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少年,你懂的! - 出国留学,你准备好了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少年,你懂的!》:出国留学,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收录在《少年,你懂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未经许可,严禁盗用。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编约我这篇留学稿子的时候我正在慌忙打点行李,满心憧憬满心欢喜地准备迎接一种全新的生活。如今提笔之时已经在美国奥斯汀大学生活学习了两个星期,少了太多起初的浮躁,多了几分成熟与淡定。
  最近和在准备出国路上的学弟学妹做过不少沟通,发现国内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到国外进行本科教育,这使得出国道路上的竞争愈发的激烈,曾经托福90+,SAT1900+(这两种是出国标准化考试,稍后会做详细介绍)就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拼命于托福110+,SAT2300+。同时,受美国经济危机影响,国际学生的学费也在大幅度增加,每年几十万人民币的学费住宿费对于大部分家庭的确不是一笔小数。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挤破头想要出国读书?出国读书有什么优势?出国读书适合你吗?
  首先,为什么想出国?
  逃避国内高考压力?享受每天沙滩、阳光、party?
  醒一醒,你在幻想什么?
  如果这是你所想的,那么,留下吧。准备留学的道路并不比备战高考轻松多少,你需要保证较高的课内GPA成绩和托福SAT标准化考试成绩,保证足够的课外实践,保证你的自荐信教师推荐信优秀等等,这将会是多少月的咖啡、眼泪与汗水的不眠之夜。拿到你想要的录取通知书,又即将开始一段新的路途,你可能需要用3个小时预习第二天1个小时课上的内容,再用3个小时复习这1个小时的内容。每门课的教授会在一天内要求读完四五十页的教材。对于美国当地学生,相当于我们读四五十页中文小说一样简单,但是对于留学生,更多的是抱着字典,一点一点的抠生词,理解句式结构,读懂意思,然后继续下一句的理解。前一阵,从网上有句话被“出国党”转发得很凶,“在国内少读了一年的高三,出国要来读4年的高三” 。
  那么排除了以上的幻想,如果你还想出国,那么你将获得的就是出国读书的真正优势。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有机会认识各种各样的学生,来自世界不同肤色的男生女生。同样,他们也喜欢接触多样的文化。你可以交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和他们从外星人聊到经济危机,从女权主义聊到广告艺术。也许你现在认识的某位好友几年后做成了某番事业,而你们可能因为大学时建立起的友谊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国际型人才的校友网络将成为你今后最重要的财富。
  另外就是教授与学生间的关系,你们可能十几个人坐在桌子边,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可能发现某个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就是刚刚给你上课的那个平易近人的老头儿。
  我有一个在Vassar上学的朋友发过这样一篇日志:
  来到Vassar两个星期里每天都有新的惊喜,我知道这才是我来这里的意义。一切的前所未有都成了触手可及。
  在这之前我期盼了一整年能在这个艺术氛围最浓厚的非艺术学院里上一堂摄影课,但后来尴尬地发现它不对大一新生开放,学生必须在上完一学年的drawing之后才能选摄影。今天上午给photography course的instructor发了封邮件介绍了自己,然后询问她能否看看我拍摄的照片,试着从她那里得到permission跳过绘画。老师很快就极亲切地回复明天下午可以见面。 随后我就本着专业套磁的态度去网上查了她的个人信息以及品味……

  教授的名字Judith Linn输入到Google之后被自动转换成了Judy Linn,后面紧跟着的修饰词是iconic photographer。
  她是诗人、歌手、朋克、颓废女骑士 ……
  原来Patti Smith和Robert Mapplethorpe那组肖像是她的手笔啊!!!!
  然而,一想到明天要跟这种人物见面,我即兴奋又紧张……
  就是这样,我不了解她口中的那位显赫的大艺术家,但是那种极度兴奋与惊喜的心情真的能够感受的到。你能和你一直以来崇拜的某位大师,坐下来,面对面地聊聊他的作品,聊聊你的作品,着实是一件太过幸福的事情。
  第二个你要面对的问题是:出国读书是否适合你?
