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少年天子 - 第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 一 ——
  一交顺治十六年,前方的胜利消息便雪片般飞来。正月,多尼、吴三桂、赵布泰等四路大军会师于平越府,随后再分三路取云南,所向皆捷,不久就收复了昆明。继而大军追击永历帝朱由榔,进克永昌,在怒江之滨磨盘山一场大战,清军虽然中伏损失不小,但最后大获全胜,李定国奉永历帝出逃缅甸,于是云贵全部收复。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继茂镇守四川,西南诸省大定,统一大业终于完成了。举朝上下一片欢腾,满洲王公贵族更是兴高采烈,他们攀上了他们祖先不曾达到的高峰!
  由于撤议政改内阁造成的矛盾和龃龉,此时都淹没在胜利的狂欢之中。各地一些响应南明的小股造反人马,都被轻而易举地平定下去了。三月里,郑成功曾率军进犯浙江太平,企图减轻云贵方面的压力,但被官军击败,远遁海岛。撤议政虽未成功,但内院改内阁和增设翰林院,总算是付诸实施了。顺治踌躇满志,开始计划许多统一后的大事:撤回大军,削减军费,改革赋税,进一步推行"招抚流亡、开垦荒地"等等。
  福临身边也一切如意。宫内平静和顺,太后福体安康,后妃相亲相爱,阿哥、格格也都平安。由于皇上"雨露均匀",各宫主位的怨气平息了许多。董鄂妃的堂妹已经进宫,封为贞贵人,和姐姐一样受到皇上的宠爱。政暇日,顺治或与后妃们饮宴说笑、赏花看戏;或召内阁、翰林院学士谈诗作赋;或往万善殿拜访玉林、木陈等高僧,参禅学道。总而言之,一切都顺利得不能再顺利,他自己也十分满意。
  七月初七七巧节,是民间所谓天上牛郎会织女的日子。喜鹊、乌鸦之类,一整天都应当不见踪影,因为它们都去天河为牛郎、织女搭桥了。偏偏有两只喜鹊,不知为什么缺少仁义心,不曾飞往遥远的银河,只在坤宁宫前黄澄澄的屋檐上跳来跳去,喳喳乱叫。容妞儿正跟皇后的侍女在阶前卜巧,听到鹊噪,抬头呆呆地望了好一会儿,悄悄说:"俺再没喜气要你报的。你别叫了,你走吧,快去搭桥吧,人家夫妻一年就见这么一回面儿,这点儿忙你都不肯帮吗?……""唉呀!瞧我的这个多好!"皇后的一个侍女拍手笑着喊:"容妞儿,快来瞧呀!"台阶上放了四五个盛满清水的瓷碗,晒在太阳下。女孩子们各拿一枚小针,轮流往水碗里投。沉入水底,最拙,能浮在水面,就算有巧。再看水底针影的形状:散如花,动如云,中等;如果细如线,尖如锥,这投针的女孩儿便是最巧手了。这就是俗称丢针儿的小姑娘七夕之戏,也叫卜巧。到了晚上月出的时候,女孩子们还要往供桌上摆瓜果糕点和自己的女红绣品,向银河祝拜,祈求织女保佑她们拙的变巧,巧的更巧。
  阳光在水面上嬉戏,女孩子们忽而叹息,忽而欢笑。容妞儿最后一个丢针。小小银针象贴在水面的一根羽毛,极轻极稳,水面纹丝不动,碗底透出一道细细如丝的线。"哈,容妞儿最巧!"女孩子们笑着嚷叫起来。
  笑嚷声惊动了董鄂妃,她走出暖阁,女孩子们赶忙低头敛容,恭敬地站好。董鄂妃看看阶上的碗,笑了,说:"在卜巧吗?你们最巧的是谁?"皇后的侍女跪下笑道:"禀皇贵妃,是你宫里的容妞儿。""快起来,什么大事,还要跪禀。"董鄂妃和蔼地说:"倒不知道容妞儿这么好运气,今儿晚上还得乞乞巧吧?"女孩子们都笑着连连点头称是。
  "好。皇后病体初愈,你们不要大声说笑,好吗?"董鄂妃依然那么和蔼地提出要求,宫女们哪能不立刻遵行?看她移动着弱不禁风的身体回到坤宁宫,她们忍不住小声议论开了:"多亏了皇贵妃,不然,咱们皇后这一病可就难好了!""可不吗!五天五夜,皇贵妃眼睛都没闭过,守在床边喂水喂药,洗脸洗脚,就是坤宁宫侍女、太监还轮着歇息呢,她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唉,不管哪宫主子病了,皇贵妃都去亲自照看,她的心眼儿也太厚道了!""哼,谁再说董鄂娘娘想当皇后,我就不信!……"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后侍女刚不平地说了一声,就被旁人把嘴捂上了,还挨了几句申斥:"这话是你能说的吗?快闭嘴!"容妞儿只是听着,没有搭碴。她比她们知道得多得多。她知道董鄂妃五昼夜目不交睫;她知道皇后病危时,董鄂妃每离皇后榻出寝门便落泪说:"皇上委我侍候照看皇后,要是不能痊愈,可怎么办哪!"容妞儿还亲眼见她设香案为皇后祈祷。
  但容妞儿更知道在这耗费心力的五昼夜之后,皇贵妃更加消瘦、更加虚弱了;夜晚更难入眠,痰中见血的次数也更多了。
  不过皇贵妃严禁容妞儿对别人提起这些,如果犯禁,她说就要把容妞儿立刻赶出宫去!
