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生命的重建 - 第六章拒绝改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六章拒绝改变
  “我处在不断变化的生活的河流之中。”改变的第一步是“认识到”
  我们常常有很深的旧思想、旧信念,隐藏在我们的内心里。我们一定要留心它,注意它。只有留心和注意,才可以改变它。
  留心你开始悲怨的时候,注意你情况不妙的时候,那便是十分重要的关头,因为这表示旧的思想信念已经不再潜伏在内心深处,这时已经浮现到表面上来了。
  我们在这个重要关头留心注意,我们便会走近一位良师、一个益友,或寻找一些书籍、得到一些知识,那会令我们看到新的方法、新的道路,能够应付和消除自己一贯拥有的坏思想。
  改变现状的第一步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通常,我们对于第一步的反应是认为这个步骤太傻,或者认为没有什么意义。也许看上去它太简单了,或者我们的思想无法接受它。强烈的拒绝出现在我们头脑里。我们甚至对于付诸行动的想法感到愤怒。
  如果你能意识到这种反应是我们改变现状的第一步,那么对我们来说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我告诉人们,他们所感受到的任何反应都表明他们已经进入重建过程的第一步,虽然重建的全部过程尚未完成。事实是,当我们开始考虑改变的时候,改变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了。
  急躁是拒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实际上是拒绝学习和改变。如果我们要求变革现在就开始,立即就结束,这意味着我们不给自己时间去学习。
  如果你想到另一个房间去,你必须站起来,一步一步向那个方向运动。仅仅坐在那里命令自己是无济于事的。其中蕴涵的道理是相同的。我们都想克服我们的障碍,但是我们必须完成每个小步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所出的问题,都应该由自己负责。
  我不是要说你应该产生内心的罪恶感,或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我是要让你知道你具有那种把自己的每一个信念付诸实践的“内在力量”。过去我们不知道要把这种力量用于实现我们想要实现的事情上,反而用于实现我们不想实现的事情上了。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现在,通过了解我们的反应能力,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把这种力量有意识地用于对我们有益的积极方面。
  在给客户提供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时——包括如何找到新的途径或者宽恕他人的建议——我经常看到客户用手扶着下颌,或是双臂抱在胸前,他们甚至会握紧拳头。抵抗出现了,这时我知道,我们碰到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都需要学习一些新课程。我们遇到对我们来说很困难的问题,其实只是我们为自己选择新课程。假如事情对我们来说很容易,那么它们就不是新课程,而是一些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
  可以通过“知道”来学习新事物
  如果现在你想一想那件对你来说最难的事,你曾经拒绝了多少,那么你就会知道你要学习的新课程是多么了不起。放弃吧,放弃抵抗,去学习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这会使你的下一步变得更加容易。不要让你的抵触情绪阻碍你变革的步伐。我们可以在两个层面上付诸行动:(1)认识抵触;(2)继续改变思想。观察你自己,看看你是怎样拒绝的,然后头也不回地向前走。
  非语言线索
  我们的行为常常显示出我们的抵触。例如:
  改变话题。
  离开房间。
  去洗手间。
  迟到。
  生病。
  拖延,因为:
  其他事情;
  工作太忙;
  浪费时间。
  左顾右盼,或向窗外看。
  漫不经心地翻动一本杂志。
  拒绝集中注意力。
  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发展或结束一种人际关系。
  破坏东西,例如汽车、器具、探测仪等。
  假定
  我们经常假设别人是我们抵触的责任者,我们会说这样的话:
  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
  我的丈夫/妻子不能理解。
  我应该已经改变了我所有的个性。
  只有疯子才去找专家治疗。
  他们无法帮助我解决我的问题。
  他们对于我的愤怒无能为力。
  我的情况不一样。
  我不想去麻烦他们。
  问题自己会解决的。
  别人都没有这样做。
  信念