  出国读书第一个要学会的就是忍受寂寞。独自一个人离开父母离开朋友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适应新的语言,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新的饮食,适应新的朋友。会有太多的文化差异,可能会让你因为想家捂着被子偷偷哭鼻子,会在起初的几个星期没有朋友没人交流,会对着教授的讲课听得云里雾里在回宿舍对着上课的视频一句一句地重听,啃着一个生冷的三明治怀念爸妈做的鱼香肉丝。
  与国内的大学相比,在国外大学读书需要更强的自控能力。在课堂上,教授经常会布置各种各样的研究项目,并规定一个上交的deadline(最后期限)。你完全可以荒废一个星期然后在期限的最后一天,Google一下或者Baidu一下应付了事。但是,学校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料可以让你在探索每一个课题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学校提供给我们太多的资源,关键看你愿不愿意以及怎样去运用。
  最后,就是抗压抗打击能力。你认真辛苦很久写出的小论文可能会被教授原封不动地退回来被告知要重新写,可能需要用比美国学生多数倍的时间读教授发下来的各种材料,有时候深夜2点图书馆关门,从图书馆走回宿舍,看着满天的星星,想想如果是在国内,一定会享受一下这种浪漫,但是在这边满心全是压力,思考着明天的课怎么做笔记会更有效率……
  如果你有意尝试,可以咨询相关老师亲友,查阅资料了解出国准备程序。
  留学海外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一个漂洋过海、接触更远世界的梦想。去追去拼搏去努力,会有荆棘有坎坷,默念那份心中不变的信念,相信还有支持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身边的老师朋友,我们可以握紧彼此温暖的双手,去飞向那个更高更美的梦想。
  2011年9月6日2:05于奥斯汀
  后记
  整个国家已经弥漫起了圣诞的气息,圣诞树、彩灯、圣诞老人也开始犒劳够肥的驯鹿准备给大家送上祝福。眨眼间就过去了整整一个学期,起初打点行李和父母拥抱告别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带来的还写着中国字的月历只剩下了最后几页。又有新一拨的学弟学妹拿到了令他们或欣喜,抑或些许失望的录取通知,即将踏上这一段艰辛的征程。
  期末考试结束,给自己做一个梳理总结,很欣慰在海外的这仅仅一个学期就收获颇丰。回想起当时决定出国时的纠结,再想想在美国的这半年的经历,让我庆幸当初迈出了这一步。和身边的朋友聊起最初决定出国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从小家里就给规划好了出国这条道路,有的为了躲避高考的复习压力,有的甚至是因为女朋友在国外,所以决定通过出国读大学来避免异地恋。

  我个人决定出国的时间比其他同学晚了不少。仔细想想,我选择出国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首先,我在高二的上半学期竞选上了校学生会主席,开始更多地接触社会性事务,慢慢发现,在中国,想要开辟一块自己喜欢的事业领域特别困难,有太多的框架约束。当时幼稚地想,国外的开放环境一定可以轻松顺畅的多。现在来看,当时这个想法还是太过幼稚了,足够成熟的想法和足够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积淀,才是把简单的幻想变为实际的最重要要素,不管在哪里。
  第二个理由是我有我的优势。我在现代教育报作特约小学记者,从小学开始给各种报刊投稿,到了初高中进入了青年日报社;完成了钢琴和舞蹈的业余满级。对于学习方面,我不够擅长,没有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年级前几的漂亮成绩。我的优势在于“杂”,社会实践、文艺特长、工作实习,各方面我都有所涉及,而这正是国外大学所看重的。在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除了要求提交的托福SAT成绩,还有讲述自己经历和想法的小论文,自己的各类证书等等,而我在申请的时候还给各个学校提供了我的一个个人经历的小册子,上面有我各项活动的活动相片和发表文章的存档等。
  第三点,是当时没有太过在意,而现在看来却是最最重要的一点:视野的开阔。当时只是泛泛地想去一个发达国家,见见世面学学技术。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这个视野的开阔更多的体现在各学科的广度以及教育的传达方式上。举个例子来说,我在这个学期报了一门哲学课,其中8~10节课的时间,教授讲授并带着我们讨论美国的黄色产业与女权主义。在授课过程中,教授找出了从最早到现在的性探索文案资料,甚至在课上播放了一段性虐待视频,以此说明性产业对于社会对女性压迫所形成的潜意识里的价值观。课后的作业是在图书馆查阅资料,阐述自己对于社会是否应有黄色产业的看法。这一个阶段的课下来,我们对于社会上各方面的女权主义都有了较深的了解,同时也逐步养成了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习惯。很难想象在中国的大学教室里,会有这样的教课方式与讨论。