  容妞儿可不愿离开这里!在她短短的一生中,还没有对谁产生过这样又敬又爱的感情。在马兰村的时候,她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丫头。她爱母亲、姐姐,也爱大哥。但对母亲她是爱而不敬,对姐姐是又爱又怜,对大哥是怕多于爱。怎么能跟皇贵妃比呢?皇贵妃象是天上的神仙啊!
  当初容姑全家被押进京,很快就被赏给功臣家为奴了。容姑因为年龄小,干不了活,王府都不要,最后落到一家包衣佐领手中。包衣按说是满洲的家奴,可是待自家的奴婢却格外凶狠,不到半个月,容姑就被打得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肉,一头黑发被揪得七零八落,一个漂亮活泼的小姑娘被折磨得没了人形,容姑的眼泪都哭干了。
  谁知主人家忽然变了面孔,对容姑好起来。做了两套绸子的鞑子袍,另拨了一间干净屋子让她住,不仅不再饿肚子,隔三岔五总有好菜好汤款待她。容姑是直心眼的小女孩儿,对她坏她就骂,对她好她又很感激,不多时竟养得白白胖胖,倒象主子姑娘了,又恢复了原来的天真。这是为什么?容姑想不透,也不爱想。但主母很快就向她透了底:她得顶替主人家的女儿去选宫女。
  宫女不同于秀女,是每年由十三衙门中的内官监办选,选自包衣佐领下各家十三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女儿。她们的地位比秀女低得多,主要供内廷各宫主位役使。年满二十五岁就被遣出宫,由母家另行择配。
  容姑的主人主管选宫女,暗中早已做好手脚,唯一要堵的漏洞是容姑的嘴。于是容姑受到严厉警告:胆敢透露真情,就把她的母亲和姐姐杀掉!
  就这样,容姑莫名其妙地进了宫,成了承乾宫扫地送水的粗使丫头。由于她天真的笑脸、秀丽的眼睛和对本宫主子的说不清的倾慕,董鄂妃注意到她,很快就使她代替出宫的蓉妞儿,做了皇贵妃随侍宫女中的一名。
  容姑心甘情愿地服侍皇贵妃,一片忠心。皇贵妃也喜欢她,但做得从不过分,恰到好处地使容姑感到皇贵妃另眼看待,又不使其他宫女、太监有所觉察。不管皇贵妃怎样得到内廷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和赞美,不管皇贵妃平日怎样谈笑风生,神采奕奕,容姑却知道皇贵妃有多少说不出的苦楚、有多少需要背人流泪的辛酸。在这些时候,容姑恨不得跪到皇贵妃面前,搂着她的双腿替她痛哭一场,哪怕只向她说一句安慰的话呢!但容姑不敢……"容妞儿,你听!"冷不防皇后的侍女小声叫她:"皇贵妃又讲笑话了,咱们去听听啊?"果然,从暖阁打开的窗纱里传来了笑声。自打皇后的病有了起色,陪在床边的皇贵妃又多了一件事,为皇后读书讲史,不时讲几个小笑话为皇后解闷。可是皇贵妃一夜一夜地睡不着、身体衰弱而又孤单的时候,有谁来给她讲笑话解闷呢?容妞儿摇摇头,她不忍心去听。
  东暖阁里,董鄂妃果然在强打精神,给皇后讲笑话:"从前有个邢进士,长得十分矮小,有一次在鄱阳湖遇到水盗,水盗把他的财物抢到手,便要杀他灭口。强盗刚刚举起鬼头大刀,邢进士赶忙凑趣说:'人家已经叫我邢矮子了,假如你再砍了我的头,我不就更矮了?'强盗听了不觉大笑,收起刀,放他走了。"皇后又笑了,道:"难得这位邢进士不怕死。""正是呢!万事只要想得开,死在眼前都有办法化解。"董鄂妃笑着说,很是自然亲切。