  我们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信念现在成了变革的障碍。我们的一些限制性观念有:
  没有这样做过。
  这样是不对的。
  那样做不适合我。
  那样做没用。
  正常的人不生气。
  男人/女人不那样做。
  我家里的人从来不那样做。

  爱情不是为我准备的。
  开车去太远了。
  太多了,做不完。
  太贵了。
  用的时间太长了。
  我不相信它。
  我不是那种人。
  他们
  我们把主宰自己的力量给了别人,用这个作为我们拒绝改变的借口。我们有这些想法:
  上帝不赞成。
  我在等着那颗星星说“同意”。
  环境不允许。
  他们不让我改变。
  我没有合适的老师/书/班级/工具。
  我的医生不让我做。
  我没有业余时间。
  我不想挨他们骂。
  都是他们的错。
  他们应当先改变。
  我一得到,我就会去做。
  你/他们不懂。
  我不想伤害他们。
  这与我所受的教育/我信仰的宗教/我的人生哲学相违背。
  自我概念
  我们自我认识的信念使我们拒绝改变,或限制了我们的改变。我们认为自己:
  太老了。
  太年轻了。
  太胖了。
  太瘦了。
  太矮了。
  太高了。
  太懒了。
  太强壮了。
  太虚弱了。
  太不会说话。
  太聪明。
  太可怜。
  太没有价值。
  太轻举妄动。
  太严肃认真。
  太黏黏糊糊。
  也许实在太多了。
  拖延策略
  我们的抵触常常表现为拖延策略。我们使用以下种种借口:
  我以后会做。
  我现在不能立即思考。
  我现在没有时间。
  如果我这样做,我很长时间不能工作。
  是的,这种想法真不错;下次我会这样做。
  我有太多其他事要做。
  明天我会好好想想的。
  只要我一做完我就开始。
  我旅行回来立刻开始。
  时机不对。
  太迟了,或者太早了。
  否认
  这种拒绝方式表现为否认需要任何改变。例如:
  我什么问题也没有。
  对这个问题无能为力。
  上次我还好好的。
  改变有什么好处?
  如果我忽略问题,它也许会自己消失掉。
  恐惧
  到目前为止,对改变的抵触,更多是以恐惧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未知的恐惧。听听这些话:
  我还没有准备好。
  我会失败。
  他们可能拒绝我。
  邻居们会怎样想?
  我害怕告诉我的丈夫/妻子。
  我会受到伤害。
  我可能不得不改变。
  可能会花掉我很多钱。
  我宁愿先死掉,或者是先离婚。
  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有问题。
  我害怕表达我的情感。
  我不想谈论这个问题。
  我没有力气去做。
  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
  我会失去我的自由。
  太难做到了。
  我现在没有足够的钱。
  我会弄伤我的后背。
  我不可能是完美的。
  我会失去我的朋友。
  我不相信任何人。
  它会粉碎我的梦想。
  我不够好。
  这张清单还能列出很多条来。你是否认识到你用其中的某一条来拒绝改变?看看这些拒绝改变的例子:
  有一位客户因为浑身疼痛而来找我。在三次车祸中,她伤到了她的后背、脖子和膝关节。可是她仍然受到迟到、迷路、事故的侵扰。
  对她来说,向我倾诉所有问题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当时说:“让我来说。”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混乱。她的隐形眼镜开始给她找麻烦;她想坐在另一把椅子上;她必须去一趟洗手间;她不得不取出隐形眼镜。我无法使她把注意力集中在下面的谈话中。
  这些都是拒绝的表现。她没有准备好丢弃垃圾,治愈自己。我发现她的姐姐也有两次伤到后背,她的母亲也是如此。
  另一位客户是一位演滑稽剧的演员,在大街上表演。他吹嘘说他的骗术是多么高明,尤其擅长欺骗公共机构。他知道怎样偷走任何物品,尽管他什么也没有偷过。他总是一文不名,房租最少拖欠一个月以上,家里没有电话。他的衣着很邋遢,身体到处都疼,他喜欢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他的理念是,除非他遇到什么好事,否则他不会停止欺骗。当然,基于他所付出的,他不可能在他的生活中遇到什么好事。他首先应当停止欺骗。
  他的拒绝表现为不准备放弃旧的方式。
  不要管你的朋友
  我们经常把我们自己的改变任务丢在一边,而去研究我们哪个朋友需要改变。这同样也是在抵触改变。
  在我的早期工作中,我有一位客户,她想把她的所有朋友都送进医院。她没有送他们鲜花,而是让我去解决她朋友们的问题。我经常手里拿着录音机到她的朋友那里,然后发现躺在床上的人并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找他们,或者不知道我是在干什么。后来我学会了:不要为任何人工作,除非是病人亲自请你那样做。

  有些客户来找我,是因为他们的朋友把我的咨询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们。这样做效果并不太好。
