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邵燕祥散文集 - 扩大化与缩小化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现代汉语里所有什么什么"化"的构词方式,都是从日语引进的。而"扩大化"这个词,却来自前苏联。1956年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揭露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及其后果,其中提到曾把成千上万忠诚的**员和正直的苏联公民加以迫害的"肃反扩大化"--国际**运动的惨痛教训。同年,以**为首的**中央发表了两篇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长文,对此作出评论。在那以前,肃反扩大化的事情,在中国,30-40年代的革命根据地也发生过,但没有这样称呼。1949年后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政治运动里,都有过扩大打击面的情况,只是没叫扩大化。1957年到1958年的反右派运动,据公布的数字,全国打击和处理了五十五万名右派分子。到70年代末甄别,承认这次运动严重地扩大化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从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上来探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根源,是政治家和理论家的事情。从文化心理上找一找扩大化的原因,我粗浅地认为,那就是"好大喜功"。一次政治运动,形同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前动员,战地鼓动,都是"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任何战争都以消灭敌人为主要目标,我们更是要求"全部、彻底、全面、干净消灭之",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越多越好,此之谓战果。战士们请缨请战,斗志昂扬,"指向哪里,打向哪里"。在战场上,是不容战士们讨论炮火所向是不是真正的敌人的;即使误伤无辜,也是难以避免的,此之谓大局。战役结束,上报战果,打死打伤的敌人,就只有数字没有姓名了。然后是庆功会,表扬和奖励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最勇敢的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战场上毫无疑义的事,在政治运动里复制,结果怎么样?在土地改革里,好歹有一个计算剥削量的界限,在"三反""五反"运动里,好歹有一个按照贪污受贿偷税漏税及其他盗窃国家资财的数字定罪的界限。尽管如此,在具体执行中还会发生罪罚不当的误差;而在像反右派这样的"政治上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里,一次讲话以至一句话,一本书以至一行文字,一个态度以至一个表情,据以判社会主义与反社会主义,据以判是非与敌我,由于缺乏可靠的量化标准,最后统统以需要打多少人的"控制数字"为依归。在政治压力下,一边倒的情势自然倾向于"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擂",这里面有被群众运动调动起来的非理性因素,也有区别于运动主持者和积极分子"好大喜功"心理的,一般随大流者屈从压力、仅以自保,"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的心理。因为如果对昨天为好人为朋友为同志为座上客今天为坏人为敌人为阶下囚的人稍稍流露同情,就是右倾,就沦为姑息包皮庇或同案疑犯,就有从敌我之间"两可"堕入敌人界内的危险了。此时此地,欲不"扩大化",岂可得乎?接着,1958年兴起的,首先从工农业发轫后来遍及各条战线的全面大跃进,也是用指挥打仗、指挥政治运动的办法,大造声势,形成压力。稍有怀疑,或持异议,就有"观潮派"、"秋后算账派"的帽子等着,从"画乌龟"的人格侮辱到"拔白旗"的实际解决,在这裹挟一切的大潮里,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恐怕也不外前一个运动即反右派时起作用的,上则好大喜功,自欺欺人,下则明哲保身,随波逐流了。眼看着信口开河、浮夸虚报、报喜不报忧、吹牛不上税的走红了,升官了,眼看着实事求是的,不肯瞎说的挨批垮台了,眼看着一套套胡来的政令出台,然后是**超过天灾,导致三年大饥馑。回顾这个大跃进,"大放卫星","大炼钢铁",跟人民公社化标榜的"一大二公"相后先,都是突出一个大字,好大喜功,求多求快,深层心理与历来造成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心理相同,至少是近似;况且这本身也是一次阶级斗争,不用说反对大跃进,有所消极抵制,都属于阶级斗争新动向,要承担相应后果的。把一点灵感式的思维扩大为全面的结论,把对一只两只"麻雀"的解剖结果扩大为对全局形势的估计,把政敌个人扩大为集团,把党内的矛盾扩大到党外,等等;贯串在文化大革命始终的也是诸如此类的"扩大化"思维,因嫌历次政治运动解决问题不够彻底,这回要把积累十几年以至几十年的社会矛盾,一揽子加以彻底的解决,把**思想的权威大树特树,立竿见影地实现大地山河"一片红"。"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样的战略目标,倘非"扩大化"地甩开膀子大干,是难以竟其全功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把所有能发现的,能"预见"的,能够超前防范的敌对势力、敌对个人、敌对思想、敌对情绪、敌对态度,能打倒的打倒,能消灭的消灭,能搞臭的搞臭,使之全无立足之地,才有暂时的国泰民安。说暂时,因为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原有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就会有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旧的、已经打倒的力量,人还在,心不死,还会时时企图复辟。各种矛盾,各种敌人,纠缠往复,无有已时。卷入这样"扩大化"潮流的人们,被晓喻以相应的雄心壮志。然而无论干部或群众,除了少数纯粹或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外,都是自发地为一条唯物论的规律所支配,用一句流行的话,就是逃不脱"利益驱动"。随梆唱影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不至被视为"异己"而失掉原来一点小小的利益,这是群众中的大多数;积极投身,追赶潮流,争当先进,不肯后人的,意在夺取红旗奖状和红旗奖状后面的东西,在作为干部所获的既得利益之上,尽可能再增铢加两。最大的悖论就是,文革中争相讲用"斗私",却只是为争取"活学活用**思想积极分子"的称号。公耶?私耶?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时移势易,事随境迁。利益驱动可以使各色人等参与"扩大化";利益驱动也会使若干人在另一种境遇里力促"缩小化"。放眼四望,"扩大化"的阴影并没有完全隐去,而"缩小化"却已经层出不穷。各地各级"反**斗争"中,千夫所指的,落网和漏网的案犯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的事所在多有,就是所谓"腐而不败"了。还需要举例么?还需要论证么?还需要分析这种现象的来龙去脉么?我想,那将贻笑于搞**的诸公,也会被不搞**但对**看得一清二楚的朋友讥为书呆子了。前文关于"扩大化"的缕述,其实也是说了些尽人皆知的话。既已写出,不再删去;一个人一生能说几句未经人道的新鲜话呢?不过,人所尽知的事实,有时也还被人否认,人所尽知的真理,有时也还被人歪曲;谎话既然可以重复千百遍,上述一些大实话也就还不妨一说再说,不算废话。1997年8月21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