  皇后斜靠在凉塌上,董鄂妃坐的椅子就在榻边。窗外强烈的阳光经过浓绿的窗纱后,已经变得十分柔和,仿佛带着淡淡的青绿。这样的冷光斜射在董鄂妃的脸上,使她的面庞更显苍白,眼圈的乌青色也更浓重了。皇后心里不过意,说:"我的病已经全好了。你辛苦了这么些日子,也该好好歇歇了,不要天天来陪我……""娘娘言重了。妾妃等辈理当事皇上如父,事皇后如母,母病,子女怎能不尽心尽孝呢?但凡有体贴不周之处,娘娘多加教训才好。"皇后望着董鄂妃美丽的眼睛,感受到一阵煦煦暖意,心里很激动,却不知说什么才好。后来,她长叹一声,握住了董鄂妃的一只手,含泪道:"你真是好人!心肠好!……一向都是好的……我只当你处处邀买人心,不是想取中宫之位,也要日后当皇太后。这回我病倒,心想你不知有多高兴、不知怎么盼着我早死呢!……哪晓得你全然不是的,你这样待我,我……唉,我太多心了!"董鄂妃把另一只手也伸过去,轻轻抚摸着皇后胖胖的手背,诚挚地说:"皇上治国日理万机,劳心费神,娘娘内为六宫之主,外替皇上分忧。如今天下归一,国事政务、宫外宫内都会更加繁忙。妾妃若能为皇上娘娘分担细务,分忧解愁,不但责无旁贷,也是一大快事,理当的啊!……"皇后道:"我病已全好,明日要去慈宁宫请安。太后遣人来问候看视,真叫我羞愧啊!……妹妹,我们明天一起去,好吗?"听到最后这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称呼——"妹妹",董鄂妃心里一热,眼睛湿润了。她连连点头称是。
  当董鄂妃向皇后告辞时,实际上已经精疲力尽了。她怕自己岂不来,便撑着椅子扶手,猛的一站,只听耳朵里"嗡"的一阵尖啸,顿时眼冒金花,意乱心慌,摇晃着就要摔倒,皇后惊呼一声,宫女们连忙赶来扶住她。皇后看她嘴唇都失去了颜色,忙问:"你这是……嗳呀,快去传太医!……"
  董鄂妃勉强笑着安慰皇后:"娘娘,我不要紧的,回去躺躺就好。你好好歇着吧!"容妞儿和一个坤宁宫侍女扶着董鄂妃,只走了几步,董鄂妃又回头对皇后笑道:"娘娘,明儿早起等着我,咱们一起去慈宁宫跪安。"次日清晨,后妃们按每日必修课,都往慈宁宫请安,前前后后络绎不绝。唯有皇后和皇贵妃七八天没有亲身来慈宁宫了,遇到的妃嫔都向她俩请安,为皇后康复而祝福,为见到皇贵妃而欣慰。皇后看得清楚,董鄂妃在宫中上上下下很得人心。如果在过去,她会因此而郁闷心酸的。今天她却由衷地高兴,因为她明白了:她和董鄂妃象自家姐妹似的友爱,她也会得人心的。
  淑惠妃和贞贵人正陪着太后说话。见她俩一同来了,太后很高兴。两人一同跪下请安,站起来时,皇后怕皇贵妃体弱无力,向侧后方的皇贵妃斜过身子,伸过手去扶了她一把。
  在皇后,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在皇贵妃,心里很感动。其他人可就觉得诧异了:皇后怎么能降低身份去搀皇贵妃呢?淑惠妃蹙蹙眉头,愤愤不平的神色立刻不加掩饰地从眼睛里透露出来,使劲白了她姐姐一眼;贞贵人还年轻,只管看着她的姐姐,脸上泛出羞涩的愉快的笑;太后呢,显而易见地非常高兴,立刻命二人坐下,细细问起皇后这些日子生病到痊愈的情况。