  记得当时把出国留学的想法说给父母听的时候,母亲的观点是尊重我的想法,但是要想好巨额学费的成本和最后的收获回报,自己想明白是不是真的要孤身一人去到一个全新的国家面对一段全新的生活放弃国内的家人朋友。父亲当然舍不得唯一的女儿离开身边,但是站在更长远的角度,他也希望我出去多闯闯,增长眼界,接受更多元化的教育,对于学费,爸爸则认为教育是最值得的投资。真的很感谢我有一对理解我的父母,给予我最大的支持,最好的帮助。每个留学生都知道,这笔学费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字,没有这笔学费,妈妈可以毫不犹豫地给自己买下喜欢的衣服,爸爸也可以少些熬夜加班的工作压力。就是这种压力督促每一个在海外的学生,努力,再努力一点。

  我所在的高中,实验中学,近年来越来越注重对于国际性人才的培养。从2009年开始,分出了一个国际班,就是把想要在大学期间出国的同学组成一个特殊的班级,没有了高考的应试化教育,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美国大学的AP课程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课。我们这届是实验中学开设国际班的第二年,在高二上半学期,学校组建了第一个国际班。到了高二的第二学期,我发现身边出现了一些和我一样,也有出国想法的学生,于是我向学校提交了开设第二个国际班的申请,由30多个同样有意愿的同学签字,经过一个多月的领导研究,学校开设了第二个国际性人才培养班。多亏了实验中学,这个“太过”民主的地方,才成就了我们的梦想。我知道有挺多学校为了保证自己的高考大学升学率,会限制学生的选择,但是实验中学完全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尊重每个对学生发展最好的决定,并为学生提供足够大的发展舞台与最好的帮助。
  >名家点评 孙鹏(留学规划咨询师、物理竞赛教练)
  主动的追求,是90后一代和他们的前辈们最大的不同。本文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己未来的追求。
  其实和其他很多的事情一样,“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一个门槛。“逃避国内高考压力?享受每天沙滩、阳光、party?”“你可以交到世界各地的朋友。” “可能发现某个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大教授就是刚刚给你上课的那个平易近人的老头儿。” 这种开放性是国内的本科教育难于提供的。“Minds are like parachutes, they only function when open. ” 人只有在开放的、有一定压力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最好地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至于出国留学的申请,现在的留学申请早已经不像几年前刘亦婷的年代一样,凭借一个托福成绩就可以上哈佛了。现在标准化的考试成绩,大家都有;课外活动,每个人也都有那么几项。但是正如文中强调的“长时间”与“深度参与”才是美国学校比较关注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想要通过课外活动了解一个活生生的人。现在的孩子们,整天泡在网上,一起骂食品问题、骂腐败、骂教育、骂歧视、骂暴力……从各个角度骂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但是,太多人仅仅停留在愤青的层面,美国人关心的是这些中国的小孩们做了什么去改变这个世界。他们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是否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有独立的科学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能力,是否有人文素养和关怀世界之心……
