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山楂树之恋 - 《山楂树之恋》读书笔记·请你以团员的名义保证不会做伤害自己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谨以此文献给在我生命中停留过并让我快乐感动的盛浓
  “我喜欢‘静秋’这个名字。听到这个名字,即便我一只脚踏进坟墓了,我也会拔回脚来看看你……”——老三
  这本书中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话大都出于主人公老三之口,其感人程度难以抉择到底哪句才是真正让人心碎的,最后决定以这句话作为开篇,因为当 静秋抱着老三形容枯槁的身体,试图唤醒弥留之际的老三时,一遍遍重复:“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在脑海中想象此情此境,心如刀绞。
  我的读后感不想花费诸多笔墨来赘述此书的原作者和作者,也不想给大家讲什么是“伤痕文学”,更不想不懂装懂的讲文革时期的背景,我只讲感想,感慨于一段催人泪下的美丽真实的爱情故事。
  我一直认为“读后感”,重点在于“感”字,有感而出,感动。为什么感动?因为感同身受。
  曾经有个朋友发给我一则关于初恋的投票,我大致看了看,内容是问大家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初恋未能好聚好散,有人说异地;有人说性*格不合;有人说年纪太小;有人说父母不同意;也有人说不知道为什么,处着处着就散了。我当时在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初恋对象与世长辞。
  很想知道静秋在老三彻底离开以后是如何度过余下的时光,如何从沉痛的时空中走出来,如何于三十年后再次站在老三的坟前,对女儿说“这里长眠着我爱的人”这句话的;很想成为那棵传奇的山楂树,亲眼见证一朵爱情种子在树下酝酿,成熟,绽放又被活生生摘掉。
  静秋无疑是一个漂亮又有才气的姑娘,她对浪漫的爱情故事心驰神往,所以当她和同样会拉手风琴,不符合“无产阶级审美观”的老三第一次见面便怦 然心动。这个穿着干净的白衬衣,笑容温和,说好听的普通话的老三问她:“作家同志是从县城过来的还是从严家河过来的?”故事还没开始,这句话已经让我深深 触动,仿佛我生命中已经遥远的过去的某一年某一天,有个恍惚的看不清面容但俨然熟悉的人,也笑着问我“作家同学,你将来是要回到首都北京还是留在这里?”

  所以我们总说看到某一段落就会情不自禁泪流满面,这些被描写得平淡无奇的段落成为我们生活中那些不能被磨灭的写照和伤口,时刻提醒我们看似已经远离我们遥遥而去的人原来仍然如此鲜活,往事历历在目。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因为破败不堪的成长环境或者父母失败的言传身教,并不能轻易打开自己的心扉。她们表现得自卑,不相信别人。对她们来说,那 些美好的事情只能远远翘盼,那些看起来总是微笑的人一定别有用心,所以当老三拉着静秋的手表白的时候,静秋的内心激烈的挣扎,她想到自己卑贱的出身和老三 那高不可攀的家庭背景;他想到老三那么优秀一定有很多人喜欢,而自己如此平凡,平凡到无地自容;她想到老三的甜言蜜语和母亲那些防止她‘一失足成千古恨’ 的危言耸听的案例;她有些逃避,有些惶恐,又有些欣喜。
  被自己喜欢的人喜欢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再也没有比两情相悦比翼同林的故事更能让人绽放欢颜。静秋的内心此起彼伏,但她却不敢表达自己的感 情,她怕老三只是逢场作戏,她怕这个对她表述衷肠的人只是所有纨绔子弟中的一个,欺骗了她的感情之后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静秋是不幸的,她出生在那个被压 抑的时代,她出生一个被批判的家庭,她又是幸运的,她碰巧遇到一个真心爱她,愿意花一辈子等她的人。
  静秋是一个会让所有男人爱慕的姑娘,她美丽、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她为了重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总是不辞辛苦的找各种办法赚钱,吃再多苦受 再多累,听再多的流言蜚语都坚强的忍受;她为了成全自己的哥哥毅然放弃顶职的天赐良机,要只身下乡,要知道这一下乡,再被召回城里的希望就变得十分渺茫 了。

  老三是一个会让所有女人感动的男人,他潇洒、敢爱敢恨、古道热肠。他对静秋一见钟情,直抒胸臆,即使在当时那么危险敏感的时代也敢于表达自己对一个‘政治立场对立’的姑娘的爱意;即使不在一个城市,也会像空气一样存在于静秋的身边,关心保护她。
  “静秋,静秋,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 反尔的……”老三嘶哑着喉咙表白自己的爱情;每天翻山过河就为看她一眼;没船回去就在河边亭子里过夜;他颤抖着帮她挑脚板里腐烂的煤渣;他面对静秋母亲时 也像个孩子般紧张;他为了让静秋去医院看病不惜割伤自己;他哭着对静秋说:谁说男人就不能掉眼泪,我只为我最心爱的人掉眼泪……老三捧着静秋被石灰烧得惨 不忍睹的脚,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们的一生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人:他关心爱护我们;因为我们喜怒哀乐;会情不自禁的追随我们;会在背地里保护我们;会发自肺腑的夸奖我们;会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会轻轻的挽住我们的手;会发誓等我们一辈子。
  我觉得我很幸福,我曾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在我觉得孤独,不被人喜欢不被人需要,觉得自己活在世上很多余的时候,他对我说:“其实你也能一生 一世爱一个人的,你只是不相信别人会那样爱你,你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平凡无奇,其实你很聪明,很漂亮,很善良……你的一生中会被很多人需要,被很多人喜欢,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我相信我是最理解你的那一个……”
  但我又是不幸的,我宁可他不是最理解我的人,确是能够一直陪着我的人。所以无论这个人多么好,也终要离我们而去,空留我们在世间回味,仿佛南柯一梦。

  当老三患白血病离开的时候,老三的弟弟问静秋:你是党员么?静秋说不是。弟弟又问:是团员么?静秋点点头。弟弟就郑重的对静秋说:请你以团员的名义保证不会做伤害自己的事情。看到这里禁不住再次潸然泪下。
  人的一生中一定有至少一个和你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是你一生都不能忘记的,然后他深入淡出,渐行渐远,这个人活在你的心理暗示里,活在你的骨髓血液里,活在你的心灵脑海里,不断的影响你的人生,快乐和不幸都随着他起伏跌宕,那是一种类似于感冒发烧所必然带来的毒气。
  住地下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吧,一起坐在马路牙子上等火车回家的日子也不会再有了吧,再也不会有人像你一样逼着我画画写东西了吧,再也不会有人像你一样唠叨我减肥不要胡吃海塞了吧,再也不会有人半夜还凝眉看我的小说,感同身受了吧……
  再也不会有人穿着卡其色*戴帽子的皮夹克和细腿牛仔裤,于北京料峭寒冬走在后海的大街上,打电话对我说:你看北京冬天的树枝,清晰、勇敢、坚强。
  如果我们真的于失落无助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人,他如同救命的绳索,如暗夜里的明月,如旱季的一场雨露,他会站在你身边,对你说:你是一个会被 很多人喜欢的人的时候,你一定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个人真好,让他一直陪着我吧。可他不能留在你身边,他甚至不在这个世上了,他还是对你说:你会像我说的一 样,清晰、勇敢、坚强吧,你会为了我而更幸福的活下去吧。
  我发誓,我会以团员的名义,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我发誓,我会做一个清晰、勇敢、坚强的姑娘;我发誓,我会成为一个被很多人喜欢、需要的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