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邵燕祥散文集 - 诗人黄秋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听到秋耘的噩耗,我无言。逡巡久之,捧起他的《旧梦吟草》,默读再三。这是秋耘倩人打印在宣纸上,亲手改错并装订的,只有三十几面的薄薄小册。再对照花城版四卷本文集中的诗词一辑,增加了新作四首,共三十题三十四首,也只占薄薄的三十页。回想四十多年前,初读秋耘文章,留下不灭印象的是他《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刺在哪里?》、《锈损了灵魂的悲剧》以及《犬儒的刺》等短论,随后在反右派时看到他和秦兆阳、韦君宜一起受到批判的报道;60年代他以《杜子美还家》、《鲁亮侪摘印》昙花一现,又在文革中受到更激烈的批判。直到80年代他发表的《丁香花下》一组情文并茂的忆旧散文,"血泪文章战士心",在当代散文中独树一帜;特别是以"欲语惟真,非真不语"的态度写下的《风雨年华》,不仅是生平实录,而且是对历史的反思(因触忌讳,初版删夷不全,数年后始获增订出版),在回忆录写作中率先冲击了作伪和文饰的恶劣文风,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和勇气。秋耘说他最喜爱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在他全部文字遗产中,诗的数量似乎太小了,尽管如此,反复斟酌的结果,我以为盖棺论定,他首先是个诗人。不仅因为他毕生所执著的追求,以及由此而来的爱与憎,悲哀和愤怒,都与他几近天赋的诗人气质分不开,而且,他最擅长的散文写作,也流贯着诗的气韵,都是以诗人之眼,诗人之心,诗人之笔,发而为文的。早在1933年夏秋,十五岁的秋耘随叔父登八达岭长城,领略北地风光的同时,也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长驱直入忧心如焚,咏了一首七律:长城万里复何如,难阻临洮牧马胡。掘井讵能临渴日,补牢应在失羊初。关山到处连烽火,春燕何年巢舍庐。休怪嬴秦亡太速,祖龙长策在焚书。秋耘的叔父看到这首诗,寄给了南社诗人廖�⑩郑ㄆ阶樱┫壬�,廖先生的评语是:"诗的对仗虽不甚工整,但令侄髫年作此,亦可见其感时忧国之心也!"从这时起,经过整个的抗日战争时期,秋耘投笔从戎,又一度系狱,留下的诗虽不多,但都是感时忧国的心迹:"安能楚囚相对泣,潇潇泪洒新亭边"(《访翠亨村孙中山故宅》),"拼将骸骨埋夷地,留得心魂为国殇"(《狱中作》),"敢有歌吟伤小别,愿为牛马报苍生"(《赠苏牧》),想见作者反法西斯不惜牺牲的壮心豪气。读他这些少作,不能不令人记起陆游感慨系之的"少年许国空衰老",为之三叹!聂绀弩曾说旧体诗似乎格外宜于表现某种特定的感情状态。在文革结束后秋耘曾引用司马迁"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来注解"愤怒出诗人",说"无爱无憎,就没有诗",我们也在他的诗作里,看到了一代投身革命的知识者的血泪情怀。《四十》以下几首未注明确切的写作年月,但诗稿编年为序,与他的忆旧和自述文相印证,可知大都为反右派后所作。如《四十》:四十方知卅九非,何期事与愿俱违。反思自悔迷途远,毁誉宁惭举世知。事有难言愁似海,情无诉处恨成丝。感君扶病犹相忆,愧我临风涕泗垂。这五六两句的情境,它所包皮涵的心路,是同代人心中或有,却未经人道的,古人虽亦有忠而见疑,或忧谗畏讥,但大环境和小环境都有不同,很难类比。又如《无题》:七月凉飙九月霜,无端秋草满池塘。为丛驱雀谁登垄,�”饲E2环�箱。深院忍听桐叶落,残阳欲尽百花黄。廿年苦斗身名裂,留得丹心荐彼苍。