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山楂树之恋 - 《山楂树之恋》读书笔记·“阅读愤青”的读书报告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不是大脸家路警同学的推荐,也许真的就这样错过了。不喜欢它大红色*的腰封,看了多次简介也没明白究竟好在哪里,索性*更懒得去查书评,生怕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希望或者失望。
  饶是如此,毕竟是朋友推荐。还是存了期待。
  列进当当的购书单,货发过来却独缺了这本。一次两次,终于有货,自己都舒了口气,彷佛完成项任务。
  而事实是拿到书我便倒抽了一口凉气。原来大红色*书封上白色*的不是花纹,是密密麻麻的推荐。从正职作家到导演到演员到房地产大亨再到传媒名人, 头皮就有点发麻(说我无聊也好恶趣味也好反正我就是讨厌一本书打着谁谁谁推荐的旗号,显得太没有底气)。更何况是这样苏联的名字,是那样褶皱里都泛着黄旧 的红色*年代。而且,居然是那么大部头!
  当场就苦笑了:难道是为了拿过去缓解我这失恋人的悲伤?还是我长了一张需要忆苦思甜的脸?
  并不是快餐阅读爱好者,却始终不能接受某类文学。所谓伤痕文学,所谓大时代中的个人悲欢,所谓“久远”到80后“一定”无法了解的“古老”爱 情,动辄作痛心疾首状。有这种姿态的作者,写出的文字无论如何放缓,读来总觉得咄咄逼人,不厚道点说,有点像祥林嫂。见了人就扑过来见缝插针掏心掏肺说着 过去,想要落跑都来不及。还有一种就是时代感太过强烈的文字。作者写的是时代,而不是人。他们的主人公,大多夹在滚滚的时光洪流中步履踉跄,面目模糊。存 在的意义完全是为了凸显时代而服务。然这种文字,很少会写的好看。彷佛是作者打了太过宏大的底稿框架,要填补时却又吃力;又或者本想画卷中姹紫嫣红,到头 来却发现背景比人物还要华丽细致。他写的伤神,我读起来也吃力。不如敬而远之。

  自己亦有疑惑,所谓作家,难道不是应该用文字刻画描摹出各种各样的情来打动人心?那些虚套就是文化?《红岩》之所以现在还有人愿意读也是因为烈士们对国家的情。而至于国家,天地,时代,它们长久的存在本身便是基于某种巨大的无情。说白了就是你能爱它,它永不会爱你。
  好吧,牢骚完毕。作为对您能有耐心看完这么长抱怨的回报是:如果你也是如我一样浅薄幼稚的“阅读愤青“。那么我可以保证,经检验,这本书不会让你讨厌。
  可是我又开始踌躇究竟要不要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因为阅读过程中我掉了很多次泪。以至于至今无法详细的复述书里的情节。感情太过复杂,不是自伤,不是同情,甚至也不是感动。心里有种久违的澈澄的东西满上来满上来,不知不觉,就是满脸的泪。
  我最初的怀疑是是不是这故事实在太美了。它的美源于它的真实细致和它的普遍性*——好吧虽然我很不愿意这么文艺但是我还是得说这也许就是爱情的 普遍性*。爱情最初产生时的互相吸引和惴惴不安,猜测对方心意猜到自己都心痛时的紧张与矛盾,真相大白时略微的慌乱和铺天盖地的甜蜜。还有爱着的人彼此间的 思念,担忧,怜惜,因为爱情而渐渐成长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甚至,甚至还有自己都无法分辨来源的属于人类本性*属于两情相悦时不能抑制的性*冲动。这种细致的 存在感,这种爱情的普遍性*让这个故事永远都不会“过时”。

  因为无论哪朝哪代,无论你是农妇还是公主,爱情都是这样的。不能速成,没有捷径。永远这样数据庞大到无法计算轨迹。
  哲学上讲共性*寓于个性*。以前我不能明白,现在却明白了。爱情的共性*在这个故事里是附属性*质。犹如玉石上的光芒,它增添了玉石的神韵与光彩,但却是由玉石本身的质感而得来的。被静秋故事的不同所打动,才会更为这种相同动容。(我是不是又开始做辨析题了――。)
  免不了又要提到时代,这是静秋故事里最大的不同,也是无法被摒除的因素。他和她的相遇里,有时代的印记;他和她的考验里,有时代的印记;他和 她周围的人物,事件,空气都是时代。而这种时代感好像舞台上忘记撤掉的旧布景,在-阴-影里默默的看着他和她用力的爱着彼此,它的存在妥贴到几乎让人无法察 觉,却是真实的一部分。若是抽掉这个背景,他和她,不能说一定会怎样,但一定是另外的一个故事。

  一口气看完一本书时却突然有些害怕,害怕如果这本书换成别人写还会不会这样动人。如果说这个故事本身是个美女,那么过于浮华过于感性*的语言无 异于浓妆,固然艳丽无匹,却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她的秀丽;可是过于平实沉重的文笔又会使她变得刻板无趣。而艾米的文字初读时并不觉特别出色*,悠闲,轻松, 没有特别大的野心。慢条斯理的,一句一句,不拖沓累赘,却也不是锐利的简洁干练。等看到中间时却忍不住会有些讶异。这种流畅通透,这种慢慢渗透的清澈明 净,有种天然的精致。是智慧,也是气质。
  这种搭配太过完美,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形容。只能说好像一位你特别喜欢的长辈,在她(他)的身上你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她的所有经历都只是经历而已,不是她倚老卖老感慨万千的依据,也不是她追赶潮流时竭力要抛弃的累赘。
  她就这样微微笑着看着你,说:恩,是有这么一个故事的。你想听?好吧。
  最后的最后,我要说:老三不是情圣。我不喜欢这个名字。
  他只是,太爱她。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3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老农民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3
摘要:第一章打春一百,拿镰割麦。老天爷真怪,1948年的春脖子特别长,立春都快三个月了,紧靠黄河北岸的麦香村,村头的老槐树早已经满头翠绿,可地里的麦子才甩齐穗儿,还没有灌满浆。青黄不接啊,庄户人一个个黄皮寡瘦。可是,肚子里即使没有干货,也挡不住有人�〖堋R淮笤纾�雾气还没有散尽,外号“牛三鞭”的牛占山和外号“老驴子”的杨连地就来到黄河滩上较起劲儿来。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3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