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色眼识人 - 第四章蓝色优势(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章蓝色优势(2)
  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独立,与真正具备独立性的黄色相比,蓝色更多的是保持思想上的独立,人格上的独立,而并非情感上的独立。
  就像对于性格色彩密码和本书的态度一样,红色容易在开始就投入巨大的激情和信任,蓝色总是用那种清高的眼光和不足为奇的神情开始他们的探索之旅,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复杂的人可以用四种色彩予以概括?他们认为自己是最复杂的,也许要用七种色彩才能够囊括;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是用红蓝黄绿而不是用其它的色彩来描述。他们不愿意迷失于外人的赞誉而更愿意自己来检视,但是有时因为他们的怀疑性过强,这让他们往往在人生中的许多判断和抉择中会因小失大。鉴于此,我建议,蓝色的朋友对待新生事物,可以多尝试“以开放的心态和胸怀来接纳,以审慎的眼光和思考来接受。”
  席绢与琼瑶小说流行的时代,走在马路上,遍地的女生都板着面孔,后来才搞明白内中奥妙。原来这两位所描绘的女主人公,皆为那种柔弱的不苟言笑的酷脸,最后却都预见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于是普天下的红色少女们都开始憧憬着同样的梦幻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样推论,学生时代出去打群架,连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就开始跟别人干上的,大多是红色的男生,他们的不理智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成为被他人利用的标靶。同样的道理,通常红色是最容易激情澎湃的人群,然而因为他们疏于在问题上的深度思考,当受到外界影响和其他诱惑时,他们渐渐会转移目标;而蓝色一旦经过思考和判断开始内心认同,他们产生的持久力却是难以估量的。
  显然,红色因为他们对于潮流的狂热追求,在大量的追星族中占有相当份额;而蓝色虽然听流行歌曲,但很少追星,更不盲目随流,他们认为“大众就是shit”,如果追,他们只追自己小众的星,他们用自己的独立思考抗衡着从众效应。
  请让我一个人呆着
  蓝色的内心是恐惧热闹的人群,一直不喜欢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享受自己与自己内心的交流。不像红色,在人群中可以爆发出来很多的活力和才思敏捷;蓝色在孤独的时刻,往往思维最发达。蓝色在内心最害怕的是,在熙攘的人海之中说着一些言不由衷的话题,他们宁愿三两个好友在一起或平淡或畅快地讲着心中想讲的话,亦或不言,只是相对而坐,在一种毫无拘束的状态下想着自己的事情,纵是不言,也不觉怠慢。

  “请让我一个人呆着。”——在嘉宝的每部电影中,观众都能找到这样一句台词。在她的访谈录中,她说:“我自认为最幸福的时刻是一个人,或者和少数几个朋友在一起。”在好莱坞拍戏16年,嘉宝接连地搬过11次家,她避世的风格令媒体对她的追踪变本加厉……他们评选“嘉宝、卓别林和米老鼠”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三个演员。
  梁朝伟曾在访问中说过:“基本上,我是一个挺闷的人,又没想过改变自己。我喜欢演戏,不为挣钱、出名,只挑喜欢的电影才拍,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发泄、平衡,可以借此毫无保留地将压抑的感情、情绪表露出来而又没有人知道那是我,因此,演完戏后内心会很舒服。”他从小就养成了对周围恐惧、疏离的习惯,至今仍很少在公众场合出入。此外,梁朝伟最喜爱的作家竟是沉从文和三岛由纪夫,要知道这两位全都是蓝色,这是否亦由于他的蓝色使然呢?