十几年前,秋耘曾抄此首题为《七月》,同另一首《四月》,以诗代柬寄我,而将第七句改作"卌年斗志坚如铁",由二十年而四十年,其间多少沧桑之感啊。秋耘的《自叹》写尽了因言获罪、陷身笔祸的困惑和无奈:误尽平生是一言,文章尔我各辛酸。冤禽无力填东海,涸鲋犹知恋逝川。执手相看惟泪眼,同心空自惜华年。孔融杨恽终缧绁,敢怨明时只自怜。在这里,"误尽平生是一言"乃从吴梅村"误尽平生是一官"脱胎,"文章尔我各辛酸"则是直接从黄节诗取来。秋耘是极喜"吾乡诗人黄晦闻"的,对他的《岁暮示秋枚》尤其别有会心。1967年大年夜,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囚室里,秋耘把这首诗抄给难友陈白尘看:来日云何亦大难,文章尔我各辛酸。强年岂分心先死,倦客相依岁又寒。试挈壶觞饮江水,不辞风露入脾肝。何如且复看花去,蓑笠人归雪未残。陈白尘看后,凄然良久,一本正经地说:"'文章尔我各辛酸'、'倦客相依岁又寒',这两句倒很贴合咱们当前的处境。不过,'强年岂分心先死'这一句我不赞成,心不能死,心一死,就什么都完了,连辛酸的文章也作不出来了,哀莫大于心死嘛!"秋耘在《大年夜》一文里追忆了这件往事,说他当时对陈白尘这一番"一本正经"的话"只好报以苦笑"。二十多年后,1990年新年将届时,他把黄节的这首诗又抄了一遍寄我,也还"一本正经"地写道:"呈雁翔方家粲正,并贺新年",我却连"报以苦笑"亦不得矣。秋耘当时的诗,如果说《芦台道中》"廿载辛劳空自矢,一身功罪总难堪","北望都门倍惆怅,文章身世总阑珊"似乎还囿于失落之感,《遣怀》"明时原不容清议,盛世何人重胆肝……风雅宜从王者颂,文章空令士心寒",便于世情反复间自作青白眼了。秋耘惟一一阕词《踏莎行·悲怀》(1957年秋)则完整地写出了既是个人的又是一代知识者的命运:乍暖还寒,忽风忽雨,最难耐此时天气。哪堪春尽又秋残,落红万点天如醉。一代英才,四方名士,可怜都作黄钟弃。忍将冰炭置君肠,枕边终夜无干处。枕边终夜无干处,那该就是"范滂孤愤灵均泪"(《寒灯》)了。打印本的《旧梦吟草》附录了两位故人退之和陈实的题赠,知己之言,秋耘是十分珍视的;其中陈实的《踏莎行》二阕,参照阅读,当有助于我们更贴近地感受秋耘其诗和秋耘其人:其一尘世蹉跎,泥涂曳尾,少年豪气随流水。邯郸道上已忘年,却难忘我兼忘世。宠辱无端,死生无悔,任他人事交相累。乘车戴笠旧时情,丁香花下从头记。其二无怨何忧,无求何愧,浮沉成败寻常事。此心清浊有天知,等闲莫揾英雄泪。看昔非今,看山非水,桑田沧海难如意。逍遥斗室载琴书,人间便是蓬莱地。一个有良知的人,生丁斯世,不能不是在各种矛盾之间忍受着精神的煎熬的痛苦的人。作为诗人,"不窃王侯不窃钩",但难免与忧患相伴一生,"老去杞忧无可寄,不从今日始伤情"。秋耘说,"对于和社会正义相对立的'丑'和'非'无动于中、不感到义愤填膺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不管他有多高的才华和智慧!""'温柔敦厚',决不可能是我们这一代的诗风!"(《"义愤出诗人"》)但当时当地,"吟罢低眉无写处",未容他以诗词成篇的,后来他悉数写为散文了。黄秋耘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诗人。2001年11月4日〔附记〕《黄秋耘文集》第三卷中的"旧梦吟草"一辑,有几处误排失校。如《故居》第一句"楼迟"应为"栖迟";《北行》第一句"乍高"应为"乍离";《狱中作》第一首第二句"刁头"应为"刁斗",又"起看"一句为第一首末句,误为第二首起句了;《芦台道中》诗题"台"误为"苔"。恐一时难以重版,特注出供读者参考。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