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闪灵 - 第二部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 第22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家不明所以。
  女孩突然像发了狂一样扑过来,扑向驾车的凯普。
  嘴里绝望地喊叫着:“你们走错路了……”
  几个人慌忙拦住她,但是不知是绝望还是惊恐,女孩力气大得出奇,几个人好不容易才把她推回到座位上。
  女孩无力地哭泣:“你们不能让我再回那里去……”
  凯普有些不胜其烦,他踩住了刹车。
  车窗外,荒原路畔,一株孤零零的大树……女孩反复地说着同样的一句话:“不要让我再回到那里……”
  大家忍不住问:“回去哪里?”
  女孩俯身哭倒在自己的膝上,嘴里喃喃地说着:“他是坏蛋……十足的恶人……”
  女孩弯下腰,她的大腿内侧,血迹斑斑,令几个人不忍卒睹,他们不忍猜测女孩经历过什么,但是女孩接下来的动作却让大家吃惊,她居然从大腿内侧拿出了一枝枪……她抚枪哭着喃喃自语:“你们都会死的……”
  大家吃惊地看着女孩,凯普着急的制止她:“把枪放下……放下……”
  但是女孩似乎已经绝望到了极点,在大家一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状态下,她突然把枪含到嘴里,扣动了扳机……女孩的头和车后挡风玻璃同时出现了一个大洞。
  女孩就这样在他们面前死去了。
  几个人被惊吓,惶恐地尖叫,之后就是纷纷逃出车去。
  车外,他们狂呕不止。
  车内,射击之后的一缕轻烟自女孩口中缓缓而出。
  艾琳和佩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刺激,她们哭泣,尖叫不止。
  夏日午后的阳光正在蔓延开来,平时这在德州的旷野上是很美的景致,但在今天,他们无心欣赏,在这棵孤零零的树下,似乎有一种不可逃避的厄运正向他们接近,接近……男孩们懊恼自己的不顺之旅,他们相互指责,抱怨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他们身上,而且,最令人懊恼的是车中的尸体,大家似乎一下子都没有了主意。
  无奈之下,凯普建议报警,遭到了摩根强烈的反对。他们的难言之隐是车内尚有他们藏匿的大麻,那是他们通往新生活的一线希望。
  凯普终于做出决定,他将车中的纸羊远远地抛向了旷野……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但是此时这是他们惟一的选择。

  凯普走向躲在一边的艾琳,抱歉地跟艾琳解释关于大麻的事情,但是,他的辩解似乎没有得到艾琳的谅解,尽管凯普说,这样做是为了他们的将来,为了他们的新生活……佩柏则在车边发誓说:“我不会再上那辆车了……”
  汽车驶过,公路上烟尘不绝。
  车内,无奈的几个人继续上车赶路。此时大家的情绪已经跟下午时判若两样,而且,此时的目的也有所改变,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继续奔向达拉斯了,下面该做的是报案,跟警局联系。
  佩柏不断地用空气清新剂清除车内的味道,女孩的尸体仍留在原来的位置上。
  血迹和脑浆仍旧在汩汩而出……安迪似乎已经被刚才的经历弄得有些神经质,他盯着女孩的尸体,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的感受:“我想我们的脑子也和她是一样的,有点像烤宽面条,还有点像……”
  但是他后面的话被大家的眼神制止,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过分,安静下来。
  一时间大家都缄默了。
  车行到一个加油站,凯普停车。他们希望在这里可以找得到电话,然后报警。
  加油站内杂货店里一个白发苍苍,看起来有些凶蛮的老太太点燃一根烟,在窗帘后静静地注视着他们的到来。她喃喃地说:“要倒霉了!”
  两个女孩离开去厕所,三个男孩走近加油站里的杂货店,请一直观察他们的老太太为自杀案件报案。老太太抽着烟,见怪不怪地评论:“外面的世界真是疯狂。”
  杂货店内,成堆的被屠宰的猪、牛以及它们的内脏在陈列出售,但是大概因为此地荒凉,少有买主,鲜肉已经变腐,成了苍蝇们的美食。
  老太太麻木地收了他们10美分,开始帮他们拨打报警电话。
  屋外,女孩去厕所受阻,厕所居然匪夷所思地上了锁,好在艾琳对这种事很是内行,她用随身的小刀,开始撬铁锁。这个举动使艾琳看起来有些不寻常,但是面对眼前的窘状,佩柏无心评论什么。锁被撬开了,但是,里面秽不可入,她们只好放弃。
  杂货铺内,老太太在讲电话,她对着电话说:“总共有六个人,包皮括死掉的那个……太可怕了!”老太太拿下听筒,问几个年轻人:“你们是在哪里发现她的?”