  皇后感激地讲起皇贵妃五昼夜衣不解带、目不交睫的辛苦侍奉。皇太后频频点头,十分感慨。皇后说完,和皇太后一期望着皇贵妃。皇贵妃红了脸,很难为情地立起身,低声说:"娘娘夸奖,实在不敢当,这原是妾妃份内事……"她的瘦弱的身姿,羞赧的神态,愈加令人怜爱。皇太后拉着她一只手,疼爱地说:"我的儿,真难为你了……"皇太后盯着董鄂妃看了片刻,又用另一只手拉着皇后的手,笑道:"古时候有位大舜帝,娥皇女英姐妹同心,辅佐君王成就千秋大业。今日里你们姐妹相亲相爱、和顺端敬,可称又一代贤后贤妃。辅佐皇帝励精图治,做我们满洲的娥皇、女英吧!"皇后和皇贵妃都笑着敛身向皇太后致谢。但董鄂妃心头却忽然闪出《九歌》中《湘夫人》的名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她联想到娥皇、女英投水殉舜的结局,太后的比方竟使她产生不祥的预感,心里暗暗发抖,但她尽力把这悲哀遮掩了过去。
  太后用商量的口吻说:"立秋已过,我想到温泉去住几天。
  皇后病体初愈,正好去静养,乌云珠,你也去吧!"董鄂妃迟疑片刻,说:"儿近日气虚体弱,还是不去为好。"皇后说:"禀母后,昨天皇贵妃在儿宫中昏厥过。这些日子她太劳累了。"皇太后说:"我知道你近年身心交瘁,亏虚太过,正需要好好静养。我特地着人命西鹤年堂配制了白凤丸、八宝丹、女金丹几种名药,专治气血不足、经血不调等一应妇人病症。……贞贵人也去,时时扶持,总是姐妹,好照应。"听到这样体贴的、充满母爱的话,泪水直在乌云珠眼里打转儿,毕竟有人真疼她,她的劳瘁得到了报偿。
  贞贵人连忙答应:"我正想去呢!跟姐姐作伴儿最好。"太后瞪了贞贵人一眼:"不是要你给姐姐作伴儿,是要你多照看姐姐的病!"听太后的口气,分明很喜欢那个一团稚气的贞贵人。贞贵人悄悄从太后背后向姐姐顽皮地挤挤眼儿,董鄂妃只当没看见,又禀道:"母后恩德,儿铭记在心。只是这些日子皇后病重,宫内事务繁杂,许多事情都没有办完。儿想把内廷事务、宫规宫训都弄出个头绪,再……"太后叹道:"就是一块坚玉,也经不住日夜磨损,何况血肉之躯呢?你聪明过人,才智出众,又识大局顾大体,原是好的。只是后宫一年到头多少事,你怎能事事都担在肩上?操劳过了,操劳过了!我正要你离后宫往温泉静养。这些日子老没见你,说话儿都没趣。您能不能勉强起来跟我一同去,让我这老太平高兴高兴呢?"董鄂妃连忙跪下,说:"母后言重了,儿实不敢当。儿一定同去。什么时候动身?""哦,我已让他们准备好,用过早膳就动身。你们也回宫收拾一下。淑惠妃,我们去后,宫里的事你代管几天。我已告诉皇帝,有什么大事,差人来温泉禀告。"淑惠妃早跪下领命了。
  后妃们出了慈宁宫,入凭祥门,在月华门前分手。董鄂妃笑着对淑惠妃拜了拜,说:"妹妹,家里的事就累你了!……"
  淑惠妃微微一笑:"没什么,理当代劳……"当她眼望着董鄂妃姐妹的背影消失在月华门内,脸上的笑容霎时消失殆尽,气愤愤地说:"狐媚子!看把她兴头的!"皇后皱眉道:"你又在胡说什么!"淑惠妃两年来长大成人,稚气退了,对董鄂妃的嫉恨更深了:"我就看不惯她拿腔作势,装神弄鬼的,把太后哄得一腔心思全在她身上了!你看看刚才那个劲儿!""刚才怎么啦?太后说的话,句句都是真的。""哎哟我的姐姐,你也给胡弄住了?你当你真能跟她当什么娥皇、女英?""为什么不能?""天无二日,后宫也不能有两个皇后哇!瞧她这狐媚子把太后和皇上都灌迷糊了,谁不说她比你强?早晚姐姐你这皇后得让了她!"皇后皱漆黑黑的细眉:"她要想当皇后,我死了不是正好?
