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日本的黑雾 - 朝鲜战争的策划 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九
  朝鲜战争使日本受到种种影响。战争爆发后,日本就被利用来为美国的军事行动服务,B—29型轰炸机从日本本土和冲绳的美国空军基地起飞,出击朝鲜战场。被派往战场的美军,其装备和补给等都是大量在日本采办的。正如北朝鲜军队和中国军队以其背后的苏联为安全地带一样,对美军来说,日本是美军的安全“圣地”。
  “朝鲜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世界政治紧张局势,国际上的扩充军备大有进展;全靠这种‘特需’(“特需”系指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向日本垄断资本订购的军需物资。——译者注),我国出口贸易也有了显着增加。而且美国也以这场战争为转机,进一步加强对亚洲各地区反共政权的支持。同时试图使这个地区同美国的反共防御计划紧密结合起来。一向在促使日本的经济迅速自立的美国,现在则企图把我国以军事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生产力,用在亚洲的这项防御计划上,并以‘日美经济合作’的名义推动这项工作。结果,在朝鲜战争以前,由于根据道奇计划执行的通货收缩政策而濒于困境的我国经济界,如今终于从那种窘境中解脱出来了。”(矢内原忠雄编、冈义武撰《战后日本小史》)

  美国刚刚占领日本的时候,会致力于清除旧军阀势力和与之勾结的垄断资本。这一时期,东西方之间的冷战还没有怎么表面化,日本还在美军扶持下向“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而且日本强调它是东方的瑞士,要严守中立,哪一个阵营也不依附,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自立。
  日本自行抛弃这个方针,成为美军防御线的一环,是由于美苏冷战加剧,远东局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的缘故。不管怎样,美国不得不面临远东共产势力的新变化——苏联宣布拥有原子弹、中国革命成功等。即使还不知道它将在什么地区发生,但从那时起,“朝鲜战争”就在美国心目中成为一个幻影了。
  早在一九四八年(昭和二十三年)左右,美军总司令部就逐渐做起准备,以便对付这个幻影。首先把总司令部里主张革新的人赶走,接着就按照以作战为主的情报部的路线把方针统一起来。在占领初期,广播电台像主题歌曲似地高唱着“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现在这种调子消失了,几乎又要听到军靴的咯咯声了。美军总司令部的这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当然要表现为对日本政府的高压,要日本改变国内政策。
  “在这之前(一九五二年),杜勒斯已经成功地从日本的吉田首相那里要到了一封私人书简,保证日本绝不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同中共建立关系。这样的协议就成为日本同与它最近的、最大的邻邦之间不能和解的敌对关系的牢固基础。”(斯通:《朝鲜战争秘史》)

  这是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三年的事情,可是这种动向在战争开始前就很活跃了。总之,美国必须使日本不断地感到紧张,还必须经常向日本国民灌输害怕赤色分子的思想,这有助于使日本人民产生“美国保卫着日本”这样的心理
  “拉斯特沃洛夫事件”、“鹿地·三桥事件”、在北海道发生的“关三次郞事件”等,都使人们在思想上对所谓共产势力怎样在日本国内进行间谍活动一事,产生警觉。而“下山事件”、“三鹰事件”、“松川事件”等,则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对受共产思想影响的极端分子会干出什么样的暴力行动感到恐怖。而且,后三个事件还起了把共产分子从国营铁路公司清除出去的有利作用。一旦打起仗来,运输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本身就是战略的一环。“日本人的反应是杰出的。他们不但对我们所做的一切给予道义上、精神上的支持,而且不待我讲一句话,就立即制止了像劳资纠纷以及其他一切在民主制度下容易产生的摩擦。”(麦克阿瑟:《老兵未死》)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夕,当局相继采取了迫令《赤旗报》停刊、剥夺日本共产党九名干部的公职权利及解散旅日朝鲜人联盟等有效措施。朝鲜战争一爆发,为了清除反对军国主义思想,又在日本的新闻出版界掀起了“赤色整肃”的旋风。
  与此同时,日本还创建了国家警察预备队。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个月,麦克阿瑟会致函吉田首相说:“为了切实执行对策,使那些经常违法乱纪、扰乱治安的不法分子无隙可乘,”要求在警察预备队和海上保安队的现有保安力量七万五千人之外再增加八千人。随后,美国还开始考虑进一步加强这支警察预备队和海上保安队的力量,以它们为中心,让日本重整军备,使日本在军事上也为美国的反共防御计划效劳。
  因此,如果没有发生朝鲜战争,大概也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卫队;即便有,也会比现有的人数要少得多吧。而且,恐怕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由旧日本陆海军将领担任自卫队、海上保安队的“武官派”领导人员的现象。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