  说到底,出国,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改变人生的选择。最终收获的也不仅仅是一段经历,更多的是文化冲击、思维方式训练来的成长,收获各种肤色、各种文化背景的一群有理想的朋友。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们,也许将来你们会信步华尔街,助推全球金融走势;也许将来你们会奔波于大型实验室,挑战人类智力疆域的边界;也许将来你们会冲到饱受战争、疾病和贫穷困扰的国家去解救那里的儿童;也许你们会回到国内,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出国留学,是实现你们梦想的第一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楼兰新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子愿我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一、朱砂佛印历史上鸿蒙初辟的时期,颟顸、野蛮、酷虐与巫术、卜噬、图腾一起,拥有着不可抵御的权势。有史学家把它比作恶魔,手指粗硬,指节稍稍用力地弯曲便有裂帛一样的声音传出来。许多无妄的生命在它的操纵下陪葬。在长达几千年的蒙昧里,文明被撕裂成片,然而它们学会包容,织成一张网,反过来将野蛮在潜移默化中同化。 [点击阅读]
永恒之井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类与兽人爆发战争的一万年前,艾泽拉斯世界只有一块被无边的海洋包围的巨大陆地,这片大陆被称为卡利姆多。许多不同的种族和生物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这块黑暗的大陆中心是一片充满神秘能量的湖泊,这片湖泊——它后来被称为永恒之井——是整个世界的魔法和自然能量的源泉,在从这个世界以外无边的黑暗中汲取能量的同时,永恒之井向整个世界源源不断地释放它的能量,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提供营养。 [点击阅读]
爱情的海洋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序写于书前by楼雨晴当各位正式阅读这本书前,晴姑娘得把话说在前头,这本书依然不是言立冬的故事,如果你们有非言立冬不看的坚持,那么看到这里,你可以合上书了,可别大呼受骗上当,指控晴姑娘欺骗你们的感情哟!关于这一点,请原谅晴某人小小的任性,我也知道你们很期待言立冬,一再晃点,实非晴姑娘本意,很多事不是我能控制的嘛,当某些想法冒出头,那种感觉涨了胸臆,强烈得让人无法抗拒,不把它写出来,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镜·辟天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六合之间,什么能比伽蓝白塔更高?唯有苍天。六合之间,何处可以俯视白塔顶上的神殿?唯有云浮。云浮城位于最高的仞俐天,飞鸟难上,万籁俱寂。九天之上白云离合,长风浩荡着穿过林立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尖碑,发出风铃一样的美丽声响。从云荒大地上飞来的比翼鸟收敛了双翅,落到了高高的尖碑上,瞬间恢复了浮雕石像的原型。无数的尖碑矗立在云浮城里,一眼望去如寂寞的森林。每一座尖碑底下,都静默地沉睡着一个翼族。 [点击阅读]
马云创业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言毋庸置疑,今天的马云已经是名震神州的企业家和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马云已经成了一个楷模:从最初的一个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不仅阿里巴巴成了一个神话,马云创业的成功也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点击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史蒂芬·柯维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没有正常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乔登(DavidStarrJordan),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25余年来,我在商界、大学与担任家庭婚姻顾问的工作经验中,接触过形形色色表面上事业有成、内心却感到匮乏的人,他们极渴望过和谐、圆满的生活,并享有不断开展的良好人际关系。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二:流亡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怪物在幽暗地域的通道中笨重地行进,它的八只脚在岩石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在寂静中四处回荡。怪物并没被自己制造的噪音吓得慌张乱窜,四处寻找掩护以躲避其他掠食者的袭击。尽管幽暗地域危机四伏,它显然自信满满,完全未把任何敌人放在眼里。它呼吸的气息是致命的毒气,利爪能凿穿坚硬的石头,嘴里森然环列着好几排矛状尖牙,可以轻易撕裂最厚的毛皮。而最骇人之处在于它的视线,一眼就能将猎物化为石像。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