  前几天她为什么要不顾自己地照看我?""……邀买人心呗!"淑惠妃迟疑片刻,找出这么一句话,大约自己也觉得不能自圆其说。
  皇后叹了一口气,说:"妹妹,做人总要讲良心。人家为了救活我,累得半死不活,我再猜忌人家,可就太说不过去了……""姐姐,难道你就真不明白,你们俩势如水火?"皇后摇摇头:"水火也罢,木土也罢,我可不能忘记在我垂危之际,她陪伴我的日日夜夜。你是我的亲妹子,不也就白天来看看,晚上仍然回你的储秀宫吗?"淑惠妃咬住嘴唇,无言以对。

  "妹妹,你还是多想想这几天如何理事吧!不要再往皇贵妃身上费心思了。"皇后走了。淑惠妃不满地低声嘟囔:"好,好!不听劝,后悔迟!……"对董鄂妃的恶感,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消除。淑惠妃已不是当年那个孩子气很浓的少女了。她认定,以门阀和大清的利益而言,皇后非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的格格不可。这样,她便是当然的候补皇后。可是有了董鄂妃,不但她的希望成了泡影,姐姐的地位也受到威胁。如果董鄂氏比她们博尔济吉特氏更高贵,淑惠妃也认了,偏偏她是个卑贱的南蛮子的女儿!这是淑惠妃死也不能服气的!
  谨贵人在世,淑惠妃还有个可以畅所欲骂的谈伴。谨贵人不明不白地死了,淑惠妃便想到了另一个同盟者康妃。不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康妃是她的另一个劲敌。因为康妃生了皇子,而淑惠妃和她的姐姐连个格格也没有生出来。康妃也是一位候补皇后,只是她的威胁比董鄂妃小得多,而且远不如董鄂氏逼近眼前,所以淑惠妃还是打定了联合康妃的主意。
  "远交近攻",这个产生于战国时期著名的连横合纵斗争中的策略,正在被一位年轻的宫妃使用。她也许根本不懂这个名词,也不知道那一大套史书上精彩的记载,但她却完全掌握了,这种策略的精髓,并且用来得心应手。
  淑惠妃站在月华门前想了想,便举步进门,往景仁宫去了。景仁宫主位虽然极少讲话,也极少露出笑容,但她只要讲出一句来,就很有分量,对她大有启迪。对此,淑惠妃已感受多次了。
  皇太后领了皇后、皇贵妃、贞妃和身边的公主格格到温泉去后,宫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福临上朝下朝,军国大事不少,回宫后不需去向太后请安,也见不到董鄂妃姐妹的面,不免觉得孤寂,不习惯了。他看看书,练练字,找乐工来奏些曲子,自己也和着吹笛消遣,有时召淑惠妃、端妃、康妃来养心殿一宵,虽然不及董鄂妃那么知心着意,总可消些寂寞。一天一天,平平静静地过去,再有两天,去温泉的人们就要回来,福临颇有一日三秋之叹。
  晚膳后,福临在养心殿前的月台上漫步,几盆秋海棠茂盛得如同矮树,一串串深红浅红的花开得象无尽的缨络。海棠花下有几个十分精巧的的粉彩花鸟小瓷罐,那里有小太监特地为皇上装来的蟋蟀,"啯啯啯啯"地叫得正欢。顺治幼年时爱斗蟋蟀,直到十二、三岁了,还和太监们斗蟋蟀赌输赢,当然,他是从不输什么的。其实,那时他怕摄政王加害自己,故意装得象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孩子,即所谓的韬晦之计。太监哪知真情,只当皇上喜欢这东西;年年入秋都弄来孝敬他。