  杨丽萍带着她的《云南映象》在荷花奖上获得三项大奖,她宁愿缺席领奖也不会停下继续巡演的脚步。杨丽萍是出名的冷漠,不管你在她面前说多么开心的事或是多么伤心的事,她都没有太大反应。她和几乎所有的人礼貌地保持距离。她厌恶露脸,她不在乎任何奖,之所以来上海领奖,还面对传媒回答已经讲过一万次的事,无非是为了扩大《云南映象》在云南之外的影响。
  蓝色是一个宁愿寂寞也不愿热闹的人,宁愿不语也不愿虚于委蛇的人,他们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也许生性的孤独,他们怕的不是寂寞,而是,不得不面对着不想面对的人,而还要与这些人小心地措词和应酬。对于人世,蓝色更愿听到的是空谷的回音,而不是那些由于过于甜蜜而有点变了味的语言。
  蓝色认为,生活的真谛,并不是在热闹中产生,哲理的产生,往往在一种痛苦的孤独之中,苦苦求索,在人群中的畅快中会掩埋许多灵感的意境。
  成熟稳重安全放心
  给离家出走的孩子号号脉

  回忆你的周围,哪些人在你心目中,是想到“成熟稳重”就会跳入脑海的?也许从离家出走的现象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绿色因为天性中对于稳定和安全感的强烈需求,即便你赶他出去也不愿意动弹,怎么会主动离家出走呢?相对而言,红色和黄色更容易离家出走,只不过红色出走以后,过几天没有东西吃自己会溜回来,他们只不过想让父母和他人紧张以下,借以换回更多的疼爱和关注,正所谓“色厉内荏”;而黄色一旦出去,多半是不会走回头路了,他们要用他们的行动表示,我已经长大,我不希望你们总是来控制我的生活,我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除非父母向他们低头,否则宁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他们的内心从小是独立和无所畏惧的。
  红色的孩子离家出走,过几天会自己溜回来;而黄色的孩子,多半是不会走回头路了。
  红色和黄色的孩子受到外界诱惑下很容易沦为问题青少年,最终产生仇恨心理,这不得不说是我们这
  个社会的悲剧。而这一切,父母理应承担起悲剧的责任,如果他们早些知道不同子女的性格色彩,知道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知道因材施教,那将避免多少成长的烦恼。
  现在只剩下蓝色了,到底蓝色是否也存在离家出走的倾向?以最终的结果来看,蓝色出走的并不多见,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与绿色在任何环境都可生存的好心态相比,蓝色当处于周围的不理解同时又有强硬的家长时,内心充盈着无助悲哀的情绪,然而蓝色是那么地尊重道德规范,这让他们在面对痛苦时,轻易不会出头抗争,宁可采取牺牲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毕竟采取极端方式的蓝色是少数的,回到我们的冒险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红色和黄色是喜欢挑战和冒险的,他们的冲动和草率都有可能让他们栽下跟头,这样“成熟稳重”是很难与他们挂边了,倒是“毛毛躁躁”的评价很有可能会尾随而来。而绿色和蓝色虽然都属于不喜欢冒险的群体,然而绿色过于的“不作为”是基于他们根本就不想变;蓝色却是完美主义者,在骨子里面他们期待做得更好,可是他们又是那样地在乎安全感,如果你有充足的证据和事实证明这件事情是可以做的,他们确保无虞后还是会行动的。

  红色喜欢刺激;蓝色喜欢安全;黄色喜欢挑战;绿色喜欢稳定
  这种行事稳健的风格,在企业的财务高层中是如此被需要。对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和管理来讲,典型的黄色和红色都有可能会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当年史玉柱(黄色)投资珠海巨人大厦就是此中的象征。当蓝色处于这个位置时,我们可以想象他的谨慎,让他在可控的基础上平稳发展,当然,蓝色的谨慎也注定了他很难有飞速发展。
  六种不同的蓝色男人
  蓝色因为说话少,自然想得就多了;因为不苟言笑自然就显得深沉了;因为不率先发表意见,自然就有时间思考回应的方法了。以社会的评价标准来看,似乎男性冠之以“成熟稳重”比较吃香,对于红色女性来讲,自己是活蹦乱跳的,总觉得自己是个小孩长不大,再找个小孩(红色男性)那怎么办,红色的她们天真地以为找了成熟稳重的男人,吵架也就可以忍让自己了(自从读了这本书,才发现他们也有可能将会遭受到蓝色折磨)。但言而总之,有一点,蓝色的沉默寡言和谨言慎行让人感觉成熟稳重,从而带来安全感,这是确认无疑的。
  这种沉默寡言的蓝色味道,又由于不同的气质幻化出以下多种类型的蓝色男人,不一而足:
  睿智的蓝色,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蓝+黄)。
  忧伤的蓝色,比如《日瓦戈医生》的日瓦戈(蓝色)。
  羞涩的蓝色,比如《与狼共舞》中的邓巴中尉(蓝色)。
  清高的蓝色,比如《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蓝色)。
  严肃的蓝色,比如《音乐之声》中的冯·特拉普上校(蓝+黄)。
  优雅的蓝色,比如《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蓝色)。
