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日光流年 -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
  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死就像雨淋样终年朝三姓村哗哗啦啦下,坟墓如雨后的蘑菇蓬蓬勃勃生。坟地里新土的气息,深红艳艳,从春到夏,又自秋至冬,一年四季在山梁上叮咚流淌。这是冬末初春,沟底的靠水柳已经有一滴滴绿气缀在枝头上,村里的杨树、槐树、榆树等,去年的新枝,今年也都绿粉淡淡了。村里有了潮润的暖气。山梁上的日色如薄金样浅下一层。醒冬的小麦,一片片挂在山坡上,仿佛落地的绿云样在风中飘悠摆动。芽发苗绿时候,正值死亡旺季,每年的这个月日,村里的蓝姓、杜姓或者司马姓,会如牲口般喉咙一疼就死了。死了就埋了。埋了就压根从人世消失了。村里除了几十年前的村长杜拐子,一向没人能活过四十岁。司马蓝三十九岁了,说到天东地西,也该轮着他死了。眼下,他正同他的五弟司马鹿,六弟司马虎,用绳子在司马家坟地丈量着,左拉右排,在地上用木棍计算,拿白石灰在地里划了几条白线,硬生生地挤不出他们弟兄三个的三房墓室来。
  这是一面阳坡。坟墓从坡顶鹅卵石样朝着坡尾漫流,一浪一浪,依着辈份的秩序错落开来,最上的孤稀,是司马姓无可考的先祖,依次下来,坟墓成倍的增长,分别是他们从未谋面的曾祖爷、祖爷、爷爷和把他们养到少年的门里门外,便辉煌死去的父亲司马笑笑了。在父亲的左下,是他们活到十四、十三和十二岁同一天死去的大哥司马森、二哥司马林、三哥司马木。三位哥哥没有一个将个头长到三尺八寸高,可他们的坟地每一个都如成人一样占了半间房的地。现在轮到他们的弟弟来规划自己的墓室了,才叮当一下,猛地发现,这上宽下窄的坟地,无论如何难以容纳他们三个入土为安了。都怔怔地立在森、林、木的坟墓边,天长地久地默着不语,盯着脚下埋不了他们的墓地,如盯着忽然破土动工才发现盖不了房屋的狭小宅院,彼此望了一眼,叹下一口长气,六弟司马虎便由西向东,依次向森、林、木的三个墓地咬牙踢了三脚,对四哥司马蓝说,他娘的,大哥二哥三哥占大便宜了,儒瓜?比我们的墓地还大。
  司马蓝不说话,和五弟司马鹿又拿起绳子在空地上拉排几遍,掐指算算,人死必有的七尺墓穴,森、林、木却占去了二丈五尺的宽敞,余下一丈八尺七寸,加上坟与坟间必有的尺五隔墙,还缺六尺地皮。再往前去,已是杜姓的坟地,下面是立陡的崖沟,不消说他们的三个墓穴是被逼得不够了。只好在这丈八的地上凑合出了三个白灰坟框。司马蓝站在靠西的一个坟框里,说这是我的去处。指着中间一个,说老五,这是你的家,又指着靠东和杜家坟地相邻的一个,说,老六,那是你的家了。司马蓝这么指说分划着坟地,像给村人指划分说几堆不值钱的豆杆、柴草或者红薯秧子。坟框在近午的日色里,闪着打眼的白光。弟兄三人立在各自狭小的坟框中,如同挤在相邻一排狭小的房里,惆怅着各自死后坟墓的狭隘,感到了坟框的白线如勒在脖子的绳索一样。这时候阳光爽朗厚实,在坟地无垠的寂静里,有如碎银落地的声响。对面的梁地上,小麦苗泛着青紫的亮泽,日光在硬了腰脖的麦叶上跳动不止。司马蓝的妻哥杜柏正悬在那边坡地放羊,蓝汪汪的羊叫声,连天扯地弥漫了整个山脉。杜柏在那蓝汪汪中享受着日光,仰躺下来,看着一本药书。一本《黄帝内经》。后来他就坐了起来,无休无止地看着这边争划坟地的司马弟兄。

  杜柏小幼时跟着父亲杜岩读过《百家姓》,又读了《黄帝内经》,杜岩跟随着父亲杜拐子读过《三字经》,又读过《黄帝内经》。杜家无论如何也是村里的一房书香人家,医道门户。杜柏自力时就在镇政府当过通讯员,后来升为政府的办事员。因为三姓村是耙耧山脉最深处的一个自然小村,因为三姓村的人,在近百年来,渐次地人均年龄都不到四十岁,死就像日出日落,刮风下雨一样寻常而又普遍,所以三姓村就像疫区一样和人世隔绝着。杜柏是三姓村人,杜柏就从人世的乡里被派回来成了政府和三姓村的联系。村里人有时叫他杜联系。杜柏回到村里,一是放羊生财,二是煎熬益寿汤。杜柏的益寿药汤主要是枸杞子、鲜红熟桑椹、天门冬、枣泥、核桃仁和菊花,有的时候还加上一点淮山药和黑芝麻。这药方是杜柏从《黄帝内经》上自己配搭的。杜柏每天都熬一锅红药汤,自己喝,也让妻儿喝。药苦。苦过了三姓村的人生,他媳妇便先自不再喝了。