  他也乐得听听蟋蟀那悦耳的鸣叫。
  福临顺手从门边小几上的果盘里,拿了一颗鸡蛋大的马牙枣,一点点掐碎了,喂那罐里张须高唱的斗士。
  "淑惠娘娘来了!"小太监在旁边禀了一声。
  福临抬头,漫不经心地向养心门看了一眼,立刻好奇地扬了扬眉梢。他身边的侍卫、太监们也都惊异地瞪大眼睛。
  淑惠妃是应召来养心殿的,坐着轻便舆——一种四人抬的无顶小轿。皇上的肩舆有"尚乘轿"管理,首领太监二人,侍监、太监三十二人,随时承应抬舆。后妃当然也可以向"尚乘轿"要舆,但为了方便,有时也由本宫太监抬。今天淑惠妃乘的还是她平日所乘的便舆,而抬肩舆的人,却换成了一色的蓝布袍、大黑辫的宫女,不是四个,而是八个。女孩子们没有干过这样的重活,一个个脸儿发红,口里喘气,汗珠子顺着脖子往下流。淑惠妃虽然不重,可那肩舆是硬木家什,跟块石头似地沉。
  淑惠妃早就注意到皇上和众人的惊讶表情,抿嘴一笑,轻快地下了肩舆,大声嘱咐宫女:"明儿早起来接我。还是你们几个来!"宫女们领命,抬着依然沉重的空肩舆,脚步错乱地走了。
  进到寝宫正间,福临忍不住问道:"你怎么别出心裁,弄这帮宫女抬舆?她们怎能抬得动?""所以呀,我才用了八个。不好吗?""为什么不叫小太监抬?"淑惠妃等的就是这一问。她故作神秘地一笑,说:"哼,小太监!恣肆放浪,不成体统。我也是今儿才知道。以后哇,我宁肯走路,也不要他们给我抬舆!""哦?怎么回事?""我……"淑惠妃今天的样子又神秘又好奇,仿佛小了五岁,竟向皇上挤挤眼,笑着悄悄说:"我真……从来没听说过,太可笑啦,康妃姐姐发现的,皇上召康妃姐姐来……"福临不高兴了:"你既知道,就说,何必再问别人!"淑惠妃也怕福临发火,忙说:"我说我说,这真是天下奇闻!康妃姐姐还怕皇上生气,一直不敢说呢……"福临不耐烦地催促道:"到底是什么事?"淑惠妃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她娇媚地笑笑,端起茶几上一盏也许是福临喝剩的凉茶,一仰脖喝了下去,这才定下心来,问道:"皇上博古通今,尤其注重前明之鉴,一定还记得天启年间的魏忠贤与奉圣夫人客氏①吧?"福临皱皱眉头:"朕早就见到这些前车之鉴,所以立铁牌严禁中宫干政……你也想干政?""不,不!"淑惠妃连连否认:"这完全是内事!皇上想必知道,客氏先与太监魏朝有私,后又与魏忠贤相通。在乾清宫西暖阁,两魏因争夺客氏而惊驾……""朕知道。"福临不让她说下去,因为那件事情太丑恶了:天启帝一天午睡时被惊醒了,魏朝、魏忠贤与客氏只好跪请处分。天启帝竟说:"客奶奶,你到底要跟着谁?朕替你断。"客氏便指了魏忠贤。于是,经过"圣断",客、魏竟成"夫妻",从此狼狈为奸,结党乱政,肆意横行。前明的败亡,终于无可挽回。
  "那么,皇上想必知道'对食'的意思了?""嗯?这倒不晓得。"淑惠妃笑道:"所谓'对食',在前明宫中盛行,宫女常与别的宫女或太监结为'夫妻',如同客氏与魏忠贤一般,就称'对食'。如今宫中使女仍然沿袭明宫旧俗,不过不称夫妻,①奉圣夫人客氏是明天启帝的乳母,魏忠贤是宫中太监。
  而是结拜太监为兄弟叔伯……"
  "也不过求个互相照应,有什么奇怪。""可是,明是兄弟叔伯,暗中也许还是'对食'。"福临一笑:"就称夫妻,也是假夫妻,有什么要紧?"淑惠妃的脸迅速地红了,咬着嘴唇,嘻嘻地笑个不停,半天才小声说:"妾妃原也以为是假夫素。其实……不假!……"
  "什么?"福临一惊:"难道太监有假?"