  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一出好戏、吃到什么美味、发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常常会想和我们的朋友一起分享。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却不可勉强别人改变。要求自己改变,已经是一件困难的事,又怎能强求他人去改变呢?尤其是当别人完全无意改变时,如果一定要这样做,只有徒然伤害彼此的友情。
  镜子
  镜子将我们自己的情感反射回来。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过充满热情的快乐生活,我们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变。
  我要求人们每次路过镜子时,都要看着自己的眼睛,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主张对着镜子大声地说出来。你会意识到抵触的存在并立即抛弃他们。在读这本书时最好准备一面镜子,用它来检查你究竟哪里存在抵触,哪里是开放的、顺畅的。
  现在,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自己说:“我愿意改变。”
  注意你的感觉。如果你犹豫、拒绝,或者不想改变,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你还持有哪些旧观念?现在不是责备自己的时候。注意哪些思想仍在起作用,哪些固执的信念升到了表面。这就是给你造成一系列麻烦的根源。你能认识到它是从哪里来的吗?
  当我们对我们的决定感到不适应,或者认为没有什么成效时,我们很容易说:“看,我们的决心没有什么作用。”并不是我们的决心没起作用,而是我们应该进入下一步了。
  重复出现的行为表明了我们的内心需求
  我们的每一种习惯,我们一遍又一遍反复经历的那些事,我们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都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与我们的一些观念保持一致。如果这种需要不存在,我们就不会有那样的习惯,不会有那样的经历,不会有那样的行为。一定有某种东西存在于我们身上,使我们需要变胖,需要糟糕的人际关系,以及失败、烟瘾、愤怒、贫穷、虐待,还有我们身上的其他问题。
  一些人养成了各种不好的习惯,例如每天吃肥肉、吸烟、酗酒、挥霍无度、不正常的两性关系、骂人、和不良的朋友交往,甚至连犯罪都会上瘾。他们也许对自己说过很多遍:“我再不能这样做了!”可是,话音刚落,便又去吸烟、饮酒、做对不起自己或别人的事了。
  尽管他们也曾一再责怪自己:“哎,你太没有毅力,太没有原则,你太软弱了!”
  那又有什么用呢?只会徒然加重已经背上的内疚包袱。
  与毅力和约束力无关
  我们试图解决的生活问题只是表面症状,是外在效应。不在内部根源上下手,表面症状也是无法消除的。我们的毅力和约束力稍有松懈,病症又会滋生出来。
  主动放弃需要
  我对客户说:你一定有一种内在的需要,否则你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了。让我们退一步,去主动放弃需要。当我们没有那种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不再会期待香烟或者暴饮暴食,也不再采取消极的思维模式。
  我们首先要作的声明是:“我愿意放弃需要,放弃导致抵触、头痛、便秘、肥胖、贫穷的需要。”“我愿意放弃……的需要。”如果你拒绝这一点,你的其他声明就会变成无效的声明。
  我们给自己编织的网不能把自己缠得太紧。如果你曾经试图解开一团打了结的毛线团,你会知道强拉硬拽会使线团缠得更紧。你需要耐心地轻轻解开那些结。在解开你自己头脑里的那些结时,你需要同样的耐心。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寻求帮助。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你要爱自己。丢弃旧信念的愿望是你打开门锁的钥匙。这就是秘密。
  “我没有价值”造成了拖延
  如果我的内在信念是“我没有价值”,那么我的外在反映可能就是拖延。毕竟,如果想要避免去我们嘴上说的“想去的地方”,拖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拖延的人将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他们自己赐给自己的拖延上。他们会把自己称为“懒人”,并且通常会让自己感到自己是“坏人”。
  憎恨别人的利益
  我有一位客户很爱引起别人注意,他故意迟到以引起教室内的骚动。他已经是18岁的孩子了,填写收益清单时他最后一个填写。作为一个孩子他看到了其他人的“所有”,他渴望那些都是他的。即使现在每当他看到别人很富有,他也会不高兴。他会说“噢,我希望我有那些财富”,或者“噢,我怎么从来没得到那些?”