  以上众人都有一种蓝色特有的力量感,一种跟沉默一同呈现的力量感。相比较善于辞令的红色,特别是饶舌的红色男人,至少看上去让人觉得好对付;至于那些红色的女性,抬杠抢白之类的活儿谁也不怵,但是,当蓝色男性的沉默来到这个红色女性的伶牙俐齿面前,很多红色女人就会方寸大乱。并不是说一定爱上他,而是——心虚,譬如遇见高仓健。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第一部分投资前的准备工作在你打算购买股票之前,你应该对以下各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股票市场的整体情况,你对美国公司的信任程度,你是否需要进行股票投资?你所期望得到的回报是多少?你打算作短线交易还是搞长期投资?你对某些突发事件、不可预测事件以及股价暴跌的反应情况如何?最好在进行投资前明确你的投资目标以及分析清楚自己对投资的态度(我真的认为股票比债券更具有风险性吗?), [点击阅读]
心素如简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楔子传说,有一条路叫黄泉,有一条河叫忘川。忘川上的桥叫奈何,忘川河畔的花朵叫彼岸。走过奈何桥,看到望乡台,台边有一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在忘川边有一块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上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你就会忘却前尘往事,遁入下一个轮回。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恋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代序惊叹号元湘认识楼姑娘对我来说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那就是——一连串的惊叹号。第一个惊叹号是:讲话速度。相信她的忠实读友宝宝们都知道,咱们楼姑娘所写的作品都是属于那种深情款款;柔情似水又缠绵排恻型的,有时候哭湿一张面纸不够还要抱一整盒面纸哭才过瘾……想像中,这位作者姑娘应该长得是弱质娉婷, [点击阅读]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序: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点击阅读]
我不是教你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打听人机的人,易招人怨。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遣。好个知心朋友"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谢谢……再……"小英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刺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双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没什么事。"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
明若晓溪番外篇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二年丙班的教室,已经是上午的第四节课。明晓溪边听课做笔记,边感觉身上阵阵寒意,两道愤怒的目光瞪得她胳膊上的寒毛都竖起来了。“再瞪我,就变金鱼眼了啊。”小泉也真奇怪,瞪了一上午,眼睛都不会酸吗。“你这个无情无义的女人!”恶狠狠的声音从小泉的牙齿间磨出来。“我哪里无情无义了。”恶狠狠瞪回去。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续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2006年10月,深圳某小区。“胤禛,你真的如此恨我吗?真的如此……”他始终是没有来,他再不肯原谅我了,心像被生生撕裂了一般,疼痛以心脏为中心,一波一波地扩展到四肢百骸,觉得整个人难受得不能自己。不是已经死去了吗,为什么身体还会疼痛,为什么脑中还会有如此清晰的记忆。轻轻地动动指尖,指腹下能感觉到柔软的棉被。 [点击阅读]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2009年4月,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几个出版社相继约我写一本海底捞的书。可是我对写海底捞的书实在没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绝了。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国企业家》特刊部主任边杰,带着《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我动心了,给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打电话,要写这本书。张勇很犹豫,他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