  "不,太监……太监也不假。"
  "别这么吞吞吐吐的!"福临的眸子射出怕人的寒光。
  淑惠妃面红耳赤,附在福临耳边笑着轻声说了几句话,福临一怔,眉毛直竖起来,压低声音问:"你见到过?""没,没有!……可是宫女们私下透露……承乾宫里就有……"淑惠妃真象是在传笑话,掩着口只是笑。
  福临大怒,把淑惠妃一推,她踉踉跄跄倒退几步,赶紧跪倒,吓得直哆嗦。福临眼睛冒火,直逼到淑惠妃跟前,一把揪住她的袍子前襟,脸色铁青地喊道:"你撒谎!"淑惠妃瞪大惊慌的眼睛。她想到他会发火,却没料到他会发这么大的脾气,而且来得这么快!她象憋着气出不来似的,好半天,眼泪"哗"地流了下来,连连叩头说:"妾妃有多大胆子,敢在皇上面前说谎?我只当是个笑话,说给皇上解闷的,没承想皇上生这么大的气……实在是康妃姐姐宫里的太监吴禄,跟皇贵妃身边的两个容妞儿都结了干亲。这个吴禄跟别的小太监吹牛,被康妃姐姐无意听见,怕对皇贵妃名声有碍,不敢声张,只把吴禄赶出了景仁宫。可是吴禄是原先吴良辅的干儿子,并没有出内廷,又到'尚乘轿'当差了。我听了康妃姐姐的话,心里对这帮太监直恶心,才换了宫女抬舆。这都是明宫旧习、下人恶俗,跟皇贵妃怎么也不会有关联。皇上千万别生气。怪我心直口快,兜不住事儿,就别再问了吧……""承乾宫!……"福临眼睛发直,脸色非常可怕。

  "皇上,皇上!"淑惠妃跪着向前爬了好几步,哀求道:"这种事说什么也不会跟皇贵妃有关,只有那些卑贱的下人才能干这种丑事。皇上对皇贵妃情深如海,恩重如山,皇贵妃决不会辜负皇上这一片真心的。千万别张扬!千万别怪罪皇贵妃!千万别去承乾宫搜寻那个!……"淑惠妃的话,一句句象鞭子,狠狠抽在福临心上。他的心痛苦地缩成一团,痛苦又使怒气在胸中膨胀。他脑子里十分混乱。但淑惠妃的最后一句话却使他打了个冷战:"什么?搜查承乾宫?""不,不!"淑惠妃竟尖声叫起来,"千万不能去搜查,千万千万!皇上,求求你!就当我年轻不懂事、胡说八道,不,就当我一个字也没说过!……"福临红头胀脑,额上青筋暴起,渐渐失去了理智。淑惠妃越是这样说,越激得他非要弄清真相不可。他逼近淑惠妃的眼睛,问:"你为什么不让我搜查承乾宫?嗯?那些妖具在谁那里?在吴禄身边,还是在容妞儿身边?"淑惠妃惊惧地看着福临忽大忽小的眼睛,不肯作声。
  "嗯?"福临的目光象寒光闪闪的利剑,杀气腾腾。淑惠妃吓得象小老鼠似地缩成一团,抖抖缩缩地小声说:"……吴禄说……都放在容妞儿那里……"福临狠狠一挫牙齿,召来养心殿首领太监李国柱,命他立即率人往承乾宫搜查宫女容妞儿的住处。李国柱领旨刚要走,福临心里忽悠一闪,昏眩中似有一线光亮,他把李国柱叫回来,严厉地叮嘱道:"带去的人要牢靠,随便找个借口,不许让人知道是去搜查。要是走漏半点风声,小心你的脑袋!"李国柱诺诺而退。不到一个时辰,他就回来向皇上交差,在寝宫的东次间,他把一个小木匣子呈交皇上,低声禀告:确实是从容妞儿床下的衣物箱中搜出。福临的手颤抖着,打开匣盒,便看到里面用丝巾包着的几个形状奇异的小包。他打开一个小包只看了一眼,便象被烫着了似地撒手扔下,"啪"的一声合了盖,扭头走开,胸口堵得发闷,如同看见百花竞发的月夜芳园中聚集了一群叫声凄厉的叫春猫,忍不住一阵阵作呕。
  正间里酒膳尚未撤去,他大步冲过去,端起那一大壶新进的醇厚浓烈的玉泉醴酒,咕嘟咕嘟喝水似地仰脖灌了下去,随后用力把酒壶往门外猛的一摔,通往正殿的过道上清脆的陶瓷碎裂声在高大的殿堂内引起了回响。他声音嘶哑地大吼:"无耻!——"他醉了,但没有忘记亲手给那小木匣加了一道御笔亲封,之后便沉沉入睡。他既不知道太监给他解衣脱靴,也不知道李国柱小心地收好那木匣,更不知道淑惠妃从西梢间跑到东梢间来看他,眼睛里闪烁着隐隐的笑意。
  第二天,皇太后一行就回宫了。福临去看视母亲,后妃们也向皇上跪安。看她们的气色,都显得比在宫里时红润些,还透出一股新鲜。年轻的小董鄂贵人,更是鲜嫩得如同一朵半开的玫瑰花。
