂在AJN口的螺帽上,当一排长叫了一声核裂剂渗漏的时候,整个发射营的人都把目光盯在了AJN口,都停下了手中的操作,都在自己的脸上僵了黄色和沉默。发射的官兵都知道,一滴核裂剂的渗漏,也就是这枚导弹引爆的火索,火光、灯光,任何光源、热源,只要使弹库的标准恒温增加二至三度,这滴外量的核裂剂就会自焚,自焚的核裂剂在零点零二秒间,也就会沿着渗漏线引起导弹的就地自爆,而导弹在准备发射之间,洞温由于电能的消耗,最少要上长二度左右。也就在这个时候,发射营长下不二道命令,一是立即断电,切断一切电源、光源;二是所有发射人员,不得大口呼吸,因为人体气温,比洞内的恒温高出许多,因紧张而加急的呼吸,会使洞内温度迅速上升;三是所有发射人员,一律迅速撤出洞库,但任何人不得急速跑动和喧哗,以防在洞内造成声音的震动,震落了那滴核裂剂,造成洞内的巨大污染。命令像风,很快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大家立刻有组织地外撤,都脱掉了鞋子,在黑暗中跟着一支手电筒的灯光朝洞外跑去。可大鹏,却被发射营长的又一道命令从撤退的人群中唤住了脚步。
  营长说:“三排长,你站住。”
  大鹏站到了发射架下,看见营长的面孔,在手电筒灯光中青成一枚柿子的颜色。
  营长说:“你上去,用堵漏膏把AJN口马上堵起来,
  大鹏说:“为什么让我上?”
  营长说:“因为现场只有你一个大学生!”
  大鹏说:“我在学校根本没学过堵漏专业。”
  营长说:“我不管你学过没学过,你不立刻上去我就送你上军事法庭。”
  也就在这个时候,战场上的死亡感如黑夜一样把大鹏包皮围了。外撤的脚步声,仿佛是一片手掌在急促地拍打着木板,尽管都脱掉了鞋子,声音还是劈劈啪啪,零乱而又急迫。一道一道从他面前闪过去的人影,犹如他坐在车上,急速向他身后倒去的一棵棵树木。怎么也难以想到,营长会命令他去堵这AJN口。也似乎早已料到,营长会让他去堵AJN口,所以,听到外撤的命令之后,他是第一个夹在战士中间逃离现场的干部,也是他第一个提醒大家都脱掉鞋子,千万不能让脚步声震落了那滴核裂剂,说核裂剂浓度、滑度和粘度都比油剂要甚,只要第一滴渗落,随后第二第三滴就会跟着滴落下来,那时候凡嗅到核裂剂那半红半金的黄色气味的人,都将终生痴呆下来,即使不死,也会伴着核痴症度过一生。自看到核裂剂从弹头上渗出开始,死亡的恐惧已经在瞬间占满了他的整个身躯。这时候,跳在他脑中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世界上著名的核裂剂渗漏事故。11滴核裂剂的滴落,使美国117名导弹发射人员死亡73人,痴呆44人。而今天,核裂剂金黄的一粒,就挂在大家面前。那几秒时间,大鹏被恐惧击中了心脏,仿佛一粒子弹从他的胸膛穿越而过。没有枪声,没有敌人,但死亡如冬天的晨雾,满山遍野地朝3号洞库扑面而来。每一个人都在死亡之中,每一个人都被核裂剂的一滴黄亮所击中,直至营长最先发布了撤退的三道命令,他才忽然看到一线生机,如日光一样照在了他的面前。

  可是,营长说:“你不立刻上去堵漏我就送你上军事法庭。”
  发射一连撤走了。
  发射二连澈走了。
  几十秒之前,这儿还紧张而有秩序,通明的灯光,一张张庄严的面孔在灯光中闪着红色的光亮。只要最后两个数据传到营长的耳朵,只要营长向旅长报告一声“发射全部准备完毕,一切数据准确”,只要旅长唤出“点火”两个字来,这枚导弹就要从地下射出,沿着既定的路线飞行,在既定的时间内,在太平洋上爆炸。之后,便是国际上对中国导弹发展的惊愕,便是对发射部队和成千上万的研制者的嘉奖、庆功。然而就在这最后的几秒时间,NTJE核裂剂在AJN口有了一滴渗漏,也就在这最后的几秒时间内,大鹏站在营长面前,两腿软得哆嗦,汗从额头上如核裂剂样渗了出来。发射架就在身边,他站在发射架下,就像一个人站在一个烟囱的下面,矮小、畏缩,不敢抬头向上仰望。都己经撤了,轻飘飘的脚步声,越来越远。忽然之间,这一片钢铁的林地里,就还剩下他、营长和旅长。营长像一尊青色的水泥柱子立在他的面前,他像完不成作业的学生低头站着不动,双腿哆嗦的声音,惊涛骇浪一样一半落在阵地的发射架旁,一半顺着他的双腿传遍了他的全身。
  就在这个时候,旅长走了过来,八节一号电池的方形电筒如探照灯一样,一束白烈的光亮打在他雪色的脸上。他眯起了双眼。
  旅长说:“你是唯一的本科大学生,只有你学过核裂剂理论,你上去堵了AJN口,我给你报记一等功。”
  功是什么?功是虚荣心的填补物。核裂剂是什么?核裂剂是生命的巨大陷讲。
  一滴核裂剂的释放,可以使一个团的兵力化为乌有。我上学不是为了学习核裂剂的堵漏,不是为了让生命像一片树叶一样从核裂剂面前随风而逝。如果是为了死亡,谁也不会穿上军装,尤其不会到核裂剂的身边。生命是一切的基础,只有活着,才谈得上战功、荣誉、地位、金钱等等的意义,倘若死了,一切鲜花和荣誉不是一样的死了吗?旅长说:“特等功,我给你报请特等功,授荣誉称号。”
  最大的荣誉没有最小的生命大,最高的奖赏没有人的呼吸具体。死亡的最真切的表现,就是停止了呼吸,而人一旦停止了呼吸,还有什么是具体的、实在的?
  旅长说:“你现在是正排,堵完AJN口,你可以下来当二连连长,也可以离开这山沟调机关当正连职参谋,一切都由你选择。”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