  凯普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他告诉老太太:“夫人,我们已经告诉过你,在离这里向西约10分钟的路程。“老太太向着电话重复了他的话,之后挂断电话。
  凯普向老太太询问,警长何时会到,老太太回答:“警长说他已经去了老克劳弗磨坊。”
  “您说什么?”凯普似乎没能明白老太太的话,他坚持再问。
  老太太不耐烦地回答:“老克劳弗磨坊。他想问你们是不是介意过去做个笔录。”
  凯普终于生气了,他态度蛮横地告诉老太太:“他妈的,我们当然介意!”
  摩根也忍不住搭话:“请问这个鬼地方是不是没隔多久就会有女孩子拿枪崩掉自己的头?”
  老太太显然有些生气,她冷冷地看着几个情绪激动的年轻人,气氛有些僵持。
  凯普不得不重新试着跟老太太沟通:“请问,警长为什么不能来这里?”
  老太太一字一顿地回答:“警长说,他来这里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
  凯普气愤地说:“可是车后座有个死了的女孩,我们可不想开着车在镇上晃!”
  老太太失去色泽的蓝眼睛里露出冷酷和不屑,她冷漠地警告凯普:“年轻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三个人懊恼地走出杂货铺。
  凯普为艾琳打开车门,艾琳无奈地看着凯普,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赶快回家。”
  凯普安慰她说:“好的。我们办完这些事情就回去。”
  车子驶走。
  老太太仍在窗帘后静静地注视他们离去的方向,他们真的听话地往老克劳弗磨坊方向去了。老太太久经世故的面孔上,有那么一丝不被人察觉的冷酷一闪即逝。
  通往老克劳弗磨坊的路似乎很漫长,而且荒凉,所经之地,处处灌木丛生,奇幻的树影交错在车内,女孩的尸体显得更加可怖。
  他们终于到了那个名为老克劳弗的磨坊,一幢外面看起来有些阴森可怖的白色房子。废弃的风车在吱吱呀呀发出声音,像是人在无奈绝望地呻吟。
  磨坊门口,几个人下车,大声呼唤:“有人吗?”
  然而无人应答,只有远出的怪鸟发出凌厉的鸣叫。
  凯普猜测:“看起来,警长不在。”
  摩根向大家建议:“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尸体留下,然后赶快离开。”

  凯普不置可否,他觉得应该大家投票表决一下。
  然而一直有自己主见的艾琳却不同意这样做。妇人之仁让她觉得不应该就这样把尸体留在这里,她反问摩根:“如果我把你的尸体留在这里,你会高兴吗?”
  摩根反唇相讥:“没有人叫她在我们的车上,然后把自己的头轰掉,那是我们的车。”
  结果摩根和安迪都赞成把尸体留下。
  刚刚一对如胶似漆地爱侣佩柏和安迪此时也有了分歧。
  摩根游说凯普:“只需要一票,我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凯普,拜托……”
  凯普看向艾琳,下个决定似乎对他来说并不难,但是在艾琳的注视下,他犹豫了……他只好试着说服艾琳:“宝贝,反正人都已经死了,我想,就算丢下她也没有什么关系。”
  艾琳坚持着:“但是对我有关系。那女孩的父母说不定还在什么地方等着她回去呢……不要,不要把她像垃圾一样丢在路旁!”
  看起来投票失败了。
  几个人开始在磨坊周围寻找,希望能看到警长来到的迹象。
  然而,越深入磨坊,他们越觉得不对劲儿,这里像是有人在居住,因为到处都留有人为的痕迹:墙上贴着记事的纸片,各种造型的布娃娃玩偶被钉在墙上……凯普怀疑:“这看起来不像是警长临时办公的地方,或许,这里不是老克劳弗磨坊……”
  大家一时间没了主张,坐下想安静地想想办法……就在此时,大家背后突然有一个身影,一闪即逝,尽管如此,大家还是警觉地发现了。
  佩柏惊问:“那是什么?”
  几个人都说看到有东西在动,但是倔强的艾琳突然甩开大家,向里面走去。
  她认为他们只是想动摇她的想法,是把她吓走的把戏。连凯普在内,谁也没能拉住冲动的艾琳。
  磨坊内部,阴森可怖,巨大的废弃磨轮已经年久失修,偌大的空间被各种钢筋机车占满。
  艾琳走在机轮上,脚下“隆隆”作响。艾琳观察周围,一片静谧,并没有大家所说的有什么东西,她愈加大了胆子,慢慢地向里面走去……等在门外的几个人在等待艾琳自己回来,但是片刻,他们突然听到了艾琳的尖叫和呼唤凯普的声音。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