  福临不动声色地看看董鄂妃,她只用眼睛对他微微一笑,这是别人觉察不到,而只有福临能够感到的一种知心的笑。福临的心一抖,嗓子眼象塞了一团棉花,非常难受,直想喊叫:"不!她不是那样的!她是无瑕的仙女!……"当晚,福临召董鄂妃来养心殿。但不是在寝宫,而是在福临平日读书习字的西暖阁。董鄂妃稍觉惊异,并没有表现出来,她含笑向皇上行罢礼,象平日一样,婉静温柔地笑着,满目爱抚,如同春阳般倾洒在福临身上。她轻轻说:"好些天不见了,皇上安好?"福临不作声,只是严厉地审视着她。他在心里说:"如果她心中没鬼,她会一直很坦然;如果她表现出不安,那么……"可是董鄂妃从来没有承受过福临这种怀疑的冷冰冰的目光,心里惊异,神情上自然不安起来,甚至有些手足无措。她勉强笑道:"皇上,您这是怎么啦?……"啊,瞧她笑得多虚假,那是装出来的笑!福临心里透过一阵寒流。面对乌云珠,他原先的设想都做不到了。他没法象审案那样步步逼近中心,没法使用这样那样的障眼法儿,没法在这里那里设置圈套。他什么都忍不住了,"啪"的一声就把那小木匣撂在董鄂妃身边的茶几上,铁青着脸,冷着声音,指着木匣命令说:"打开它!"如果她看到木匣里的东西时迷惑不解,一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表情,那就好了。那就是说,她根本不知道这种丑事!福临板着脸,不眨眼地盯着董鄂妃的动作,胸膛里,心跳得怦怦直响。
  木匣打开了,绸巾也摊开了,董鄂妃的脸红了,她看了福临一眼,扭开身子低下了头。她知道!该死,她知道啊!福临差点儿喊出声,拚命克制着,故意问道:"你……你知道这东西?""这……怎么说呢?……可以算是知道的……"啊!她居然还露出那么一点羞涩的笑容……她真会装腔作势啊……不,不一定!福临猛然决定抛出最关键的情况,她只要大吃一惊,那还是表明她不知情:"这东西,是从你的贴身侍女容妞儿床下衣箱找出来的!"福临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要攫住董鄂妃脸上一丝一毫的变化。他期待着董鄂妃一声惊叫,期待着她几乎跳起来的又惊又怒的表情。然而,他落空了!董鄂妃只是表现出轻微的惊讶,更多的却是为难,还轻声地说道:"哦……"福临的心一下子象是浸到了冰水里!她知道,她全知道!
  她却长时间地护着那个容妞儿,长时间地瞒着我!……为什么?为什么?难道她过分宠爱那个有点疯气的丫头?会不会她也和她们成了一伙?……这念头刚在福临脑中闪出,立刻就紧紧地抓住了他,他眼前竟那么逼真地出现了容妞儿使用这些妖具的影象,出现了太监吴禄和容妞儿在一起的影象,忽然,容妞儿的身影被乌云珠所代替,是乌云珠在和吴禄、在和那些下贱的太监……福临几乎要昏过去了,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地拍着桌子大吼:"你!你还不知罪吗?"炕桌被他拍得一跳,他的脸色倏然间变得十分狂暴可怕。
  董鄂妃这时才大吃一惊,忙说:"陛下,你这是……""啪!"一记耳光重重搧在乌云珠脸上。福临的面孔已被愤怒扭歪,涨得发紫,眼睛象火炭一样燃烧,打过乌云珠的手停在空中,止不住地颤抖着。乌云珠吓坏了,白着一张脸,瞪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不知所措。福临恶狠狠地喝道:"你!
  你胆敢抗辩?"
  乌云珠慌忙跪倒,低头,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福临一个急转身,用脊背对着乌云珠,仰着脑袋对窗外看了许久,自然什么也没有看见。他用稍稍平静一点的、差不多维持了他的帝王尊严的声调,说:"回宫去!自责待罪!"说完,不等董鄂妃叩头谢恩,他拔脚就离开了西暖阁。
  董鄂妃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从这天起,董鄂妃不曾出过承乾宫。皇后和其他妃嫔都不知是怎么回事。向皇上求情,皇上不理;去看望待罪的董鄂妃,董鄂妃也不提一句起因;知道内情的淑惠妃,也许还有康妃,更是一个字也不肯透露了。
  整整十天,皇上没有召见皇贵妃。后宫的人们从窃窃私语变成了议论纷纷,终于传到了皇太后耳中。于是,皇太后特意召皇上进慈宁宫。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