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生命的重建 - 第五章我们现该做什么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看到我的模式,我选择改变。”决定改变
  当我们遇到“麻烦”时,大多数人产生的反应就是惊恐地举手投降。另一些人则先是对自己或者生活愤愤不平,然后选择放弃。
  放弃意味着已经决定“任何改变都是没有希望和不可能的,所以为什么还要尝试呢?”然后说:“继续这样下去就行了,至少你知道如何处理伤痛。你不喜欢它,可是你已经熟悉它了,只要不变得更糟就好。”
  在我看来,习惯愤怒的人就像戴上了学生受罚时戴的纸帽,坐在某个角落里。有些事发生了,然后你生气了。另一些事发生了,然后你又生气了。又有一些事发生了,这又令你生气了。问题是你永远摆脱不了愤怒。
  那样做有什么好处?愤怒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愚蠢反应。它只是拒绝认识生活的另外一种方式罢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事情让你生气,这样问问你自己是很有好处的。
  你认为导致这些挫折的原因是什么?究竟你有什么使别人需要惹恼你?为什么你坚信你一定需要生气呢?
  你付出的一切最后都会回到你这里。你付出愤怒,你就会创造出更多令你愤怒的事情,就像戴上那顶惩罚的帽子后呆坐在角落里,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看完这一段,你是不是感觉生气了?好!它一定击中了你。这是你愿意改变的一种征兆。
  下决心“愿意改变”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你有多么顽固,就来看看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改变”。我们都想让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让环境变得更好,更适于生存,但是我们不想被迫改变。我们更愿意他们改变。然而事实是,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内心。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说话方式,改变我们表达自己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外在部分发生变化。
  这是下一步。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问题是什么,它们从哪里来。现在是愿意改变的时候了。
  我自己总是很倔强。即使是现在,有时候当我下决心改变我的生活时,这种倔强就会跳出来,我会强烈地拒绝改变我的思想,我会暂时变得自以为是、愤怒和孤僻。
  是的,在工作这么多年后,这种情形依然存在。这是我的教训之一。但是,现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知道我正面临着改变的关键点。每次我决定改变我的生活时,我都要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最深处。
  每一层旧观念都要被新思维代替。有时候这很简单,但有时候就好像需要用羽毛举起一块石头一样困难。
  人往往被严重的问题阻挡了成功的道路,不去克服它,便永远只有失败。愈是顽固的旧思想,愈是生命的绊脚石,就愈要去除它不可。

  过去我常常在不能转变信念时生自己的气,现在我已经认识到用不着非要和自己怄气。我不再选择相信“我是一个糟糕的人,因为我发现我有些东西需要转变。”
  大扫除
  我现在要做的就好像对一所房子进行大扫除。进入我头脑中的每一间房间,检查里面存放的思想和信念。有些东西是我喜欢的,所以我擦亮它们使它们更加有用。有些需要更换或者修理,于是我会尽量抽出时间做这些事。还有一些像是过期的报刊或不再合适的旧衣服,对这些东西,我或者将它们卖掉,或者将它们扔进垃圾箱,总之让它们永远离开。
  做这些事的时候,我没有必要对自己生气,或者感到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
  练习
  我愿意改变
  让我们来使用一个肯定句式:“我愿意改变。”经常重复这句话,“我愿意改变,我愿意改变。”在说这句话时,你可以把手放在喉部。喉部是身体发生改变的能量中心。通过触摸你的喉部,你会感觉到你的改变过程已经开始。
  当变化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你应当允许这种改变。注意,你最不愿意改变的地方正是你最需要改变的地方。“我愿意改变。”
  世界往往会对你的思想和语言发生反应。当你作出这些声明以后,事情将明显地开始改变。
  改变可以有很多方式
  使用我所倡导的观念并不是改变自己的惟一方法,有很多其他方法同样很有效。现在就可以考虑一下,改变可以从精神途径入手,可以从思想途径入手,也可以从生理途径入手。整体的康复包括身体、思想和精神三方面。你可以从任何一方面开始,逐渐渗透到另外两个方面。从思想途径入手的人会先作思想工作或先做心理治疗,从精神途径入手的人会先练习冥想或作祈祷。
  当你清扫你的房子时,你从哪个房间开始真的并不重要。就从最需要你打扫的那间开始吧,其他的也会跟着改变。
  那些常吃“垃圾食品”的人如果先从精神层面入手,他们会发现自己被吸引到营养学上来了。他们会遇到一位朋友,或发现一本书,或参加一个培训班,这些都会帮助他们了解到他们吃进去的东西与他们的感觉及形象都有关。如果有了成长及改变的愿望,那么一个层面上的改变将导致其他层面的改变。
  我很少给予别人营养方面的建议,因为我发现所有的方法只对一部分人起作用。在营养这方面,你必须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方法,或者找到能够为你进行测试的专家。