“就是明儿天喉堵症死了我也不喝啦。”他媳妇是蓝百岁的七闺女,蓝四十下面最小的妹妹蓝三九,她不喝了,孩娃杜流便跟着不喝了。杜柏喝。杜柏自这药方搭配之初,至今已喝了十五年,早晚一剂,一剂两熬,坚持不懈,就像坚持着每天都去放羊一样。杜柏去放羊不是为了放羊,是为了到山上寻找在耙耧山脉本不生长的天门冬和黑野菊。是为了到山上冬天躺在阳光下反复地读《黄帝内经》,夏天躺在风口处想《黄帝内经》中的药方子。杜柏已经差不多可以把《黄帝内经》背下了,然杜柏仍然百读不厌。杜柏百读不厌对那喝了十五年的益寿汤却喝得不再经常了,因为按他的处方和他一样喝了十余年益寿汤的两个叔伯哥哥,分别在今年初的三月四月死掉了,一个活了38岁,一个37岁半。不消说都是死于喉塞。两个叔伯哥哥的死去,是杜伯开始对《黄帝内经》产生阴云密布的怀疑。因为怀疑,杜柏就更为关注着村人如秋来叶落一样的死去和《黄帝内经》上各类延年益寿的药方子。开始相信村长司马蓝十八年前领着村人到八十里外的县城以南始修那条全长60里的灵隐渠,如果几年前不突然停下工来,如今水渠已经通水五年有余,村人和叔伯哥哥们,饮用灵隐水,灌用灵隐水,也许他们不会哭着唤着问他:“能让我再活几天吗?”然后话音落地,人就凄然而去。也许灵隐水果然能让村人长寿到五十、六十、七老八十岁哩,谁知道呢。
  杜柏把《黄帝内经》用布包皮着,赶着羊群,开始往司马家坟地走过来。
  司马弟兄依然地愁肠百结,他们仍分站在自己的墓框里,看着阔大到一面山坡都是墓堆的司马姓的祖坟,看每一层坟墓都是疏疏朗朗,轮到了他们,坟墓却挤得人肩疼喉紧。司马虎用手量了自己的墓宽,又了量了五哥司马鹿的墓宽。他发现五哥的墓地比他宽出了三寸。他说五哥,你家占了我半尺地皮。

  司马鹿说:“那是我和你嫂子两个人的呀。”
  司马虎一瞪眼:“三朝两日我媳妇死了,就不和我埋到一块啦?”
  司马鹿说:“六弟,你和你媳妇都是小个儿,我和你嫂都比你们个儿高。”
  司马虎猛然火了,踢起一把黄土落到五哥身上,说小个儿咋了?不是人了?大哥二哥三哥三个人加到一块不到八尺高,三个人没一个正经娶媳妇,不都是宽宽敞敞嘛,为啥不把他们扒出来埋到一个坑里,把我们的坟墓放宽敞?司马虎怒怒喝喝,边说边走,满地血气的声音打着日光落在地上。从森、林、木的三个坟前过去时,他又在三个坟上连踢了三脚,仿佛他的墓地不够尺寸,都是因了他们的墓地尺寸太过,回到四哥司马蓝面前时,还唾星四溅地说,四哥你发话吧,你点一下头我就把大哥、二哥、三哥的骨头挖出来埋到一个坑里去。
  司马蓝默着不语。
  司马虎扭过头来:“五哥,你同意吗?”
  不等司马鹿张口回话,冷丁间司马蓝手起手落,一个银白的耳光掴在了司马虎的脸上,噼啪一下,坟地的空旷里,裂开了一条响亮的缝隙。司马鹿顿时呆若木鸡了。司马虎手捂着脸,目光又僵又直,如枯干的木头。他的唇上挂着哆嗦,怨气在嘴角青枝绿叶,像被人摘挂上去的一串葡萄,眼里的泪汪蒙蒙得仿佛要决塘的池水。从那池水里望过去,能看见他的两眼仇怨,被他青石板样的眼膜压下了。坟地里奇静无比,脚下萌动了的坟草,钻出地面和去年的枯草碰碰撞撞。远处晃动的村人,脚步声孤寂地响过来,又孤寂地响去。司马虎说,四哥,你快死的人了,我不和你争吵。你是老四,其实也是老大,还是三姓村的村长,我像驴一样听你一辈子吆喝,你死前我还听你的。你说吧,这坟地不够咋办?不能活着短命,死了还没有半间房墓。
  司马蓝说:“这丈八墓地你们挖两个墓吧,我司马蓝不要墓了。”
  说完这话,他便转身走了。到森、林、木三个哥的坟前淡下脚步,站了片刻,便从坟群的缝里穿过去,像从森林里的小路走去一样,那高大的身躯,忽然间就缩短了一截,门板样的肩膀,也软微微地弓了起来。日光在他的肩上,如不断流着的水,脚下踢起的黄土、枯草,在半空里划出浊色的声音,又落在他的脚下。
  司马鹿和司马虎不知如何是好了。他们看着司马蓝走到坟地中央时,一起叫了两声四哥,说人死了咋能没有坟地呢,咱们活着的弟兄仨,你先死坟地尺寸由你定不就行了吗。可司马蓝听了这话,既没应声,也没回头,自管自地径直着向前。于是,鹿和虎从身后跟来了,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说过的话,到穿过坟地追上四哥时,看见杜柏赶着羊群立在梁路上,就都站下来,让几十只羊围着他们转悠着。
  杜柏说:“看坟地了?”