  他对于别人利益的憎恨是他自己成长和改变的障碍。
  自尊为你打开大门
  有一位79岁的客户来找我。她教别人唱歌,她的好几个学生从事电视节目的贸易。她也想做电视节目贸易,但是她很害怕。我完全支持她并且鼓励她:“没有人和你一样。做你想做的。”我说,“为了你的乐趣而做。很多人在那儿就是为了看你能提供什么。让他们知道你的存在。”
  她找了好几个代理商和技术指导,并且说:“我是一个资格很老的老年人,我想做贸易。”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开了贸易公司,从那时起她一直在工作。我总是在电视和杂志上看到她。新的职业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尤其是当你为了乐趣而做时。
  自我贬低根本不能达到目的
  自我贬低只能强化拖延和懒惰。应该把精神能量放在驱除旧的思维模式、创造新的思维模式上。请对自己说:“我放弃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信条。我值得拥有最好的生活,现在我允许自己接受它。”
  “当我花几天时间一遍又一遍朗读这段声明时,我拖延的外在反应将自动开始消失。”
  “当我创造一种自尊的模式后,我不再需要拖延。”
  让我们停止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如果具有某些内在信念,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事的时候贬低自己。改变这些信念。
  不管我们讨论的是什么主题,也不管你如何做到它,我们只是在处理思想问题,而思想是可以改变的。
  当我们想要改变环境时,我们需要这样说:
  “我愿意丢弃旧的信念来创造新的环境。”
  每当想到你的疾病或问题时,你就一遍一遍对自己说这句话。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就远离了失败者的阵营。你不再无助,你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你在说:“我开始理解是我创造了这些。我现在认识到我自己的力量。我打算让旧的信念远离我。”
  自我指责
  我有一位客户,在她不能忍受自己的消极思想时,她能吃掉一磅黄油以及其他能抓到手的任何食物。第二天她又会为自己体重增加而生气。当她是一个小女孩时,她会围着家里的餐桌转上一圈,把家里其他人剩下的所有食物都吃光,然后再吃上一大块黄油。家里人会赞赏她,认为她这样做很可爱。只有这个时候她能够得到家人的赞赏。
  当你责骂自己的时候,当你斥责自己的时候,当你“痛打自己”的时候,你认为你应该这样对待自己吗?
  几乎我们所有的模式,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我们三岁以前就已经被我们自己接受了。我们那时所接受的对我们自己的信念,以及对生活的信念,造就了我们后来的经历。那时候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就是日后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你自己责备的是你内心中的那个三岁小孩。
  如果你因为自己恐惧害怕就对自己生气,想一想三岁时的你。如果你的面前站着一个正处于恐惧之中的小孩,你会怎样对待他?你会对他生气呢,还是蹲下来伸出双臂抱紧他、安慰他,让他感到安全和放松?在你小的时候,你周围的成人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你。现在你是成人了,如果你还不安慰内心中的那个孩子,真是太悲哀了。
  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就是现在,你可以按照你想要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一个被吓坏了的孩子需要安慰,而不是责备。责备自己只会让自己更害怕,这是肯定的。当一个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时,他会制造一大堆麻烦。还记得别人小看你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内心中的那个孩子也有同样的感觉。
  对自己好一点。开始爱自己,赞同自己。这正是那个小孩子所需要的。有了这些,他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在我广阔的人生中,
  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
  我需要把抵制改变的思想抛弃,
  就像抛弃其他消极思想一样。
  它们无法战胜我,我才是自己世界的主人。
  我尽最大努力顺应我生活中的改变。
  我赞同自己,赞同自己改变的方式。
  我尽我最大的努力。日子变得简单起来。
  我处在不断变化的生活的河流之中。
  今天是美好的一天。
  这是我的选择。
  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七月七日晴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之一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沉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