  很多营养学方面的书都是由自己生过病的人写的,他们各自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康复方法。然后他们写成书,告诉其他人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可是,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例如,能促进长寿的食物配方和自然生鲜食物配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饮食配方。采用自然生鲜食物配方的人从来不烹制任何食物,很少吃面包和谷类食品,而且他们小心避免在一餐之中同时吃蔬菜和水果。他们从来不用食盐。采用能促进长寿食物配方的人几乎烹制他们所食用的每一种食物,采取不同的食物组合,使用很多食盐。两种方法都有益处,两种方法都有辅助治愈身体疾病的案例。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不能够适合每一个人。
  中国古谚说“病从口入”,许多疾病都由饮食不当引起,所以对食物有很多禁忌,平常既注重“食补”,病后更不单要吃药,还要“戒口”。这些说法做法,看上去虽然很“古老”,但是用现代的头脑去分析,却很“科学”,十分合于健康之道。人们的许多病,的确常常由饮食不当引起。常识告诉我们,营养不足固然会使健康不良,而营养过剩,也会促成很多疾病。何况还有“食物过敏”的问题,也已经引起了普遍的警觉。
  以前,大家只知道鱼虾蟹一类的海鲜才会引起食物过敏,其他食物都不会。但随着医学的发达,证实了可以引起人过敏的食物,多至一百数十种。“食物过敏”并非只令人皮肤发痒那么简单,它可以严重到使人丧失生命;所以我不会轻易给人开列有关食物营养的单子。有些食物适合某些人,而不适合其他人,不可一概而论。
  我个人采用的营养方法非常简单。如果想吃这种东西,那就吃。如果不想吃这种东西,那就不吃。
  你应当注意你的饮食,就像在意你的思想一样。在我们吃不同的食物时,我们应当注意我们的身体所发出的信号。
  如果你身为家长,而孩子还小,就更要兼顾到孩子们的饮食问题,小心观察。一般来说,肉类的毒素最多,即使你对它并不发生过敏,也不可以吃得太多;若能够用一种富有植物蛋白质的豆类来代替它,那就最好。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现在吃素的人会大量增加,就是这个缘故。只可惜,很多人吃惯了肉类,要他们忽然断荤,并不容易办到,那就只有听其自然,慢慢地来。我相信只要人们先有观念上的改变,慢慢就会付诸行动。
  人不论在哪方面改变,都会有一两天感到身体不合适;或是改变饮食,或是改变思想系统,或是开始静坐……都会如此。而且可能显得比以前更糟。这是新旧交替必有的现象。

  回想一下感恩节的晚餐。吃完饭,该清洗烹制火鸡的平底锅了。锅上的作料已经被烤得变硬了,粘在锅的表面。因此你把热水倒进锅里,又放了几滴洗洁精。过一会儿,你用硬毛刷清洗锅的表面。现在真的是一团糟了,看上去这只锅比开始清洗之前还要脏。但是,如果你把刷子拿开,用清水把锅冲洗几次之后,这只锅看上去就和新的一样了。
  在清扫头脑里顽固的思想模式时情况也是一样。当我们用新思想浸泡头脑时,所有油腻的脏东西都浮到了表面。将你的清洁工作继续做下去,很快你就会把一种限制性的观念完全清除出去。
  练习
  愿意改变
  我们已经愿意改变了,我们将使用所有对我们有用的方法。让我描述一下我所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我自己和别的人都使用过。
  第一步:对着镜中的自己说“我愿意改变”。
  注意你的感觉。如果你感到犹豫,想拒绝或者就是不想改变,问问自己为什么。你仍然持有什么旧观念?只是看看那观念是什么,请不要责备你自己。我敢打赌那个观念给你带来过一大堆麻烦。我想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吗?
  不管我们是否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现在,让我们做一些事情来改变它。再一次,走到镜子前面,凝视你的眼睛,触摸你的喉部,大声对自己说十遍:“我愿意放弃所有抵抗。”
  镜子前的工作非常有效。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从别人哪里接受了大部分消极观念,他们通常是直视我们的眼睛说出那些话的,有时或许是用手指指着我们说出那些话的。当我们在镜子之中看见自己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对自己说一些消极的话。我们要么苛求自己的容貌,要么因为什么事斥责自己。看着自己的眼睛说出积极的宣言,我认为这是得到积极结果的最快方法。
  在我广阔的人生中,
  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
  现在我选择平静地面对我头脑中旧的思维,
  我愿意改变。
  我能够学会,我有学习的能力。我愿意改变。
  在我做这些之时我选择乐趣。
  当我发现有另外一些思想需要改变时,
  我选择的反应是仿佛发现了财宝。
  我一点点地看到和感到我自己的变化。
  思想将不再能够左右我。
  我是自己世界的主宰。我选择自由。
  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七月七日晴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之一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沉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