  司马蓝说:“轮着我了。”
  杜柏夹着他的药书把目光落花流水到后面鹿和虎身上,打量着他们,像望着两个问路的陌人,暗火似的目光从他们的黑袄上溜过去,有噼剥的声音留在他们的袄上和脸上。我早知道你们的坟地不够用,杜柏说,你们弟兄俩和村长争坟地,你们还算村长的弟弟吗?杜柏又把目光向上移,搁到他们的脸上去,说你们要还是村长的兄弟了,就到城里割卖一次皮,让他到医院做手术,不定能让他多活一年半载哩,能让他活着把灵隐水?引到村里了却他一桩心病哩。当然啦,杜柏说话又说回来,你们要不是他兄弟,就眼看着他哗啦一下死了去。

  杜柏已经高龄到三十七岁半。杜柏懂中医。杜柏还是乡里往返村里的常年办事员。杜柏虽不像司马蓝那样事无巨细地主持村里的事务,可杜柏是三姓村文化和政策的像征,且谁家有病都得去找他,谁家的过年门联都要找他写。那一年杜柏去了一趟乡里,回来说乡里让田地责任到户了,土地就一夜之间分到各家各户了。一次杜柏说,农闲可以做些生意呀,就有许多家把核桃、红枣往镇上运着去卖了。在村里,司马蓝倘若是皇上,杜柏就是宰相了。司马蓝倘若是大将,杜柏就是大将帐下的军师了。他们默契共事,天衣无缝,加之司马蓝娶了杜柏的妹妹杜竹翠,许多时候,村人都看出来杜柏一张嘴,说的是司马蓝肚中的话。眼下,杜柏望着鹿、虎说话时,他的声音渐渐地软柔着,就像和他们商量样,又像替他们的哥哥司马蓝来求他们样。司马鹿和司马虎听着就把目光移到了司马蓝的脸上去。他们看见哥哥司马蓝也一样地在看他们。在坟地时司马蓝那红喝怒斥的目光没有了,眼下他满脸都是和坟地一样的灰凄色,目光枯枯萎萎,如同冬日里渴求日光和雨水的衰枝败草。有个米粒黑点在他露出棉花的袄领上爬动着,也许是虱子,也许是日暖出窝的小飞虫,它的脚步声如飞起的麦壳影儿在地上缓缓慢慢移。司马鹿盯着那爬动的小黑点,叫了一声哥,说哥你真的不想死?说你要不愿死了我就到城里去卖一次腿皮送你住院去,可我就怕钱花了,人反而死得快捷了,说这几年村里不是有几个卖房卖地去做了手术吗,做了手术反倒不出仨月就人财两空了,到时候人财两空你更后悔哩。司马蓝不言不语,脸上的灰凄依然又沉又厚。杜柏把目光从那脸上溜过去,说虎,亲哥弟兄一场,来人世走马观花一场,死马也该当活马医,何况人家说县医院有了新机器,虽然贵一些,可却是专门为做咱这号手术备的哩。于是,司马鹿长默不语了。司马虎看了一眼羊群,又看了杜柏,噼啦一下把目光尺子样打在司马蓝脸上去,盯着那张脸就像看着他一字不识的一页书,待杜柏的话飘落在地,他就硬硬梆梆含怨啧怒道,说四哥你要不想死你就早说呀,何苦领着我们来坟地划半天。不就是到教火院?割一块腿皮卖掉嘛,我左腿上没好皮右腿上还有手巾大的一块呢,司马虎说着拍了一下右大腿,说四哥你说一声就是了,犯不上为坟地打我一巴掌,犯不上好像是我和五哥让你得了喉病,是我们逼你去死样,不就是在右腿上割一块皮子卖掉嘛。
  司马虎说:“我们明儿就去卖皮行不行?”
  司马蓝久久远远地沉默着,他在灰黑厚重的沉默中转过身,跟着白色的羊群朝村里走去了。村里已经有午时的炊烟舒缓袅袅地升上来,人间的气息馨香烈烈地扑进他的鼻子里。就是这一刻,那个惊天动地的念头又一次轰轰隆隆地在脑里城墙倒塌一样响起来,人世悲剧的血色大幕云开日出地拉启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